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大連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關于印發《大連市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審批辦法》的通知
大勞發〔2009〕51號
各區、市、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各有關用人單位:
現將《大連市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審批辦法》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二○○九年五月二十五日
第一條 為進一步加強對用人單位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管理,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以及會計師事務所、
律師事務所等合伙組織和基金會適用本辦法。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
勞動關系的
勞動者,崗位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依照本辦法執行(上述單位以下簡稱用人單位)。
第三條 不定時工作制是針對因生產特點、工作特殊需要或職責范圍的關系,無法按標準工作時間衡量,需要機動作業的職工所采用的一種工時制度。
用人單位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職工,可以實行不定時工作制:
(一)高級管理人員、外勤人員、推銷人員和部分值班人員(包括值班時間可間斷休息的非生產性值班人員)等無法按標準工作時間衡量的職工;
(二)長途運輸人員、出租汽車司機和鐵路、港口、倉庫的部分裝卸人員等因工作性質特殊,需機動作業的職工;
(三)其他適合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職工。
第四條 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是指因工作性質特殊,需要連續作業或受季節及自然條件限制的用人單位的部分職工,采用以周、月、季、年等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的一種工時制度。在綜合計算周期內,職工平均日工作時間和平均周工作時間應與法定標準工作時間基本相同。
用人單位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職工,可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
(一)交通、鐵路、郵電、水運、航空、漁業、餐飲等行業中需連續作業的職工;
(二)地質及資源勘探、建筑、制鹽、制糖、旅游等受季節和自然條件限制的行業的部分職工;
(三)受外界因素影響,生產任務不均衡用人單位的職工;
(四)因工作地點較遠需要集中工作、集中休息的職工;
(五)無法按標準工作時間衡量的實行輪班作業的職工;
(六)其他適合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職工。
第五條 市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對以下用人單位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
(一)在
中山區、西崗區、沙河口區、甘井子區(以下簡稱市內四區)行政區域內生產經營并在市以上(含市)工商行政管理等有關部門注冊,且注冊資金300萬元以上(含300萬元)的各類用人單位;
(二)在市內四區的境外企業駐連辦事機構及外省市駐連辦事機構、在市內四區施工的境外和外省、市建筑施工用人單位以及駐連部隊所屬企業;
(三)市級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及在市級有關部門登記、批準的民辦非企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合伙組織和基金會;
(四)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認為在本市有重大影響并應當由市級審批的。
第六條 各區、市、縣和先導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除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審批范圍以外,在本轄區生產經營并在同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注冊的用人單位,以及區級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及在區級有關部門登記、批準的民辦非企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合伙組織和基金會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審批。
第七條 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可指定區、市、縣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辦理由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或有
管轄爭議的用人單位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審批。
第八條 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指導區、市、縣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審批工作。
第九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根據用人單位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確定其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計算周期,嚴格審批。
第十條 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申請,一般由用人單位提出。采取勞務派遣用工的,由用工單位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申請。
第十一條 用人單位申請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應提交以下材料:
(一)《行政許可
申請書》;
(二)《行政許可申請材料清單》;
(三)
營業執照或登記證書副本復印件;
(四)組織機構代碼證復印件;
(五)申請前12個月的工資表、考勤記錄,
勞動合同書;
(六)其他應提交的證明材料。
第十二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根據用人單位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申請,按下列情況分別做出處理:
(一)申請材料齊全,符合受理規定的,即時受理并將《行政許可受理通知書》送達申請用人單位;
(二)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在5日內一次性告知申請用人單位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并將《行政許可材料補正告知書》送達申請用人單位;申請用人單位按照要求補正材料后受理;
申請材料可當場更正的,申請用人單位可當場更正。
第十三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受理申請后,應到申請單位進行實地調查。實地調查時,應當至少有2名工作人員同時進行。重點對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崗位進行現場勘察,了解勞動生產環境和特點以及勞動強度,審查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崗位的考勤記錄,了解工作時間和休息情況。
第十四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許可的決定。如遇特殊情況需延期的,經本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延長10個工作日,但應說明延期的理由和延長的時間,并將《行政許可延期決定通知書》送達申請用人單位。
第十五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經審查及實地調查,對符合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規定的,依法作出準予行政許可決定,并將《準予行政許可決定書》于10個工作日內送達申請用人單位;對不符合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規定的,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許可的決定,并將《不予行政許可決定書》于10個工作日內送達申請人。
第十六條 用工單位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申請,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批準后,用工單位須書面告知勞務派遣單位,勞務派遣用工崗位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情況。
用人單位(含勞務派遣單位)應當在3個工作日內將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崗位及有關情況,向全體員工公示,公示時間不少于5個工作日。
第十七條 用人單位(含勞務派遣單位)與勞動者(含勞務派遣人員)訂立勞動合同時,應在勞動合同中注明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情況;在履行勞動合同中,工作制發生變化的,用人單位(含勞務派遣單位)應與勞動者(含勞務派遣人員)變更勞動合同。
第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嚴格執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結果,不得擅自超出批準的崗位、周期或期限執行。
第十九條 對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崗位,用人單位在充分聽取職工意見的基礎上,可以采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輪休調休、彈性工作等方式,確保勞動者的休息休假權利和生產工作任務完成。
對于在國家規定的第三級以上(含三級)體力勞動強度崗位工作的,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得超過11小時,而且每周至少有一個連續24小時的休息時間。
第二十條 經批準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崗位,綜合計算周期內的總工作時間不應超過總法定標準工作時間。超過部分應視為延長工作時間。延長工作時間不得超過《
勞動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總延長工作時間,并應按《勞動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支付工資報酬。
第二十一條 用人單位安排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應按照《勞動法》第四十四條第三款的規定支付工資報酬。
第二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建立職工工作時間考勤登記制度,以書面等形式如實記錄職工工作時間情況,并保存3年以上備查。
第二十三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定期將批準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用人單位名單及相關情況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四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加強對批準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用人單位的監督檢查。對違反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相關規定的用人單位,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責令其整改,對拒不整改或問題嚴重的,可撤銷《準予行政許可決定書》,于10個工作日內將《行政許可撤銷決定書》送達用人單位。
第二十五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準予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行政許可決定的
有效期限不超過2年。有效期滿后仍需繼續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用人單位,應提前2個月重新辦理申報審批。
第二十七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加強基礎管理工作,認真保管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相關材料以及監督檢查情況的記錄,按照檔案管理制度要求立卷歸檔,保管期限為30年。需歸檔的材料包括:
(一)《行政許可申請書》;
(二)《行政許可申請材料清單》;
(三)營業執照或登記證書副本復印件;
(四)組織機構代碼證復印件;
(五)《行政許可受理通知書》;
(六)《準予行政許可決定書》;
(七)《送達回證》;
(八)座談會簽到名單及會議記錄;
(九)《行政許可結案報告》;
(十)其他應歸檔的材料。
第二十八條 本辦法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實施前已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批準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但沒有明確實行期限的用人單位,應在60日內按本辦法規定重新申報。
第二十九條 本辦法有效期5年,法律、法規、規章和上級政策有新規定的,從其規定。
附件:
1、《行政許可申請書》
2、《行政許可申請材料清單》
3、《行政許可材料補正告知書》
4、《行政許可受理通知書》
5、《準予行政許可決定書》
6、《不予行政許可決定書》
7、《行政許可撤銷決定書》
8、《送達回證》
9、《行政許可結案報告》
行政許可申請書
申請單位
法定代表人/經濟類型
單位注冊地址/工商注冊號
生產經營地
職工總人數 經辦人/聯系電話
申請事項
實行不定時工作制人數 崗位名稱
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人數 崗位名稱
行政許可申請的事實和理由:
員工代表簽字
附:行政許可申請材料清單
申請單位蓋章 工會蓋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行政許可申請材料清單
序號 材 料 名 稱 數量 備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計 共提供材料( )種。
行政許可申 請 人
申 請 人:
(公章)
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 年 月 日
行政許可受理機關
承 辦 人(甲):
承 辦 人(乙): 年 月 日
行政許可材料補正告知書
許補告字〔〕第()號
:
你(單位)于 年 月 日提出的
行政許可申請收悉,經審查,需要補正下列材料:
序號 材 料 名 稱 數量 備注
1
2
3
4
5
6
請你(單位)于 年 月 日前補正上述材料,本行政許可申請自行政許可機關收到補正材料之日受理。
行政許可申請人: 年 月 日
(公章)
年 月 日
行政許可受理通知書
大勞許受字[ ]第(×××)號
:
你單位于 年 月 日提出的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不定時工作制)的行政許可申請收悉。經初步審查,符合行政許可申請的受理條件,本機關決定自 年 月 日受理。
請于 年 月 日前做好實地調查的準備,調查時需要提供如下材料:企業的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勞動合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