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會計組織與職責任務
第一條 為了加強財政預算管理的基礎工作,更好地發揮財政總預算會計(以下簡稱財政總會計)的職能作用,在一九八三年制發制度的基礎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①和國家預算管理有關規定,修訂本制度。
第二條 本制度適用于中央、省、市、縣各級財政機關總會計。鄉(鎮)財政總會計適用的會計制度,暫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機關參照本制度的原則,自行制發。
第三條 財政總會計是財政部和地方各級財政機關核算、反映、監督國家和地方各級財政總預算執行的會計。它是財政預算管理工作中一項經常的、專業技術較強的基礎工作。認真做好這項工作,對順利執行國家預算,促進國家預算圓滿實現,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四條 財政總會計的主要職責是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參與各級財政總預算的計劃,管理,其基本任務如下:
一、處理財政總會計的日常會計事項和帳務。辦理預算收入、國庫存款、預算撥款、預算支出、往來款項、預算周轉金、財政專項資金以及財政預算外收支等會計事項。及時組織財政機關、稅務機關和國庫之間的對帳,作到日清月結、帳目清楚、內容真實、數字準確。
二、定期反映預算收支執行情況,按照
規定的格式、內容和期限,組織并匯編旬、月、季度總預算會計報表,做到報送及時、數字正確、內容完整。參與向上級財政機關和同級人民政府報告國家預算或地方預算收支執行情況的工作:
負責組織年度財政總決算和行政事業單位決算的編審工作,進行上下級財政之間的年終結算工作。
三、妥善調度預算資金,保證各項生產建設事業資金按計劃及時供應。配合征收機關督促各預算繳款單位及時、足額地上繳各項預算收入,協助財務部門促進預算用款單位合理、節約地使用資金,根據預算收支季節性的特點,及時解決財政庫存的可能與單位用款需要的矛盾,妥善地調度預算資金,保證各項生產建設事業資金按計劃及時供應。
四、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金庫條例》②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金庫條例實施細則》③(以下簡稱“國庫條例細則”)的規定,協助國庫認真做好各項國庫工作,協助同級國庫正確、及時地辦理預算收入的收納、劃分、報解和庫款的支撥;及時地向國庫提供與國庫工作有關的計劃和制度;密切財政機關、稅收機關和國庫之間的協作,充分發揮國庫在完成國家預算任務中的執行作用、促進作用和監督作用。
五、制定各項預算會計制度、國庫制度和有關實施辦法,根據有關法令、法規、條例和預算會計制度制定權限的規定,制定財政機關總預算會計制度、事業行政單位預算會計制度和實施辦法;會同國家銀行制定各項國庫制度和有關實施辦法、補充規定;審查主管部門制定的專項單位預算會計制度或其他單位會計制度實施辦法;指導本地區的預算會計制度工作。
六、組織和指導本地區的預算會計工作。深入基層,輔導檢查本級單位預算會計和所屬財政總會計工作,及時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總結交流經驗;協同財政機關內部財務職能單位,配合主管部門組織會計人員開展聯審互助和互教互學活動;有計劃地組織本地區預算會計人員的培訓工作,不斷提高預算會計人員的政策業務水平。
七、通過會計核算和會計反映,對總預算和單位預算的執行,實行會計監督。維護國家統一的財政制度、財務制度、會計制度和國庫制度。
各級財政總預算的執行,除財政機關設置總會計外,還有國家銀行辦理國庫業務的國庫會計,中國人民建設銀行辦理基本建設撥款(貸款)的會計,中國農業銀行辦理農業資金撥款的會計,以及稅務機關辦理稅收征解的稅收會計。他們的財政總會計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共同參與核算、反映和監督財政總預算的執行。
財政總會計對國庫會計、稅收會計和專業銀行撥款會計之間相關的預算會計核算事務,負有具體組織、協調處理的責任。
第五條 各級財政機關應當根據工作的需要,設置與其工作任務相適應的財政總會計機構,或配備一定數量的專職財政總會計,負責組織與管理全國的或一個地區的預算會計工作,并要保持相對的穩定。
一、地(市)以上各級財政機關應當設置獨立的總預算會計機構,省級以上各級財政機關至少應配備專職財政總會計五人,地(市)級財政機關至少應配備專職財政總會計3人。
二、縣級財政機關可以不設獨立的預算會計機構,但至少應配備專職財政總會計2人。
各級財政機關應當選派政治業務素質好,有一定專業知識、技術職稱的人員擔任財政總會計工作,并加強培訓教育,關心他們的生活待遇,保證會計工作時間,充分調動會計人員的積極性。對會計工作有顯著成績的,應予表揚或獎勵。
第六條 各級財政機關或預算管理單位的行政領導人,對預算會計工作負總的責任,要把預算會計工作作為財政預算管理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礎工作來抓,經常督促、檢查、指導,并在工作上給予積極的支持。保障會計人員依照《會計法》的規定正確履行國家賦予的職責和權限,做好會計工作。
各級財政總會計應當保持相對穩定,不得隨意調動。
第七條 各級財政總會計人員,要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刻苦鉆研業務技術知識,遵守職業道德,在工作中堅持按國家法律、法令和規章辦事。如實反映情況,維護財經紀律,保守國家機密,同一切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作斗爭。
第八條 財政總會計的會計年度,以國家預算年度為準。每年1月1日開始,12月31日終止。在特殊情況下,為了落實財政收支的需要,年度終了后,可設置一定期限的上年決算清理期。清理期限和清理事項,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機關,根據財政部規定的原則具體規定。
第九條 財政總會計以“收付實現制”作為結帳基礎。預算收入和預算外收入,以本年度繳入基層國庫的數額為準(包括支庫在年終庫款報解整理期內收到經收處報來的本年度收入)。預算支出和預算外支出,除本制度另有規定者外,都以本年度各預算單位由基層銀行開戶行支出的數額為準。
第十條 財政總會計的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帳本位幣,以元為單位,元以下記至角分。
第十一條 財政總會計的庫款支撥憑證,使用專門的財政庫款支撥憑證或使用銀行通用的支撥憑證,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機關自定。
財政總會計人員,一律不得經管、收付現金和上繳的物資。
第二章 會計核算方法
會計核算方法,是完成會計任務的基本手段。它包括會計科目、記帳方法、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等內容,它們是相互聯系、互相補充、互為制約的完整的會計核算體系。各級財政總會計,應當嚴格執行本制度規定的會計核算方法,未經財政部批準,不得隨意更改變通。
第一節 會 計 科 目
第十二條 會計科目,是對預算會計核算對象,按照資金活動的基本形式和不同的業務內容,進行科學分類的一種方法。它是設置帳戶,核算業務內容的依據。也是匯總和檢查國家預算資金活動情況和結果的統一項目。會計科目的名稱,未經財政部同意,不得隨意變更或增加。不需要的科目,可以不用。
國家預算資金和地方財政預算外資金要分別核算、分別設帳,各自平衡。
第十三條 核算預算資金的會計科目如下:
─────────────┰─────────────────────────
會 計 科 目 ┃ 核 算 內 容 和 使 用 方 法
分類和名稱 ┃
─────────────╂─────────────────────────一、資金來源類 ┃ 本類各科目一般是收方余額。
預算收入 ┃ 核算繳入基層國庫的各級財政預算收入數。收方,記
┃從國庫撥來的各項預算收入數(負數以紅字記入)。年
┃終,全部預算收入匯齊后,本科目收方余額轉入“預算
┃結余”科目的收方。
上級補助收入 ┃ 核算上級財政撥來的預算補助款。收方,記撥入數;
┃付方,記退轉數。年終,本科目余額轉入“預算結余”
┃科目的收方。
下級上解收入 ┃ 核算下級財政上繳的預算上解款。收方,記上解數;
┃付方,記退轉數。年終,本科目余額轉入“預算結余”
┃科目的收方。
調入資金 ┃ 核算年終決算時,調入財政預算外資金結余彌補財政
┃總決算赤字,以及經財政部批準在核定的總預算以外,
┃個別同時增支增收事項。收方,記調入數;付方,記退
┃轉數。年終,本科目余額轉入“預算結余”科目的收
┃方。
與上級往來 ┃ 核算與上級財政的往來款項。收方,記借入數;付
┃方,記歸還數或轉作上級補助收入數。
┃ 在編制“資金活動情況表”時,本科目如為“付方余
┃額”,應將本科目移入“資金運用類”。
預算暫存 ┃ 核算臨時發生的應付、暫收款項。收方,記發生數;
┃付方,記退轉數。
預算周轉金 ┃ 核算各級財政機關為加強預算后備力量,按照規定設
┃置的預算周轉金。收方,記設置或補充數;付方,一般
┃無發生數。
預算結余 ┃ 核算各級財政總預算收支的年終決算執行結果。收
┃方,記年終從“預算收入”、“上級補助收入”、“下級
┃上解收入”、“調入資金”等科目轉來的全年收入數;
┃付方,記年終從“預算支出”、“上解支出”、“補助
┃支出”等科目轉來的全年預算支出數,以及轉入“購入
┃有價證券”科目數。本科目收付方軋差后的“收方余
┃額”即為本年“年終財政滾存結余”。轉入下年新帳本
┃科目。
購入有價證券 ┃ 核算按國家統一規定用財政結余購買的有價證券。為
┃落實本年財政決算結余,每年年終,將“預算結余”
┃科目中本年購買的有價證券沖銷轉入本科目。收方,記
┃由“預算結余”科目轉入數;付方,記沖轉數。
┃ 本科目與“資金結存類”的“庫存有價證券”科目,
┃是兩個對應科目。
二、資金運用類 ┃ 本類各科目一般是付方余額。
經費撥款 ┃ 核算各級財政機關對各事業行政主管會計單位的劃撥
┃資金經費撥款數和需要單獨報帳的專項撥款數。付方,
┃記財政撥款數;收方,記各單位報來的“銀行支出數”
┃或繳回財政機關數。
┃ 核算財政機關核撥給各單位不需要單獨結報的專項資
┃金,直接列預算支出處理,不通過本科目核算。但撥款
┃憑證上應注明收款單位作“撥入專項資金”科目入帳。
撥存建行款 ┃ 核算各級財政機關撥存建設銀行的基本建設撥款、貸
┃款等預算撥款。付方,記財政撥款數;收方,記建設銀
┃行報來的“銀行支出數”或繳回財政機關數。
預算支出 ┃ 核算各級財政總預算支出數。付方,記各單位“銀行
┃支出數”,建設銀行報來的“銀行支出數”和財政機關
┃直接支出數,收方,記本年度支出收回數。年終,全部
┃支出匯齊后,本科目余額轉入“預算結余”科目的付
┃方。
┃ 財政總會計對單位會計的“銀行支取未報數”如需設
┃會計科目記帳控制,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機關
┃自行增設科目。
限額結算支出 ┃ 核算采用經費限額撥款辦法的財政機關,同國家銀行
┃結算各單位支用的經費限額數,付方,記財政機關向國
┃家銀行撥款數;收方,根據“銀行支出數”,記轉入預
┃算支出數。
上解支出 ┃ 核算上繳上級財政的預算上解款。付方,記上解數;
┃收方,記退轉數。年終,本科目余額轉入“預算結余”
┃科目的付方。
補助支出 ┃ 核算撥給下級財政的預算補助款。付方,記撥出數;
┃收方,記退轉數。年終,本科目余額轉入“預算結余”
┃科目的付方。
與下級往來 ┃ 核算與下級財政的往來款項。付方,記借出數;收
┃方,記收回數或轉作補助支出數。
┃ 在編制“資金活動情況表”時,本科目如為收方余
┃額,應將本科目移入“資金來源類”。
┃ 本科目與“資金來源類”的“與上級往來”科目,是
┃兩個對應科目。
┃ 有的地區習慣于把上下級往來科目固定分類的,也可
┃以改設“借入上級款”、“借入下級款”(來源類)和
┃“借給下級款”、“借給上級款”(運用類)兩對往來
┃科目。但向中央報送“資金活動情況表”時,應按本制
┃度規定編報。
預算暫付 ┃ 核算各級財政機關對各預算單位臨時發生的急需借
┃款。付方,記借出數,收方,記收回數或轉作“經費
┃撥款”、“預算支出”數。
三、資金結存類 ┃ 本類各科目永遠是收方余額。
國庫存款 ┃ 核算各級財政機關在國庫的預算資金存款和預算周轉
┃金存款。收方,記庫款增加數;付方,記庫款減少數。
┃收方余額為財政存款數。
庫存有價證券 ┃ 核算地方政府按國家統一規定用預算資金購買的有價
┃證券庫存數。收方,記庫存數,付方,記兌換本金數。
┃ 本科目與“購入有價證券”科目,是兩個對應科目。
在 途 款 ┃ 核算決算清理期內發生的上、下年度收入、支出業
┃務,需要通過本科目過渡處理的資金數。收方,記發生
┃數;付方,記沖轉數(本科目的新年度帳,作相反方向
┃分錄)。
┃ 預算收入按月劃期核算的地區,平時也可以使用本科
┃目。
─────────────┸─────────────────────────
第十四條 核算財政預算外資金和專項基金的會計科目如下:
─────────────┰─────────────────────────
會 計 科 目 ┃ 核 算 內 容 和 使 用 方 法
分類和名稱 ┃
─────────────╂─────────────────────────一、資金來源類 ┃ 本類各科目永遠是收方余額。
預算外收入 ┃ 核算各級財政機關按照國家規定征收、集中或留用
┃的、屬于財政預算外資金范圍的各項收入。收方,記收
┃入數(負數以紅字記入)。年終,本科目余額轉入“預
┃算外結余”科目的收方。
預算外補助收入 ┃ 核算上級財政撥來的預算外補助款。收方,記撥入
┃數;付方,記退轉數。年終,本科目余額轉入“預算外
┃結余”科目的收方。
財政專項周轉金 ┃ 核算地方財政機關經管的支農周轉金、小型技措貸款
┃基金等各種專項周轉基金。收方,記設置和增加數,付
┃方,記減少數。
┃ 年終,本科目余額轉入下年新帳本科目。
預算外暫存 ┃ 核算臨時發生的預算外應付、暫存款項。收方,記發
┃生數,付方,記退轉數。
預算外結余 ┃ 核算各級財政機關預算外資金收支的年終決算執行結
┃果。收方,記年終從“預算外收入”、“預算外補助收
┃入”科目轉來的全年收入數;付方,記年終從“預算外
┃支出”、“預算外補助支出”、“調出資金”科目轉來
┃的全年支出數,以及轉入“購入有價證券”科目數。
┃ 本科目收付方軋差后的“收方余額”即為本年“年終
┃財政預算外滾存結余”。轉入下年新帳本科目。
預算外購入有價證券 ┃ 核算用財政預算外結余購買的有價證券。為落實本年
┃財政預算外資金決算結余,每年年終將“預算外結余”
┃科目中本年購買的有價證券沖銷轉入本科目。收方,記
┃由“預算外結余”科目轉入數,付方,記沖轉數。
┃ 本科目與“預算外庫存有價證券”是兩個對應科目。二、資金運用類 ┃ 本類各科目永遠是付方余額。
預算外撥款 ┃ 核算各級財政機關用各項預算外收入向有關單位劃撥
┃的資金數。付方,記財政撥款數;收方,記各單位報來
┃的“銀行支出數”或繳回財政機關數(預算外撥存建行
┃款,可使用本科目也可增設一個總帳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