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財政部關于推進中國農民補貼網建設進一步加強種糧農民補貼管理的通知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1-03-17 · 3100人看過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

  為保護農民種糧收益,促進我國糧食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根據國務院統一部署,從2004年開始,實施了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以下簡稱糧食直補)。在保持原來糧食直補政策穩定的基礎上,2006年又對種糧農民柴油、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預計增支實行了綜合直補(以下簡稱綜合直補)。各地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糧食直補、綜合直補政策,加強財政支農強農力度,措施得力,效果良好。為了進一步加強對種糧農民的補貼管理,確保補貼政策落實到位,也為今后糧食調控和補貼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學決策依據,經研究決定,從今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逐步建立農戶種糧補貼及相關信息統計制度,實現農戶種糧補貼及相關信息的網絡化管理,建立農民補貼網絡信息系統,加快推進中國農民補貼網建設。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建立農戶種糧補貼及相關信息統計制度

  (一)建立農民種糧補貼及相關信息統計制度是完整掌握我國糧食產銷基本情況,確保對種糧農戶補貼政策落實到位的客觀需要,也是今后繼續推進對種糧農民補貼制度改革的基礎和前提。這項統計制度的建立與健全,將為進一步加強我國糧食宏觀調控、完善“三農”政策、逐步解決“三農”問題,提供科學的決策參考。

  (二)建立農民種糧補貼及相關信息統計制度要堅持簡便易行、穩步推進、節約高效的原則。

  簡便易行,就是要充分考慮我國種糧農戶數量龐大、相對分散,糧食生產地區差異較大,生產條件相對落后的實際情況,采取簡單易行的辦法,收集相關信息。

  穩步推進,就是要科學制定實施方案,合理確定不同階段的任務與目標。2007年3月底之前,完成對2006年度有關信息的統計工作,確立農民種糧補貼及相關信息統計制度,建設好中國農民補貼網。以后年度再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逐步完善統計指標體系,整合相關涉農補貼,加強涉農信息管理,形成服務“三農”、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網絡化公共服務信息平臺。

  節約高效,就是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本著節約開支、便捷高效的原則,搞好農戶種糧補貼及相關信息統計和中國農民補貼網建設。有關費用要從嚴控制,加強管理、規范操作,逐年降低費用開支水平。要把中國農民補貼網建設納入“金財工程”統籌規劃,充分利用現有“金財工程”的平臺、網絡和各地已建立的與農民補貼有關的網絡、硬件設施,進一步整合資源,提高效率,避免重復投資和資源浪費。

  (三)農民種糧補貼及相關信息統計的范圍包括享受現行糧食補貼(目前僅指糧食直補和綜合直補,下同)政策的種糧農戶及農戶之外的其他農業生產單位,其他不享受糧食補貼政策的農戶暫不填報。享受現行糧食補貼政策的其他農業生產單位包括農場、林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這些農業生產單位中領取糧食補貼的最小核算或統計單位,視同一家農戶填報。

  (四)農民種糧補貼及相關信息統計的內容包括農戶基礎信息(主要是農戶的識別信息)、糧食補貼信息、糧食補貼相關信息(包括承包土地信息、種糧信息)。

  糧食補貼信息實行年度統計制度。今年是建立統計制度的第一年,要對2004年至2006年的糧食補貼情況進行全面統計,完整準確反映。隨著糧食補貼制度的規范完善及農民補貼網絡信息系統的普及應用,今后年度逐步實現糧食補貼信息的實時上報,實現對糧食補貼的動態管理。

  糧食補貼相關信息實行定期統計制度,原則上每三年一次。本次統計2006年度的相關信息,下次統計之前,一些地方農戶種糧情況如有重大調整,可根據本省實際情況,對數據進行及時修正。

  農民種糧補貼及相關信息統計的具體統計表式及填報說明附后。以后年度的統計內容如有調整,另行通知。

  二、積極推進農民補貼網絡信息系統建設

  (五)農民種糧補貼及相關信息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工作量大,要積極推廣應用電子技術,積極推進中國農民補貼網建設。

  (六)建設農民補貼網絡信息系統納入“金財工程”,完全依托財政內網,不再另建單獨的網絡。中央和地方財政部門通過財政內網,根據網絡授權訪問農民補貼服務器,完成網絡應用操作。農民補貼網絡信息系統的組織實施、系統運行維護、技術支持、培訓及日常管理等工作,屬于中央部分的由中央財政負責組織管理;屬于地方各級財政部門的由省級財政部門按照財政部的有關要求統一負責組織實施。

  (七)各地要按照“統一格式、上下一網、資料共享、信息暢通”的要求,原則上應使用統一的管理軟件采集基礎數據,實現農戶種糧補貼及相關信息管理的全國聯網,動態反映種糧農民信息,隨時監管補貼落實情況。具體格式和軟件,由財政部統一制定。

  (八)各地已建有相關系統的,要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按照建立農民補貼網絡信息系統的規定,進行適當的資源整合、調整完善,做好與農民補貼網絡信息系統的銜接,滿足全國統一聯網的需要,并逐步實現現有系統與農民補貼網絡信息系統的并軌,嚴禁重復投資和資源浪費。

  三、采取切實措施做好信息統計和網絡系統建設工作,加強對種糧農民補貼的管理

  (九)各省級財政廳(局)要對本地實施農民種糧補貼及相關信息統計和建立農民補貼網絡信息系統的工作全面負責,實行嚴格的財政廳(局)長負責制。建立農民種糧補貼及相關信息統計制度、建好農民補貼網絡信息系統是今年財政工作的重點之一,時間緊、任務重。各省級財政廳(局)要責成負責糧食財政財務工作的部門牽頭,組成領導小組,分工協作,采取切實措施,共同完成農民種糧補貼及相關信息統計及農民補貼網絡信息系統建設任務。各省級財政廳(局)要根據財政部的統一部署,結合本地“金財工程”進展的實際情況,統籌安排系統建設工作,研究制定本省(區、市)農民補貼網絡信息系統建設的技術實施方案,對系統建設和管理提供技術支持。

  (十)農民種糧補貼及相關信息統計及農民補貼網絡信息系統建設,必須做到全國“一盤棋”,統一“時間表”。今年12月底之前,重點做好人員培訓、方案制定、聯網準備、組織宣傳等工作;2007年2月底之前,完成信息統計、數據錄入及審核確認工作,各地財政部門要對本地數據進行認真審核并負責,對不準確的數據或有異議的數據應責成有關地方及時修正。各省級財政廳(局)要對本省(區、市)數據負總責,確保本省數據準確無誤。2007年3月底之前,全國完成數據聯網上報工作。尚未實現網絡聯通的地方財政部門暫不通過網絡傳輸和查詢數據,暫時采取人工報盤方式。

  (十一)要采取切實措施,健全制度,確保統計數據準確可靠,確保農民補貼網絡信息系統的網絡安全及數據安全。各級財政部門要明確崗位、明確責任,指定專人負責農民種糧補貼及相關信息統計及農民補貼網絡信息系統管理工作。各級財政部門要對收集上報的統計數據逐級進行審核,逐級負責,并主動與農業、統計(農業普查辦公室)、糧食等部門溝通核對,做到數據準確一致。對農民種糧補貼信息和補貼相關信息中的糧食補貼面積、補貼標準、補貼金額、第二輪承包土地面積、糧食播種面積等要一并實行村級公示,確保對農民種糧補貼及補貼相關信息數據得到種糧農民的確認。各級財政部門要制定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切實措施,加強安全管理。防止信息數據丟失、外傳、被盜等安全事故的發生。

  (十二)實施農民種糧補貼及相關信息統計、推進農民補貼網絡信息系統建設、實行農民補貼“一折通”或“一卡通”、向種糧農民兌付補貼資金的相關工作經費,原則上由地方財政預算安排,中央財政適當補助。地方財政安排有困難的,在從緊控制的前提下,允許從糧食風險基金中列支,具體列支金額由省級財政部門提出申請,報財政部核定。

  (十三)對各省(區、市)農民種糧補貼及相關信息統計工作、農民補貼網絡信息系統建設、補貼資金兌付管理工作,要制定全面的考評體系;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考評實行分類評級,重點考核填報數據的準確性,并在全國通報,考評結果直接與中央財政補助的相關工作經費掛鉤,獎優罰劣。

  (十四)各省級財政廳(局)要結合本地實際,認真細致地制定具體實施方案,保證農民種糧補貼及相關信息統計及農民補貼網絡信息系統建設工作的順利實施。具體實施方案要報財政部備案。

  (十五)有關農民補貼網絡信息系統建設具體技術問題(如網絡服務器的配置方案等)、技術支持與服務等問題的處理意見另行通知。

  附件:1.農戶基礎信息

     2.農戶承包土地情況

     3.農戶種糧情況

     4.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情況

     5.農戶種糧補貼及相關信息填報說明

  附件1:

農戶基礎信息

農戶編號

 

戶主姓名

 

身份證號

 

戶口本

 

家庭人口

 

常年務農勞動力(人)

 

常年外出務工勞動力(人)

 

家庭住址

 

郵政編碼

 

聯系電話

 

存著編號

 

開戶銀行

 

備 注

 

  附件2:

農戶承包土地情況

項目

行次

合計

糧食作物面積

經濟作物面積

果園

水產

其他

小計

水田

旱田

單位

 

欄次

 

1

2

3

4

5

6

7

8

一、第二輪土地承包面積

1

               
二、租種的土地面積

2

               
(一)租種的鄉村機動地

3

               
(二)租種其他農戶的土地

4

               
(三)租種的其他土地

5

               
三、出租給其他農戶的土地

6

               
四、實際面積

7

               

備 注

8

               
 
附:1.租種鄉機動地費用:每畝每年  
2.租種其他農戶土地費用:每畝每年  
3.原計稅面積  
4.原計稅常產   斤/畝

  附件3:

農戶種糧情況

項目

單位

合計

小麥

玉米

早秈

中秈

晚秈

梗稻

大豆

其他品種

欄次

 

1

2

3

4

5

6

7

8

9

一、播種面積                  
二、糧食產量                  
三、全年賣糧數量                  
其中:1.賣給國有糧食企業                  
2.賣給私商糧販                  
四、全年賣糧收入                  
五、年末糧食存量                  

備 注

                 

  附件4:

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情況

年度 補貼金額合計

糧食直補

綜合直補


糧食直補小計

1.按面積補貼

2.按商品量補貼

3.其他

補貼面積類型


補貼標準

補貼金額

補貼數量

補貼標準

補貼金額

補貼依據

補貼數量

補貼標準

補貼金額

補貼面積


補貼標準

補貼金額
補貼面積小計 補貼面積類型 補貼面積小計 補貼面積類型
糧食播種面積 原計稅面積 承包面積
其他
糧食播種面積 原計稅面積 承包面積
其他
單位 元/畝 元/斤       元/畝
欄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歷年合計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備注  


  附注:13欄補貼依據包括:計稅常產、糧食產量、其他。

     4、5、6、7欄和18、19、20、21欄四種類型的補貼面積: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性填寫最后參與補貼金額計算的面積。

  附件5:

農戶種糧補貼及相關信息填報說明

  農戶種糧補貼及相關信息包括:農戶基礎信息、農戶承包土地情況、農戶種糧情況、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情況四個部分,原則上按國家統計部門規定的統計口徑填報。填報范圍為:享受現行糧食補貼(糧食直補和綜合直補,下同)政策的種糧農戶及農戶之外的其他農業生產單位,其他不種糧的農戶暫不填報。享受現行糧食補貼政策其他農業生產單位包括農場、林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這些農業生產單位中領取糧食補貼的最小核算或統計單位,視同一家農戶填報。統計信息中的面積信息均按實際面積填報,不按折算面積填報。具體填報說明如下:

  一、農戶基礎信息填報說明

  (一)農戶基礎信息填報的統計時點為日歷年度末,此次為2006年12月31日。此前已領取糧食補貼資金,但在2006年12月31日不存在的農戶(包括農戶之外的填報單位,下同),為與對種糧農民補貼情況(附件4)相銜接,也須填報農戶基礎信息。

  (二)農戶編號,是管理軟件識別農戶的唯一標識,由鄉鎮財政所工作人員嚴格按管理軟件規定的編號規則編號,不同農戶的農戶編號不允許有重復。

  (三)戶主姓名,填寫戶口本上的戶主姓名。身份證號、戶口本號填報戶主的身份證號碼、戶口本號碼;有身份證的一律填報身份證號碼;暫時沒有身份證的必須填報戶口本號碼。

  (四)家庭人口,按戶口簿登記人口數填報,不能小于“常年務農勞動力”與“常年外出務工勞動力”的合計。

  (五)常年務農勞動力及常年外出務工勞動力,按國家統計部門規定的統計口徑填報,即,整勞動力指男子18周歲到50周歲,女子18周歲到45周歲;半勞動力指男子16周歲到17周歲,51周歲到60周歲;女子16周歲到17周歲,46周歲到55周歲,同時具有勞動能力的人。雖然在勞動年齡之內,但已喪失勞動能力的人,不應算為勞動力;超過勞動年齡,但能經常參加勞動的人,計入半勞動力數內。一個整勞動力按1個勞動力填報;兩個半勞動力按1個勞動力填報。一年內累計外出務工在6個月以上的,界定為常年外出務工勞動力。

  (六)家庭住址,在錄入農戶信息時,軟件自動通過鄉、村、組行政區劃生成該農戶的家庭住址,錄入人員可以自行修改。

  (七)存折編號、開戶銀行,是通過銀行發放糧食補貼資金的必備信息,如果各鄉通過存折或者一卡通發放糧食補貼資金,請填寫該兩項信息。

  (八)農戶基礎信息可以通過管理軟件“資料導入”功能批量導入,但是必須按照軟件提供的“導入農戶資料模版”的格式處理Excel文件。

  二、農戶承包土地情況填報說明

  (一)農戶承包土地情況填報的統計時點為日歷年度末,此次為2006年12月31日。

  (二)本表數據保留兩位小數,兩位小數后四舍五入。

  (三)原計稅常產指農村稅費改革時核定的每畝常年糧食產量。

  (四)糧食作物面積、經濟作物面積、果園、水產面積按國家統計部門規定的統計口徑填報。

  (五)沒有列入第二輪土地承包面積的耕地、撂荒地復耕、空心村治理等新增耕地面積,在“租種的其他土地”項目填報,并在備注中說明。

  (六)本表的鉤稽關系:

  1.租種的土地面積=租種的鄉村機動地+租種其他農戶的土地+租種的其他土地

  2.實際面積=第二輪土地承包面積+租種的土地面積-出租給其他農戶的土地

  3.糧食作物面積小計=水田+旱田

  4.合計=糧食作物面積小計+經濟作物面積+果園+水產+其他

  三、農戶種糧情況填報說明

  (一)農戶種糧情況中“播種面積”、“糧食產量”、“全年賣糧數量”、“全年賣糧收入”統計日歷年度期間的數據(此次為2006年度):“年末糧食存量”填報上日歷年度末的糧食存量(此次為2006年12月31日)。

  (二)播種面積,考慮復種因素,按不同季節、不同品種的實際種植面積填報,保留兩位小數;其他項目保留到整數位,小數位四舍五入。

  (三)其他品種,包括谷物中的雜糧、大豆之外的豆類、薯類。

  (四)本表的鉤稽關系:

  1.合計=小麥+玉米+早秈+中秈+晚秈+粳稻+大豆+其他品種

  2.全年賣糧數量≥賣給國有糧食企業+賣給私商糧販

  四、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情況填報說明

  (一)本表按農戶實際領到的補貼情況,分年度據實填報。

  (二)大部分地方是按農戶的補貼面積、補貼標準,計算出農戶的補貼金額,據實填報。個別地方是按不同品種的播種面積、規定不同的補貼標準對種糧農戶實施補貼,按以下方法填報:補貼面積按享受補貼的不同品種的播種面積合計數填報,如小麥補貼面積為10畝、玉米補貼面積是5畝,則補貼面積為15畝;補貼面積類型為“糧食播種面積”;補貼金額填報當年領取的補貼總額;補貼總額除以補貼面積,倒算出補貼標準填報。

  (三)本表中數據保留到小數點后兩位小數。

  (四)糧食直補中,補貼方式(“按面積補貼”、“按商品量補貼”和“其他”)只允許錄入其中一種。

  (五)13欄“補貼依據”包括:計稅常產、糧食產量和其他三種。

  (六)綜合直補,由于2004年和2005年沒有綜合直補,故表格內2004年、2005年綜合直補相關單元格不允許錄入數據。綜合直補的補貼面積類型中,按糧食直補面積兌現綜合直補資金的,在“其他”欄填報;補貼面積類型中的承包面積指二輪土地承包面積。

  (七)本表的鉤稽關系:

  1.歷年合計=2004年+2005年+2006年

  2.補貼金額=補貼面積(數量)×補貼標準

  3.補貼面積小計=糧食播種面積+原計稅面積+承包面積+其他

  4.糧食直補小計=按面積補貼金額+按商品量補貼金額+其他金額

  5.補貼金額合計=糧食直補小計+綜合直補補貼金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靳士海

靳士海

執業證號:

13701201410918996

山東海那律師事務所

簡介:

靳士海律師,山東知名律師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靳士海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

2018-10-2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

2018-08-31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9年修訂)

2009-08-27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200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0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

2007-03-16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的決定(1983)

1983-09-02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土耳其共和國關于民事、商事和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1995-06-30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西班牙王國關于移管被判刑人的條約》的決定

2006-06-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泰王國關于民商事司法協助和仲裁合作的協定》的決定

1994-03-16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84-09-04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

1992-02-25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決定

1991-03-0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 附:第三次修正本

1995-02-28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立法會和司法機關產生辦法的決定

1993-03-3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結束工作的建議的決定

1997-07-0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1999-04-29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2006年修正)

2006-02-28

娛樂場所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救援銜標志式樣和佩帶辦法

2018-11-06

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14號)

2019-04-23

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

2017-02-07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湖南望城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3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3-04-07

國務院關于遼寧省和河北省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批復

2011-10-22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興邊富民行動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

2011-06-05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深化“安全生產年”活動的通知

2011-03-02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全國知識產權保護與執法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任務分工的通知

2010-10-2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孤兒保障工作的意見

2010-11-16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統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意見

2010-03-09

國務院決定修改專利法實施細則

2010-01-09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

2009-07-20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