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害名譽權誹謗罪的區別是什么?
1、主體不同。侵害名譽權的權利主體和義務主體,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誹謗罪的犯罪主體和被害人,只能是自然人;
2、主觀方面的區別。侵害名譽權的主觀過錯,故意、過失均可構成。誹謗罪的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過失不構成本罪;
3、行為方式不同。構成誹謗罪的行為方式,一般是比較嚴重的,因此不再被認為是普通的侵害名譽權的方式;
4、危害后果不同。誹謗罪的危害結果,是對社會構成了較為嚴重的危害。侵害名譽權的行為雖然也對社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但還遠未達到這樣的程度;
誹謗罪與侵害名譽權的行為有很多相同之處,其關鍵的區別在于“情節是否嚴重”。侵害行為“情節嚴重”才構成犯罪,否則只構成民事侵害名譽權的行為,因此,把握好一個分寸也非常重要。
二、誹謗罪和侵犯名譽權的共同之處
1、二者侵害的客體都是公民的人格和名譽;
2、行為方式基本相同,構成誹謗罪的行為一般均可成為侵害名譽權的行為;
3、行為后果都是造成受害人精神上、心理上的損害,導致受害人的社會評價降低。
三、侵害名譽權的行為方式有哪些
1、侮辱行為
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語言、文字、漫畫等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的表現形式有:
(1)以口頭語言或動作(非暴力)侮辱他人。
(2)以暴力的方式侮辱他人。
(3)以書面語言的形式侮辱他人。
2、誹謗行為
誹謗,是指行為人故意或過失地散布虛假事實,貶損他人名譽的行為。
誹謗的表現形式有:
(1)語言誹謗。如通過口頭語言將捏造的事實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譽受損。
(2)文字、漫畫誹謗。如通過撰寫文章或繪制漫畫,捏造事實并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譽受損。
3、新聞報道嚴重失實
新聞報道失實,是指新聞報道與事實真相不符的情形。如果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損,則應視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4、評論嚴重不當
評論嚴重不當,是指對某人或某事的評論與實際情況明顯不符的情形。評論嚴重不當,且致他人名譽受損時,應認定為侵害名譽權。但基于言論自由的理念,對評論予以苛責也不合適。因此,如果評論僅僅是用語不當或遣詞造句不確切,且無故意或過失侮辱他人人格的內容和用語時,不能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不管是個人還是單位的名譽權都是受到法律保護的,不管在采取違法行為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之后,是否給受害者的財產權益帶來了損失,都是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這是由于他人采取誹謗、侮辱等行為侵犯名譽侵權后,會給受害者造成精神創傷。
侵犯名譽權犯罪在哪起訴
侵犯名譽權案件訴訟費是多少?
侵犯了名稱權名譽權的賠償條件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制訂國有企業改制方案
2021-03-24非法行醫罪的刑罰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05職務發明的發明人有獎勵嗎
2020-12-24個人債務糾紛要怎么辦
2020-12-10判處2年徒刑可以假釋嗎
2020-11-12因一方過錯導致離婚的,夫妻共同財產如何分割
2021-01-16誰有權提出撤銷脅迫婚姻
2020-12-20同居關系財產的處理
2021-03-21勞動者口頭申請辭職是否有效
2021-02-13離職后公司扣工服折舊費違法嗎
2021-02-16雇主騷擾保姆要負法律責任嗎
2021-02-07初入職場必須了解的十個法律問題
2021-02-22事業單位解聘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1-01-21用人單位單方面調崗降薪勞動者如何應對?
2021-02-28勞動調解途中反悔怎么辦
2021-03-20社保糾紛是否屬于勞動仲裁
2020-11-26壽險的追訴期是兩年嗎
2020-11-15物保法律如何規定的呢
2020-12-11人身保險合同的概念
2021-01-14某公司某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支公司訴被趙某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