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止執行法律后果是什么?
中止執行的后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人民法院應當暫停一切執行活動;
2.執行程序的當事人及其他參與人不得該變中止執行前的財產狀況和事實狀態。如申請執行人不得擅自采取行動向被執行人追索債務:被執行人不得自行處分已經被查封、扣押的財產;協助執行人不得推卸協助法院執行的義務等。
執行程序中的終結執行和中止執行區別
終結執行是指在執行程序中,因發生法律規定的事由,執行程序沒有必要或者不可能繼續,而依法結束執行程序。根據《民訴法》第257條規定,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裁定終結執行:(1)申請人撤銷申請;(2)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3)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4)追索贍養費、撫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5)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5)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
根據《民訴法解釋》第519條規定,經過財產調查未發現可供執行的財產,在申請執行人簽字確認或者執行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并經院長批準后,可以裁定終結本次執行。由此可見,終結執行的條件有兩個,兩者缺一不可:(1)經過財產調查,沒有發現可供執行的財產;(2)申請人簽字確認同意終結執行,或者執行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并經院長批準。只有上述兩個條件同時具備,法院才能終結本次執行程序。
執行法院裁定終結本次執行之后,法院一般不再主動調查被申請人的財產狀況,調查被執行人財產狀況的義務留給了申請執行人,若“申請執行人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財產的,可以再次申請執行”(見《民訴法解釋》第519條第2款)。也就是說,終結執行的裁定做出之后,除非申請執行人找到被執行人財產線索后再次申請,執行法院一般不會再次啟動執行程序。
中止執行是指出現了某種特殊情況需要暫時停止執行程序,待特殊情況消失后,恢復執行程序,繼續執行。《民訴法》第256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執行:(1)申請人表示刻意延期執行的;(2)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確有理由的異議的;(3)作為一方當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繼承權利或者承擔義務的;(4)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5)法院認為應當中止的其他情形。中止執行的裁定作出后,待“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復執行”(見《民訴法》第256條第2款。
由此可見,中止執行和終結執行僅僅兩字之差,的法律后果是完全不同的:中止執行裁定作出后,待中止的情形消失,執行法院應當主動恢復執行;在終結執行裁定作出后,在被執行人沒有申請恢復執行程序之前,執行法院不會主動恢復執行。
中止執行申請之后遇到麻煩或糾紛,來律霸網找專業的律師幫助自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局投訴多久給工資
2020-11-12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應報送什么文件
2020-11-23個體工商戶稅收標準是什么
2021-02-26商鋪使用權抵押合同怎么寫
2021-02-13新合伙人加入后的債務如何處理
2020-12-08個人債務糾紛要怎么辦
2020-12-10追尾事故怎么賠償
2020-12-02私人建筑合同如何擬定
2020-12-23虛假訴訟1萬元怎么判
2020-12-15警察能處理土地糾紛嗎
2021-03-24房屋中介負有哪些法律責任
2020-11-30解除航程保險合同的限制條件是什么
2020-11-10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是什么意思
2021-03-16學生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的標準是多少
2020-11-11遭綁架致死屬意外 可獲保險理賠
2021-03-14哪種情形必須導致保險人免責
2020-12-05交通理賠交強險是多少錢
2021-01-20林地承包的期限是多久
2021-03-12土地承包經營權在什么情況下可以撤銷
2021-02-12土地轉包合法嗎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