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庭長,又不是庭長!”惠延軍笑得很開心。
????對外,惠延軍是
陜西省黃陵縣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庭長;但在縣法院內部,刑事審判庭與民事審判庭、行政審判庭在2003年就已取消。
????黃陵縣人民法院院長雷鈞解釋:“我們進行了一場脫骨換胎的改革。”
????12月13日,法官關保俊將審理一樁繼承糾紛案件。
????與惠延軍一樣,關保俊對外的身份是民事審判庭庭長,在院內,則是一名主審法官,排序2號。
????他要審的這個案件,是由
立案庭按順序排就,循環到關保俊主審。
????院內8名法官,按排序審理案件,這就是雷鈞所說的改革的一部分。
????黃陵縣法院“法官制度”的基本框架是這樣設計的:對外保留原有庭、室,依法任命的審判職務全部保留;對內打破原來的庭、室界限,不再設立民事、刑事和行政審判庭,原來屬于這3個業務庭的案件全部由主審法官審理;保留立案庭、審監庭、執行局,但對其業務職能進行重新劃分和必要整合。
????緣起四大弊端影響公正司法
????2003年初,雷鈞到黃陵縣法院任院長,與每個法官和后勤人員逐一談心。結果發現,刑事、民事、行政審判庭平均不到2人,派出法庭平均1人,各個業務庭都無法組成一個完整的合議庭。每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都要臨時借人;在審判管理方面,仍然是主管院長、庭長對案件層層把關,經審判委員會研究決定的案件數量較大,法官的責權沒有落實。
????雷鈞認為,這種審判組織和審判管理模式最起碼存在4大弊端:
????不直接參與
案件審理的庭長、院長和審判委員會委員卻在決定案件的裁判結果,有違審判工作的“親歷性”原則,使審判的中立性和獨立性受到影響;
????組成合議庭的隨意性較大,影響審判工作的程序性和嚴肅性;
????審判力量匱乏與審判任務繁重的矛盾十分突出且難以解決;
????傳統的管理模式具有松散性、平均主義等先天不足的缺陷,使得法官的知識結構單一、自發學習意識不強、權利和義務不明確,司法能力和司法水平難以提高。
????如果不對原有的審判管理模式進行改革,既不能按照法律規定行使審判職權,又難以完成日益繁重的審判工作任務。??
????論證尊重客觀事實
????黃陵法院審判委員會研究分析本院受理案件的特點,以及法官隊伍現狀,得出一個結論:改革,是改定了。理由:
????從受理的案件特點看,民事案件占審判案件的80%左右,這些案件
法律關系相對簡單,審理難度較小,70%左右的案件可以適用調解或簡易程序審理,現任的審判人員一般都能把握好、審理好。刑事和行政案件也較為簡單,審理難度不大;
????從法官隊伍看,審判一線的14名法官,雖然沒有全日制法律本科生,但經過多年的努力,大都取得了本科學歷,加上他們的經驗積累,完全能夠接受改革的考驗。而且,法官中黨員居多、中年人居多、善于鉆研的居多,對新生事物的認同感較強,具有改革的思想基礎。
????法院要進行改革的事,引發了黃陵政法系統的一場“地震”。畢竟這是“前無古人”的舉措,搞不好不僅會前功盡棄,而且會挫傷法官的積極性,影響審判工作的開展。有人撂了涼腔:“雷鈞就是愛標新立異!”也有的人等著看法院的笑話:改來改去,最終是要走回頭路的。 #p#分頁標題#e#
????然而,他們的改革思路卻得到省高院領導的支持。
????在不同的場合,
大法官、陜西省高院院長趙郭海對黃陵縣法院法官制改革給予了支持、指導和肯定。
????水到渠成,黃陵縣法院的改革進入程序。
規則再也不能一人包案
????“我現在忙得不得了!”在2003年以前,立案庭庭長趙志強只帶一個立案員,只管立案、收費。改革之后,趙志強手下有9個人,下設立案室和庭前準備室。
????過去,立案庭受理案件的范圍僅為起訴案件和申請執行案件。新的運作規則將刑事公訴、發還重審、再審案件、申請執行也納入立案庭的工作范圍。
????
案件受理后,由立案室移交庭前準備室或執行局進行處理,全院各類案件的受理和申請執行等情況都能從立案庭反映出來。刑事公訴案件、發還重審案件、再審案件,以及民商事案件、行政案件、刑事自訴案件在接到訴狀當日立案,并在接到有關材料或立案后的次日送庭前準備室。
????
開庭時間確定后,庭前準備室在開庭前3日內將案卷材料及案件排期表送主審法官。確定案件主辦人的原則是順序安排,即在6名主審法官中,按照事先固定的序列,輪到誰就由誰做本案的主審法官,不受案件類別、性質和難易程度的限制。合議庭組成人員由庭前準備室確定,在某案合議庭組成人員中,如果有與原任相關業務庭長的主審法官相吻合的,則由該主審法官擔任本案的審判長。
????在黃陵縣法院的辦公大樓,還懸掛著“法官助理室”的牌子。法院將6名助理審判員和2名優秀書記官選任為法官助理。其主要職責是保障主審法官從繁雜的事務中解脫出來,將主要精力用于案件審理。
????過去,法院長期延用一人包案的傳統做法,導致法院經常出現執行積案多、申請執行上訪多的被動局面。為了擺脫這種被動局面,主管執行的副院長劉催興向院黨組提出實行執行案件流程管理的新思路。一套新的執行機制就此形成:設立執行局,局下設綜合室、一庭、二庭。
????新的機制之中,審監庭的職責也加重了。
????為了保障法官制和法官助理模式的有效運轉,黃陵縣法院還制定了從審判、執行到隊伍管理、黨風廉政等5個方面90項近30萬字的制度。有代表性的保障制度主要有:由院長和各主管院長、主管院長和各主審法官簽訂《案件質量目標管理責任書》、《崗位目標管理責任書》,一年完不成指標的,給予警告和經濟處罰;連續兩年完不成指標的自動辭職;拒不辭職的,院長提請免去法官職務(含行政職務)。
????效果又添一道“防火墻”
????“現在我們與法官們打交道輕松多了!”陜西省橋山
律師事務所主任張涵說,“主審法官在開庭前3日內才能接到案卷材料,避免了先入為主的問題。”
????黃陵縣法院試行法官制三年多來的每一點成效,院長黃鈞都記在心里:
????法官制打破了原有的審判業務界限,每位法官都有審理不同類型案件的機會,這就要求主審法官熟悉法律、法規,掌握各類案件的審判技能;
????審判質量和效率明顯提高。法官制試行前的2002年,黃陵法院所審結的案件中,發還改判率為1.26%。自2003年試行法官制改革以來,發還改判率逐年下降,即:2003年為0.87%,2004年為0.54%,2005年為0.3%,且無一超審限案和錯案。民商事案件調解率一直保持在75%以上;
????消除了法官忙閑不均現象,保證法官人人有案辦,也有時間、有精力抓案件質量、搞審判研究; #p#分頁標題#e#
????審判委員會研究案件的次數明顯下降,總結審判工作經驗的次數明顯增多。2002年至2004年召開審判委員會的次數分別為24次、9次和6次。分管院長從繁雜的案件把關、審批事務中解脫出來,對重大疑難案件直接擔任審判長,加大了直接指導案件審理的力度;
????現在庭前準備、查證、接待當事人等輔助性工作均由法官助理進行,避免了法官先入為主,同時在法官和當事人之間建立起了“隔離帶”,通常情況下,主審法官在開庭前3日內才能接到案卷材料,在案件審理之前沒有與案件當事人接觸的機會。(記者 臺建林 通訊員 張春生)??
????采訪札記
????黃帝陵前的思緒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吉普車跑個40邁,就算高速了,”黃陵縣人民法院院長雷鈞感慨,“現在我們上了高速公路,跑120邁都很輕松。可是,我們基層法院至今還沿用著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審判模式,不改一改能行嗎?”
????這種改革,是否闖進了一個“雷區”?
????從黃陵縣法院的大樓頂層,一眼可以望得見橋山。橋山山頂,就是黃帝陵。遙想黃帝時代,許多發明和制作,如文字、音樂、衣裳和指南車等,一切都是從無到有,這是何等的創新精神!作為黃陵人,無論改革成功與否,敢想,敢做,總不是一種罪過。
????黃陵縣人民法院的改革,使傳統的審判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實現了立與審、審與執、審與監、審與行的分離,給人頗多啟示。
????其一,司法系統中權與責的統一問題。權責對等的首要條件是權力和責任明確化。黃陵縣法院法官制進一步明確了法官的權力與責任。
????其二,司法權公正與效率的統一問題。在司法實踐中,符合公正價值的不一定同時符合效率價值,符合效率價值的不一定同時符合公正價值。黃陵縣法院在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臺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