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
《集會游行示威法》是保障公民依法行使集會、游行、示威權利,維護公共秩序和社會安定的重要法律。各地公安機關要繼續組織全體公安干警認真學習這一法律,做好宣傳教育工作。為了正確地貫徹執行好《集會游行示威法》,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公安部<關于實施集會游行示威法有關問題的請示>的通知》(中辦發[1990]6號文件)精神,現就執法中的若干問題作如下通知:
一、執法的指導思想。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貫徹實施《集會游行示威法》的基本要求。在實施過程中必須認真貫徹執行中辦發[1990]6號文件精神,以維護國家和社會的穩定作為總的指導思想。對各種集會、游行、示威活動依法嚴格管理。對依法許可舉行的集會、游行、示威活動,要保障其順利進行;對非法舉行的集會、游行、示威活動,要及時制止;對借集會、游行、示威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要堅決依法處置,確保社會的穩定。
二、做好審批工作。對公民提出的集會、游行、示威的申請,要嚴格依照法定的條件進行審查。對于合法合理的申請,要以有利于維護社會的穩定為原則,從嚴掌握。對于不予許可的,應當堅持勸阻、疏導的方針,盡力說服申請人撤銷申請,或者通過其他民主渠道解決問題。在審批工作中,要堅持事先向當地黨委和政府報告的制度,尤其是對一些敏感問題或重大問題的處理,應由黨委、政府決定。
對經過批準的集會、游行、示威,要事先了解現場情況,制定工作預案,切實維護好治安、交通秩序。
三、關于受理集會、游行、示威的申請。申請舉行集會、游行、示威,應由其負責人親自到公安機關遞交申請書,并填寫《集會游行示威申請登記表》,申請時間從遞交申請書之時起算。公安機關要嚴格按照法定時限,將許可或不許可的通知書發送申請集會、游行、示威的負責人。
四、關于職責分工。公安機關是管理集會、游行、示威活動的主管機關。在公安機關內部,受理申請、報批方面的工作由治安部門負責;屬于法律的應用解釋問題,由法制部門負責;維護集會、游行、示威秩序等方面的工作,由市、縣公安局統一組織各業務部門、各警種實施。
根據《集會游行示威法》第六條規定,申請徒步或者乘自備交通工具舉行游行、示威,路線在市(地、州、盟)行政區域內經過兩個縣(旗、市)、區的,由該地(地、州、盟)公安局(處)審批;在同一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經過兩個以上市(地、州、盟)的,由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審批;經過兩個以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由公安部審批。審查批準游行、示威的公安機關,負責協調指揮工作;游行、示威舉行地或經過地的公安機關組織力量維護治安、交通秩序和處置違法犯罪行為。
五、關于人民警察現場負責人的職權。《集會游行示威法》所稱的“人民警察現場負責人”,由縣以上公安機關負責同志擔任或指派。在處置非法集會、游行、示威,或者雖經許可但舉行中出現群眾性鬧事或違法犯罪活動時,現場負責人應及時向上級機關或領導人報告現場情況,在當地黨委、政府領導下妥善處理。在情況緊急或交通、通訊不便的情況下,依照《集會游行示威法》賦予的權力,現場負責人可以在報告的同時先行處置,不能因等上級指示而貽誤時機,使事態擴大。在處置過程中,要審時度勢,正確果斷地采取相應措施,如出現傷亡或失當之處,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改進工作,不應追究個人責任。
六、關于強行處置手段。根據《集會游行示威法》的規定,對非法集會、游行、示威和危害公共安全、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鬧事,要采取強制手段,堅決制止。要總結和借鑒已有的成功經驗,制定緊急處置的工作預案,做好必要的器材準備,在處置時盡可能地避免發生傷亡。屬于《集會游行示威法》第二十七條所列的三種情形之一,不聽勸阻和制止的,可以采取以下幾種強制處置手段:
1.集中優勢警力,分割包圍鬧事人群,將為首者和骨干分子帶離現場,驅散一般參加人員。
2.可以使用催淚彈驅散鬧事人群。
3.在水源或后援力量有保障的條件下,可以使用水龍頭制止暴力破壞行為,驅散鬧事人群。
4.使用警棍強行驅散人群。
5.根據現場情況,使用其他非致命性武器。
七、關于法律文書。執行《集會游行示威法》的法律文書,由公安部制定統一格式(附件略),縣以上公安機關自行印制。
《集會游行示威法》第二十八條、第三十條中規定的處罰,屬于違反治安管理處罰的,其法律文書使用《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有關處罰裁決的文書格式,在個別文字上可根據需要改動。
八、妥善處理要求解決具體問題的申請。對公民因要求解決具體問題而提出的集會、游行、示威的申請,需要協商解決的,要及時通知有關機關和單位同申請人協商解決問題,并向有關機關和單位說明,協商解決問題,并向有關機關和單位說明,協商解決問題是有關機關和單位必須履行的法律義務,應積極認真地辦理。如果有關機關和單位態度消極、敷衍拖延,不認真進行協商,要及時報告當地黨委、政府責成有關機關和單位認真解決。對申請人借機提出無理要求,或雖然要求合理,但一時難于解決的,應當堅持疏導教育的方針,配合有關單位或部門進行勸阻。
九、堅決制止串聯。各級公安機關要密切注意并采取措施,及時發現和制止公民在其居住地以外的城市發動、組織當地居民舉行集會、游行、示威活動。一經查實,要依照《集會游行示威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處理。
十、要積極協助當地政府劃定《集會游行示威法》第二十二、二十三條規定的周邊距離和警戒線。劃定“周邊距離”和設置“警戒線”時,既要保證重要機關和設施安全及秩序,又要保證合法集會、游行、示威的順利進行。臨時警戒線的標志,統一為金黃色繩帶。
十一、關于執行“強行遣回原地”的問題。強行遣回原地是防止串聯鬧事的一項重要措施,各地公安機關要相互配合,認真做好遣送和接收工作,不得推諉。遣送工作由決定遣送的公安機關派人執行。被遣送人確有問題需要審查的,由遣送機關提出建議和材料,接收地公安機關要審查處理;不需要處理的,經批評教育,本人寫出檢查后放回。
十二、關于“立即予以拘留”的問題。《集會游行示威法》中的“立即予以拘留”是刑事拘留,即可在無拘留證的情況下先行拘留審查。執行拘留后要及時辦理拘留手續。對被拘留人的處理,按照《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以上各點,請報告當地黨委、政府,并認真貫徹執行,執行中的情況和問題,請及時報告公安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勞動行政管理公約的決定
2001-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申請解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七十七條有關規定的答復意見
2005-12-21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補選出缺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決定
1998-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我國加入《反對劫持人質國際公約》的決定
199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1984-03-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的決定
1983-09-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 附:第三次修正本
1995-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第三百四十二條、第四百一十條的解釋
2001-08-31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導游人員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
2015-04-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2011年)
2011-07-19中央對地方專項撥款管理辦法
2000-08-07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的指導意見
2012-12-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邯鄲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2-03-03國務院關于印發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的通知
2012-02-06國務院批轉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1-04-19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做好2011年電力運行調節工作的通知
2011-03-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2011年全國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的意見
2011-03-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安全審查制度的通知
2011-02-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2011-01-26國務院關于印發舟曲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0-11-04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
2010-09-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無錫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09-03-16國務院關于拉薩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2009-03-12國務院關于印發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通知
2009-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