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詐騙罪中的合同形式是怎樣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24條規定: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行為。利用經濟合同進行詐騙是合同詐騙罪與詐騙罪最本質區別,認定行為人的行為是詐騙還是合同詐騙首先要考察其行為侵犯的客體是市場經濟秩序,還是單純的公私財物。至于合同詐騙罪中的合同形式因無明文規定,一般應為書面形式,不排除其他形式的存在。
首先,合同詐騙發生在簽訂和履行合同的過程中,簽訂與履行是并列條件,而非并存條件,也就是說行為人可以在簽訂或簽訂、履行或履行合同的任何時候進行詐騙,合同詐騙犯罪不排除履行口頭經濟合同所實施的犯罪。況且對“簽訂”也不能按字面的意思狹義地理解成以簽字而訂立的合同,也可以是蓋章或者采用數據圖文等形式。因此,以“簽訂”為據來推斷合同詐騙罪中合同一定是書面合同是不足取的。
其次,《合同法》第十條規定了口頭形式是當事人訂立合同的合法形式之一,同樣受到法律的保護。正是由于口頭合同的不規范和不嚴密性,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其中的空子進行詐騙犯罪活動,如不依法懲處,顯然是放縱了犯罪,不利于市場經濟秩序的健康有序發展。
第三,合同詐騙與詐騙犯罪在主體上的一個明顯的區別在于單位可以成為合同詐騙犯罪的主體,而詐騙不存在單位詐騙犯罪。單位犯罪是指在單位意志支配下,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成員為了單位利益,以單位的名義,實施依法應受到刑法處罰的行為。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人員在單位集體的授意之下,為了本單位的利益,也存在與對方當事人達成口頭合同現象的存在,因此實施詐騙犯罪,而單位不構成犯罪,就會造成適用法律上的不平等。
第四,在司法實踐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犯罪行為人為了騙取受害人的貨物,采用同樣的方法,一個履行的是雙方簽訂的書面合同,而另一個履行的是口頭合同,而認定犯罪行為人的行為分別構成了合同詐騙罪和詐騙罪,數罪并罰,顯然加重了對行為人的刑事處罰,違反了罪刑相適應的原則,不利于犯罪分子認罪服判、接受改造,不利于刑罰的懲戒和預防作用的發揮。
以上知識就是律霸網小編對“合同詐騙罪中的合同形式是怎樣的”這個問題進行的解答,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房東要怎么做才合法
2021-01-28如何制訂國有企業改制方案
2021-03-24工程延期交付發包方如何索賠
2020-12-29如何確定負有刑事賠償義務的機關
2021-01-18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人員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1-23《公司法》對股東直接訴訟有何規定
2021-02-09代寫遺囑有什么規定
2021-02-25哪些出軌證據能被法院采納
2020-12-29對己不利事實保持沉默視為承認嗎
2020-12-29如何理解再審法院管轄
2021-01-21交通事故起訴材料
2020-11-10代理賣掛犯法嗎怎么量刑
2021-02-01汽車貸款違約金怎么算
2020-12-18勞動合同變更協商不一致怎么辦
2021-01-14什么樣的條件適合簽訂勞務合同
2021-03-22如何區分勞動關系勞務關系
2021-03-24公司提高崗位任務量導致員工考核不過,后又調崗降薪怎么辦
2020-12-29壽險理賠時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2021-01-04人身意外險能否賠償醫療事故
2021-03-24人身保險合同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