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2006年以來,國務院法制辦已連續3年開展立法后評估試點工作。在此基礎上,國務院法制辦已拿出《關于行政法規、規章立法后評估的指導意見》討論稿,正在專家學者間征求意見。
立法后評估,是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確定的一項制度。2008年3月,新修訂的《國務院工作規則》納入了此項內容,并明確要求:“行政法規實施后要進行后評估,發現問題,及時完善。”
可以預見,隨著試點工作的深入和不久后《關于行政法規、規章立法后評估的指導意見》的發布,我國行政立法后評估工作或將常態化。
立法后評估試點進展順利
立法后評估通俗講就是“立法回頭看”,或稱立法質量評估、立法效果評估。它區別于執法檢查,關注的是立法中的制度設計合不合理、立法內容有沒有針對性、規定的條款操作性強不強以及立法的實施效果好不好等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評估,能夠比較全面、準確地把握行政法規的實際運行狀況,對行政法規進行必要的修改、補充或廢止,提供客觀依據。
我國的行政立法后評估試點,啟動于2006年。
在2006年、2007年度,國務院法制辦共開展了15個評估項目,其中現已完成7個,其余的處在掃尾階段。《艾滋病防治條例》試點評估成為范例(本報曾在2007年8月30日以《國務院法制辦悄然啟動立法后評估運作詳情披露》為題,做過專題報道)。
15個評估項目包括12部行政法規、兩項制度和一個地方政府規章。國務院法制辦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立法后評估試點項目的選取,主要以直接關系民生、對經濟社會發展有較大影響的行政法規、規章為重點。”
現已完成的評估項目有:《艾滋病防治條例》、《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勞動保障監察條例》、《信訪條例》和《濟南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暫行辦法》。
正在抓緊收尾的立法后評估項目是:《血吸蟲病防治條例》、《鐵路運輸安全保護條例》、《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個人存款實名制規定》、《儲蓄管理條例》、《地方志工作條例》和“行政復議審理制度”、“城市管理領域推行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制度建設情況”兩項法律制度。
與個別項目評估報告過于簡單、缺少數據支持不同,《艾滋病防治條例》評估運用了科學方法扎實進行。其評估總報告稱,根據780余條信息樣本,加上艾滋病流行高、中、低三個不同省份的287名相關人員的專題討論和深入訪談,以及抽取了9個省36個縣的1763名相關人員進行問卷調查,評估報告認為:社會對條例確立的開展美沙酮藥物維持治療、公共場所擺放安全套等主要制度,是普遍理解和認同的;條例的出臺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和良好的實踐基礎;條例得到了較好的執行,執行程度雖然與疫情嚴重程度有一定關系,但更與地方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的重視程度、協調配合情況密切相關。
為此,《艾滋病防治條例》評估報告提出,應鼓勵地方出臺條例的實施細則,因地制宜地提高實際工作中的可操作性;在條例執行過程中加強有關部門的協作協調等建議。
注重用客觀數據說話
“今年,我們確定了4個立法后評估項目,4個都是重點。評估工作明確要求,努力嘗試定量科學系統調查的方法,在客觀數據基礎上提出分析。”國務院法制辦有關人士說。
據介紹,前兩年,國務院法制辦一般是選取七八個評估項目,從中確定兩個重點,進行立法后評估試點。今年,減少了試點范圍擴大了重點項目,“主要是考慮要突出科學的立法后評估技術方法。要求4個項目不但要評估立法,還要根據我國立法精神與原則,提供建立政府立法后評估制度的科學技術方法”。#p#分頁標題#e#
今年的4個試點項目是:《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湖北省禁止非醫學需要鑒定胎兒性別和選擇性終止妊娠的規定》和《廣東省經營服務性收費管理規定》。目前,后兩個項目都已拿出立法后評估工作方案,進展順利。
評估方法決定評估質量。為此,國務院法制辦特邀衛生部艾滋病專家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艾滋病政策專家組組長王若濤教授,傳授有關《艾滋病防治條例》的一些立法后評估技術方法。
王若濤教授說,從《艾滋病防治條例》的立法后評估實踐看,首先,應確定足以體現行政法規立法意圖的幾個評估重點,重點不能多。把握重點之后,再考慮評估的內容,這些內容通常包括法規的實際執行效果,有否產生非意向性的其他影響以及探討問題成因及解決問題的可能性等。
王若濤教授認為,立法后評估不可忽視行政機關的意見、網絡言論、大眾媒體的聲音和司法案例。查到這些信息后,還要進行定性訪談,比如開座談會或一對一訪談。然后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再進行定量調查,比如問卷調查等。
法規3年規章兩年后可能納入評估
《關于行政法規、規章立法后評估的指導意見》現在還只是討論稿。盡管到正式發布實施時,其中變數會很大。不過,其中透露的一些信息表明,政府立法后評估工作,尋求加速制度化。
討論稿擬定立法后評估范圍包括:新發布的行政法規滿3年、規章滿兩年的;法規規章由于不能適應經濟社會新形勢變化或者在實施中發現存在普遍性問題等情況,需要修改或者需要改進執法工作的;根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和建議,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通過各種途徑反映的問題,司法機關提出的建議,向社會公開征求的評估建議等;制定機關或者實施機關認為需要評估的;等等。
討論稿擬定的三大立法后評估原則,即客觀公正原則、公開透明原則和公眾參與原則。比如,要求評估機關向社會公開評估內容、過程和結果;評估機關不得預設評估結論;選取評估對象要保證社會公眾在調查對象中的適當比例等。
合法性、協調性、合理性、可操作性、規范性和實效性,是討論稿提到的六大評估方面。
討論稿要求無論是整體評估還是涉及立法中主要制度的評估,一般6個月內完成,采用簡易程序的,時間減半。
中國政法大學法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席濤教授建議,在條件成熟時,修改《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和《規章制定程序條例》。他認為,應加入事后評估法規規章的制度,增補有關對社會、經濟和環境影響評估分析、成本效益評估分析、定量分析等規定。“這一點對于提高法規規章的客觀性、公正性、透明度、信息量、公眾參與性、改進立法質量、提高監管效率,是極為重要的。”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
2017-11-04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2007-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國和立陶宛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0-08-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根廷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1-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愛沙尼亞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04修正)
2004-08-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行使刑事管轄權的決定
1987-06-23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已修正)
1986-04-1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
1990-06-28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1997-05-0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
199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2001-10-27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2003修正)
2003-04-1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禁毒的決定
1990-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規定的解釋
2005-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登記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
2019-04-26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快遞暫行條例
2018-03-27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4-07-29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
2014-03-03國務院關于開展優先股試點的指導意見
2013-11-30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全國社會救助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1970-01-01關于印發《測繪地理信息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2013-07-0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6-09國務院關于貴陽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2013-03-05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江蘇省泰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02-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中國圖們江區域(琿春)國際合作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
2012-04-13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
2010-11-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減輕企業負擔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