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的編制
第三章 法規草案的起草
第四章 法規案的提出
第五章 市人民代表大會審議表決法規程序
第六章 常務委員會審議表決法規程序
第七章 法規的報批和公布
第八章 法規的解釋、修改與廢止
第九章 規章備案審查程序
第十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本市地方立法活動,保證地方立法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福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修改和廢止地方性法規以及審查市人民政府報請備案的規章,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地方立法應當嚴格遵循立法法規定的各項基本原則,應當從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出發。
第四條 市人民代表大會可以就下列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
(一)法律規定由市人民代表大會規定的事項;
(二)屬于本市的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特別重大事項;
(三)規范市人民代表大會自身活動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
常務委員會可以就下列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
(一)法律規定由常務委員會規定的事項;
(二)市人民代表大會按照法定程序,授權常務委員會規定的事項;
(三)規范常務委員會自身活動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
(四)其他應當由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
在市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常務委員會可以對市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進行部分補充或者修改,但是不得同該地方性法規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第二章 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的編制
第五條 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政黨、軍事機關及公民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市人民政府提出立法建議。
立法建議應當采取書面形式,并明確需要解決的問題及解決的辦法。
第六條 常務委員會應當根據立法建議及調研情況編制本屆地方性法規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
第七條 編制地方性法規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按以下程序辦理:
(一)市人民政府應當向常務委員會提出地方性法規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草案;
(二)常務委員會有關的工作委員會按照職責分工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地方性法規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草案;
(三)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對本款第(一)、(二)項的地方性法規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草案,靳行綜合編制。
立法規劃應當在新一屆常務委員會產生后六個月內提交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年度立法計劃應當在上一年度末編制完成,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立法規劃和立法計劃應當報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第八條 列入年度立法計劃的立法項目,不能按時完成的,承辦單位應當向主任會議報告。由主任會議決定項目的調整。
沒有列入年度立法計劃而又急需立法的項目,由主任會議決定是否列入年度立法計劃,或者交由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會同有關的工作委員會審查、提出報告后,再決定是否列入年度立法計劃。
第三章 法規草案的起草
第九條 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指導法規草案的起草工作。
常務委員會或者主任會議認為必要時,可以確定常務委員會有關的工作委員會負責法規草案的起草工作。
市人民政府起草的法規草案,由其確定起草部門。
法規草案可以委托有關院校、科研單位、學會、社會團體和專家、學者起草。
第十條 法規草案的起草實行立法責任制。起草單位應當在年度立法計劃下達之日起三十日內確定起草班子、起草進度和經費,并報告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和有關的工作委員會。
第十一條 起草法規草案,應當從全局利益出發,正確設定權利和義務,防止部門利益傾向。
法規草案應當結構嚴謹,條理清楚,文字規范、準確、簡明。
第十二條 提案人應當召開各種形式的座談會、論證會,廣泛聽取各方面對法規草案的意見建議,并在提請審議前完成法規草案的協調工作。
第十三條 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和有關的工作委員會可以提前介入法規草案的起草工作,了解情況,參與論證,提出建議和意見。
第四章 法規案的提出
第十四條 市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規案,由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
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市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市人民政府,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規案,由主席團決定列入會議議程。
第十五條 一個代表團或者十名以上的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聯名,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規案,由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大會議程,或者先交法制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
法制委員會審議的時候,可以邀請提案人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第十六條 向市人民代表大會提出的法規案,在市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可以先向常務委員會提出,經常務委員會會議依照本條例第六章規定的有關程序審議后,決定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由常務委員會向大會全體會議作說明,或者由提案人向大會全體會議作說明。
第十七條 主任會議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法規案,由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
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法規案,由主任會議決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法制委員會審議或者常務委員會有關的工作委員會審查、提出報告,再決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如果主任會議認為法規案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可以建議提案人修改完善后再向常務委員會提出。
第十八條 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五人以上聯名,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法規案,由主任會議決定是否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法制委員會審議或者常務委員會有關的工作委員會審查、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不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應當向常務委員會會議報告或者向提案人說明。
法制委員會審議或者常務委員會有關的工作委員會審查時,可以邀請提案人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第十九條 常務委員會決定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的法規案,應當在會議舉行的十五日前將法規草案及其說明、主要立法參考資料發給代表。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規案,除特殊情況外,應當在會議舉行的七日前將法規草案及其說明、主要立法參考資料發給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
第二十條 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的法規案,提案人應當在會議舉行的三十日前將提請審議報告、法規草案及其說明、主要立法參考資料送達常務委員會。
第二十一條 向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提出的法規案,在列入會議議程前,提案人有權撤回。
第五章 市人民代表大會審議表決法規程序
第二十二條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規案,大會全體會議聽取提案人的說明后,由各代表團進行審議。
各代表團審議法規案時,提案人應當派人聽取意見,回答詢問。
各代表團審議法規案時,根據代表團的要求,有關機關、組織應當派人介紹情況。
第二十三條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規案,由法制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對法規案進行統一審議,向主席團提出審議結果報告和法規草案修改稿,對重要的不同意見應當在審議結果報告中予以說明,經主席團會議審議通過后,印發會議。
第二十四條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規案,必要時,主席團常務主席可以召開各代表團團長會議,就法規案中的重大問題聽取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進行討論,并將討論的情況和意見向主席團報告。
主席團常務主席也可以就法規案中的重大的專門性問題,召集代表團推薦的有關代表進行討論,并將討論的情況和意見向主席團報告。
第二十五條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規案,在交付表決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應當說明理由,經主席團同意,并向大會報告,對該法規案的審議即行終止。
第二十六條 法規案在審議中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經主席團提出,由大會全體會議決定,可以授權常務委員會根據代表的意見進一步審議,作出決定,并將決定情況向市人民代表大會下次會議報告;也可以授權常務委員會根據代表的意見進一步審議,提出修改方案,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下次會議審議決定。
第二十七條 法規草案修改稿經各代表團審議,由法制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進行修改,提出法規草案表決稿,由主席團提請大會全體會議表決,由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
第六章 常務委員會審議表決法規程序
第二十八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規案,一般應當經過兩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后再交付表決;法規條文較少的或者部分修改的法規案,各方面意見比較一致的,可以經一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即交付表決。
第二十九條 常務委員會會議第一次審議法規案,在全體會議上聽取提案人的說明和常務委員會有關的工作委員會的審查報告,并進行初步審議。
常務委員會會議第二次審議法規案,在全體會議上聽取法制委員會關于法規草案修改情況、主要問題和審議結果的匯報,進一步對法規草案修改稿進行審議。
常務委員會審議法規案時,根據需要可以召開分組會議、聯組會議或者全體會議,對法規案中的主要問題進行討論。
第三十條 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法規案時,提案人應當派人聽取意見,回答詢問。
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法規案時,根據會議的要求,有關機關、組織應當派人介紹情況。
第三十一條 常務委員會有關的工作委員會審查法規案時,可以邀請常務委員會其他的工作委員會人員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常務委員會有關的工作委員會應當收集整理會議對法規案審議的意見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見,送法制委員會,并根據需要,印發常務委員會會議。
第三十二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規案,由法制委員會根據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常務委員會有關的工作委員會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見,對法規案進行統一審議,提出修改情況的匯報或者審議結果報告和法規草案修改稿,對重要的不同意見應當在匯報或者審議結果報告中予以說明。對常務委員會有關的工作委員會的重要意見沒有采納的,應當向常務委員會有關的工作委員會反饋。
法制委員會審議法規案時,可以邀請常務委員會有關的工作委員會人員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第三十三條 法制委員會與常務委員會有關的工作委員會之間,對法規草案的重要問題意見不一致時,應當向主任會議報告。
第三十四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規案,法制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有關的工作委員會應當聽取各級人大代表、縣市區人大常委會及各方面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采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
采取聽證會形式的,應當在舉行聽證會的十五日前將聽證會的內容、對象、時間、地點等在《福州日報》上公告。
第三十五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的重要的法規案,經主任會議決定,可以將法規草案在報刊或者互聯網上公布,征求意見。
第三十六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規案,在交付表決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應當說明理由,經主任會議同意,并向常務委員會報告,對該法規案的審議即行終止。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規案,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對其中的個別條款有較大意見分歧的,經主任會議決定,可以對該條款進行先行表決。
第三十七條 法規案經常務委員會二次會議審議后,仍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由主任會議提出,經全體會議同意可以暫不付表決,交由法制委員會進一步審議。
第三十八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的法規案,因各方面對制定該法規的必要性、可行性等重大問題存在較大意見分歧擱置審議滿兩年的,或者因暫不付表決經過兩年沒有再次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審議的,由主任會議向常務委員會報告,該法規案終止審議。
第三十九條 法規草案修改稿經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由法制委員會根據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進行修改,提出法規草案表決稿,由主任會議提請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表決,由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
表決前應當宣讀交付表決的草案全文,表決結果由會議主持人當場宣布。
第四十條 交付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表決未獲得通過的法規案,如果提案人認為必須制定該法規,可以按照本條例規定的程序重新提出,由主任會議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
第七章 法規的報批和公布
第四十一條 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通過的法規,應當自通過之日起十五日內報請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
第四十二條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地方性法規,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并及時在福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上刊登。
《福州日報》應當于法規公布之日起七日內刊登公告及法規全文。
在常務委員會公報上刊登的法規文本為標準文本。
第四十三條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依法退回修改的法規,由法制委員會根據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修改意見,提出法規修正案、修改決定稿,由主任會議決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按照本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的程序表決通過后,再報請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
第八章 法規的解釋、修改與廢止
第四十四條 地方性法規的解釋權屬于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地方性法規有以下情況之一的,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
(一)法規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
(二)法規制定后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規依據的。
第四十五條 市人民政府、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和市人民代表大會法制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工作委員會以及各縣(市)、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法規解釋要求。
第四十六條 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研究擬定法規解釋草案,由主任會議決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
法規解釋草案經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由法制委員會根據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進行審議、修改,提出法規解釋草案表決稿。
法規解釋草案表決稿由常務委員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由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并報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第四十七條 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可以對具體問題的法規詢問進行研究予以答復,并報常務委員會備案。
第四十八條 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法規解釋同法規具有同等效力。
第四十九條 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應當適時修改或者廢止有關地方性法規。
地方性法規的修改或者廢止程序,適用本條例第四章、第五章或者第六章的有關規定。
地方性法規部分條文被修改或者廢止的,必須公布新的法規文本。
第九章 規章備案審查程序
第五十條 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應當自公布之日起三十日內,報送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報送備案的規章包括規章文本、說明和備案報告。
第五十一條 常務委員會辦公廳負責對備案規章的登記、存檔,并分送法制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有關的工作委員會進行審查。
法制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有關的工作委員會對備案規章的合法性和適當性進行審查。
第五十二條 規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常務委員會應當依法予以撤銷:
(一)超越權限的;
(二)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市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
(三)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的;
(四)規章的規定被認為不適當的;
(五)違背法定程序的。
第五十三條 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縣(市)、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認為規章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市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進行審查的要求,由法制委員會或者常務委員會有關的工作委員會進行審查、提出意見。
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國家機關和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以及公民認為規章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市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進行審查的建議,由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進行研究,必要時,送常務委員會有關的工作委員會進行審查、提出審查意見。
第五十四條 法制委員會召開會議審查備案規章時,可以要求市人民政府有關負責人到會說明情況。
常務委員會有關的工作委員會認為必要時,可以召開會議對備案規章進行審查,并可以邀請有關人員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第五十五條 常務委員會有關的工作委員會對規章提出的書面審查意見,應當送法制委員會,由法制委員會向市人民政府提出。
法制委員會與常務委員會有關的工作委員會之間對備案規章的審查意見不一致的,由法制委員會提請主任會議決定。
第五十六條 市人民政府收到法制委員會提出的書面審查意見后,應當在兩個月內研究提出是否修改或者廢止的意見,并向法制委員會書面反饋。
法制委員會審查認為規章有第五十二條規定情形而市人民政府不予修改或者廢止的,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撤銷案,由主任會議決定是否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決定。
第五十七條 常務委員會會議審查備案規章撤銷案,在全體會議上聽取法制委員會對備案規章撤銷案和審查意見的報告,并進行審議。
法制委員會根據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提出對備案規章撤銷案審議的報告,經主任會議研究,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決定。
第五十八條 常務委員會對備案規章作出的撤銷決定,由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
第十章 附則
第五十九條 地方性法規授權市人民政府制定實施性規定的,市人民政府應當在地方性法規公布之日起六個月內制定公布并報常務委員會備案。
第六十條 常務委員會其他工作機構參與制定地方性法規工作的具體分工,由主任會議決定。
第六十一條 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9年7月29日福建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批準的《福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規定》同時廢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教科書問題的決議
1996-05-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的決定
2000-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199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役軍官法
2000-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已修定]
1996-07-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0-07-08澳門特別行政區司法機關具體產生辦法
1999-07-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0-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3-12-27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1986-03-19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不動產登記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4-02-28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3-05-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反對拐賣人口行動計劃(2013—2020年)的通知
2013-03-02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浙江省嘉興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1-01-24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
2010-07-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快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
2010-06-04水域灘涂養殖發證登記辦法
2010-05-24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的決定
2010-04-24國務院關于同意成立保障性安居工程協調小組的批復
2009-07-14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爾巴尼亞共和國關于深化傳統友好關系的聯合聲明
2009-04-21國務院關于淮河流域防洪規劃的批復
2009-03-26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
2008-07-22關于做好鐵路滯留旅客疏導工作的公告
2008-02-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鮮活農產品運輸和銷售工作的通知
2008-01-25國務院法制辦公室關于征求現行行政法規清理建議的公告
2007-05-14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通知
2007-04-04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關于設置文史研究館的決定
1952-09-0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關于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內設立海事仲裁委員會的決定
1958-11-21關于國營工業企業實行流動資金全額信貸的暫行規定[失效]
1979-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