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為了規范農作物種子質量糾紛田間現場鑒定(以下簡稱現場鑒定)程序和方法,合理解決農作物種子質量糾紛,維護種子使用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以下簡稱《種子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現場鑒定是指農作物種子在大田種植后,因種子質量或者栽培、氣候等原因,導致田間出苗、植株生長、作物產量、產品品質等受到影響,雙方當事人對造成事故的原因或損失程度存在分歧,為確定事故原因或(和)損失程度而進行的田間現場技術鑒定活動。
第三條 現場鑒定由田間現場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種子管理機構組織實施。
第四條 種子質量糾紛處理機構根據需要可以申請現場鑒定;種子質量糾紛當事人可以共同申請現場鑒定,也可以單獨申請現場鑒定。
鑒定申請一般以書面形式提出,說明鑒定的內容和理由,并提供相關材料。口頭提出鑒定申請的,種子管理機構應當制作筆錄,并請申請人簽字確認。
第五條 種子管理機構對申請人的申請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應當及時組織鑒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種子管理機構對現場鑒定申請不予受理:
(一)針對所反映的質量問題,申請人提出鑒定申請時,需鑒定地塊的作物生長期已錯過該作物典型性狀表現期,從技術上已無法鑒別所涉及質量糾紛起因的;
(二)司法機構、仲裁機構、行政主管部門已對質量糾紛做出生效判決和處理決定的;
(三)受當前技術水平的限制,無法通過田間現場鑒定的方式來判定所提及質量問題起因的;
(四)該糾紛涉及的種子沒有質量判定標準、規定或合同約定要求的;
(五)有確鑿的理由判定質量糾紛不是由種子質量所引起的;
(六)不按規定繳納鑒定費的。
第六條 現場鑒定由種子管理機構組織專家鑒定組進行。
專家鑒定組由鑒定所涉及作物的育種、栽培、種子管理等方面的專家組成,必要時可邀請植保、氣象、土壤肥料等方面的專家參加。專家鑒定組名單應當征求申請人和當事人的意見,可以不受行政區域的限制。
參加鑒定的專家應當具有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具有相應的專門知識和實際工作經驗、從事相關專業領域的工作五年以上。
糾紛所涉品種的選育人為鑒定組成員的,其資格不受前款條件的限制。
第七條 專家鑒定組人數應為3人以上的單數,由一名組長和若干成員組成。
第八條 專家鑒定組成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回避,申請人也可以口頭或者書面申請其回避:
(一)是種子事故爭議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與種子事故爭議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種子事故爭議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鑒定的。
第九條 專家鑒定組進行現場鑒定時,可以向當事人了解有關情況,可以要求申請人提供與現場鑒定有關的材料。
申請人及當事人應予以必要的配合,并提供真實資料和證明。不配合或提供虛假資料和證明,對鑒定工作造成影響的,應承擔由此造成的相應后果。
第十條 專家鑒定組進行現場鑒定時,應當通知申請人及有關當事人到場。專家鑒定組根據現場情況確定取樣方法和鑒定步驟,并獨立進行現場鑒定。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干擾現場鑒定工作,不得威脅、利誘、辱罵、毆打專家鑒定組成員。
專家鑒定組成員不得接受當事人的財物或者其他利益。
第十一條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終止現場鑒定:
(一)申請人不到場的;
(二)需鑒定的地塊已不具備鑒定條件的;
(三)因人為因素使鑒定無法開展的。
第十二條 專家鑒定組對鑒定地塊中種植作物的生長情況進行鑒定時,應當充分考慮以下因素:
(一)作物生長期間的氣候環境狀況;
(二)當事人對種子處理及田間管理情況;
(三)該批種子室內鑒定結果;
(四)同批次種子在其他地塊生長情況;
(五)同品種其他批次種子生長情況;
(六)同類作物其他品種種子生長情況;
(七)鑒定地塊地力水平等影響作物生長的其他因素。
第十三條 專家鑒定組應當在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基礎上,根據有關種子法規、標準,依據相關的專業知識,本著科學、公正、公平的原則,及時作出鑒定結論。
專家鑒定組現場鑒定實行合議制。鑒定結論以專家鑒定組成員半數以上通過有效。專家鑒定組成員在鑒定結論上簽名。專家鑒定組成員對鑒定結論的不同意見,應當予以注明。
第十四條 專家鑒定組應當制作現場鑒定書。現場鑒定書應當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一)鑒定申請人名稱、地址、受理鑒定日期等基本情況;
(二)鑒定的目的、要求;
(三)有關的調查材料;
(四)對鑒定方法、依據、過程的說明;
(五)鑒定結論;
(六)鑒定組成員名單;
(七)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第十五條 現場鑒定書制作完成后,專家鑒定組應當及時交給組織鑒定的種子管理機構。種子管理機構應當在5日內將現場鑒定書交付申請人。
第十六條 對現場鑒定書有異議的,應當在收到現場鑒定書15日內向原受理單位上一級種子管理機構提出再次鑒定申請,并說明理由。上一級種子管理機構對原鑒定的依據、方法、過程等進行審查,認為有必要和可能重新鑒定的,應當按本辦法規定重新組織專家鑒定。
再次鑒定申請只能提起一次。
當事人雙方共同提出鑒定申請的,再次鑒定申請由雙方共同提出。當事人一方單獨提出鑒定申請的,另一方當事人不得提出再次鑒定申請。
第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現場鑒定無效:
(一)專家鑒定組組成不符合本辦法規定的;
(二)專家鑒定組成員收受當事人財物或其他利益,弄虛作假的;
(三)其他違反鑒定程序,可能影響現場鑒定客觀、公正的。
現場鑒定無效的,應當重新組織鑒定。
第十八條 申請現場鑒定,應當按照省級有關主管部門的規定繳納鑒定費。
第十九條 參加現場鑒定工作的人員違反本辦法的規定,接受鑒定申請人或當事人的財物或其他利益,出具虛假現場鑒定書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條 申請人、有關當事人或者其他人員干擾田間現場鑒定工作,尋釁滋事,擾亂現場鑒定工作正常進行的,依法給予治安處罰或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一條 委托制種發生質量糾紛,需要進行現場鑒定的,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海運條例實施細則(2013修正)
2013-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名單(2010-6-25)
2010-06-25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2007-03-16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的決定
2003-08-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上海合作組織特權與豁免公約》的決定
2005-02-28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議案和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人選辦法
1988-03-25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游行示威法
1989-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1996-03-17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已修正)
1995-05-10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駐軍法
1999-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三)
2001-12-29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2003-03-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 附:第四次修正本
2004-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2016修正)
2016-02-06扶貧項目資金績效管理辦法
2018-05-28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條例
2016-03-10學校體育工作條例
1990-03-12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山東省青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11-18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嚴格控制新設行政許可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的意見
2013-02-10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技術改造的指導意見
2012-09-01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實施條例
2011-12-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的意見
2011-08-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1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0-12-09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0-11-09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若干意見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0-10-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第一批三網融合試點地區(城市)名單的通知
2010-06-30企業債券管理條例
199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