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糾紛與醫患糾紛有哪些解決途徑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醫患糾紛可以通過三種途徑解決:
1、自行協商。醫患雙方可以自主自愿地進行協商處理,所達成的協議只要不是受脅迫所簽或存在重大誤解,其協議是合法有效的。這種處理方式對醫患雙方來說無疑都是最優選擇,不僅利于改善醫患關系,而且醫院的聲譽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2、行政解決。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可以依法對醫患糾紛進行調解。
3、第三種途徑就是司法裁決。但醫療事故引發的醫患糾紛與非醫療事故引發的醫患糾紛的法律適用是不盡相同的,前者需適用醫療事故條例進行裁決,而后者則依照民法通則及相關司法解釋予以裁判。
醫療糾紛處理的相關法律法規有哪些
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試行)、《處方管理辦法》(試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解決醫療糾紛的方法有醫患雙方協商調解、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和向法院提起訴訟三種途徑。《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更多用在司法鑒定和訴訟上。
法官基本依賴鑒定意見作為裁判依據,而醫院誤將重點放在庭審環節,欠缺對鑒定環節的有效參與。實務中,醫院常組織醫務人員參與庭審,卻將鑒定環節托付給律師,而律師在參與鑒定過程中一般不能對醫學問題進行及時、全面、有效的答辯,導致將案件決定權(勝訴權)交給鑒定人員處理,這樣可能導致鑒定過程脫離醫療實踐。一旦鑒定意見出來后,哪怕確實存在問題,通過庭審推翻的可能性也較小。
醫療糾紛與醫患糾紛一直以來都是造成醫生與患者關系緊張的原因,這些糾紛的產生,不僅僅都是由于醫生的過錯而產生的,有時候患者的情緒過于激動化和一些病人的病情惡化,會造成病人的家屬對醫生產生誤解。所以醫生與患者都應該多多換位思考。
醫患關系如何解決
如何處理醫患關系
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具體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醫療事故責任人認定認定的條件和步驟是什么
2021-01-26工傷賠償申請流程
2020-12-26貨車剎車失靈乘客跳車身亡,車輛掛靠公司有責任嗎
2020-12-01商標侵權侵權多少認定
2020-12-26著作權怎么申請
2020-11-22誤工費賠償需要什么證明材料,誤工費怎么計算
2020-11-20被迫簽訂有欺詐性合同怎么辦
2021-01-19擔保合同需要債務人知道嗎
2021-03-04消費者購物時被電擊傷,商場是否擔責
2020-12-24租房遇到黑中介不退定金怎么辦
2020-12-24已懷孕的女職工,自行離開有毒工作崗位被解聘,怎么辦?
2020-11-11試用期合同范本
2020-12-09試用期辭退的條件有什么
2021-03-24人壽保險多長時間生效
2021-02-24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保險費糾紛案
2020-11-25投保人和保險人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6交強險起訴保險公司流程
2020-12-16投保人虛報年齡,保險公司是否可以解除保險合同
2021-02-28保險是先用交強險賠付嗎
2020-11-09保險的功能有哪些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