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市人大常委會立法后評估辦法
(2013年6月18日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主任會議通過)
第一條為了規范立法后評估工作,適時掌握地方性法規的制定質量和實施效果,提高立法質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立法后評估,是指在本市地方性法規實施后,根據立法目的,結合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對立法質量、實施效果等情況進行全面調查和綜合評價,為修改、廢止地方性法規提供參考,提出改進立法、執法等工作的意見、建議。
第三條立法后評估應當遵循客觀公正、公開透明、注重實效、公眾參與的原則。
第四條市人大常委會(以下簡稱常委會)是立法后評估的主體。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根據有關委員會的建議,決定對地方性法規開展立法后評估。
第五條市人大法制(工)委為組織實施立法后評估的綜合工作部門,負責立法后評估的組織實施工作,包括擬定評估對象、工作方案,組織開展評估,提出評估報告等。
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其他工作機構按照各自的工作職責,對立法后評估工作給予協助和配合。
第六條法規的組織實施部門應當協助做好立法后評估工作,并按照對應的評估標準提交法規自查報告。
法規自查報告包括自查過程、法規的執行情況及存在問題、修改完善法規的建議等內容。
第七條常委會根據需要,可以委托評估機構、高等院校、社會團體等進行部分事項或者全部事項的評估工作。
受委托機構應當依據委托合同成立評估工作小組、制定工作方案、開展調查研究、提交第三方評估報告等,并不得將評估事務轉委托。
受委托機構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依法成立;
(二)具有一定數量的熟悉立法、執法知識的人員;
(三)具有開展評估工作所必要的條件。
第八條常委會應當引導、鼓勵和支持公眾參與立法后評估。
常委會應當在其門戶網站或者其他媒介上公布被評估法規全文和評估事項等信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通過書面或者口頭等方式提出意見和建議。
第九條地方性法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確定為立法后評估對象:
(一)直接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或者對經濟社會發展有較大影響的;
(二)相關單位、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社會公眾對地方性法規的內容以及地方性法規的實施情況提出較多意見的;
(三)與地方性法規所調整事項相關的經濟社會情況已發生較大變化的;
(四)國家、省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或者重要政策,可能對地方性法規的主要內容產生影響的;
(五)其他有必要進行評估的。
第十條已評估的地方性法規是否需要再次評估可視實際情況確定。地方性法規已列入年度立法計劃準備重新制定或者修改、廢止的,不進行評估。
第十一條常委會應當結合評估條件和地方性法規的實施情況合理確定評估內容,可以對地方性法規的立法質量、實施效果等情況進行全面評估,或者對部分制度、條款進行評估。
常委會應當對地方性法規中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內容作重點評估。
第十二條地方性法規立法質量評估,包括各項制度的設計和程序規定是否合法、適當,是否符合立法技術規范等。
第十三條地方性法規實施效果評估的事項主要包括:
(一)實施的總體情況,以及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等產生的影響;
(二)主要制度的執行情況以及社會公眾的反映;
(三)實施取得的社會效益或者經濟效益;
(四)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五)其他實施效果分析。
第十四條立法后評估主要依據以下標準:
(一)合法性標準,即地方性法規的各項規定是否與法律、法規及其他上位法保持一致;
(二)合理性標準,即地方性法規的各項規定是否符合公平、公正原則,是否必要、適當;
(三)協調性標準,即地方性法規的各項制度之間是否協調一致,同位階法規之間是否存在沖突,相關配套制度是否完備;
(四)技術性標準,即地方性法規是否符合立法工作一般技術規范,概念界定是否明確,邏輯是否嚴謹,各項規定是否具有解釋空間;
(五)可操作性標準,即地方性法規中規定的執法體制、機制、措施是否具體可行,是否具有針對性;
(六)實效性標準,即地方性法規是否得到普遍遵守與執行,是否已達到預期目的,是否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結合地方性法規實際情況,可以對照評估標準制定評估指標體系。
第十五條開展立法后評估工作遵循以下程序:
(一)擬定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應當包括評估目的、評估對象、評估內容、評估方式、評估步驟、職責分工、時間安排、組織和經費保障等。
(二)開展調查研究。可以采取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和論證會、實地考察、專家咨詢、專題調研、問卷調查、網絡征詢等方法,了解和掌握法規的組織實施部門、相對人和社會公眾的意見、建議等相關信息。
(三)提出評估報告。對調研中收集到的材料進行分析研究,提出評估報告。
第十六條市人大法制(工)委應當制作立法后評估報告。評估報告包括以下內容:
(一)評估工作基本情況介紹,包括評估過程、評估方式方法、評估時間等,召開座談會、論證會等情況;
(二)對照評估標準,對地方性法規的立法質量、實施效果等情況的分析和評價;
(三)提出評估結論;
(四)提出立法和執法建議;
(五)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評估報告應當提交主任會議審定,并印發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相關工作機構、市政府及其相關部門。
第十七條評估報告提出需要對地方性法規進行修改或者廢止的,可以建議主任會議將其列入常委會立法規劃或者年度立法計劃,由有提案權的主體依照法定程序向常委會提出修改、廢止該地方性法規的議案。
評估報告提出的立法和執法建議,有關單位應當及時研究辦理,并將辦理結果書面報告常委會。對評估報告提出的重點問題,可以組織市人大代表詢問或者質詢。
第十八條參加評估工作的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應當對評估工作中涉及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予以保密。
第十九條本辦法自通過之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201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
2013-03-17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2008-12-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核材料實物保護公約》修訂案的決定
2008-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教科書問題的決議
1996-05-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2004修正)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4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5-07-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決定(2006)
2006-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克蘭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8-12-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死刑案件核準問題的決定
1981-06-10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1979)
1979-07-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國家安全機關行使公安機關的偵查、拘留、預審和執行逮捕的職權的決定
1983-02-02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已修正]
1990-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失效)
1991-04-0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已修訂)
1994-05-12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
1994-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
1999-08-30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修訂)
2003-03-01戒毒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2019修正)
2019-03-02殘疾人教育條例(2017修訂)
2017-02-01食鹽專營辦法(2017修訂)
2017-12-26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8)
2018-09-18國務院關于同意福州市科技園區更名為福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批復
2014-03-05征收教育費附加的暫行規定(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3-06-16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2-03-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
2010-12-10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