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初次審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正案(草案)》。現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正案(草案)》在中國人大網公布,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社會公眾可以直接登錄中國人大網(http://www.npc.gov.cn/)提出意見,也可以將意見寄送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北京市西城區前門西大街1號,郵編:100805,信封上請注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正案草案征集意見)。意見征集截止日期:2013年5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正案(草案)
一、將第五條第二款修改為:“國家采取措施,保障消費者依法行使權利,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國家倡導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合理消費。”
二、將第十四條修改為:“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享有姓名權、肖像權、隱私權等個人信息得到保護的權利。”
三、第十八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賓館、商場、車站等經營場所的經營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損害的,應當承擔
侵權責任。”
將第十八條第二款改為第十九條,修改為:“經營者發現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可能對人身、財產安全造成危害的,應當立即向有關行政部門報告和告知消費者,并及時采取停止生產、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等消除危險的措施。采取召回措施的,經營者應當承擔消費者因商品被召回支出的必要費用。”
四、將第十九條改為第二十條,第一款修改為:“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真實信息,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
第三款修改為:“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明碼標價。”
五、將第二十二條改為第二十三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經營者提供的機動車、微型計算機、電視機、電冰箱等耐用商品或者裝飾裝修等服務,自消費者接受商品或者服務之日起六個月內出現瑕疵,發生糾紛的,由經營者承擔相關舉證責任。”
六、將第二十三條、第四十五條改為第二十四條,修改為:“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消費者可以依照國家規定和當事人約定退貨,或者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沒有國家規定和當事人約定的,消費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七日后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定的解除合同條件的,消費者可以及時退貨,不符合解除合同條件的,可以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
“依照前款規定對大件商品進行退貨、更換、修理的,經營者應當承擔運輸等必要費用。”
七、將第二十四條改為第二十五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一款:“經營者使用格式條款,應當以明顯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價款或者費用、履行期限和方式、風險警示、售后服務、
民事責任等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內容,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予以說明。”
第一款、第二款改為第二款、第三款,修改為:“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
“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八、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七條:“采用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以及從事證券、保險、銀行業務的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提供經營地址、聯系方式、商品或者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價款或者費用、履行期限和方式、風險警示、售后服務、民事責任等真實、必要的信息。”
九、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八條:“經營者采用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但根據商品性質不宜退貨的除外。經營者應當自收到退回貨物之日起七日內返還消費者支付的價款。”
十、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九條:“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并經被收集者同意。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公開其收集、使用規則,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信息。
“經營者及其工作人員對收集的消費者個人信息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毀損,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經營者應當采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毀損、丟失。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信息泄露、毀損、丟失的情況時,應當立即采取補救措施。
“經營者未經消費者同意或者請求,或者消費者明確表示拒絕的,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電子信息。”
十一、將第二十六條改為第三十條,修改為:“國家制定有關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應當聽取消費者和消費者協會等組織的意見。”
十二、增加一條,作為第三十三條:“有關行政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應當對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進行抽查檢驗,并向社會及時公布抽查檢驗結果。
“有關行政部門抽查檢驗發現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存在缺陷,可能對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造成危害的,應當立即責令經營者采取停止生產、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等消除危險的措施。”
十三、將第三十二條改為第三十七條,第一款第一項修改為:“向消費者提供消費信息和咨詢服務,引導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合理消費,提高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
增加一項,作為第二項:“參與制定有關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
第三項改為第四項,修改為:“就有關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向有關部門反映、查詢,提出建議”。
第六項改為第七項,修改為:“就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支持受損害的消費者提起訴訟或者依照本法提起訴訟”。
十四、將第三十三條改為第三十八條,修改為:“消費者組織不得從事商品經營和營利性服務,不得以廣告或者其他形式向消費者推薦商品和服務。”
十五、將第三十四條改為第三十九條,第二項修改為:“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十六、將第三十八條改為第四十三條,修改為:“消費者在展銷會、租賃柜臺或者通過網絡交易平臺等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展銷會結束、柜臺租賃期滿或者網絡交易平臺上的銷售者、服務者不再利用該平臺的,也可以向展銷會的舉辦者、柜臺的出租者或者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要求賠償。展銷會的舉辦者、柜臺的出租者或者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賠償后,有權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追償。”
十七、將第三十九條改為第四十四條第一款,其中的“廣告的經營者”修改為“廣告經營者、發布者”。
增加一款,作為第四十四條第二款:“廣告經營者、發布者設計、制作、發布食品藥品等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廣告經營者、發布者與提供該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
承擔連帶責任。”
十八、增加一條,作為第四十五條:“消費者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的,該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訴書之日起七日內,作出處理。”
十九、增加一條,作為第四十六條:“對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中國消費者協會以及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的消費者協會,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二十、將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改為第四十八條,修改為:“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十一、將第四十三條改為第四十九條,修改為:“經營者侵害消費者的人格尊嚴、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費者姓名權、肖像權、隱私權等個人信息得到保護的權利的,應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
賠償損失。”
二十二、增加一條,作為第五十條:“經營者有侮辱誹謗、限制人身自由等侵害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權益的行為,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受害人可以要求
精神損害賠償。”
二十三、將第四十四條改為第五十一條,修改為:“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害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承擔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二十四、刪去第四十六條。
二十五、將第四十九條改為第五十四條第一款,修改為:“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費用的兩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增加一款,作為第五十四條第二款:“經營者有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的欺詐行為,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受害人有權要求所受損失兩倍以下的民事賠償。”
二十六、將第五十條改為第五十五條,其中的“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修改為“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外”,“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修改為“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修改為“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處以一萬元以下的罰款”修改為“處以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一項修改為:“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
第六項修改為:“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的”。
增加一項,作為第七項:“拒絕或者拖延對缺陷商品采取停止生產、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等消除危險措施的”。
第八項改為第九項,修改為:“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費者姓名權、肖像權、隱私權等個人信息得到保護的權利的”。
二十七、將第五十一條改為第五十六條,修改為:“經營者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有關條文序號根據本修正案作相應調整。
附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正案(草案)》修正前后對照表
點擊查看: 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