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開發區管委會,翠亨新區管委會,各鎮政府、區辦事處,市各有關單位:
現將《中山市行政機關行政應訴工作規則》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中山市人民政府
2015年12月1日
中山市行政機關行政應訴工作規則
第一條 為規范我市行政應訴工作,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等法律,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 本規則適用于我市各級政府、市屬各職能部門以及法律法規授權行使行政職權組織(統稱“行政機關”)的行政訴訟案件及行政復議案件(統稱“行政案件”)的應訴工作(統稱“行政應訴工作”)
第三條 行政機關對人民法院通知應訴的行政訴訟案件、行政復議機關要求提出答復的行政復議案件,應當依法進行答辯或答復,依法出庭應訴或參加復議聽證、調查。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出庭應訴。不能出庭應訴的,應委托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第四條 市法制局統一協調、指導和監督行政機關行政應訴工作。
(一)統籌以市政府為被告或被申請人的行政應訴工作。
(二)總結全市行政應訴工作情況,向市政府提出針對行政案件存在問題的意見建議。
(三)指導市屬部門、鎮區、法律法規授權行使行政職權組織的行政應訴工作。
(四)市政府交辦的其他行政應訴工作。
第五條 應訴責任單位承擔行政應訴具體工作。
(一)依法出庭應訴或參加復議聽證、調查。
(二)及時提交作出被訴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法律依據。
(三)擬寫行政訴訟答辯狀或行政復議答復書。
(四)負責行政案件材料的立卷歸檔。
(五)履行其他行政應訴責任。
以市政府為被告或被申請人的行政案件,應訴責任單位應當及時將案件進展情況向市政府匯報。
第六條 應訴責任單位按照以下原則確定:
(一)以市政府為被告或被申請人的行政案件。
1.市政府應市屬部門或鎮區請示而作出行政決定或批復引起的行政案件,以上報該請示的市屬部門或鎮區為應訴責任單位。
2.以市政府名義作出行政行為引起的行政案件,以具體承擔該項工作的單位為應訴責任單位,涉及多個單位的,相關單位為共同應訴責任單位,市法制局可視情況指定其中一個單位為主要應訴責任單位主辦案件。
3.起訴市政府不作為的行政案件,以具體負責實施該項工作的單位為應訴責任單位。
4.市政府因作出維持原行政行為的行政復議決定而作為共同被告的行政訴訟案件,由作出原行政行為的機關為應訴責任單位。
5.以市政府為被申請人的行政復議案件,經復議后當事人又提起訴訟的,原行政復議案件的應訴責任單位為行政訴訟案件的應訴責任單位。
6.以市政府名義作出不動產登記發證行為引起的行政案件,由不動產登記主管部門作為應訴責任單位。
7.市政府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相關單位為應訴責任單位。
(二)以市屬部門、鎮區、法律法規授權行使行政職權組織為被告或被申請人的行政案件,由市屬部門、鎮區、法律法規授權行使行政職權組織為應訴責任單位。
(三)鎮區在簡政強鎮事權改革下放事項委托權限范圍內,以市屬部門名義對外行使事權,實施行政管理職權引起的行政案件,根據《中山市市屬部門與鎮區事權調整若干規定(試行)》(中府〔2011〕122號),由鎮區作為應訴責任單位,承擔接收行政訴訟或行政復議法律文書,答辯及出庭應訴等應訴責任,委托下放事項的市屬部門對鎮區應訴工作進行指導協調。
第七條 以市政府為被告或被申請人行政案件的應訴規程:
(一)市法制局在收到市政府行政案件應訴通知書或提出行政復議答復通知書后,根據本規則第六條第(一)項原則,確定應訴責任單位。
(二)市法制局向應訴責任單位發出轉辦通知,視案件具體情況分別按下列流程辦理:
1.由應訴責任單位先向市法制局報送代擬的行政答辯狀或行政復議答復書以及相關證據材料,由市法制局審核應訴材料并擬定應訴方案報市政府審定后,向人民法院或復議機關提交行政答辯狀或行政復議答復書以及相關材料。
2.由應訴單位代擬行政答辯狀或行政復議答復書以及相關材料,連同擬定的應訴方案報市政府審定后,向人民法院或復議機關提交行政答辯狀或行政復議答復書以及相關材料。
(三)市政府作被告或者被申請人的行政案件,由市政府負責人或委托市法制局工作人員出庭應訴,應訴責任單位亦應指派一名工作人員作代理人出庭應訴。市政府因作出維持原行政行為的行政復議決定而作為共同被告的行政訴訟案件,應訴責任單位應指派工作人員作為市政府的代理人出庭應訴,市法制局可采用政府購買法律服務方式另委托一名律師代理市政府出庭應訴。
應訴責任單位應按轉辦通知的要求及時向市法制局報送代擬行政答辯狀或行政復議答復書,以及據以證明行政行為合法的證據以及法律依據。因應訴責任單位不按照《行政訴訟法》以及本規則的規定履行應訴責任,導致市政府因超期答辯而敗訴的,由應訴責任單位承擔敗訴責任。
第八條 以市屬部門、鎮區、法律法規授權行使行政職權組織為被告或被申請人行政案件的應訴規程,按法律、法規、規章及本規則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九條 行政應訴具體工作一般由應訴責任單位的法制工作機構承擔;未設立法制工作機構的,由該單位兼管法制工作的機構或由該單位相關業務工作機構承擔。
第十條 應訴責任單位接到應訴通知書或提出行政復議答復通知書后,應立即交由具體承辦行政應訴的工作機構辦理。
第十一條 應訴責任單位應當在應訴通知書或提出行政復議答復通知書要求時間內,提交行政答辯狀或行政復議答復書,提供據以作出被訴行政行為的證據、法律依據及相關材料。
第十二條 行政應訴工作人員應按照人民法院或行政復議機關的通知,準時出庭應訴或參加聽證,不得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
在庭審或聽證過程中,出庭應訴的工作人員應尊重審判人員或聽證主持人,遵守法庭紀律和聽證紀律。
第十三條 在訴訟或復議期間,行政應訴工作人員如發現被訴行政行為確有違法或不當的,應及時提請相關機關行政首長作出撤銷、變更或停止執行原行政行為的決定。撤銷、變更或停止執行原行政行為的決定一經作出,應及時通知人民法院或行政復議機關、原告和有關當事人。
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復議機關或法院書面建議行政機關改變或撤銷原行政行為;行政賠償、補償以及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的案件,人民法院組織調解,或者建議行政機關作出其他配合行為,以有利于解決行政糾紛的,行政機關應當予以積極配合。
第十四條 行政機關必須履行已產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和行政復議決定。對人民法院已產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和行政復議決定,當事人拒絕履行的,行政機關應在法定期限內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第十五條 人民法院作出判決或裁定,或者行政復議機關作出行政復議決定后,行政應訴工作人員應當及時將判決、裁定或行政復議決定結果報告行政機關負責人。
第十六條 市屬部門或鎮區作為應訴責任單位辦理的市政府行政訴訟或行政復議案件,人民法院或行政復議機關作出撤銷行政行為、確認行政行為違法或判令相關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判決書、裁定書或行政復議決定書的,應訴責任單位應在判決書、裁定書或行政復議決定書送達之日起30日內,將結案報告連同判決書、裁定書或行政復議決定書等報送市政府。結案報告應當載明下列主要內容:
(一)行政機關與相對人爭議的事實及理由。
(二)人民法院審理或行政復議機關審查的主要過程。
(三)判決、裁定或行政復議決定的結果。
(四)敗訴原因分析及責任追究建議。
(五)對執行人民法院生效判決、裁定,或者行政復議決定的意見及建議。
(六)提出相應的工作意見、建議和改進措施。
(七)其他需要說明的事項。
市屬部門或鎮區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或行政復議機關作出撤銷行政行為、確認行政行為違法或責令相關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判決書、裁定書或行政復議決定書的,應在判決書、裁定書或行政復議決定書送達之日起30日內,將結案報告連同判決書、裁定書或行政復議決定書等報送市法制局備案。
第十七條 行政機關應當于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前,將本機關行政案件數據及行政應訴情況報市法制局,作為本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工作的考核依據。
第十八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對行政行為提起訴訟時,一并請求對市政府、部門或鎮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進行審查的,應訴責任單位應將法院對規范性文件的審查情況報市法制局備案。
第十九條 市法制局對各應訴責任單位行政應訴工作進行監督,對因未按規定履行和正確履行行政管理職責及行政應訴工作職責造成過錯導致行政案件敗訴的,或者拒不履行產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或行政復議決定的,根據《廣東省〈關于實行黨政領導干部問責的暫行規定〉實施辦法》及《廣東省行政過錯責任追究暫行辦法》規定,于判決、裁定或行政復議決定生效之日起,或拒不履行生效判決、裁定或行政復議決定之日起1個月內,移交紀檢監察機關或組織人事任免機關對有關責任人員進行責任追究。
第二十條 行政機關的行政應訴工作,以及應訴責任單位按照本規則履行應訴職責的情況納入依法行政考核體系。
第二十一條 本規則由市法制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二條 本規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吨猩绞行姓C關行政應訴工作規則》(中府〔2012〕76號)予以廢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2012-04-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名單
2010-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2010年修正)
2010-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動員法
2010-02-26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畢鳴岐國民事糾紛被訴法院可否傳喚問題的答復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的決定(1998)
1998-11-04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04修正)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西班牙王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6-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
1981-06-10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1983-09-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國家安全機關行使公安機關的偵查、拘留、預審和執行逮捕的職權的決定
1983-02-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決定
1993-03-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6-08-29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表決議案辦法
2003-03-04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2005-04-27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2017修訂)
2017-03-01城鎮燃氣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2017修訂)
2017-11-19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公布遼寧大黑山等21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
2013-06-04國務院關于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有關問題的批復
2013-03-14律師事務所管理辦法(2012修訂)
2012-11-30機關事務管理條例
2012-06-28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大財政教育投入的意見
2011-06-29國家人口計生委關于印發加強新時期人口和計劃生育統計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1-03-28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若干意見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0-10-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
201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