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無形的、看不見的,它以人為載體。它的擁有者、儲藏者存在于民間,他們承載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薪火,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根脈。一旦失去了傳承與傳承者,非物質文化遺產將不復存在。
所以說,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關鍵是對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的保護。這一點,在2007年剛出臺實施的《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中也得到了明確。
“當今社會,非物質文化遺產受現代化進程的強烈沖擊,其生存和發展面臨嚴峻考驗,許多文化遺產瀕臨消亡,大量珍貴實物和資料遭到毀棄或者流失境外,濫用和過度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象時有發生。”在浙江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浙江省文化廳廳長楊建新對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消逝深表擔憂。
2007年6月1日,浙江省正式出臺實施《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明確將通過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保護制度,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實質性的保護。
可正當大家看到希望的同時,又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現實:當學者們驚呼發現了消失數百年的古老染布絕技的時候,最后的夾纈藝人說他寧愿做個個體戶;深山里的皮影老藝人還在不斷鉆研著皮影的制作工藝,他的兒子卻對此不屑一顧,一心想著出門打工……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活的傳承”,固然是條好路子。可如何保護傳承人,又是擺在我們面前不得不解決的一個新課題。
無人傳承的尷尬
浙江省蒼南縣宜山鎮八岱村農民薛勛郎,作為夾纈藝術的最后傳人,繼承著有1000多年歷史的手藝,被日本、美國和國內眾多專家當作寶貝,但如今他卻因為夾纈沒有市場,在賠了20多萬元后,不得不讓作坊熄火。
余姚有個曲藝品種,叫“雀咚咚”,2004年當地進行民間藝術普查時,了解到還有4位老藝人懂得這項曲藝??傻鹊轿幕块T去訪問采錄時,卻遲了一步,這4位老藝人均已過世。還好,2005年,慈溪市在普查時發現有個敬老院里還有位82歲的老人會唱“雀冬冬”,文化部門當即把老人演唱的曲目一一記錄在案,并進行了錄音、錄像。沒過多久,這位老人也離開了人世。老人的演唱,成了絕唱。
浙江省民藝辦主任郭藝透露,黃楊木雕的發源地在溫州樂清,早在20世紀,就有著名藝人朱子常的“捉迷藏”等優秀作品,在南洋勸業會和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展出并獲獎?!皹非逶心镜褡鞣粠装偌?,目前僅有9家。每次去樂清,總會有一些年輕的民間藝人對我說:郭老師,我改行了,去開餐館了,或是去開美容店了?!蹦贻p人都想過好日子,但傳統手藝卻不能讓他們奔上小康之路。
跟這些技藝一樣,松陽高腔、樂清細紋刻紙、諸暨西路亂彈等,均已處于瀕危狀態。浙江省民族民間藝術保護工程專家委員會專家吳露生,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過程中,還遭遇了不少這樣的情景:在麗水的景寧、嘉興的桐鄉、杭州的余杭,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剛剛記錄完畢后不久,民間老藝人便離世了。
這就是現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傳承人保護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一方面,它們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民族文化的基因,是草根文化的精粹;而另一方面,在工業化、全球化、都市化的沖擊下,它們又顯得那樣脆弱,無論是傳人的去世,還是青年一代的漠然,對它們都是致命的打擊。
一位一直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專家這樣分析當前形勢:如果說,以往的歲月中,由于戰爭兵燹、政治運動、文革浩劫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出現了急劇衰微甚至中斷的話,那么現在,正在推進的現代化進程,正在使民眾的生活條件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農耕文明逐漸消失,民眾的價值觀和審美觀也隨之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加之傳承人的自然衰老和死亡,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些門類,逐漸走向式微,甚至消亡,傳承和延續面臨著嚴重危機。#p#分頁標題#e#
三大問題困擾傳承人機制
如果沒有那些老藝人、老工匠、老師傅,就不可能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技藝。如果不對傳承人進行保護、搶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就只能是句空話。
吳露生認為,從目前情況來看,傳承人保護機制還面臨三大問題的困擾,而這也正是傳承人機制當前急需研究解決的課題。
第一,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后繼乏人。吳露生說:“我接觸過很多傳承人,他們并不在意政府給自己多少補貼,而是在意自己的技藝由誰來接。”可是,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更多的年輕人都崇尚現代文明,對民族傳統和文學藝術失去興趣,不愿學習和繼承這些老技藝。
為說明問題,他還特別舉了個例子:樂清的細紋刻紙,是在一寸見方的紙面上刻細紋線條。老藝人陳朝芬精上求精,細上加細,能夠刻出52根,創造了“細”的最高紀錄??讨萍y樣時,依憑竹刀劃了經緯格子線,老藝人們能在小方框內隨心所欲地刻剪出豐富多彩的裝飾紋樣。這項技藝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可又有哪位西裝革履的年輕人可以靜下心來學這項技藝呢?不是沒這個耐心,就是覺得這樣做是浪費時間,沒有任何意義。
吳露生說:“類似的還有海寧的硤石燈彩、皮影戲等,我知道浙江有10多個地方的民間技藝處于瀕危狀態,大部分并不是因為缺錢,而是后繼乏人?!?/p>
第二,非物質文化的傳承缺少一個好的文化生態環境。談到這點時,吳露生還講了他去衢州進行民間藝術普查時遇到的一件事。
衢州江山二十八都民歌,是浙中的民間山野小調,后來入選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地的文化館長、鎮長陪吳露生一起,去拜訪一位會唱江山二十八都民歌的老大爺。走到院子里,鎮長就說:“大伯,我們來聽你唱歌了?!睕]想到,當即就遭到了老大爺的拒絕,“山歌要到山里唱的,我在屋子里唱得出來的?。俊?/p>
也許,老大爺指的,不僅僅是一個地理環境,而是指一種文化氛圍。后來,鎮長出了個主意,因為老大爺平時喜歡喝酒,而且喝了酒就愛唱山歌。于是,他們為老大爺買了瓶酒來,老大爺一口氣就喝了三分之一,然后一路小跑到一個有點坡度的山上,唱開了。一首接一首的山歌,引來了無數村民圍觀,不一會兒就有年輕人開始跟他對歌,后來又有位老大媽也跟他對歌,結果老大爺就越唱越有勁。也許,除了這座山,山下的氛圍才是老大爺真正需要的。
吳露生說:“建立文化生態環境,不僅要給錢,還要給好的氛圍。大熊貓只有在有竹子有水的地方才能生存,非物質文化遺產也一樣。要引導大家形成比較好的鄉土文化氛圍,這樣非物質文化遺產才能傳承下去。否則就算有人肯學,也只是擺在自己腦子里,擺在堂屋里,不可能有再傳承下去的可能。這是更深層次的文化觸覺和感悟?!?/p>
第三,明確傳承人的身份定義?!稐l例》規定,符合下列條件的公民,可以申請或者被推薦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掌握某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表演藝術、傳統工藝、制作技藝的表現形態;在一定區域內公認有代表性或有較大影響性;積極開展傳承活動,培養后繼人才。
就這個規定,在業界曾引起過爭議。有人提出,群藝館、文化館的有些干部,實際上也是傳承人,因為他們掌握技藝,并且積極培養后繼人才,而且在當地也有一定影響??蓞锹渡鷧s堅決反對。
他認為,大部分民間老藝人社會活動能力、公認度相對較低,但正宗的傳統技藝卻是從他們那里開始的。而且,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靠口傳心授,言傳身教。正因為這些特殊性,令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更顯珍貴。但文化館和群藝館的人大部分是二傳手,是采風時感受到的,不正宗。吳露生說:“傳承人是個特定的群體,我們不要把這個特定的群體從傳統文化中剝離開去,不要使傳統文化壟斷化、凝固化?!?p#分頁標題#e#
據了解,2007年5月浙江申報文化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名單里,凡是擔任公職的、在事業單位里有職務的,全部都沒有入選。
浙江通過立法保護傳承人
不少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后繼乏人的現狀,急需立法保護。
2007年6月,浙江省出臺實施了《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對非物質文化代表性傳承人和傳承單位,應通過提供必要場所、給予適當資助、促進交流與合作等方式給予支持??h級以上人民政府對有突出貢獻的代表性傳承人,除授予相應榮譽稱號外,可給予適當的津貼。其中,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年齡在65歲至74歲之間的每人每年可獲得政府津貼3000元;75歲以上的每人每年4000元。
《條例》還規定,代表性傳承人可以享受下列權利:開展傳藝、展示技藝、講學以及藝術創作、學術研究等活動;依法向他人提供有關原始資料、實物、場所等;取得有關活動相應的報酬;開展傳承活動有困難的,可以申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予以支持等。但必須承擔以下義務:保存、保護所掌握的知識、技藝及有關原始資料、實物、場所;積極開展展示、傳播等活動;按照師承形式或者其他方式培養新的傳承人等。
事實上,除了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傳承人保護的法制化進程,浙江省作為全國民族民間藝術保護工作第一批綜合性試點省份,早在幾年前就開始著手傳承人的保護工作,一直走在全國前列。
早在2002年,全省各相關部門就開始深入到每一個鄉鎮、每一條街道,對民間文藝進行了“地毯式”普查,要求不漏藝人,不漏村鎮,不漏線索,不漏種類,以文字、攝影、攝像三位一體進行普查。截至2007年6月,普查工作已經告一段落。據統計,浙江的民間藝術不少于6萬項,需要保護的民族民間藝術近200個,首批列為正式保護項目的共64個。
2005年6月,浙江省率先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有64個民族民間藝術項目被列入其中。2007年5月,文化部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分為民間文學、雜技與競技、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藥,共224名代表性傳承人,其中浙江省共有16位傳承人成功入圍。
保護傳承人,更要保護傳承機制
為了培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在《條例》中有這么一條規定,“鼓勵、支持教育機構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教育內容,開展普及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的活動,建立傳承教學基地,培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才?!?/p>
對此,很多地方都做了一些各具特色的探索:通過與中小學聯合建立創作基地,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后備人才培養基地;選擇具備民間藝術傳承條件的學校、部門和鄉鎮作為藝術培訓基地;把民間工藝引進中小學第二課堂,進行鄉土文化教育;請老藝人到高校開講座等等。
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烏丙安認為,傳承人的確需要培養,但培養機制千萬不要走偏,像請老藝人講課,在大學里開設課程,這些措施對于普及教育很有好處,但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本身,其實不一定是個好辦法,因為它不符合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方式。再者,培養的大學生也許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興趣,可一旦離開學校,他們并不一定會將這項技藝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最終還是無人傳承。
那傳承人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保護措施?據烏丙安介紹,按照日本、韓國的經驗,對傳承人的保護,一方面是對傳承人本人的保護,對其生存、生活提供保障,如養老、生活補貼,許多具有獨創性的技藝從以前的家傳變為今后大眾共享的資源,應當給予其一定的經濟補償;另一方面,是對傳承機制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獨特方式,是以口傳心授為主的傳承,要從設計、思路、手工藝等各個方面保持其手工藝方式,才有可能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盡可能原汁原味地保存下來。 #p#分頁標題#e#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
2014-02-27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1992-11-07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軍人違反職責罪暫行條例[失效]
1981-06-10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93修正)
1993-03-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臨時性區域組織的決定
1997-02-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8-06-26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2001修訂)
2001-06-30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關于地區反恐怖機構的協定》的決定
2002-1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的決定(2005)
2005-08-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2000-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入《國際承認航空器權利公約》的決定
1999-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新加坡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7-04-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教師節的決定
1985-01-2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在一九七九年設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將革命委員會改為人民政府的決議
1979-09-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地區和市合并后市人民代表大會提前換屆問題的決定
1983-05-0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已修定]
1992-09-04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1995-06-30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
1998-08-29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2014修訂)
2014-07-29獸藥管理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民用核安全設備監督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5-04導游人員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17食鹽專營辦法(2017修訂)
2017-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快遞暫行條例
2018-03-27銀行辦理結售匯業務管理辦法
2014-06-22國務院關于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