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發生的奶粉事件暴露食品安全軟肋,違法成本和監管流程成輿論焦點
●相比補償性賠償,懲罰性賠償將更有效提高企業違法成本
●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事實證明,這種監管職責的劃分隱患很多
●在食品安全法中增加對食品安全標準制定后的評估,如發現原標準不適當,有缺陷,應及時修訂
23日至28日召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將第三次審議《食品安全法(草案)》。該草案歷經今年4月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8月底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社會廣為關注。
9月初,三鹿奶粉被曝光含三聚氰胺,之后國內多家奶粉企業均被檢出三聚氰胺。據衛生部通報,截至10月8日,全國因此次問題奶粉事件住院治療的嬰幼兒還有10666名。這起事件,給正在制定中的食品安全法哪些警示?
警示一:缺乏懲罰性賠償
事件回放:9月20日,伊利、蒙牛、光明等21家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企業負責人向中國國家質檢總局遞交了質量安全承諾書,集體對社會鄭重承諾,將承擔起責任,嚴格生產,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面對企業聯合道歉,公眾反應非常平淡。甚至有公眾表示:拒絕這類道歉,更希望看到如何嚴懲違法企業。
與現行相關法律相比,食品安全法草案已加大對生產經營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
――明確規定可追究刑事責任。違反本法規定,造成人身、財產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大幅提高罰款標準。現行相關法律中的最高罰額只有違法所得的5倍。違法未經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或生產經營含有國家明令禁用物質的食品等,尚不構成犯罪的,沒收違法所得外,處以最高多達貨值金額10倍的罰款并吊銷其許可證。
――引入從業人員的禁止制度。被吊銷食品生產、流通或者餐飲服務許可證的企業,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5年內不得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等等。
“生產經營者是保證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這一規定也被明確寫入了食品安全法草案,并細化為相關制度:
建立食品生產經營者食品安全信用檔案制度,最終達到將那些缺少安全信用的企業驅逐出市場的目的;
建立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防止不安全的食品繼續在市場上流通、銷售,成為食品安全的隱患……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大學教授姜明安認為,近年食品安全問題屢禁不止,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賠償機制威懾力不足。由于缺乏懲罰性賠償,違法者的違法成本很低,補償性賠償遠遠不足以遏制企業為逐利而制售不安全食品的行為。
他建議,對因食品生產者經營者故意行為致害的消費者除可以要求賠償實際損失外,還可要求一定比例或數額的懲罰性賠償。
與補償性賠償相比,懲罰性賠償有利于提高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的積極性,大幅度提高食品生產經營者的違法成本。
警示二:分段監管隱患多
事件回放:隨著22個奶制品企業,69批次嬰幼兒配方奶粉紛紛被曝光含三聚氰胺,奶制品監管漏洞暴露無遺。
目前,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實行幾個部門分段管理的模式:農業部門、質監部門、工商部門以及衛生部門等部門分管食品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
“這種監管模式職能交叉,出現問題各部門往往相互推諉。”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劉飛說。
劉飛認為,多頭管理模式下,很多政府部門工作涉及食品安全管理,但又都無法對食品安全負全部的監管責任,形成了管理漏洞。食品安全法草案雖確定由國務院衛生部門負責承擔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職責,但具體仍實行質檢、工商以及食品藥品監督部門根據食品生產環節分段管理的模式,并未從根本上解決監管體制清晰的問題。#p#分頁標題#e#
姜明安認為,我國最近出現的三鹿奶粉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促使我們思考如何改進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模式。
他認為,目前監督管理職??個部門監管,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現實中,這種監管職責的劃分很難奏效。制定食品安全法,應當理順監管職能,向“品種監管為主、分段監管為輔”的模式轉變,形成以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為主、其他部門履行各自職責并有效配合的模式。
對草案二審稿規定分段管理的立法思路,很多專家期待有實質性的突破。
中國政法大學行政法學博士張國平介紹,目前我國約有50萬家食品生產企業。與西方國家以大食品企業為主的情形不同,我國成規模的企業僅15萬家左右,大多數是10人以下的小企業、小作坊。實行分段監管,難度更大、成本更高,效果卻欠佳。
他建議,建立統一、高效、責任明確的監管模式,從食品源頭入手,對生產、貯運、加工、包裝、銷售等各個環節嚴格監管。
警示三:檢驗標準應定期評估
事件回放:9月17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公告,撤銷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三鹿”牌嬰幼兒配方乳粉、乳粉、滅菌奶免檢產品資格和名牌產品稱號;9月18日,該局宣布廢止《產品免于質量監督檢查管理辦法》。
“免檢制度,初衷是促進企業提高質量,避免各種重復性的檢查。”姜明安認為,但在實際執行中,產品質量完全靠企業自覺并不現實。
劉飛認為,這次奶粉事件暴露出,國內的蛋白質檢驗“標準”肯定有缺陷。目前的測試法,只是測試奶制品中的“氮”含量,并按公式推定有多少蛋白質。不檢測蛋白質,而檢測氮含量,鋌而走險的企業勢必會往食品里加三聚氰胺。
食品安全法草案規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對現行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食品衛生標準、食品質量標準和有關食品的行業標準中強制執行的標準予以整合,統一公布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而食品安全標準的內容,草案規定了食品、食品相關產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限量規定;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用量等八大類。
姜明安建議,除了制定嚴格的食品安全標準外,制定檢驗標準的機關不能制定了標準就萬事大吉、高枕無憂,而應對相關標準的實際效果及時跟進。“建議在食品安全法草案中增加對食品安全標準制定后的評估。如評估發現原標準不適當、有缺陷,應及時修訂該標準。”(宋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葡萄牙文本的決定
1993-07-02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1998年)
1998-03-10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的決定
2000-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取締邪教組織、防范和懲治邪教活動的決定
1999-10-30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
1988-04-13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1994-07-05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
1994-03-05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
2000-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2000-08-25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
2002-06-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12-29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
2018-07-31奧林匹克標志保護條例(2018年修訂)
2018-06-30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條例
2016-03-10個體工商戶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4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3-12-11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2011修訂)
2011-10-28國務院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
2012-07-22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開發開放有關政策的批復
2012-06-27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加強汛期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2011-04-13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農業部關于加快轉變東北地區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11-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全國知識產權保護與執法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任務分工的通知
2010-11-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孤兒保障工作的意見
2010-11-16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
2010-02-06國務院關于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0-01-07民用機場管理條例
2009-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