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已于2012年12月3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66次會議通過,現(xiàn)予公布,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3年1月18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2012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66次會議通過)
為正確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規(guī)定,結合民事審判實踐,就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作如下解釋:
第一條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以無管轄權為由對勞動爭議案件不予受理,當事人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按照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一)經審查認為該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對案件確無管轄權的,應當告知當事人向有管轄權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二)經審查認為該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有管轄權的,應當告知當事人申請仲裁,并將審查意見書面通知該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仍不受理,當事人就該勞動爭議事項提起訴訟的,應予受理。
第二條 仲裁裁決的類型以仲裁裁決書確定為準。
仲裁裁決書未載明該裁決為終局裁決或非終局裁決,用人單位不服該仲裁裁決向基層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按照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一)經審查認為該仲裁裁決為非終局裁決的,基層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二)經審查認為該仲裁裁決為終局裁決的,基層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應告知用人單位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裁定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該仲裁裁決;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第三條 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用人單位申請撤銷終局裁決的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對沒有新的事實、證據或者理由,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不開庭審理。
中級人民法院可以組織雙方當事人調解。達成調解協(xié)議的,可以制作調解書。一方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調解協(xié)議的,另一方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
第四條 當事人在人民調解委員會主持下僅就給付義務達成的調解協(xié)議,雙方認為有必要的,可以共同向人民調解委員會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
第五條 勞動者非因本人原因從原用人單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作,原用人單位未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依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guī)定與新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或者新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提出解除、終止勞動合同,在計算支付經濟補償或賠償金的工作年限時,勞動者請求把在原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計算為新用人單位工作年限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用人單位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屬于“勞動者非因本人原因從原用人單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作”:
(一)勞動者仍在原工作場所、工作崗位工作,勞動合同主體由原用人單位變更為新用人單位;
(二)用人單位以組織委派或任命形式對勞動者進行工作調動;
(三)因用人單位合并、分立等原因導致勞動者工作調動;
(四)用人單位及其關聯(lián)企業(yè)與勞動者輪流訂立勞動合同;
(五)其他合理情形。
第六條 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xié)議中約定了競業(yè)限制,但未約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后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履行了競業(yè)限制義務,要求用人單位按照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的30%按月支付經濟補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前款規(guī)定的月平均工資的30%低于勞動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勞動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
第七條 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xié)議中約定了競業(yè)限制和經濟補償,當事人解除勞動合同時,除另有約定外,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履行競業(yè)限制義務,或者勞動者履行了競業(yè)限制義務后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八條 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xié)議中約定了競業(yè)限制和經濟補償,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后,因用人單位的原因導致三個月未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請求解除競業(yè)限制約定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九條 在競業(yè)限制期限內,用人單位請求解除競業(yè)限制協(xié)議時,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在解除競業(yè)限制協(xié)議時,勞動者請求用人單位額外支付勞動者三個月的競業(yè)限制經濟補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條 勞動者違反競業(yè)限制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后,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按照約定繼續(xù)履行競業(yè)限制義務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一條 變更勞動合同未采用書面形式,但已經實際履行了口頭變更的勞動合同超過一個月,且變更后的勞動合同內容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國家政策以及公序良俗,當事人以未采用書面形式為由主張勞動合同變更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十二條 建立了工會組織的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符合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規(guī)定,但未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三條規(guī)定事先通知工會,勞動者以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為由請求用人單位支付賠償金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起訴前用人單位已經補正有關程序的除外。
第十三條 勞動合同法施行后,因用人單位經營期限屆滿不再繼續(xù)經營導致勞動合同不能繼續(xù)履行,勞動者請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四條 外國人、無國籍人未依法取得就業(yè)證件即與中國境內的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和臺灣地區(qū)居民未依法取得就業(yè)證件即與內地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當事人請求確認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持有《外國專家證》并取得《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許可證》的外國人,與中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建立用工關系的,可以認定為勞動關系。
第十五條 本解釋施行前本院頒布的有關司法解釋與本解釋抵觸的,自本解釋施行之日起不再適用。
本解釋施行后尚未終審的勞動爭議糾紛案件,適用本解釋;本解釋施行前已經終審,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決定再審的,不適用本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出版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3-1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和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關于確定三國國界交界點的條約》的決定
2007-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認為具有過分傷害力或濫殺濫傷作用的常規(guī)武器公約>所附的<禁止或限制使用地雷、誘殺裝置和其他裝置的修正議書>》和《<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認為具有過分傷害力或濫殺濫傷作用的常規(guī)武器公約>附加議定書的決定
1998-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決定(2001)
2001-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1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2-06-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qū)2007年行政長官和2008年立法會產生辦法有關問題的決定
2004-04-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yè)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
2002-10-28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的具體產生辦法
1996-08-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國務院對職工退休退職辦法進行部分修改和補充的決定
198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guī)則
1987-11-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的決定
1990-04-04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
1994-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2000-08-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籌備委員會關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二款的意見
1999-01-16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
2005-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廣播電視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修訂)
2019-04-03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
2017-08-06浙江省行政規(guī)范性文件異議審查處理辦法
2014-12-10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不動產登記工作部際聯(lián)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4-02-28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山東省煙臺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07-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6-14國務院關于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xiàn)代農業(yè)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的批復
2013-06-13國務院關于貴陽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的批復
2013-03-05國務院關于海南省海洋功能區(qū)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1-01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qū)振興發(fā)展的若干意見
2012-06-28國務院關于印發(fā)質量發(fā)展綱要(2011-2020年)的通知
2012-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浙江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qū)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