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條第一款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這一款以授權性規范的形式規定了正當防衛權,使正當防衛成為公民的一項權利,但同時第二款規定:"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負法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從此款可以看出,刑法在授予公民權利的同時,也給權利做出了限制性規定。因此,正確認識和理解正當防衛和防衛過當的界限,對于鼓勵和指導廣大人民群眾和不法行為做斗爭,鞏固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同時也保護不法侵害人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一、正當防衛的概念、特征和條件(一)正當防衛的概念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條的規定,正當防衛的概念可以表述為"是為了國家、公共利益或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對不法侵害者實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而未明顯超過必要限度的損害行為"。(二)正當防衛的特征分析正當防衛的概念,我們可以看出正當防衛行為的三個基本特征:1、防衛性正當防衛必須是保護合法權益,有益于社會的行為,使合法權益免受不法侵害是正當防衛的最本質的特征,正當防衛保護的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正當防衛只有在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才能實施,而不是在不存在不法侵害或不法侵害已經實施完畢后實施,依此,可以看出正當防衛具有防衛性。認識行為人行為的防衛性,是確定正當防衛的基礎。2、損害性正當防衛是防衛人為了保護合法權益而與不法侵害進行斗爭的行為,因此,正當防衛具有一定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同時,在這種面對面的斗爭中,在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威脅的緊急情況下,正當防衛行為損害不法侵害人的利益是不可避免的,換言之,只有在損害不法侵害人利益的情況下,才能保護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正當防衛具有侵害性。3、強度受限性強度受限性是指正當防衛不能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在實施正當防衛時,正當防衛的強度、損害程度和不法侵害的強度、損害程度基本適應,而不能超過不法侵害的強度,給不法侵害人所造成的損害程度與不法侵害的損害程度有較大的反差。因此,正當防衛行為必須有它的合法、合理的限度,防衛行為的強度必須會受到一定的限度。(三)正當防衛的條件1、必須是為了保衛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或者其他合法權利,才能實行正當防衛。這是防衛目的的正義性,是正當防衛的首要條件,也是刑法規定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的重要依據。如果防衛目的不具有正義性,則正當防衛不能成立。2、正當防衛必須是針對不法侵害行為人進行。不法侵害,既包括犯罪行為,也包括其他違法行為。這就是說,對實施不法侵害的行為人,并不一定要其達到犯罪的程度,才能實施正當防衛。如果要求防衛人只能對實施犯罪行為的人才能實施正當防衛,那么就等于不允許防衛人在面對不法侵害時及時實行正當防衛。因為不法侵害在剛剛著手進行時,很難判斷是犯罪行為還是其他違法行為。如果到能夠判明不法侵害行為是犯罪性質時,才能實施正當防衛,則就不及時了,也就不能及時制止不法侵害行為,就會使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應有的保障。當然也不是說,可以不分侵害行為的輕重大小,一律可以進行正當防衛。如群眾之間的一般紛爭,應用說服教育、互諒互讓等方法去解決,不宜實施正當防衛。另外正當防衛只能對不法侵害的行為人進行。對于進行合法行為的人,就不能實施正當防衛:(1)對捉拿、扭送正在實施犯罪的人和被通緝的逃犯的公民,不能實施防衛。(2)對依法拘捕人犯、搜查、扣押物品的執法人員,不能實施防衛。(3)對緊急避險的合法行為,受損害一方或第三者,不得對實施緊急避險的人實施防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法》對股東直接訴訟作出的規定有哪些
2021-02-15怎樣行使翻譯權
2021-03-11炒股開戶注意事項
2021-01-06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責任怎么辦
2020-12-22事實收養如何認定
2021-02-07遺產繼承辦理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24民事裁定管轄的規定
2020-11-09計逾期利息的法律依據
2021-03-16繳納住房公積金是不是單位的職責
2020-12-19勞動合同逾期多久視為解除
2021-03-19勞動關系從何時建立,是什么意思
2021-02-15勞動仲裁由誰來裁決
2021-03-19人身意外險能否賠償醫療事故
2021-03-24飛機延誤險怎么理賠
2021-03-16被保險人家屬在不在保險所指“第三者”范疇內呢
2020-11-20保險合同中條款約定不明應如何理解
2020-12-21重大疾病險公司拒絕理賠該如何處理
2020-12-06旅行社責任險條款概述
2020-12-25社會保險法第九條規定什么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2020-12-03保險公司擬定健康保險的保險條款需要審批嗎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