首先,客觀上必須造成非財產損害或精神損害。要對此有個明確的認識,應當回歸到精神屬性上來,也就是說人格權利與人格利益是造成非財產損害或精神損害的基石,人格權利在民法通則中已明確規定,民事行為中對人身權利侵害而造成精神損害,在實踐中不難理解;而人格權益則不然,一般人格利益是在最高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中擴大了精神損害賠償范圍時,首次將其納入精神損害賠償范圍。人格權是一個開放的、發展的體系,我國民法通則確認了各項具體的人格權,但這些具體人格權并不能概括各種新的人格利益,為了強化對公民人身利益的保護,侵權法需要擴大對一般人格利益的保護。在法律沒有確認這些一般人格利益為人格權的情況下,它們都是屬于法律保護的權利之外的利益,而這次最高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就以司法解釋形式將一般人格權益納入侵權法保護范疇。人格權利與人格利益受到侵害依法均可作為精神損害賠償請求基礎,人格利益被法律以形式方式賦予了精神屬性,而作為具有精神屬性的人格權利和人格利益受到損害的表現形式又是怎么樣呢?達到什么程度損害才能獲得賠償呢?筆者認為,精神是指人的心理狀態,任何人當他的人格權利、人格利益、財產或金錢受到損害或損失,或者是應當到手的預期收入忽然沒有了的時候,都會造成心理上的不快,這種心理上的不快體現在文化上就是一種精神狀態,也就是說能造成精神損害形式有多種多樣,但并不是所有的精神受到損害都可以獲得賠償,只有精神權益受到侵害的才能引起精神損害賠償的法律后果,這是對加害人的非財產形式民事侵害的制裁措施。精神權益是指法律所確認和保護的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所獲取的體現在人格、身體方面的精神權利和精神利益,在民事活動或其他社會活動中,主體的精神權益通常體現在其姓名、名譽、肖像、榮譽等人格權利或人格利益。人的精神波動是很正常的,完全的心理上的寧靜,在這個世界上幾乎是不可能有的,那精神上損害達到什么程度才能獲得民事侵權理論撫慰和補償呢?一般來說,精神上的痛苦應十分嚴重,以至于達到一般的人都無法承受的合理程度。什么是嚴重的精神痛苦呢?嚴重的精神痛苦一般是指已經被“身體上的傷害”證明,或者有證據表明“原告的日常行為已經因此受到妨障或者是他的精神上遭受難以承受的打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微型公司增資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0-11-17違法注冊資本金行政訴訟時效
2020-11-17股份有限公司用交稅嗎
2021-03-05傳統老字號可以轉讓嗎
2020-11-25可能導致專利新穎性喪失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31房產他項權記有抵押期限嗎
2021-01-06網吧單位違法如何處罰
2020-11-14鄰居住改商噪音擾民,其他業主如何維權
2021-02-27為什么有精神損失賠償
2020-11-15小區改造造成個人財產損失怎么辦
2021-01-11出軌起訴離婚的程序是什么
2021-01-25主合同與擔保合同之間的效力是什么關系
2021-01-14孩子商場受傷賠償有哪些相關內容
2020-12-07產權人年齡過大可以抵押房產嗎
2021-03-12房屋所有人可以為他人設立居住權嗎
2021-03-22解除勞動合同前提有什么
2020-12-14勞動者不同意調崗單位解除的合法嗎
2021-01-05公司拖欠半年的工資可以補償嗎
2021-03-01自駕車死亡意外保險陪不賠
2021-01-012020遼寧企業三險比例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