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民用航空器事故和飛行事故征候調查規定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1-02-26 · 1393人看過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民用航空器事故和事故征候調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于中國民用航空總局(以下簡稱民航總局)和民航地區管理局(以下簡稱地區管理局)負責組織的民用航空器事故和飛行事故征候的調查及相關工作。   由國務院組織,民航總局或者地區管理局參加的民用航空器事故調查工作參照本規定。   根據我國批準的國際公約的相關規定,由其他國家或地區組織,我國參加的民用航空器事故和飛行事故征候調查工作,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 本規定下列術語定義如下:   民用航空器事故,是指民用航空器飛行事故和民用航空地面事故(以下統稱事故)。   民用航空器飛行事故,是指民用航空器在運行過程中發生的人員傷亡、航空器損壞的事件。   民用航空地面事故,是指在機場活動區內發生航空器、車輛、設備、設施損壞,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人民幣30萬元以上或導致人員重傷、死亡的事件。   民用航空器飛行事故征候(以下統稱事故征候),是指航空器飛行實施過程中發生的未構成飛行事故或航空地面事故但與航空器運行有關,影響或者可能影響飛行安全的事件。   嚴重飛行事故征候,是指航空器飛行實施過程中幾乎發生事故情況的飛行事故征候。   第四條 事故和事故征候調查的目的是查明原因,提出安全建議,防止事故和事故征候發生。   第五條 事故和事故征候調查應當遵循下列基本原則:   (一)獨立原則。調查應當由事故調查組織獨立進行,任何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干擾、阻礙調查工作。   (二)客觀原則。調查應當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科學嚴謹,不得帶有主觀傾向性。  ?。ㄈ┥钊朐瓌t。調查應當查明事故或事故征候發生的各種原因,并深入分析產生這些原因的因素,包括航空器設計、制造、運行、維修和人員訓練,以及政府行政規章和企業管理制度及其實施方面的缺陷等。   (四)全面原則。調查不僅應當查明和研究與本次事故發生有關的各種原因和產生因素,還應當查明和研究與本次事故或事故征候發生無關,但在事故或事故征候中暴露出來的或者在調查中發現的可能影響飛行安全的問題。   第二章 調查的組織   第六條 根據我國批準的國際公約的有關規定,在民用航空器事故或事故征候的組織調查或者參與調查方面按照下列規定執行:  ?。ㄒ唬┰谖覈硟劝l生的民用航空器事故或事故征候由我國負責組織調查。負責組織調查的部門應當允許航空器的登記國、運營人所在國、設計國、制造國各派出一名授權代表和若干名顧問參加調查。事故中有外國公民死亡或重傷,負責組織調查的部門應當根據死亡或重傷公民所在國的要求,允許其指派一名專家參加調查。   如有關國家無意派遣國家授權代表,負責組織調查的部門可以允許航空器運營人、設計、制造單位的專家或其推薦的專家參與調查。   (二)在我國登記、運營或由我國設計、制造的民用航空器在境外某一國家或地區發生事故或事故征候,我國可以委派一名授權代表及其顧問參加他國或地區組織的調查工作。  ?。ㄈ┰谖覈怯浀拿裼煤娇掌髟诰惩獍l生事故或事故征候,但事發地點不在某一國家或地區境內的,由我國負責組織調查,也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委托他國進行調查。  ?。ㄋ模┻\營人所在國為我國或由我國設計、制造的航空器在境外發生事故或事故征候,但事發地點不在某一國家或地區境內的,如果登記國無意組織調查的,可以由我國負責組織調查。   第七條 民航總局和地區管理局負責組織調查的事故范圍如下:   (一)民航總局負責組織的調查包括:   1.國務院授權組織調查的特別重大事故;   2.運輸飛行重大事故;   3.外國民用航空器在我國境內發生的事故。  ?。ǘ┑貐^管理局負責組織的調查包括:   1.運輸飛行一般事故;   2.通用航空事故;   3.航空地面事故;   4.事故征候;   5.民航總局授權地區管理局組織調查的事故。   由地區管理局負責組織的調查,民航總局認為必要時,可以直接組織調查。   第八條 由民航總局組織的調查,事發所在地和事發單位所在地的地區管理局,應當根據民航總局的要求參與調查。   由事發所在地的地區管理局負責組織的調查,事發單位所在地的地區管理局應當給予協助。民航總局可以根據需要指派調查員或者技術專家予以協助。   第九條 負責組織調查的部門應當配備必要的調查設備和裝備,保證調查工作順利進行。調查設備和裝備應當包括專用車輛、通信設備、攝影攝像設備、錄音設備、特種設備、勘察設備、繪圖制圖設備、危險品探測設備、便攜電腦、防護裝備以及其他必要的裝備。   第十條 根據我國批準的國際公約的規定,應調查部門的要求,除航空器登記國、運營人所在國、設計國、制造國外,為調查提供資料、設備和專家的其他國家有權任命一名授權代表參加調查。   第十一條 調查組的組成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負責組織調查的部門應當委派一名調查組組長。調查組組長負責管理調查工作,并有權對調查組組成和調查工作作出決定。重大及重大以上事故的調查組組長由主任調查員擔任。一般事故或事故征候的調查組組長由主任調查員或者調查員擔任。   (二)調查組組長根據調查工作的需要,可以成立若干專業小組,分別負責飛行運行、航空器適航和維修、空中交通管理、航空氣象、航空保安、機場保障、飛行記錄器分析、失效分析、航空器配載、航空醫學、生存因素、人為因素、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調查工作。調查組組長應當指定一名主任調查員或者調查員擔任專業小組組長,負責本小組的調查工作。  ?。ㄈ┱{查組應當由調查員和臨時聘請的專家組成。參加調查的人員在調查工作期間應當服從調查組組長的管理,其調查工作只對調查組組長負責。調查組成員在調查期間,應當脫離其日常工作,用全部精力投入調查工作,并不得帶有本部門利益。  ?。ㄋ模┡c事故和事故征候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人員不得參加調查工作。   第十二條 調查組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ㄒ唬┎槊魇聦嵡闆r;   (二)分析事故、事故征候原因;  ?。ㄈ┳鞒鍪鹿?、事故征候結論;   (四)提出安全建議;  ?。ㄎ澹┩瓿烧{查報告。   第十三條 調查組具有下列權力:  ?。ㄒ唬Q定封存、啟封和使用與發生事故或事故征候的航空器運行和保障有關的文件、資料、記錄、物品、設備和設施;  ?。ǘ┮蟀l生事故或事故征候的航空器的運行、保障、設計、制造、維修等單位提供情況和資料;  ?。ㄈQ定實施和解除事發現場的監管;  ?。ㄋ模Πl生事故或事故征候的航空器及其殘骸的移動、保存、檢查、拆卸、組裝、取樣、驗證等有決定權;  ?。ㄎ澹κ鹿驶蚴鹿收骱蛴嘘P人員及目擊者進行詢問、錄音,并可以要求其寫出書面材料;  ?。┮髮ΜF場進行過拍照和錄像的單位和個人提供照片、膠卷、磁帶等影像資料。   第十四條 根據我國批準的國際公約,有關國家授權代表及其顧問應當在調查組組長的管理下進行調查工作,并有以下權力和義務:  ?。ㄒ唬┖娇掌鞯怯泧⑦\營人所在國、設計國、制造國的授權代表及其顧問有權參加所有的調查工作,包括:   1.查看事發現場;   2.檢查殘骸;   3.獲取目擊信息和建議詢問范圍;   4.獲取有關證據信息;   5.接收有關文件的副本;   6.參加記錄介質的判讀;   7.參加現場外調查活動以及專項實驗;   8.參加調查技術分析會,包括分析報告、調查結果、原因和安全建議的審議;   9.對調查的各方面內容提出意見。  ?。ǘ┟墒芄袼劳龌蛑貍膰抑概蓞⒓诱{查的專家有權:   1.查看事發現場;   2.了解事實情況;   3.參加辨認遇難者;   4.協助詢問本國幸存旅客;   5.接收調查報告的副本。   (三)航空器登記國、運營人所在國、設計國、制造國以外國家的授權代表只限于參加與第十條內容有關的調查工作。  ?。ㄋ模┦跈啻砑捌漕檰柕牧x務:   1.應當向調查組提供所掌握的所有相關資料;   2.調查期間,未經調查組同意,不得泄露關于調查進展和結果的信息。   第十五條 調查組在履行職責和行使權力時,有關單位、個人應當予以協助配合,如實反映情況,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   第三章 調查員   第十六條 民航總局負責主任調查員和調查員的委任。   第十七條 調查員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在航空安全管理、飛行運行、適航維修、空中交通管理、機場管理、航空醫學等專業領域具有豐富的工作經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對民航主要專業知識有廣泛的了解;   (二)接受過事故調查的系統培訓;  ?。ㄈ┯幸欢ǖ慕M織、協調和管理能力;   (四)身體和心理條件能夠適應調查工作。   第十八條 主任調查員應當具有調查員的工作經歷,豐富的調查經驗以及較強的組織、協調和管理能力。   第十九條 調查員和主任調查員的培訓工作,按照民航總局有關規定進行。   第二十條 調查員應當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尊重科學、恪盡職守、吃苦耐勞,正確地履行其職責和權利,不得隨意對外泄露調查情況。   第二十一條 主任調查員和調查員因不能正確履行其職責或因身體原因、退休、調離時,由民航總局解除委任。   第四章 通知   第二十二條 發現事故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立即將事故信息報告當地民航管理機構或者當地人民政府。   當地民航管理機構收到事故信息后,應當立即報告民航總局空中交通管理局運行管理中心和民航總局事故調查職能部門,并保持與民航總局聯絡暢通,同時通報當地人民政府。   民航總局空中交通管理局運行管理中心收到事故信息后,應當立即報告民航總局領導和通知民航總局其他有關部門。   第二十三條 事故發生單位應當在事發后12小時內以書面形式向事發所在地的地區管理局報告,事發所在地的地區管理局應當在事發后24小時內以書面形式向民航總局事故調查職能部門報告,報告內容應當包括:  ?。ㄒ唬┦掳l的時間、地點和航空器運營人;   (二)航空器類別、型別、國籍和登記標志;   (三)機長姓名,機組、旅客和機上其他人員人數及國籍;  ?。ㄋ模┤蝿招再|,最后一個起飛點和預計著陸點;   (五)事故簡要經過;   (六)機上和地面傷亡人數,航空器損壞情況;   (七)事故發生地點的地形、地貌、天氣、環境等物理特征;  ?。ò耍┦鹿拾l生后采取的應急處置措施;  ?。ň牛┪kU品的載運情況及對危險品的說明;  ?。ㄊ﹫蟾鎲挝坏穆撓等思奥撓捣绞剑?  ?。ㄊ唬┡c事故有關的其他情況。   上述報告內容暫不齊全的,應當繼續收集和補充,但不得因此延誤首次書面報告的時間。一旦獲得新的信息,應當隨時補充報告。   事故征候的報告按照《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規定》的相關規定執行。當事發地所在國不了解我國航空器在該國發生嚴重事故征候時,應當將該情況通知有關設計國、制造國和事發地所在國。   第二十四條 民航總局辦公廳負責向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報告事故情況。需要向公安部、外交部、監察部、全國總工會等部委通報事故情況和保持聯絡的,由民航總局有關職能部門分別負責。   第二十五條 民航總局事故調查職能部門應將事故情況通知航空器登記國、運營人所在國、設計國、制造國和國際民航組織,并負責有關國家參加事故調查的具體聯絡工作。   第二十六條 當民航總局事故調查職能部門收到其他國家或地區有關事故或事故征候的信息后,應當向有關國家或地區提供如下信息:  ?。ㄒ唬┍M快將所掌握的有關事故或嚴重事故征候所涉及航空器和機組的資料提供給出事所在國。   (二)通知出事所在國是否將任命授權代表,如任命,提供該授權代表的姓名和詳細的聯系方法;如授權代表前往出事所在國,提供其預計到達日期。  ?。ㄈ┤邕\營人所在國為我國,應當盡快向出事所在國或登記國提供航空器上危險品載運的詳細情況。   第二十七條 民航總局事故調查職能部門應當在事故發生后30天內向國際民航組織提交初始報告。   第五章調查   第二十八條 與事發航空器的運行和保障有關的飛行、維修、空中交通管理、油料、運輸、機場等單位收到事故信息后,應當立即封存并妥善保管與此次飛行有關的下列資料:  ?。ㄒ唬╋w行日志、飛行計劃、通信、導航、氣象、空中交通服務、雷達等有關資料;  ?。ǘ╋w行人員的技術、訓練、檢查記錄,飛行經歷時間;  ?。ㄈ┖结t工作記錄,飛行人員體檢記錄和登記表、門診記錄、飛行前體檢記錄和出勤健康證明書;   (四)航空器履歷、有關維護工具和維護記錄;  ?。ㄎ澹楹娇掌骷幼⒏鞣N油料、氣體等的車輛、設備以及有關化驗記錄和樣品;   (六)航空器使用的地面電源和氣源設備;  ?。ㄆ撸┞每拓浳锱搯巍⑤d重平衡表、貨物監裝記錄、貨物收運存放記錄、危險品裝載記錄、旅客名單和艙位圖;  ?。ò耍┞每?、行李安全檢查記錄,監控記錄,航空器監護和交接記錄;  ?。ň牛┯嘘P影像資料;  ?。ㄊ┢渌枰獯娴奈募?、工具和設備。   事故征候發生后,相關單位應當根據調查工作需要,及時封存并妥善保管相關資料。   應當封存但不能停用的工具、設備,應當用拍照、記錄等方法詳細記錄其工作狀態。   有關單位應當指定封存負責人,封存負責人應當記錄封存時間并簽名。   所有封存的文件、樣品、工具、設備、影像和技術資料等未經調查組批準,不得啟封。   第二十九條 事發現場保護應當按照下列規定進行:   (一)民用機場及其鄰近區域內發生的事故,其應急救援和現場保護工作按照《民用機場應急救援規則》執行;發生在上述區域以外的事故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搜尋援救民用航空器規定》執行。  ?。ǘ﹨⑴c救援的單位和人員應當保護事發現場,維護秩序,禁止無關人員進入,防止哄搶、盜竊和破壞。救援工作結束后,救援人員無特殊情況不得再進入現場,防止事發現場被破壞。  ?。ㄈ┤魏螁挝换蛘邆€人不得隨意移動事發航空器或者航空器殘骸及其散落物品。如果航空器墜落在鐵路、公路或者跑道上,或者為搶救傷員、防火滅火等需要移動航空器殘骸或者現場物件的,應當作出標記,繪制現場簡圖,寫出書面記錄,并進行拍照和錄像,要妥善保護現場痕跡和物證。  ?。ㄋ模ΜF場各種易失證據,包括物體、液體、冰、資料、痕跡等,應當及時拍照、采樣、收集,并做書面記錄。  ?。ㄎ澹┬掖娴臋C組人員應當保持駕駛艙操縱手柄、電門、儀表等設備處于事故后原始狀態,并在救援人員到達之前盡其可能保護事故現場。  ?。┚仍藛T到達后,由現場的組織單位負責保護現場和駕駛艙的原始狀態。除因搶救工作需要,任何人不得進入駕駛艙,嚴禁扳動操縱手柄、電門,改變儀表讀數和無線電頻率等破壞駕駛艙原始狀態的行為。在現場保護工作中,現場組織負責人應當派專人監護駕駛艙,直至向事故調查組移交。  ?。ㄆ撸┈F場救援負責人懷疑現場有放射性物質、易燃易爆物品、腐蝕性液體、有害氣體、有害生物制品、有毒物質等物品或者接到有關懷疑情況的報告,應當設置專門警戒,注意安全防護,并及時安排專業人員予以確認和處理。  ?。ò耍﹨⑴c救援的單位和人員應當避免對事故現場周邊環境造成損害。   第三十條 調查組到達現場后,應當立即開展現場調查工作并查明下列有關情況:  ?。ㄒ唬┦掳l現場勘查;  ?。ǘ┖娇掌?;   (三)飛行過程;  ?。ㄋ模C組和其他機上人員;   (五)空中交通服務;  ?。╋w行簽派;   (七)天氣;  ?。ò耍╋w行記錄器;   (九)航空器維修記錄;   (十)航空器載重情況及裝載物;  ?。ㄊ唬┩ㄐ拧Ш健⒗走_、航行情報、氣象、油料、場道、燈光等各種勤務保障工作;   (十二)事發當事人、見證人、目擊者和其他人員的陳述;   (十三)爆炸物破壞和非法干擾行為;  ?。ㄊ模┤藛T傷亡原因;  ?。ㄊ澹本仍闆r。   第三十一條 事故調查組到達事故現場后,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管理事故現場:  ?。ㄒ唬?接管現場并聽取負責現場保護和救援工作的單位的詳細匯報。  ?。ǘ┴撠煬F場和航空器殘骸的監管工作。未經調查組同意,任何無關人員不得進入現場;未經調查組組長同意,不得解除對航空器殘骸和事發現場的監管。  ?。ㄈ┻M入事發現場工作的人員應當聽從調查組的安排,不得隨意進入航空器駕駛艙、改變航空器殘骸、散落物品的位置及原始狀態。拆卸、分解航空器部件、液體取樣等工作應當事先拍照或者記錄其原始狀態并在調查組成員的監督下進行。  ?。ㄋ模┱{查組在調查過程中應當采取下列安全防護措施:   1.對事發現場的有毒物品、危險品、放射性物質及傳染病源等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防止對現場人員和周圍居民造成危害;   2.采取相應的防溢和防火措施,防止現場可燃液體溢出或者失火;   3.防止航空器殘骸顆粒、粉塵或者煙霧對現場人員造成危害;   4.組織專業人員將現場的高壓容器、電瓶等移至安全地帶進行處理。處理前應當測量和記錄有關數據,并記錄其散落位置和狀態等情況;   5.及時加固或者清理處于不穩定狀態的殘骸及其他物體,防止倒塌造成傷害或者破壞;   6.采取設立警戒線等安全防護措施,隔離事故現場的危險地帶;   7.在事發現場配備急救藥品和醫療器材。   第三十二條 對事故或事故征候調查中需要試驗、驗證的項目,應當按照下列規定進行:  ?。ㄒ唬┙M織調查的部門應當滿足調查組提出的試驗、驗證要求,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協助。   (二)由調查組組長指派調查組成員參加試驗、驗證工作。  ?。ㄈ┎捎脭z像、拍照、筆錄等方法記錄試驗部件的啟封和試驗、驗證過程中的重要、關鍵階段。  ?。ㄋ模┰囼灐Ⅱ炞C結束后,試驗、驗證的部門應當提供試驗、驗證報告。報告應該由操作人、負責人和調查組成員簽署。   第三十三條 調查組成員和參與調查的人員不得為了調查以外的目的對外公開下列信息:  ?。ㄒ唬?調查過程中獲取的有關人員的陳述記錄;  ?。ǘ?與航空器運行有關的所有通信記錄;  ?。ㄈ?相關人員的醫療或私人資料;  ?。ㄋ模?駕駛艙語音記錄及其記錄文本;  ?。ㄎ澹?與空中交通服務有關的所有記錄;  ?。?原因分析資料,包括飛行記錄器分析資料和技術會議記錄。   上述信息僅在與事故或事故征候分析有關時才可納入調查報告或其附錄中,與分析無關的部分不得公布。   第三十四條 民航總局事故調查職能部門應當根據其他組織事故或事故征候調查的國家或地區的要求,提供所掌握的與調查有關的資料。   第六章 調查報告   第三十五條 專業小組應向調查組組長提交專業小組報告。調查組組長應當組織審議專業小組報告。   第三十六條 調查組組長負責組織編寫調查報告草案。調查報告草案完成后,由調查組組長提交給組織調查的部門。   第三十七條 調查報告草案應當包括下列基本內容:  ?。ㄒ唬┱{查中查明的事實;   (二)原因分析及主要依據;  ?。ㄈ┙Y論;  ?。ㄋ模┌踩ㄗh;  ?。ㄎ澹┍匾母郊?;   (六)調查中尚未解決的問題。   第三十八條 在調查的任何階段,負責組織調查的部門應當及時向有關國家和部門以及國際民航組織,提交加強航空安全的建議。   收到安全建議的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將安全建議的落實情況向負責組織調查的部門報告。   負責組織調查的部門應當將安全建議的落實情況告知提出建議的國家。   第三十九條 組織調查的部門可以就調查報告草案向下列有關單位和個人征詢意見:  ?。ㄒ唬﹨⒓诱{查的有關單位和個人;  ?。ǘ┡c事發有關的當事單位和當事人;  ?。ㄈ┢渌匾膯挝缓蛡€人。   被征詢意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在收到征詢意見通知后30天內,以書面形式將意見反饋組織調查的部門。對調查報告草案有不同意見的,應當寫明觀點,并提供相應的證據。   組織調查的部門應當將征詢的意見交給調查組研究。調查組組長應當決定是否對調查報告草案進行修改。調查報告草案修正案及征詢意見的采納情況應當一并提交組織調查的部門。   第四十條 組織調查的部門負責審議調查報告草案,決定進行補充調查或者重新調查。   第四十一條 調查報告應當盡快完成。由地區管理局組織的事故調查,應當在事發后6個月內向民航總局提交調查報告。由民航總局組織的事故調查,應當在事發后12個月內向國務院提交調查報告。不能按期提交事故調查報告的,應當向接受報告的部門提交調查進展情況報告。   第四十二條 民航總局對地區管理局提交的調查報告審查后,可以要求組織調查的地區管理局進行補充調查,也可以由民航總局重新組織調查。   第四十三條 向航空器登記國、運營人所在國、設計國和制造國征詢對調查報告草案的意見,應當遵守國際民用航空公約附件13《航空器事故和事故征候調查》或者國家間雙邊協議的規定。   第四十四條 調查報告經國務院或者民航總局批準后調查即告結束。   第四十五條 調查結束后,民航總局負責向國際民航組織和有關國家提交調查報告。   第四十六條 調查結束后,發現新的重要證據,可能需要推翻原結論或者可能需要對原結論進行重大修改的,經批準機關同意,可以重新進行調查。   第四十七條 組織調查的部門應當在調查結束后對調查工作進行總結,并對調查的文件、資料、證據等清理歸檔,永久保存。   第七章 附則   第四十八條 民航總局新聞發言人或者由民航總局指定的人員負責事故信息的發布工作。其他單位和個人在調查工作結束前不得以任何形式發布或者透露有關信息。   第四十九條 因非法干擾造成的事故,公安部門需要調查的,由調查組予以協助。   第五十條 調查中涉及司法調查時,調查組應當與司法部門進行協調。   第五十一條 事故善后處理和責任追究按照國務院和民航總局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五十二條 涉及軍、民航雙方的事故,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調查。   第五十三條 事故或事故征候發生后,事發單位應當如實向組織調查的部門報告直接經濟損失。如果決定修復航空器,應當開列詳細的修復費用清單,列明各單項費用和總費用。   第五十四條 國際民用航空公約附件13修正案頒布后,民航總局將對其進行評估,決定采納的,及時修訂本規定;需要保留差異的,及時將差異通報國際民航組織。   第五十五條 本規定自2007年4月15日起施行。民航總局于2000年7月19日公布施行的《民用航空器飛行事故調查規定》(中國民用航空總局令第93號)同時廢止。   附: 關于《民用航空器飛行事故調查規定》修訂的說明   一、 修訂的背景   《民用航空器飛行事故調查規定》(CCAR-395)自2000年7月19日發布以來,對規范民航組織的飛行事故調查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我國民航事業的快速發展和民用航空活動國際化的要求,CCAR-395部分條款,特別是涉及參與事故調查的有關國家權力及義務方面的條款已不適應今后的事故調查工作,需要與國際民用航空公約附件13《航空器事故和事故征候調查》(2001年11月生效的第九版)接軌進行修訂。另外原CCAR-395只是規定了飛行事故的調查要求,沒有對事故征候的調查進行規定,這一點也與附件13不符。   為進一步規范民用航空器事故和事故征候調查工作,并符合國際民航組織要求,決定對原CCAR-395進行修訂。   二、 修訂的依據   本次修訂的主要依據是有關法律法規和國際民用航空公約附件13《航空器事故和事故征候調查》。   三、 修訂的內容   將原規定名稱《民用航空器飛行事故調查規定》修訂為《民用航空器事故和飛行事故征候調查規定》,增加民用航空地面事故和飛行事故征候調查的條款。原規定分為七章四十六條,修訂后的規定為七章五十五條,主要增加了國際民用航空公約附件13《航空器事故和事故征候調查》的有關規定。修改內容說明如下:  ?。ㄒ唬┑谝徽隆翱倓t”的修訂   1.將“我國批準的國際公約的規定”列為本規定制定的依據之一;   2.將調查的范圍擴展至對民用航空器飛行事故、民用航空地面事故和民用航空飛行事故征候的調查;   3.將對事故責任追究的內容移至第七章附則中;   4.提出民用航空地面事故和飛行事故征候的定義。   (二)第二章“調查的組織”的修訂   原標題“事故調查的組織”改為“調查的組織”;   1.將原規定中的第九條“涉外事故調查”的相關內容按照附件13要求進行修改,取消了“涉外”的提法,并將原第九條內容寫入了新增的第六、十和十四條,其中:   1) 第六條為根據附件13內容的要求對我國在各種情況下發生事故或事故征候時所應承擔的調查責任進行規定;   2) 第十條為根據調查部門的要求,除航空器登記國、運營人所在國、設計國、制造國外,為調查提供資料、設備和專家的其他國家有權任命一名授權代表參加調查;   3) 第十四條為根據附件13要求對參加由我國組織的調查的外國授權代表及其顧問的權力和義務的規定;   2.地區管理局負責調查的內容中增加航空地面事故和飛行事故征候調查;   3.在第十一條調查組組成規定中的第二款增加航空醫學方面的內容;第四款中將原規定內容更改為“與事故和事故征候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人員不得參加調查工作?!?   (三)、第三章“調查員”的修訂   原標題“事故調查員”改為“調查員”;   1.將原規定第十四條的內容修訂為第十六條的“民航總局負責主任調查員和調查員的任免?!蓖瑫r取消了主任調查員和調查員五年任期的規定,并將免去調查員資格的規定寫入第二十一條中;   2.在第十七條中將調查員所應具備的條件進行了增減,增加了身體和心理條件能夠適應調查工作的要求,取消了5年以上技術工作和具有事故調查經歷的要求;   3.在第十八條中對主任調查員所應具備的條件改為:“主任調查員應當具有調查員的工作經歷,豐富的調查經驗以及較強的組織、協調和管理能力?!?   4.第十九條中將調查專業培訓工作的要求修訂為“按照民航總局有關規定進行。”  ?。ㄋ模?、第四章“通知”的修訂   1.第二十二條中將“民航總局總調度室”修訂為“民航總局空中交通管理局運行管理中心”,并由該單位負責將事故信息立即報告總局領導和通知總局其他有關部門;   2.第二十三條修訂為“事故發生單位應當在事發后12小時內以書面形式向事發所在地的地區管理局報告,事發所在地的地區管理局應當在事發后24小時內以書面形式向民航總局事故調查職能部門報告”。規定“事故征候信息通報按照事故征候的報告按照《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規定》(CCAR-396)的相關規定執行?!蓖瑫r,按照附件13的有關要求增加“當事發地所在國不了解我國航空器在該國發生嚴重事故征候時,事發單位應當將該情況通知有關航空器設計國、制造國和事發地所在國。”的內容。   3.原規定的第二十二條修訂為第二十四條“民航總局辦公廳負責向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報告事故情況。需要向公安部、外交部、監察部、全國總工會等部委通報事故情況和保持聯絡的,由民航總局有關職能部門分別負責?!?   4.取消原規定中的第二十三條內容;   5、第二十六條為按照附件13的有關規定新增內容:“當民航總局事故調查職能部門收到其他國家或地區有關事故或事故征候的信息后,應當向有關國家或地區提供如下信息:   (一)盡快將所掌握的有關事故或嚴重事故征候所涉及航空器和機組的資料提供給出事所在國。   (二)通知出事所在國是否將任命授權代表,如任命,提供該授權代表的姓名和詳細的聯系方法;如授權代表前往出事所在國,提供其預計到達日期。  ?。ㄈ┤邕\營人所在國為我國,應當盡快向出事所在國或登記國提供航空器上危險品載運的詳細情況。“   6.原規定的第二十五條內容修訂為第二十七條:“民航總局事故調查職能部門應當在事故發生后30天內向國際民航組織提交初始報告。”   (五)、第五章“調查”的修訂   原標題“事故調查”改為“調查”;   1.在第二十九條關于事故現場保護內容中增加“(八)參與救援的單位和人員應當避免對事故現場周邊環境造成損害。”   2.第三十三條為根據附件13關于調查信息保密的要求而新增加的內容。   3.第三十四條為根據附件13有關內容新增內容:   “民航總局事故調查職能部門應當根據其他組織事故或事故征候調查的國家或地區的要求,提供所掌握的與調查有關的資料?!?   (六)、第六章“調查報告”的修訂   原標題“事故調查報告”改為“調查報告”;   1、第三十五、三十六條中取消了原規定第三十一、三十二條中有關復審會議的內容;   2.第三十八條為根據附件13的要求新增為:   “在調查的任何階段,負責組織調查的部門應當及時向有關國家和部門以及國際民航組織,提交加強航空安全的建議。   收到安全建議的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將安全建議的落實情況向負責組織調查的部門報告。   負責組織調查的部門應當將安全建議的落實情況告知提出建議的國家?!?   3.將原規定中第三十六條內容修訂為第四十一條:“調查報告應當盡快完成。由地區管理局組織的事故調查,應當在事發后6個月內向民航總局提交調查報告。由民航總局組織的事故調查,應當在事發后12個月內向國務院提交調查報告。不能按期提交事故調查報告的,應當向接受報告的部門提交調查進展情況報告?!?   4.將原規定中第三十八條內容修訂為第四十三條“向航空器登記國、運營人所在國、設計國和制造國征詢對調查報告草案的意見,應當遵守國際民用航空公約附件13《航空器事故和事故征候調查》或者國家間雙邊協議的規定?!?   5.將原規定中第三十九條內容移至第七章中,同時取消45天期限內容;   6.將原規定中第四十條內容修訂為第四十一和四十三條;   7.根據附件13要求,增加第四十五條“調查結束后,民航總局負責向國際民航組織和有關國家提交調查報告?!?  ?。ㄆ撸┑谄哒隆案絼t”的修訂   將原規定第三條和第三十九條中有關對事故責任的追究和有關航空器損失修復的內容寫入本章的第五十一和五十三條中,同時增加第五十四條“國際民用航空公約附件13修正案頒布后,民航總局將對其進行評估,決定采納的,及時修訂本規定;需要保留差異的,及時將差異通報國際民航組織?!?   2007年3月13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曹生賢

曹生賢

執業證號:

16104201210547579

陜西法鑒律師事務所

簡介: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曹生賢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

2017-11-04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菲律賓共和國領事協定》的決定

2010-02-26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2004年修訂)

2004-08-28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8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

2008-06-26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已修定]

1980-09-10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已修定]

1992-09-04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1996)

1996-05-15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規章如何確定罰款幅度問題的答復

1997-01-02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立法會具體產生辦法

1999-04-10

直銷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

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

2017-02-07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2014年修正)

2014-11-27

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4-07-29

工傷保險條例(2010修訂)

2010-12-20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2011年)

2011-07-19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6-14

國務院關于貴陽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2013-03-05

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全國交通安全日”的批復

2012-11-18

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

2012-08-29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的實施意見

2012-07-12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意見的通知

2012-06-07

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2-03-15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衛生部等部門全國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01-12

國務院關于修改《工傷保險條例》的決定

2010-12-20

自然災害救助條例

2010-07-08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對埃塞俄比亞等32個最不發達國家部分商品實施零關稅的通知

2010-06-01

水域灘涂養殖發證登記辦法

2010-05-24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強降雪防范應對工作的通知

2009-11-12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8-12-20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