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使用“心理衛生”代替“精神衛生”,首次專章對心理咨詢服務行業作出規定,深圳試圖為精神衛生立法趟出新路
□ 本刊見習記者 屈運栩 | 文
國
家層面的精神衛生立法進程,已經曲折前行了26年,迄今尚未有定論。地方相關立法卻走在了前面。8月31日,《深圳經濟特區心理衛生條例》(下稱《條例》)在深圳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上表決通過,將于2012年1月1日正式實行。
這個先于國家《精神衛生法》出臺的地方性條例,首次用“心理衛生”代替“精神衛生”,并首次專章對心理咨詢服務行業作出規定,均被視為創新和突破。
從“精神衛生”到“心理衛生”
深圳市人大常委會科教文衛工委副主任熊秋兵告訴財新《新世紀(15.35,-0.30,-1.92%)》,精神衛生立法需要考慮各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深圳人口多,心理健康問題相對突出,立法迫切;加之深圳已經具備相關立法的經濟實力,因此深圳會走在前面。
深圳市2005年發布的精神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深圳成年居民精神疾病的終身患病率為21.19%,重型精神病為1.41%,均為全國最高。該調查為每十年一次,較1996年的調查,深圳市精神疾病患者增加了3.48倍,神經癥總患病率增加了2.73倍,重性精神病總患病率增加了2倍。
參與《條例》起草的深圳市精神衛生中心張繁新指出,最終《條例》將“精神衛生”改為“心理衛生”,看似字面改動,實際是在立法層面的創新和突破。其思路是將精神衛生側重于救治方向,改為從預防到治療到康復和回歸社會的全過程,兼顧健康人群的預防、心理亞健康人群的調節和患者的治療。
《條例》同時辟專章規范心理咨詢服務行業,對心理咨詢機構的設立、從業人員資質等作出要求。張繁新說:“心理咨詢行業在國內尚屬新事物,發展較快、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深圳在立法時征詢了衛生部的意見,衛生部也希望深圳在這方面能夠趟一條路子?!?/p>
事實上,心理咨詢服務條款也修改較多。在財新《新世紀》記者拿到的最后一版草案修改稿對照稿中,很多條款被刪節,例如在保護咨詢者隱私方面,二稿中“心理咨詢機構要接受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和調查取證活動,不得隱瞞事實”條款被刪除。而心理咨詢機構不得為明知是精神疾病障礙患者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的條款也被刪除。
對此,深圳市心理咨詢行業協會會長鄒光宇認為,由精神科醫生主導的立法工作可能存在把心理問題精神病化的趨勢。因此,對相關條款的權責界定應尤其謹慎,避免立法成為劃分利益蛋糕的工具。
鄒光宇指出,對精神科醫生而言,除了出臺的《條例》,國家層面尚有《醫師法》規范。但現階段對心理咨詢從業人員的利益保護以及行為問責,都沒有作出具體規定,一旦心理咨詢從業者觸犯《條例》條款,將沒有配套法律用以問責。因此,如果對心理咨詢服務立法,則同時也應該對從業者立法。
強制收治困境
然而,和難產多年,尚在征詢意見階段的《精神衛生法》一樣,《條例》一出臺,就引發了醫學界和法學界的爭論,對于“強制入院”的實施主體和權力劃分依然是爭論焦點。
盡管《條例》提出創新設計,但最受社會關注的仍是有關精神障礙患者或疑似患者的強制收治問題。近年來,諸多案例中,入院的精神病患者很多是由單位、學校、城管、公安機關等移送。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賈西津教授指出,強制收治涉及醫學、法學、政府及其公共管理等各方面。但本質上是病人、家屬和公權力之間的權利分配問題。
她說,現在主要發達國家的相關立法的視角均是保護患者權利的角度,而非從管理收治的角度出發,因此美國等國家取消了強制收治的條款。對此,社區的壓力可能增大,因此在具體的案例和操作中將對患者和社區的權利作出衡量,對雙方的權利哪一個更為基本作出考量。在沒有即刻的危險和危害的情況下,社區或者單位都無權要求送治。#p#分頁標題#e#
深圳的《條例》也對此作出相關表述,即有精神障礙患者自主決定是否住院治療,對不能辨認控制自己行為的應當由其監護人提出住院申請。
但張繁新指出由于上位法未能出臺,對監護人的界定無法明確,作為地區條例也無法對此作出判定。
此外《條例》規定,精神障礙患者或疑似精神障礙患者有傷害自身或者他人、危害公共安全、擾亂公共秩序的,任何單位和個人應當報告公安機關,行為地公安機關應當依職權予以制止。精神障礙患者或疑似精神障礙患者,經公安機關批準后,送往指定心理衛生醫療機構進行診斷,并通知其監護人。
對公安機關送來診斷、住院觀察的精神障礙或疑似患者,心理衛生醫療機構應及時安排具有主治醫師以上職稱的執業醫師診斷,診斷為精神障礙并符合住院標準的,通知其監護人辦理住院手續;不能確定監護人或者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責任無法辦理住院手續的,由公安機關代為辦理住院手續,并記錄在案。
參與《條例》二稿專家討論會的公益律師黃雪濤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二稿中曾要求患者送心理衛生醫療機構必須經區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的批準,此條款在專家討論會上,曾引起公安部門質疑。相關人員認為,公安部門并沒有權力將行為人送治和辦理住院手續,這會加大工作量。
然而,最終的《條例》保留了公安機關送治和辦理住院手續的權力,只將“區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簡化為公安機關批準就可以送醫院。黃雪濤指出,如此一來,監督公安人員的力量更加薄弱。
賈西津也認為上述條款存在兩點問題,一是對“危害公共安全”、“擾亂公共秩序”的表述過于模糊,從而在操作上給了公安機關太過寬泛的權力空間。出于保障個人權利的角度,立法時應該對公安機關這類公權力機構作出明確、嚴格和謹慎的限制,最大可能防止權力濫用。 另一方面,公安機關能送病人到醫院診斷和能為病人辦理住院手續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權力實施程度。在《精神衛生法》尚未對此作出規定的時候,《條例》的表述明顯給予公權力太大空間,很難保證患者利益。
診斷權收治權之爭
在以往的強制收治案例中,對于被送到精神病院的人員,最后一道權益保障防線即是醫院和醫生。一旦醫生定論得入院,患者往往沒有任何申訴渠道。
近年來,由于強制入院后帶來的一系列權益保障困境,醫學界和法學界對此開始對診斷權和收治權展開越發激烈的爭論。
精神科醫生以專業背景為依托,認為對病人的收治診斷應該交由醫院負責,一旦出現應該收治的病人未能收治,對社會造成的危害將對醫生和醫院造成壓力。
法學界多認為精神科醫生應該只負責診斷,而是否強制入院因為涉及人身自由的基本權利,則應該交給法律背景相關人員從法律以及倫理等方面作出規定。
此次深圳的《條例》借鑒了《精神衛生法》的相關草案規定,指出病人是否入院可經過診斷、專家復診和司法鑒定三個步驟確定。具體規定是:被診斷為精神疾病障礙者或者其監護人對住院觀察治療有異議的,可以向原做出診斷的心理衛生醫療機構或者其他心理衛生醫療機構申請專家復核。如果對專家復核意見仍然有異議的,患者本人或者其監護人可以向有資質的司法鑒定機構申請鑒定。經鑒定符合住院治療標準的,應當建議其繼續住院治療。
但和《精神衛生法》對各步驟操作人員的數量和利益無涉作出規定不同,深圳的條例只給出了復診和司法鑒定的過程,對于復診人員、司法鑒定人員和診斷醫生的獨立性沒有作出具體表述。
參與《條例》起草的深圳康寧醫院院長劉鐵榜曾向媒體表示參與診斷、復診和司法鑒定的人員不會是同一人群。
但黃海濤指出,就深圳地方而言,精神病醫院、復診專家和司法鑒定機構的人員都是醫學背景出身。“康寧醫院和精神衛生中心甚至在同一個地方,人員也相互交叉,病人甚至不用出醫院門就可以完成診斷和復診?!?p#分頁標題#e#
另外,因為深圳僅有一家司法鑒定機構,對本地病人是否能夠選擇外地機構作鑒定,條例也未明確表述。
黃海濤曾在立法過程中的專家討論會上建議,對患者的醫學判定可交給醫院,至于患者是否應該入院治療,則應由獨立的倫理審查委員會或由法院作出司法判斷。但此建議最終未被采納。而這些缺乏明確界定的規定如何付諸實施,將真正檢驗這一部地方心理衛生立法的實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決定
2013-08-30商標代理管理辦法(2010修正)
2010-07-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議
2009-08-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納米比亞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7-04-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的決定(2001)
2001-06-30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
1970-01-01臺灣省出席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
1992-09-04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1979)
1979-07-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人員就職宣誓事宜的決定
1999-07-03中華人民共和國考古涉外工作管理辦法(2016修訂)
2016-02-06旅行社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2017修正)
2017-11-17機關團體建設樓堂館所管理條例
2017-10-05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6年修正)
2016-02-06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
2014-04-25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
2014-03-03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集中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的通知
2013-06-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201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
2013-05-16國務院關于修改《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0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08-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衛生部等部門全國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01-12國務院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
2011-10-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2-28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全文)
2009-08-17全國污染源普查條例
2007-10-09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
2007-07-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國務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通知
2007-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