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委、直屬師范大學:
現將《三年制小學教育專業課程方案(試行)》印發給你們,請你們結合本地專科學歷小學教師培養的實際情況參照執行,并請及時把實施本方案的情況和出現的問題反饋我司。
附件:三年制小學教育專業課程方案(試行)
教育部師范教育司
二OO三年一月十五日
附件:
三年制小學教育專業課程方案
(試行)
本方案適用于招收高中畢業生,修業三年,培養大學專科學歷小學教師的高等學校。
一、 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
本專業招收高中畢業生,培養德、智、體等諸方面全面發展的小學教師。
具體要求如下:
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熱愛小學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具有較寬厚扎實的文化科學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懂得小學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具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和進行小學教育科研的初步能力,具備從事小學多門課程教學和課程開發的能力,同時在某一學科方向上有所專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全的人格,身體健康;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和藝術鑒賞力。
二、 課程設置原則
1、時代性與前瞻性
課程設置力求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反映當代社會經濟、文化和科技發展的趨勢,貼近國際教育改革和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前沿,體現新的教育理念。
2、基礎性與專業性
課程設置力求體現高等專科教育的基礎性,同時要緊密結合當今小學教育課程改革的趨勢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針對小學教育專業的特征,力求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提高小學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3、綜合性與學有專長
課程設置力求根據現代科技發展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綜合化的趨勢,強化綜合素質教育,加強文理滲透,注重科學素養,體現人文精神,加強學科間的相互融合以及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同時,根據小學教育的需要,綜合性教育與單科性教育相結合,使學生文理兼通,學有專長,一專多能。
4、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課程設置力求根據小學教師職前教育的要求,既要科學地安排文化知識課和教育理論課,又要加強實踐環節,注重教育實踐和科學實驗,重視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和職業能力的培養。
5、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
課程設置根據我國各地經濟、文化和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實際情況,提出基本的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本課程方案的基本要求,結合實際情況,可以作適當調整。
三、課程設置與時間安排
本專業課程設置由必修課、選修課、教育實踐等三部分組成。必修課包括公共必修課和專業必修課;選修課包括專業方向選修課和任意性選修課;教育實踐包括教育觀察、教育調查和教育實習等。
本專業學制三年,全學程共156周,其中教學活動(含考試)106周,教育實踐10周,寒暑假30周,機動10周(主要用于社會實踐、集體教育、軍訓、勞動教育和課外社團活動等)。
(一) 必修課
必修課是本課程方案的主體,是對小學教師職前教育的主要途徑。必修課分為公共必修課和專業必修課兩大類課程。
1、公共必修課
本類課程是國家規定的對大專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素質和基本文化素質教育的課程,主要包括:毛澤東思想概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鄧小平理論概論、思想品德修養與師德、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大學英語、信息技術基礎、體育等。
2、專業必修課
本類課程是對大學專科學歷小學教師進行專業教育的必修課程,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為教育類課程。主要有基礎心理學、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學生心理輔導、現代教育制度與思想、課程與教學論、班組管理、教育研究方法基礎、現代教育技術、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設計、少年兒童健康教育等;第二部分為文化通識類課程。主要有大學語文、大學數學、自然科學基礎、社會科學基礎、音樂、美術等;第三部分為小學教師職業技能類課程。主要有教師口語、書寫等。第四部分為學校課程,由各學校根據需要和可能自主確定有關課程。
(二) 選修課
選修課是本課程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必修課基礎上的拓寬、提高,是發展學生專業特長的重要途徑。選修課分為專業方向選修課和任意性選修課兩大類。
1、專業方向選修課
本部分課程是提高學生某一專業方向學科素養的課程,共設有中文與社會、數學與科學、英語、音樂、體育、美術等六個方向。要求每個學生在校期間要選修一個專業方向的課程。每類專業方向選修課為744學時,除規定課程外,學校可根據實際需要和可能,開設該類專業方向的其他課程。
2、任意選修課
本部分課程是拓展學生知識面,發展學生個性,完善知識結構的課程。課程設置表中不列出具體課程名稱,由學校根據需要和可能開設相關課程,供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任意選擇。
(三) 教育實踐
教育實踐是思想道德、文化知識、教育理論和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等方面的綜合實踐課,是小學教師職前教育的必要環節,對于學生了解小學教育,熟悉小學學生,鞏固專業思想,培養教育教學實際能力,初步掌握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等具有特殊作用。教育實踐的時間為10周,其中教育觀察、教育調查等4周、教育實習6周。教育實踐要貫穿于三年教學過程的始終。
本課程方案課堂教學總計為2650學時,周學時為25學時,其中已規定的課程共計2238-2292學時(公共必修課702學時,專業必修課1008學時,各專業方向選修課分別為744學時),其余358-412學時,由學校安排任意選修課和復習考試。
六、關于本課程方案的幾點說明
1、本課程方案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對高等專科學歷小學教師培養的指導性教學文件,它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是編寫主要教材的基本依據,是開展教學質量評估的基本依據。
2、本課程方案對小學教育專業三年制專科教育的課程設置及時間安排等作了基本規定,各學校可根據課程方案的基本規定,結合實際,制訂具體的課程計劃。本課程方案所確定的各類課程開設的年度次序等均未作具體規定,由各學校根據情況自行確定。
3、本課程方案共設立了六大類學科專業選修方向和主干課程,各學校應根據需要和可能,逐步開設各類專業方向選修課程,供學生根據實際需要和特長愛好,選擇其中的一個專業方向系統學習,學有專長。同時,某些必修課中的同類課程可以免修。如,選中文與社會方向的學生,可免修大學語文和社會科學基礎;選數學與科學方向的學生,可免修大學數學和自然科學基礎;選英語方向的學生,可免修大學英語;選音樂方向的學生,可免修音樂和大學數學;選美術方向的學生,可免修美術和大學數學;選體育方向的學生,可免修體育和少年兒童健康教育等。具備條件的學校也可以進行藝術類專業選修方向的試驗。
4、本課程方案在專業必修課和專業方向選修課中都安排一定學時的學校課程,由各學校根據實際需要與條件,自行安排具體的特色課程。任意選修課也由各學校自主安排課程。
5、教育實踐的安排要盡可能與教育專業課程和學科專業課程的教學進度和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并貫穿于三年教學活動的始終。
6、通過其他模式培養高等專科學歷小學教師的學校,暫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參照本方案,制定相應的課程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