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條 【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勞動合同法規定的條件、程序,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協商一致的;
(二)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的;
(三)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3日通知用人單位的;
(四)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五)用人單位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七)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八)用人單位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勞動者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九)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中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十)用人單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十一)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
(十二)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
(十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條文注釋]
本條規定的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來自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和第三十八條的規定。各種情形的具體含義是指:
(1)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協商一致。指勞動者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經與用人單位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既然解除勞動合同是勞動者首先提出的,用人單位不需要向該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2)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勞動者只要提前30日書面通知了用人單位,不管用人單位是否愿意,勞動者都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3)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3日通知用人單位。在試用期期間,勞動者只要提前3天通知了用人單位,不管是書面通知還是口頭通知,勞動者就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4)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規定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是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如果用人單位未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或者勞動合同的規定提供勞動條件,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5)用人單位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用人單位沒有及時或者沒有足額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勞動者就可以隨時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6)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社會保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五個險種,如果用人單位沒有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7)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這一情形包括兩層含義:第一,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了法律、法規的規定;第二,規章制度因違法而損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8)用人單位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勞動者在違背真實意思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欺詐是指當事人一方故意制造假象或者隱瞞事實真相,欺騙對方,誘使對方形成錯誤認識而與之訂立勞動合同。脅迫是指用人單位以將要發生的損害或者直接實施損害相威脅,迫使勞動者一方處于恐怖或者其他被脅迫的狀態下而簽訂勞動合同。乘人之危是指用人單位在勞動者處于危機關頭、危難處境時,利用其緊迫需要而使其不得不接受平時不可能接受的條件或者要求,致使勞動者的利益受到侵害。
(9)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中免除自己的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這一情形通常表現為:勞動合同簡單化,法定條款缺失,不規定用人單位的義務,只規定勞動者應當承擔的義務,但不規定勞動者的享有的相應權利。實踐中出現較多的是造成勞動者人身傷害的免責條款,這種情況下,即便是勞動者出于自愿放棄勞動保護的權利,也應當認定為該勞動合同無效。
(10)用人單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這一情形包括:一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中的一方或者雙方不具備訂立勞動合同的法定資格的無效;二是勞動合同的內容直接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無效;三是勞動合同損害國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的無效。
(11)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這種情形下,勞動者隨時可以不告知用人單位就解除勞動合同。
(12)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這一情形也是勞動者隨時可以不告知用人單位就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
(13)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這是一項兜底條款,目的在于避免掛一漏萬,也為以后制定的法律、法規留出接口。
[參見]
《勞動合同法》第36-38條
《勞動法》第31、72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羅玉林律師執業已經20余年,曾在某國有交通企業(上市公司)法律顧問工作近十多年,先后接觸和辦理過各種類型的經濟、民事、海事、海商糾紛、執行等案件。熟悉企業內部法律事務管理及各類案件訴訟操作規程和技巧,尤其熟悉合同糾紛、債權債務、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婚姻家庭、損害賠償等各方面法律法規和政策性規定,有著豐富的訴訟實踐經驗。 自1990年起從事律師職業,執業以來,堅持 “敬業勤勉、誠實信用” 的服務宗旨,盡力為委托人辦好每一件案件,最大限度地維護了委托人的合法權益。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2015-03-1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縣級直接選舉工作問題的決定
1980-02-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對法律實施情況檢查監督的若干規定
199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96修正)
1996-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2001修正)
2001-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環保部門就環境行政處罰決定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期限有關問題的答復
2001-06-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的決定(2003)
2003-12-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文物的規定適用于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古人類化石的解釋
2005-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土耳其共和國關于民事、商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1992-09-28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
1982-12-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國務院改革工商稅制發布有關稅收條例草案試行的決定
1984-09-18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已修訂)
1992-04-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決定
1993-03-3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1996-03-17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1999-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2-04-28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人選的表決辦法
2003-03-06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修訂)
1998-08-29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
2006-03-21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3年修正)
2013-12-07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條例(草案)[失效]
1984-09-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對貫徹落實“約法三章”進一步加強督促檢查的意見
2013-11-25中央政法補助專款管理辦法
1999-09-15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外證券投資外匯管理規定
2013-08-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6-14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2-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