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為了避稅,賣房人張女士與買房人李先生簽訂了兩份房屋買賣合同??珊贤瑒偤炌?李先生就將張女士告上了法庭,以重大誤解為由,主張按照備案價格購買房屋。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日前對此案作出判決,駁回了李先生的訴訟請求。
今年10月13日,李先生與張女士簽訂了《北京市存量房屋買賣合同》,約定張女士將其所有的一套房屋轉讓給李先生,成交價格為166萬元。可同時,雙方又簽訂了一份《補充協議》,在補充協議中,房屋的成交價格卻變成了32萬元,同時將該房屋內家具、家電、裝修裝飾及配套設施設備等作價134萬元,總計仍為166萬元。
誰知合同還沒履行,李先生卻以存在重大誤解為由提起訴訟,主張只按照備案合同中的房價32萬元購買,不再購買“作價”134萬元的各類配套設施設備。
法庭上,張女士道出,簽訂補充協議純粹是為了幫助李先生規避房產交易稅,而為買賣雙方提供居間服務的經紀公司也證實了張女士的說法。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經過審理后認定,李先生主張變更的條款為無效條款,駁回了李先生的訴訟請求。
法官說法:
掩蓋非法目的約定無效
對于這起案件,法院認為,涉訴的房屋根據其所在地段和面積計算,市價明顯遠高于32萬元,在正常的市場交易下,理性的房屋出售人不可能在買賣合同中約定房價為166萬元,又簽訂補充協議將房價急劇降低為32萬元。由此可見,補充協議中關于成交價格的約定屬于以合法手段掩蓋避稅的非法目的、造成國家房地產交易稅收減少的無效民事行為。雖然庭審中,李先生對此并不認可,但其拒絕就房屋的市場參考價值進行評估鑒定,且始終沒能就上述情況作出合理的解釋,因此法院對李先生的主張不予支持。
法官提醒,簽訂房屋買賣合同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按照市場交易規則進行,否則不僅會導致有關行為無效,還會承擔相應風險。
相關法律知識:
房屋買賣合同作為一種特殊的買賣合同,它是指出賣人將房屋交付并轉移所有權與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房屋買賣合同的法律特征既有買賣合同的一般特征,也有其自身固有的特征。這主要表現為:(1)出賣人將所出賣的房屋所有權轉移給買受人,買受人支付相應的價款;(2)房屋買賣合同是諾成、雙務、有償合同;(3)房屋買賣合同的標的物為不動產,其所有權轉移必須辦理登記手續;(4)房屋買賣合同屬于法律規定的要式法律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我國最高監察機關是什么
2020-11-26如何充分合理的利用自身優勢
2021-01-01虛擬貨幣是傳銷嗎
2021-01-08民間借貸房產抵押房子會被執行嗎
2020-11-10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應該在哪里做
2021-01-17一個律師可以為兩個人取保候審嗎?
2021-01-20什么是非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的區別?
2020-12-11交通事故工傷的待遇
2021-02-24撫恤金誰有權領取
2021-01-08民事訴訟是要刑事案件完結之后才能受理嗎
2021-02-20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
2020-11-15住房公積金異地貸款辦理步驟是什么
2020-12-28處分以后能否直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26勞務合同和正式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30辭職后社保法律怎么規定
2021-03-11勞動糾紛發生后調解期限是多久
2021-03-11人壽險理賠需要準備什么資料
2020-11-26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的兩大基本原則
2021-03-19保險經紀人的主要分類有哪些
2021-01-20無證駕駛致人傷亡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