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隨著改革開放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遠離原居住地,移居到另一個地方。他們未能加入移居地的戶籍,持暫住證一住就是幾年、十幾年,他們在原居住地行使選舉權已經變得越來越不現實,其切身利益和新居住地發生日益緊密的聯系。這些人事實上放棄了原居住地的選舉權,而在新居住地行使選舉權,很多人未曾想過、或者不敢想,在人們的觀念上、操作層面上,城市非戶籍人群行使自己的選舉權,還存在諸多問題沒有解決。
非戶籍居民的選舉權怎樣才能得到充分保障?他們對選舉權的態度和行使狀況如何?最近,發生在
深圳市的這一
典型案例,揭示了其中的諸多潛在矛盾,也為人們提供了具有樣本價值的啟發。
本報深圳6月15日電 非深圳戶籍居民江山想在居委會選舉中當一個選民,卻被一道道門檻擋在門外。他為討要選民資格七次上法院,將其居住所在地的獨樹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委員會告上法庭,但最終法院判他敗訴。
江山感慨:長這么大我還從來沒有經歷過選舉投票,抱著對民主急切渴望的心情,我想親身接觸基層居委會選舉,可這次選舉徹底和我無緣了,我很失望。
選民登記前三天,被告知需回原戶籍地居委會開證明
30歲的江山是
湖北籍在深人員,移居深圳已9年,已在深圳購房,2003年12月入住深圳獨樹社區碧嶺華庭。今年4月8日,獨樹社區發出致選民的公告稱:“選民登記從2005年4月8日到2005年4月25日止,望居民相互轉告。并攜帶身份證和戶口簿到轄區社區居委會進行登記。”公告沒有明確選民的范圍,從字眼看是針對本戶籍區的居民。
4月22日上午,選舉委員會下發各小區《致全體選民的一封信》。同日,江山在東曉街道辦事處得知:他可以有選舉權但沒有被選舉權。而且要回原戶籍地居委會開一張不在戶籍地參加選舉的證明。
江山認為,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應統一。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應該是平等的,不應該在一個地方有選舉權,卻沒有被選舉權。他放棄老家社區居委會選舉權的同時,也等于放棄了在當地的被選舉權,被選舉權理應轉至獨樹社區,在自己長期生活的社區擁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才有意義。
江山認為《致全體選民的一封信》來得太晚,距選民登記截止日,只剩下周六、周日兩天時間,根本來不及回原戶籍所在地開證明。他通過電話和戶籍所在地的居委會取得了聯系,請他們先將開具的證明發傳真,再把原件寄來。
4月22日下午下班前,江山將
武漢市漢陽區洲頭街和平社區居民委員會出具的《證明》傳真件交給選舉委員會。內容為:“江山戶口所在地為漢陽區洲頭街派出所,因江山本人長期在深圳市工作,已購買住房,因故不能參加本社區組織的一切社會活動。”
為了使更多的業主參加這次選舉,23日,江山等15位業主聯名向選舉委員會提出要求:將申請選民登記截止日期延長一周。選舉委員會同意將最后的選民登記日推遲至2005年4月30日。
兩次選民榜都沒有自己的名字,居委會再搬出三道門檻
4月25日,選民名單第一次張榜,沒有江山的名字。江山立即向選舉委員會的工作人員提出質疑,得到的答復是:“你交給我們的是復印件,復印件不能做選民登記。”江山當時想反正還有第二榜、第三榜。4月28日,他將武漢的證明原件交到居委會。
但4月29日,選民榜第二榜仍沒有江山的名字。他接到居委會工作人員的電話,被告知“這次沒有你的名字,你還得補交三個證明材料:一是由公安機關開出的無犯罪記錄的證明,二是由工作單位開出的工資證明,三是
房產證原件”。
還有幾位深圳戶籍業主也被告知要出示這幾樣證明。一位業主問:“房產證還抵押在按揭的銀行,出示
購房合同可以嗎?”工作人員答復一定要出示房產證原件,需要核實,而且還要復印留底。
江山和部分業主表示,現在很多人買樓多采用按揭方式,房產證原件抵押給銀行,要求拿出原件不合理。#p#分頁標題#e#
七次進法院討要選民資格,選舉委員會拒絕書面答復
5月11日上午,江山前往羅湖區人民法院,狀告獨樹社區居委會選舉委員會在收到他提交的有關證明材料后,把他排除在選民之外,侵犯了他的選舉權利。江山要求法院依法裁定選舉委員會確認其選民資格,并發放選民證。
江山先后六次到法院,均未得到受理。5月16日,江山收到了羅湖區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定書:“根據我國
民事訴訟法規定,公民對于公布的選民名單有意見的,可以向選舉委員會申訴,申訴人對選舉委員會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選舉日的5日前,向選區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起訴,本案起訴人向本院起訴時,并未經選舉委員會處理決定,起訴人的起訴不符合起訴條件。”
江山知道關鍵問題就是要選舉委員會出示書面答復,表示江山不符合選民的資格,只有這樣才有證據表明江山已向選舉委員會申訴,法院才能立案。
5月16日上午,江山向選舉委員會提交《選民資格申訴函》。18日上午,江山到居委會要求選舉委員會給予書面答復,遭拒絕。下午下班前,選舉委員會成員電話告知江山:經選舉委員會開會決定,現在我們口頭答復你,不給你選民資格是因為你未在規定時間之內提供你的證明材料,沒有法律法規指明我們有義務給你出示書面答復。
江山將選舉委員會不給予書面答復的電話錄音交給法院。這是他第七次去法院。
5月25日,羅湖區法院正式受理此案,并啟動了民事訴訟中的特殊程序審理此案。
記者與被告居委會換屆選舉委員會有關負責人取得聯系,希望聽聽他們的說法。該負責人表示,此次選舉是按照上級有關文件進行的,事后發現有不完善的地方,還需要進行探討,但探討的層面不應該是街道和居委會,我們也不具備這樣專業的人才和專業的知識。至于存在哪些問題,不適合由我們來談,我們的職責主要是執行。
開庭長達六七個小時,選舉委員會勝訴,江山被判決不具備選民資格
5月26日,獨樹社區居委會選舉投票日前一天,
法院開庭審理該案。
開庭時間長達六七個小時,中間兩次休庭研究。
庭審中,被告選舉委員會就江山質疑的“1+4”條件作出陳述:關于自有產權固定居所,我們沒有收到起訴人的產權證;關于固定合法生活來源,原告陳述沒有固定職業,既然沒有固定職業,就沒有固定的合法來源,在此之前他沒有向居民委員會提供合法生活來源證明;關于連續居住半年以上,我們要確認暫住證的真實性,即使是真實的,但起訴人之前沒有提交,即使從1月1日起計算,也沒有半年;關于享有政治權利,起訴人稱自己沒有犯罪記錄,但應該提供相關組織機關的證明。我們惟一能確認的是起訴人向居民委員會提交的原戶籍所在地的證明,但我們認為這個證明從內容上看,并不足以證明他放棄在原戶籍地的選舉權,只是說“因故不能參加本社區的一切社會活動”。而且,五個條件是缺一不可的關系,必須五個條件同時具備。
江山代理人反駁道:要求選民向選舉委員會提供這些材料,沒有任何一項法律有這一規定。《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也沒有要求選民向選舉委員會提交上述資料。選舉委員會提出要無犯罪記錄的證明,是沒有法律依據的;選舉委員會要選民提供無犯罪記錄的證明,并沒有指明無犯罪記錄的證明應由哪個機關來開具,一般理解應由公安機關來出具,但我們知道張某的無犯罪記錄的證明是學校開出的,選舉委員會認可某一學校開具的證明,說明選舉委員會的隨意性;關于固定的生活來源,江山是做IT行業的,收入不穩定,但江山的妻子有固定的收入;江山有房產在本小區,連續居住半年以上也符合條件。
法院經審理最終認定:起訴人江山雖在規定的期限內向選舉委員會提交了武漢市漢陽區洲頭街和平社區居民委員會出具的《證明》,但該《證明》僅載明“江山因故不能參加本社區組織的一切社會活動”,而不是按照選民條件的要求明確證明其“不在戶籍所在地進行本屆選民登記”,因此無法證明江山沒有在原籍進行本屆居委會選舉的選民登記。同時,江山在承諾的期限內未提交關于政治權利等相關材料。經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依法判決江山不具有羅湖區東曉街道辦事處獨樹社區居民委員會本屆選民資格。本判決為終審判決。#p#分頁標題#e#
名詞解釋
“1+4”
廣東省有關部門《關于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的通知》對非戶籍選民的規定包括4條:戶籍不在本社區、但在本社區有自有產權的固定居所、有固定合法生活來源、連續居住半年以上、并享有政治權利的居民;還有1條是:戶籍不在本社區,符合以上條件的居民,必須由戶籍所在地的居(村)民選舉委員會或者村(居)民委員會出具本人不在戶籍所在地進行本屆選民登記的證明。
是謂“1+4”作者:記者 李桂茹。
非戶籍人群參選門檻太高了
本報深圳6月14日電 今年深圳市區兩級共選聘了300名選舉觀察員,深圳大學當代中國政治研究所副教授鄒樹彬是其中之一。他目睹了獨樹社區居委會選舉和江山狀告該選舉委員會案開庭的全過程。
鄒樹彬說:這幾年,廣東省針對外來人口選舉方面的規定放寬了,比如居住年限規定放寬為半年以上。但對非戶籍人口參選設定的門檻還是太高,“1+4”規定將許多外來人口擋在選舉大門之外。比如,要開具放棄原戶籍所在地證明,起碼要打長途電話,甚至要回原籍辦理,由于成本太高,使很多非戶籍居民放棄參選。同時,也缺少一個規范的證明格式。
鄒樹彬還說,江山選舉案暴露了城市居委會選舉權的救濟問題是一個法律空白。法律規定公民有很多權利,但沒規定這些權利受到侵害后,可以按什么程序、什么辦法去處理。鄒樹彬認為,在居委會選舉有關法律中應該增加“選舉委員會須向資格被審查者開具不認可其選民資格的回執”的相關規定,說明選民資格不被確認的原因,從而保障公民的訴訟權利。
鄒樹彬建議,外來人口對移居城市相對認同感比較差,參選率非常低,應該降低外來人口參選的成本和門檻,從而提高外來人口的參選率。作者:記者 李桂茹
在實踐層面保障非戶籍人群選舉權
“江山作為非戶籍人員爭取選舉權利,這預示著這一群體公民意識的萌生,也是在城市化背景下民主進程的一個進步。”中國社會調查所所長李冬民說。
李冬民認為,過去20年,我們逐漸解決了非戶籍群體的異地工作權、異地居住權問題,現在應著手在法律和實踐層面解決他們的選舉權問題。現在,像江山這樣在另一個城市生活多年并且定居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實際上已經無法回到戶籍所在地實現自己的選舉權利,即使真的回去選舉了,對他們的意義也有限。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提出要選舉和被選舉都是有內在動力和需要的。畢竟,只有自己有了參與的權利,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的利益。
李冬民認為,這個群體要爭取到對自己有實際意義的選舉權,既需要自身的覺醒,也需要政府和立法機關作出適時的調整。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莫于川說,當前對非戶籍人員特別是農民工的經濟權利已經強調得比較多,但是他們的政治權利的實現卻一直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按照原來人口流動很少的情況制定的選舉法,顯然已經滯后于城市化加速發展的現實,不利于非戶籍人口行使憲法賦予他們的基本權利。“江山選舉案”反映了這個普遍的現實。作者:本報記者 董偉
對話江山:感謝法院給我公開辯論的機會
本報深圳6月15日電
希望非戶籍居民的權利引起全社會重視
記者:你是怎么想到要參加居委會選舉的?
江山:此次我動員10位長期維權的業主參加選民登記,想推選自己小區的業主進社區居委會。這有利于維護小區業主的利益,監督居委會的工作,使其更好地為居民小區服務。
如果我和我們小區的人進居委會,會使小區居民在居委會有話語權。但最后我發現,這一過程是如此艱難。非戶籍市民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利屢屢被剝奪,我希望通過這件事引起全社會的重視。
記者:此前你在行使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利時,遇到過你認為是不公平的待遇嗎?#p#分頁標題#e#
江山:今年1月31日頒布的《深圳市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指導規則》,規定非戶籍居民不能任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和副主任。我認為這樣的規定打壓了非戶籍人員參與管理的積極性。我在深圳買了房,政府也給我發了產權證,結果又拒絕我們擔任業委會主任、副主任,這不公平。
我很感謝法院最終能受理我的選舉案
記者:這次敗訴的經歷對你意味著什么?
江山:首先我很感謝羅湖區法院最終能受理我的選舉案,給了我一次公開辯論的機會,雖然敗訴了,但說明我依法維權的路沒有走錯。我希望社會各界重視在城市里越來越多的非戶籍居民,解決他們參與公共事務表決面臨的障礙。本來他們參與選舉的熱情就不高,為什么要把門檻提得那么高呢?
我們碧嶺華庭小區是獨樹社區居委會管轄8個小區中的一個,單我們小區就有1298戶,按入住率80%計算,約有1000戶,按每戶3口人計算,就有3000人。可是最終被確認有選民資格的只有30人,最后參加投票的只有14人。
記者:除了門檻太高,你認為居民參選率低還有什么原因?
江山:有相當多的居民認為選舉是走形式——這是大家對選舉的認識不夠。除此之外,也有選舉委員會工作方法和思想觀念的問題。高門檻擋住了一些有參選意向的選民,選舉委員會也可能有一些漏登,兩萬多名居民的社區怎么可能只有449名選民呢?
另外,我認為“1+4”的條件,實際上超越了《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規定,有不恰當的地方。根據該法規第八條第二款的規定:年滿十八周歲的本居住地區居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1+4”是對法律限制性的規定,無疑是從嚴解釋。比如收入證明、
無犯罪證明等,而這些各種各樣的證明,把一些人擋在了選舉的大門之外。
另外,選舉委員會的工作應該是將轄區內具有資格的選民都予以張榜確認,而不應將未主動登記的視為自動棄權,這應該是民主選舉的根本意義之一。作者:記者 李桂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