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條 【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勞動合同法規定的條件、程序,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協商一致的;
(二)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的;
(三)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3日通知用人單位的;
(四)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五)用人單位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七)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八)用人單位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勞動者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九)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中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十)用人單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十一)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
(十二)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
(十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條文注釋]
本條規定的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來自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和第三十八條的規定。各種情形的具體含義是指:
(1)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協商一致。指勞動者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經與用人單位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既然解除勞動合同是勞動者首先提出的,用人單位不需要向該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2)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勞動者只要提前30日書面通知了用人單位,不管用人單位是否愿意,勞動者都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3)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3日通知用人單位。在試用期期間,勞動者只要提前3天通知了用人單位,不管是書面通知還是口頭通知,勞動者就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4)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規定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是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如果用人單位未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或者勞動合同的規定提供勞動條件,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5)用人單位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用人單位沒有及時或者沒有足額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勞動者就可以隨時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6)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社會保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五個險種,如果用人單位沒有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7)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這一情形包括兩層含義:第一,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了法律、法規的規定;第二,規章制度因違法而損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8)用人單位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勞動者在違背真實意思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欺詐是指當事人一方故意制造假象或者隱瞞事實真相,欺騙對方,誘使對方形成錯誤認識而與之訂立勞動合同。脅迫是指用人單位以將要發生的損害或者直接實施損害相威脅,迫使勞動者一方處于恐怖或者其他被脅迫的狀態下而簽訂勞動合同。乘人之危是指用人單位在勞動者處于危機關頭、危難處境時,利用其緊迫需要而使其不得不接受平時不可能接受的條件或者要求,致使勞動者的利益受到侵害。
(9)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中免除自己的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這一情形通常表現為:勞動合同簡單化,法定條款缺失,不規定用人單位的義務,只規定勞動者應當承擔的義務,但不規定勞動者的享有的相應權利。實踐中出現較多的是造成勞動者人身傷害的免責條款,這種情況下,即便是勞動者出于自愿放棄勞動保護的權利,也應當認定為該勞動合同無效。
(10)用人單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這一情形包括:一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中的一方或者雙方不具備訂立勞動合同的法定資格的無效;二是勞動合同的內容直接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無效;三是勞動合同損害國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的無效。
(11)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這種情形下,勞動者隨時可以不告知用人單位就解除勞動合同。
(12)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這一情形也是勞動者隨時可以不告知用人單位就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
(13)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這是一項兜底條款,目的在于避免掛一漏萬,也為以后制定的法律、法規留出接口。
[參見]
《勞動合同法》第36-38條
《勞動法》第31、72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主席令第三號)
2013-04-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十二屆〕第四號
2014-02-27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201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
2012-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名單(2009年8月27日)
2009-08-27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
2008-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政府文化合作協定的決議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刑事案件辦案期限問題的決定
1981-09-10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
1996-10-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1979-07-05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
1992-02-25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5-03-1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6-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5-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2002-10-28法規匯編編輯出版管理規定(2019修正)
2019-03-02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
2019-04-26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8)
2018-09-18出入境邊防檢查條例
1970-01-01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
2017-08-23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2011修訂)
2011-10-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
1970-01-01國務院關于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3-01-08教育督導條例
2012-09-09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
2012-04-28國務院關于印發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的通知
2012-02-06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統計局關于加強和完善服務業統計工作意見的通知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2011-04-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安全審查制度的通知
201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