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權代理和冒名行為有什么不同
第一,概念上,冒名頂替是指冒用他人身份并以他人的名義處分財產或者從事其他民事活動的行為。無權代理是指代理人不具備代理權而實施代理行為。
第二,結構上,冒名頂替所從事的活動自始至終僅存在雙方結構,而無權代理存在的是三方結構,即被代理人、代理人,相對人三方結構。
第三,具體到冒名頂替與無權代理。首先,無權代理的代理人一定程度上是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體現被代理人的意愿,而冒名頂替則完全是違背了被冒名者的意愿其次,無權代理以代理人的身份進行民事活動,而冒名頂替則是自稱本人。再次,無權代理一般不會表現為侵權行為,而冒名頂替的行為是侵權行為。
無權代理的法律效果
(一)因被代理人的追認而產生代理的法律效力
被代理人對無權代理行為有追認權,通過被代理人行使追認權,可使無權代理行為中所欠缺的代理權得到補足,轉化為有權代理,發生與有權代理同樣的法律效果。我國《民法通則》第66條規定:“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的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
被代理人追認權的行使,有明示和默示兩種方式。所謂明示的方式,指被代理人以明確的意思表示對無權代理行為給予承認。所謂默示的方式,是指被代理人雖沒有明確表示承認無權代理行為,但以特定的行為,如實際履行無權代理行為所產生的義務或實際接受享有無權代理所產生的權利,視為默視承認無權代理行為。
(二)因被代理人的拒絕而對被代理人不發生代理的法律效力
無權代理行為發生后,被代理人享有追認或拒絕追認的選擇權,代理行為處于效力未定的狀態。如果被代理人明確表示拒絕追認或在催告期內不作出追認的表示,就可視為被代理人拒絕追認,無權代理行為對被代理人不發生代理的法律效力。
無權代理不發生與有權代理同樣的法律效果時,并非不發生任何法律效果。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66條的規定:“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的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可見,在無權代理未獲被代理人追認時,無權代理人應對第三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如第三人明知代理人屬于無權代理,仍與其實施民事行為的,給他人造成損害的,要與無權代理人一起承擔連帶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涉外婚姻可以單方離婚嗎
2020-12-07如何注冊品牌專利
2020-12-05著作權重復轉讓著作權歸誰
2021-01-13解除婚姻關系有哪些途徑
2021-01-25現在孩子輔導可以要求前夫增加撫養費嗎
2021-02-16公共交通意外傷害保險
2021-02-02保障房能否提供抵押擔保
2020-12-28證明房款是誰付的,房子就是誰的嗎
2021-02-09勞動合同無效怎么辦
2020-12-11勞動安全衛生的定義,勞動安全風險有什么
2020-12-25怎么簽試用期合同
2021-01-28買人壽保險的意義有哪些,如何買人壽保險最劃算
2020-12-20保險公司中的罰款有哪些
2021-03-14扶老人險怎么買,扶老人險賠什么
2020-12-12我國保險市場上的經營主體有哪些?
2020-12-19與普通代理相比,對限制行為能力人民事活動的代理有什么特點?
2021-01-29民房可以辦營業執照拆遷補償算門面房嗎
2021-02-02“空掛戶”不具有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嗎
2021-01-26征地怎么補償
2020-12-06園林苗木征地賠償標準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