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調解醫患糾紛流程是怎樣的?
行政途徑解決。(調解)
1、行政調解:主管機構—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第三方人民調解組織)。
醫調委做為第三方人民調解組織。協調醫患雙方的糾紛,最后確定方案,如果雙方同意調解,則順利解決,否則用其它方式解決。調解有一定的作用,但實務中調解作用還有待增強。
2、行政投訴:到醫療機構所在區、市的衛生局投訴醫療結構的違法或違規醫療行為,要求衛生局盡快解決糾紛。如果衛生局不積極解決此糾紛,還可以到省一級衛生廳投訴,并要求解決此次糾紛。
民事訴訟。
主管機構:院方所在地法院管轄。
(一)訴前準備:
1、咨詢接待:醫療糾紛案件與其他案件相比較而言,專業性比較強,風險比較高,這些問題要在咨詢接待時充分的與當事人溝通,并要求其帶全相關醫療文書。在審查文書后,律師做出初步判斷,是否接手案件調查(以是否具有因果關系為基礎,是否有過錯為輔佐)。
接待后期:等當事人離開后,應立刻查閱相關醫學專業知識,請教專科醫生和專家,初步判斷勝訴可能。如有60%把握,可建議當事人先做因果關系鑒定,再到法院立案。
2、保全證據:包括復印封存病歷以及保全實物證據,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患者有權復印、封存病歷資料。封存病歷時注意封存袋一頭一尾都要貼上封條,并要求醫療機構出具封存證明;另外,對于疑似輸液、輸血或藥物等實物引起不良反應的情況,應及時封存。
查詢病歷時限:(1)門診病歷,15年。(2)住院病歷,30年。
3、尸檢:尸體解剖的目的主要是查明死因,尸檢過程可以申請法醫參加;死者家屬可以委派代表觀察尸檢過程。但要注意,應當在患者死亡后48小時內進行尸檢;具備尸體凍存條件的,可以延長至7日。
4、分析案情:主要從醫院及醫務人員資質、病歷的真實性、患者損害后果產生原因、醫療行為是否符合診療規范、藥品及醫療器械的合法性問題等方面著手。
5. 醫療糾紛訴訟是否一定要經過醫療事故鑒定,才能立案?
我國法律沒有規定,醫療糾紛訴訟要先經過醫療事故鑒定才能立案,醫療事故鑒定并非醫療糾紛訴訟的前置程序。一般來說,患者只要有證據證明自己或已死亡的親屬接受過醫療機構的診斷、治療,并因此受到損害,就可以直接到人民法院立案,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6.行政調解是不是醫療糾紛訴訟的前置程序?
不是。因為行政調解只是患者救濟自身權利的一種,可以自由選擇。行政調解與民事訴訟是并列關系,而非程序上的前置。
(二)醫療案件的訴訟過程
鑒定:
(1)鑒定時間
醫療事故鑒定時間:一般情況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時效。《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身體健康受到損害之日起1年內,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據此,醫療事故鑒定的時效為一年,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損害結果發生后一年。如果患者死亡的,在死亡后一年內應當提出鑒定申請;如損害后果在多年后發現,自發現后起算一年,但超過20年的法院將不予保護,鑒定亦沒有實質意義。(根據《民通意見》第一百六十八條之規定:“傷勢在當時未曾發現,后經檢查確診并能證明是由侵害引起的,從傷勢確診之日起算。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八條規定:“患者死亡,醫患雙方當事人不能確定死因或者對死因有異議的,應當在患者死亡后48小時內進行尸檢;具備尸體凍存條件的,可以延長至7日。尸檢應當經死者近親屬同意并簽字。尸檢應當由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相應資格的機構和病理解剖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承擔尸檢任務的機構和病理解剖專業技術人員有進行尸檢的義務。醫療事故爭議雙方當事人可以請法醫病理學人員參加尸檢,也可以委派代表觀察尸檢過程。拒絕或者拖延尸檢,超過規定時間,影響對死因判定的,由拒絕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擔責任。”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二十二條當事人對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鑒定結論之日起15日內向醫療機構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提出再次鑒定的申請。
司法鑒定的提起時間:司法鑒定,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身體健康受到損害之日起1年內。
患者死亡的,應當在患者死亡后48小時內進行尸檢
(2)鑒定類型: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設立的鑒定。
醫療過錯及因果關系鑒定(以下簡稱醫療過錯鑒定或司法鑒定):醫療過錯鑒定在目前的司法實踐中,得到很多贊譽,理由是:該鑒定機構不屬于衛生行政系統主管,而是屬于司法行政系統主管;醫療過錯鑒定只能鑒定醫療行為是否存在過錯,以及與損害后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而不鑒定是否構成醫療事故;醫療過錯鑒定文書分析意見比較詳細,說理比較充分。
傷殘鑒定:這個鑒定一般是患方提出,鑒定機構僅對患者的損害后果的定殘等級情況進行鑒定,而不去分析因果關系,鑒定的范圍值得重視(與醫療爭議有關)。
“三期”鑒定:即營養、護理、休息期限的鑒定。
文書鑒定:一般是針對醫療文書是否存在被篡改情況而進行的鑒定,這個鑒定需要提出鑒定的一方有比較多的鑒定知識,鑒定種類有文字形成時間、打印形成時間、筆跡鑒定等等。
拆封鑒定:這個鑒定的目的是判斷病歷資料被封存以后是否被拆封過。
藥物質量檢測:這主要是針對疑為假藥、劣藥導致損害后果的鑒定。
醫療器械質量檢測:這針對的是醫療器械的品質進行檢測。
尸檢:對死者進行尸體解剖,主要目的是鑒定死亡原因。
醫療事故鑒定和司法鑒定的關系:醫療事故鑒定并非醫療糾紛賠償案件中的唯一鑒定意見,也并非鑒定中的前置程序。在實務中,患方也可以直接通過司法鑒定,得到有利證據,進行舉證,證明院方的醫療行為確實存在過錯。
(3)鑒定順位問題:
.在院方提出做醫療事故鑒定的想法后,法院一般會引導醫患雙方進行醫療事故鑒定。
. 在實務中,法院會根據起訴狀中的訴求立案,如果訴求是醫療過錯損害賠償,就可以不做醫療事故鑒定,而是雙方委托司法鑒定部門進行過錯、因果、評殘等鑒定。患方主張醫療過錯損害賠償,而不是醫療事故損害賠償,因此患方有權拒絕醫院提出的醫療事故鑒定。其理由:(1)訴求是醫療損害過錯賠償,而不是醫療事故損害賠償。(2)主張患者的傷勢只因醫院過錯造成,并未涉及醫療事故問題。
.關于醫療事故鑒定和司法鑒定的順序問題:《通知》只是要求人民法院參照《條例》解決當事人的醫療事故爭議,而不是對當事人民事訴訟權利的限制,當事人有權選擇行政途徑或民事訴訟途徑解決醫療賠償糾紛,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鑒定順位問題的法理解釋:醫療賠償糾紛屬于醫療這一特殊領域的人身損害民事糾紛,人民法院審理民事賠償糾紛,本無義務去查明是否構成醫療事故。原告以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的案由起訴到人民法院,是要求醫療機構承擔醫療過錯的民事賠償責任,而不是醫療事故的賠償責任,是在經過權衡以后,對自己權利的一種處分,是對醫療事故行政責任權利的一種取舍,也是對經濟賠償數額的一種選擇。原告以醫療過錯賠償糾紛起訴,不是以醫療事故糾紛起訴,這種情況,可能會喪失醫療機構承擔醫療事故行政責任的權利。但患方作為醫療事故行為的直接受害人,當然有選擇權,要求行政部門追究醫療事故中醫院的行政責任或只承擔過錯賠償責任。患方作為這一權利的享有者,顯然有自由處分的權利。
現行條件下理解《通知》的該條規定,類似于刑事自訴案件中,受害人構成輕傷,是僅主張民事賠償,可能獲得較高的精神損害撫慰金,還是通過刑事自訴,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可以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訴訟方式。在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中,原告經慎重考慮后,決定選擇何種訴訟方式,是對自己訴訟權利的行使,法院無權干涉。
綜上所述,因為現在的醫患糾紛發生后總是涉及到患者及其家屬的基本身體利益而必須與醫院進行協調才能夠解決的,一般的人都會選擇優先與醫院私下進行合理的協商,并邀請官方的機構介入進行調解后不成功的才會進入司法的訴訟環節。
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具體有哪些
醫療糾紛中醫患雙方的舉證責任是什么
如何處理醫患關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轉租合同與租賃合同的關系
2021-02-19行政訴訟的時效是多久
2021-02-06a級通緝令會判死刑嗎
2021-01-22干股可以收回嗎
2020-12-26商標前綴后綴是否構成侵權
2021-01-02財產損失鑒定報告需要提供的資料清單有哪些
2021-03-13什么是非婚生子
2021-02-12母親死后兒子能向女兒追討贍養費嗎
2021-03-182020最新的交通事故傷殘鑒定等級是怎么樣的
2021-02-05修高速公路占農戶住房怎么賠償
2020-11-20競業限制期間可否申請專利
2020-12-30關于雙重勞動關系的爭議
2021-02-01勞動爭議當事人向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仲裁申訴時效如何計算?
2021-02-25如何買壽險才能既省錢又獲得充分保障呢
2021-02-28貨物運輸保險有哪些特點
2021-02-27不經被保險人同意能解除保險合同嗎
2020-11-29社會保險領域嚴重失信人名單管理暫行辦法
2021-01-26保監會保險代理人資格證還審理嗎
2021-01-23商業車險退保能退多少錢
2021-02-11保險公司保證金退還時間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