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位于北京市海淀區(qū)的清華大學東南門出來,就上了雙清路。過了城市鐵道線,路西有片房挨房、院靠院的居民區(qū),叫前八家村。前八家村汽車站對面有個大院,大門上橫著“京海建材”4個大字。一進大門就見一堆電腦主機的空殼摞在一棟房子的山墻邊。
老板是個三四十歲的胖女人,見記者過來,掏出一包煙,讓記者。見記者不抽,自顧自地點上,噴出口煙,才問記者,可是有成批的機子要出手?
進了老板的屋,記者有些震驚。在這間二十平米屋里,幾十個塞滿電腦主板的麻袋和蛇皮口袋幾乎頂?shù)搅颂炫铮厣鲜侨吒叩膹呐f電腦里掏出來的各種配件,從里堆到外,只有門口一兩尺見方的空地。記者問收的貨都啥價?女老板用腳尖點了點地上的一個老式打印機,說,這種300K型的,只要能通電,300到350。見記者點頭,又指了下旁邊一個打印機,說,這種1600K型的,四五十一個。其他型號的都是三塊六。
記者指著那麻袋里的主板,問:這些都是你們從整機上拆下來的?女老板說,也有收來的。記者問她收這些廢物做什么?女老板笑笑:當然有用了,弄到南邊都是錢。
廣東那邊的人能從這些物件里弄出銅,弄得好的還弄出了金子和銀子。
從窗子打進的光柱里舞動著灰灰蒙蒙的塵埃,記者突然感到一陣暈眩,問老板,你頭不暈?老板笑笑:慣了。
離開“京海建材”,問街上店鋪前的閑漢,后八家廢舊電腦市場怎么走?閑漢搖搖頭,說哪有什么電腦市場?這道邊,這村里不到處都有收電腦的么?隨便進哪家也能收了你想出手的電腦。見記者堅持去后八家村,他手一指:往北,見了后八家的牌子進去就是。
向北走了一站地,果然見道西有條小街,“后八家村”的牌子橫在街口。這條東西走向的小街,路面沒有硬化,街道兩旁是低矮的平房,從這些房子里倒出來的水凍成了黑色的冰,又被午后的太陽化開,弄得路面濕糊糊的。
一進村,道邊就有間收電腦的小屋,里面堆滿了拆下來的主板,見記者吆喝掌柜的,一個冷漠的年輕女人從街對面的屋里探出身,問做啥?
記者迎過去,見那屋也是收電腦的,一個小伙懶洋洋地看電視。年輕女人問記者,是不是要賣主板?記者問價,女人說,論斤,“奔2”的28一公斤,“奔3”的32一公斤。記者問整機的價?女人說,要見貨。小伙不耐煩了,說,你別問了,好的壞的一個價。
進了這條街,向西走,記者開始數(shù)街道兩旁的電腦收購屋。街上不熱鬧,收電腦的屋子里的人也冷漠,就是來了客人也不主動搭話,那些看人的眼睛生分,還有幾分猜疑。
數(shù)到最后,小街上回收電腦的買賣不下二十家。
“污染不是俺管的事”
離開后八家村,回到前八家村車站,有人騎著板車攆上記者。是個五十幾歲的漢子,漢子騎的三輪車上啥也沒有。記者疑惑,不認識這漢子啊。漢子露出笑容:你有多少電腦賣?記者吃驚,你怎么知道我要賣電腦?跟你一路了,說說咋個打算?
記者說,隨便問問,了解一下行情,以后自己做了這生意不吃虧。漢子搖搖頭,都是朋友,不必太小心,說完掏出張名片遞給記者,上書:一次交往,永久朋友。從名片上記者知道漢子姓張。
幾句話后,記者得知老張是
河南信陽人,來北京做收舊電腦的生意。問他生意好不好做,他說,一兩年前好做,他在后八家租了間房,每月房租不過兩百元。白天出去收舊電腦,居民區(qū),臨街的公司、單位都能收到。
老張說,眼下他和小兒子在北京,做舊電腦回收生意。他收來的電腦要是能用,就賣到二手電腦市場,不能用的就拆了,零件湊夠一車了,那種8噸的車,就往廣東運。小兒子負責組織貨源,聯(lián)系送舊電腦的車。大兒子在廣東
佛山的一個鎮(zhèn)子上,專門把收來電腦配件上的金屬分類提取,不動手,只動嘴,下面有伙計們呢。
問他拆下的廢料怎么處理?老張說,俺知道廢料能污染水源和空氣,可那不是俺能管的事!#p#分頁標題#e#
問這村里做電腦回收生意的人多不多?他說總有幾十個,這條街,見蹬三輪的,不管車上有沒有舊電腦,干的都是這行當。操此行當?shù)膩碜晕搴暮#膬旱亩加小?br/>
記者問,不覺得街上的空氣嗆人?老張說,是不大好,掙錢么,不能太計較。再問就不怕政府管?老張驚訝:咱做得可是合法生意呀!就是去廣東,咱租的車都是有手續(xù)的!
村子的對面是一片樓區(qū),其中最漂亮的樓門口也有塊牌子:中國科學院生態(tài)研究所。
“正規(guī)軍”不敵“游擊隊”
自2003年開始,我國進入了電子產(chǎn)品報廢的高峰期。蘇寧電器集團總裁張近東向記者提供了一組數(shù)字:我國每年至少報廢500萬臺電視機、400萬臺冰箱、600萬臺洗衣機,每年廢棄的電腦超過500萬臺,淘汰的手機超過7000萬部。而同時,世界上80%的電子垃圾被運到亞洲,其中的90%進入中國。
雖然,目前一些家電大賣場也已經(jīng)推出回收廢舊家電,或是“以舊換新”的活動。但采訪中,很多市民都表示將沉重的家電搬運到大賣場,不僅費時費力,還要額外貼運費,因此很難接受。與之相比,“游擊隊”不但方便,還能在回收時自由報價,隨行就市。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都更愿意將手中的廢舊家電出售給“游擊隊”。
來自環(huán)保部門的數(shù)據(jù)顯示,一臺電腦含有七百多種化學材料。其中一半是對人有害的。一個鈕扣電池泄漏后,可以污染60萬升水,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飲用量。電子垃圾回收不當,既浪費資源也會嚴重污染環(huán)境。
近年來,國內相繼建成了一些大型的電子垃圾處理廠。比如,2005年成立的
青島新天地生態(tài)循環(huán)科技有限公司,承擔舊家電及電子產(chǎn)品回收處理體系的試點示范項目建設。據(jù)該公司領導說,運行半年,回收的廢舊家電總共只有5300多臺,只相當于一期工程計劃投資量的15%,企業(yè)一直負效益運行。
一邊是正規(guī)電子垃圾處理廠面臨收購不到足夠廢舊的電腦和家電,“無米下鍋”;另一邊是被空氣污染的小作坊內,堆積著如山的廢舊電腦和家電。
由于正規(guī)電子垃圾處理廠的環(huán)保標準要求高,處理設備質量要求高,成本自然高。而手工作坊不受環(huán)保標準的限制,在處理方法上以追求經(jīng)濟效益最大化為惟一目的。這些都導致了正規(guī)廠不敵小作坊。
電子垃圾流向少監(jiān)管
一位環(huán)保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我國雖然頒布了包括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法、清潔生產(chǎn)促進法等在內的近十部固體廢物污染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但這些法律法規(guī)對電子垃圾流向的問題,規(guī)定得很少,甚至對日漸龐大的“洋電子垃圾”進口,也沒有完整的配套細則。這就為國內電子垃圾的監(jiān)管留下了漏洞。
“特別是廢舊電子產(chǎn)品回收的特許經(jīng)營制度、經(jīng)過簡單拆解分類的電子垃圾的流向、拆解再利用應遵循的規(guī)范、對無利用價值廢物無害化處理的技術標準等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特別缺乏。”一位環(huán)保科技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此前,我國出臺的《廢舊家用電器及電子產(chǎn)品回收處理管理辦法》提出了以“生產(chǎn)者責任制”為核心的廢舊家電及電子產(chǎn)品回收處理體系,但至今包括北京在內的國內城市還沒有具體的強制性法規(guī),要求電子產(chǎn)品生產(chǎn)企業(yè)對產(chǎn)品的回收負責。
令人安慰的是,2004年公示的《廢舊家電及電子產(chǎn)品回收
管理條例》,對回收處理體系建設的總體思路為:以資源循環(huán)利用和環(huán)境保護為目的,推行生產(chǎn)者責任制,建立多元化的廢舊家電回收體系和集中處理體系,實行分散回收,集中處理,回收處理企業(yè)實行市場化運作。
據(jù)國家發(fā)改委環(huán)境資源綜合利用司負責人透露,該條例已進入審批階段,有望在今年正式通過并強制實施。
“過去,我們對于電子信息產(chǎn)業(yè)在國民經(jīng)濟與社會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看得比較多,更多的是看到了電子信息技術在改造傳統(tǒng)產(chǎn)業(yè)、提供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過程中的‘倍增性’、‘滲透性’。現(xiàn)在,電子信息產(chǎn)品中有毒有害物質的控制問題開始提到議事日程了,我們要跟上這個步伐,一定要努力將我們的電子信息產(chǎn)業(yè)轉變?yōu)樽瞽h(huán)保的、最節(jié)約資源的綠色產(chǎn)業(yè)。”從不久前信息產(chǎn)業(yè)部相關負責人的這番表態(tài)中可以看出,有關管理部門對電子垃圾回收業(yè)的認識,已經(jīng)提升了一個高度。#p#分頁標題#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