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止執行法律后果是什么?
中止執行的后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人民法院應當暫停一切執行活動;
2.執行程序的當事人及其他參與人不得該變中止執行前的財產狀況和事實狀態。如申請執行人不得擅自采取行動向被執行人追索債務:被執行人不得自行處分已經被查封、扣押的財產;協助執行人不得推卸協助法院執行的義務等。
執行程序中的終結執行和中止執行區別
終結執行是指在執行程序中,因發生法律規定的事由,執行程序沒有必要或者不可能繼續,而依法結束執行程序。根據《民訴法》第257條規定,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裁定終結執行:(1)申請人撤銷申請;(2)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3)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4)追索贍養費、撫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5)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5)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
根據《民訴法解釋》第519條規定,經過財產調查未發現可供執行的財產,在申請執行人簽字確認或者執行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并經院長批準后,可以裁定終結本次執行。由此可見,終結執行的條件有兩個,兩者缺一不可:(1)經過財產調查,沒有發現可供執行的財產;(2)申請人簽字確認同意終結執行,或者執行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并經院長批準。只有上述兩個條件同時具備,法院才能終結本次執行程序。
執行法院裁定終結本次執行之后,法院一般不再主動調查被申請人的財產狀況,調查被執行人財產狀況的義務留給了申請執行人,若“申請執行人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財產的,可以再次申請執行”(見《民訴法解釋》第519條第2款)。也就是說,終結執行的裁定做出之后,除非申請執行人找到被執行人財產線索后再次申請,執行法院一般不會再次啟動執行程序。
中止執行是指出現了某種特殊情況需要暫時停止執行程序,待特殊情況消失后,恢復執行程序,繼續執行。《民訴法》第256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執行:(1)申請人表示刻意延期執行的;(2)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確有理由的異議的;(3)作為一方當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繼承權利或者承擔義務的;(4)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5)法院認為應當中止的其他情形。中止執行的裁定作出后,待“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復執行”(見《民訴法》第256條第2款。
由此可見,中止執行和終結執行僅僅兩字之差,的法律后果是完全不同的:中止執行裁定作出后,待中止的情形消失,執行法院應當主動恢復執行;在終結執行裁定作出后,在被執行人沒有申請恢復執行程序之前,執行法院不會主動恢復執行。
中止執行申請之后遇到麻煩或糾紛,來律霸網找專業的律師幫助自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民企勞動爭議管轄權怎樣劃定
2020-12-29一地多證,誰能獲得使用權
2020-12-04發律師函能解除合同嗎
2021-03-09名譽權被侵犯有哪些懲罰
2021-01-09以公司盈余資產支付股權受讓款是否構成抽逃注冊資金
2021-02-24同意股權轉讓需要多久
2021-01-26商標侵權是否構成反不正當
2020-11-12雙方合伙公司財產怎么分配
2021-03-12破產和解制度對債務人的積極意義是什么
2020-12-05民事訴訟法對于公益訴訟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13股份公司章程是否需要備案
2021-02-17被收購公司孕婦員工怎么辦
2020-11-23公司倒閉如何不賠償員工
2021-03-03實習期有沒有最低工資標準
2020-12-04合同爭議是否應該先仲裁再訴訟
2020-11-24建筑工程保險的被保險人
2020-12-13委托代理
2020-12-10高層建筑要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1-01-09土地流轉需要注意的常見問題有哪些
2021-01-13招,拍,掛有什么優點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