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蒸汽機車段修規程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1-01-07 · 4447人看過

  第一章 總 則

  第1條 蒸汽機車(以下簡稱機車)在今后一定時期內,仍然是我國鐵路運輸基本的牽引動力。為使機務段的機車檢修工作(以下簡稱段修)確保按照列車運行圖,機車周轉圖提供質量良好的機車,以適應鐵路運輸發展的需要,特制訂本規程。

  第2條 段修工作應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充分發揮各級檢修組織的積極作用。

  鐵道部:對全路機車檢修工作統一規劃,綜合平衡;組織制訂機車檢修有關規程、規章,總結經驗,督促檢查;制訂機車檢修周期和大架修定檢公里標準,審批機車大修計劃。

  鐵路局:貫徹鐵道部有關規程、規章、指示;組織制訂自局有關細則、制度;制訂管內洗修定檢公里標準;機車架、洗修范圍,段修探傷范圍,配件互換范圍和定量、段產品范圍、段修工藝;審批機車架修及輪對修、換計劃。

  機務段:貫徹執行鐵道部及鐵路局的有關規程、規章和指示,制訂具體措施、辦法、全面完成段修任務。凡遇有本規程及其它有關規章無明文規定者,機務段總工程師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有權實事求是地加以處理,并報鐵路局備案。如在機車交驗時,與驗收室意見不一致時,可先按總工程師意見辦理,將不同意見寫在交驗記錄單上,并報鐵路局核定。

  第3條 段修工作必須貫徹質量第一、修養并重、預防為主的方針。段修是機車維修制度整體中的重要部分,它與大修既有明確分工,又是緊密銜接的,機務段應經常地向鐵路機車工廠提供機車在運用中的情況,主動聯系,密切協作,并在段修中按規定標準養護好機車。

  段修中的架、洗修周期和定檢公里或期限主要依據機車的技術狀態及一定時期的生產技術水平制定。

  段修周期和定檢公里(或期限)規定為:

  架修:

  客運機車:

    大修11萬公里架修10萬公里架修9萬公里大修
  
    ━━━━━  ━━━━━  ━━━━━
    貨運機車:
    大修10萬公里架修8萬公里架修7萬公里大修
  
    ━━━━━  ━━━━━  ━━━━━
    其中FD型機車:
    大修8萬公里架修7萬公里架修5萬公里大修
  
    ━━━━━  ━━━━━  ━━━━━
    調車、小運轉機車:
    大修一年架修一年架修一年大修
  
    ━━━━━  ━━━━━  ━━━━━

  洗修:根據機車鍋爐水質狀況,機車運行的線路情況,機車保養,檢修技術水平,由鐵路局制定洗修公里標準,報鐵道部備案。

  為便于機車運用的調整和檢修任務的平衡,機車架修公里允許按規定標準伸縮一萬公里、調小機車按規定的標準伸縮三個月。機車洗修允許按規定的定檢公里或時間,伸縮10%。

  機車延長或不足架修公里(或時間)標準時,機務段須組織鑒定,延長公里報鐵路局備案;不足公里的須報告原因,經鐵路局批準,并追查責任。由于保養、檢修好,機車質量好,延長架修公里的機車組、包修組要給予獎勵。

  第4條 段修工作應堅持以提高機車質量為中心,提高修車能力,提高定檢公里標準的挖潛、革新、改造的方向實現優質、高產、低耗,提高勞動生產率。

  段修工作應以配件互換修為基礎組織生產,推行配件標準化、通用化和加工尺寸等級化,實現修理部件組裝化,積極為擴大互換修創造條件。在互換修的基礎上,進一步組織專業化集中修,并推行科學先進的檢修作業線,廣泛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實現機械化,文明生產、安全生產。

  第5條 堅持機車包修負責制,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在段修生產的各個工藝流程中,積極采用經濟、科學的方法,實行全面質量管理。做到生產有計劃,檢修有范圍,操作按工藝,標準按規程,質量有檢驗,工作有評比。保證段修有嚴密而協調的生產秩序,不斷提高機車質量。

  經過架修的機車,在正常運用和養護維修的情況下,承修段應負責在規定的范圍內,保證規定的使用期限。規定范圍以外的要保證一個洗修期。鐵路局制訂包修、包賠、包換的制度和辦法。

  第6條 檢修人員要樹立為運輸生產服務的觀點;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積極鉆研技術,從生產實踐出發,學用結合、求實效、練就過硬的修車本領。

  第7條 本規程所列基本技術規定和限度,主要適用于人民、勝利、前進、建設、解放、FD、KD7、JF68種機型。對其它機型,凡規程中的規定能使用者,按本規程執行,不能使用者,應根據本規程規定的精神,由鐵路局制定專門的技術標準作為修車和驗收的依據。

  第8條 本規程是機車段修和驗收工作的依據。限度表與規程條文有同等作用,必須嚴格執行。限度表中的“原形”,指設計尺寸,即帶有公差的設計尺寸,使用時應按設計圖或國家規定的公差執行。設計圖修改時,應按修改后的設計尺寸執行。

  第二章 段修工作管理洗修作業

  第9條 機車在完成規定的洗修公里或使用期限后應進行洗修,洗修作業的基本原則:

  一、洗爐,洗凈鍋爐內水銹、泥垢和火室內煙垢,提高鍋爐傳熱蒸發效率。

  二、根據機車主要部件的定期輪檢計劃,進行有計劃的檢修。

  三、貫徹預防為主,在保證各主要部件正常磨耗,熱力技術狀態良好,洗修間機車不發生機破、臨修的前提下,力爭費用少,停時短。

  四、機車包車組日常保養過程中,自力不能消除的不良處所,在洗修中應得到整修。

  五、在洗修作業中,必須認真執行工藝,廣泛實行配件互換,不斷提高機械化作業程度。

  第10條 洗修計劃

  機車洗修旬(周)計劃應在旬(周)開始前兩天,由機務段運用工程師(技術員)會同洗修技術員,根據洗修公里標準,機車主要技術狀態和主要設備的通過能力編制。經機務段長批準后,報分局機車調度;分局機車調度和機務段值班員負責按計劃扣車。

  第11條 嚴格貫徹包修負責制和崗位責任制。洗修機車必須固定包修組,不得串組修車。嚴格按計劃、按范圍,按檢修登記簿(機統28)、按工藝、按標準檢修;要貫徹落實洗修作業的各項制度,作業前要進行復檢,修程要有臺帳記錄。

  包修組對包修機車的質量負主要責任。按需要組內可分為蒸汽、機械、搖連桿、走行等小組,每人都有固定的包修部分;但包修組的鉗工應熟悉組內其他部分的工作,在實際作業過程中,根據需要實行聯勞協作。

  要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實現一個包修組可以日洗修二臺機車。

  第12條 機車洗修必須嚴格按照檢修范圍進行。機車洗修范圍由鐵路局根據零、部件的磨耗量及安全裝置的檢修期限制定。

  洗修輪檢表是按計劃進行洗修的基礎。機車洗修輪檢表由機務段編制或由鐵路局組織管內同機型的機務段共同編制。

  編制輪檢表的要求:各部件在輪檢期內不發生故障,各次洗修的工作量力求均衡,相互關聯的配件應納入同一輪檢次數內。

  編制洗修輪檢表的依據應包括:檢修范圍,定檢公里標準,部件安全使用期限,配件互換范圍和探傷范圍。

  第13條 洗修技術作業過程表是合理、經濟地進行洗修工作的依據。其主要內容應包括:入庫、減溫、洗爐、上水、灌汽、點火、交車等進度安排,同時,應規定鍋爐、蒸汽、機械、搖連桿、走行及有關的專修組的開工和完工時間,并保證在洗修包修組開工前洗完爐和下班前將機車交接完。

  洗修技術作業過程表由機務段總工程師組織按輪檢表的分類,分別編制,報鐵路局備案。

  第14條 洗修作業程序及制度:

  一、洗修48小時登記:機務段值班員負責通知洗修機車司機,在洗修48小時前,將本次定檢范圍外的不良狀態,登記在機車檢修登記簿(機統28)內,于機車洗修前一日匯報會前送交檢修主任審批。

  二、定時入庫:機務段根據機車交路及設備情況規定洗修機車入庫時間,由運用值班員掌握按時入庫,并負責將機車及時地送入庫指定的檢修線。

  三、入庫交接:洗修機車落火后,由洗爐組負責按規定檢查汽壓、水位、灰層、鍋爐狀態須符合要求,與乘務員辦理交接,記入溫水洗爐記錄簿內。

  四、復檢:由檢修主任負責組織各工長會同司機長、駐段驗收員及有關技術人員按分工進行開工前復檢,復檢后確定修程。

  五、開工會:由工長負責在開工前根據當日工作任務向全組布置工作重點及注意事項。

  六、解體檢查:充分發揮每個工人,特別是高級工的主動性,實行自檢、互檢和專職檢查相結合,及時發現不良處所,安排好計劃進行整修。

  七、洗修匯報會:由檢修主任主持,各工長及技術、運用、驗收、化驗、材料有關人員參加,確定當日工作中的主要問題,檢查總結前一天工作完成情況,安排布置次日洗修重點工作。機務段長應經常參加指導匯報會,不斷改進洗修工作。

  八、部分驗收:主要部件檢修后,須經工長、駐段驗收員及司機長驗收。需要部分驗收的項目,由機務段會同駐段驗收室共同確定。

  洗爐驗收:由驗收員、司機長、化驗人員、熱力工程師(技術員)、洗爐工長參加,評定洗爐質量和水銹厚度,并作記錄。

  安全裝置驗收:鍋爐安全閥、易熔塞及壓力表須由有關工長、駐段驗收員及司機長驗收,并記入規定的檢查登記簿內。鍋爐安全閥、壓力表及汽壓表蒸汽止閥的鉛封由機務段長指定專人負責。

  九、機能試驗交車:機車落成點火起汽后,各有關工長會同司機長、駐段驗收員進行汽、水、風、電等部件機能試驗。確認質量良好后,由洗修工長向駐段驗收員辦理交驗手續,并填寫交驗記錄。洗修工長及時通知運用值班員,按駐段驗收員簽收的時間轉為運用機車。

  十、完工會:交車后,洗修工長應征求駐段驗收員及司機長的意見,并組織全組人員總結經驗,進行評比,以便不斷地改進工作。

  十一、包修組對承修的機車,應建立機車檢修記錄,記載主要部件的尺寸、狀態及更換情況。

  洗修中發現下次洗修時需要更換的配件,洗修工長要會同洗修技術員提出訂料單,注明規格尺寸,交有關部門備料。

  第15條 機車乘務員參加洗修工作的人數由機務段長規定。參加洗修的乘務員受洗修工長領導,須及時完成規定的自檢自修,給油保養、探傷配件清掃等作業。架 修 作 業

  第16條 機車完成規定的架修公里或規定的使用期限時,應進行架修。架修的基本要求:

  一、機車輪對及走行部、機械部主要部件應恢復基本技術狀態,汽缸、汽室汽密狀態良好,配汽均勻。各軸負荷分配正確,不偏、不熱,機車行駛平穩。

  二、機車鍋爐消除裂漏,清除水銹、泥垢,鍋爐燃燒和蒸發效率及煙箱氣密狀態良好,安全裝置顯示正確。

  三、廣泛推行配件互換,按范圍進行檢修,嚴格執行工藝規定。

  四、按架修技術作業過程表組織有關工組密切協作,均衡地完成架修任務。推行部件組裝化,提高修車機械化水平,力爭縮短停時,提高月產量。

  五、架修機車實行保修制度,對屬于架修責任未達到保證期限的配件,承修段要負責保修或承擔經濟損失。

  第17條 架修計劃:

  機務段在每年度前八十五天編出分季的年度計劃,每季度前四十五天編制出分月的季度計劃報鐵路局。

  季度架修計劃經鐵路局審查平衡后于季度開始三十天前下達到承修機務段,同時通知到委修機務段。

  委修機務段應于月度開始前二十五天,將架修機車不良狀態書寄到承修機務段。

  承修段于每月開始前十五天,召集有關人員審查不良狀態書,并編制架修施工月計劃表,經機務段長批準后于月度開始十天前報鐵路局,并通知各委修段及機車調度。

  委修段須將機車架修前一次洗修時,新發現的不良狀態,填寫補充不良狀態書,及時通知承修段。

  第18條 機車架修范圍由鐵路局制定,報鐵道部備案。

  架修范圍應包括:

  一、推出輪對進行檢修。

  二、檢查鍋爐狀態,并抽出全部過熱管進行檢修,在鍋胴下部抽出不少于兩根的小煙管,檢查煙管狀態及水銹厚度。

  三、檢修汽缸、車架和煤水車等主要部件,修復機械、走行及轉向架等不良部分。

  四、解體檢修三機兩泵、制動機、鍋爐附件及各止閥。

  第19條 為實現檢修工作現代化要因地制宜地將零散、單一操作改變為按流水、綜合地解體、組裝、加工的工藝裝備。各機務段要逐步實現解體、組裝作業的機械化和架修段實現動軸箱、平楔鐵加工,煙管、過熱管、搖連桿、鞲鞴十字頭檢修等作業線。

  第20條 架修技術作業過程表,是組織各工種有計劃,均衡地完成架修任務的重要組織措施。應由機務段總工程師負責組織編制,并報鐵路局備案。

  架修技術作業過程表的主要內容應包括:整備入庫、減溫洗爐、上臺、解體、出輪、進輪、鍋爐試壓、下臺、點火、驗收、交車等主要環節的作業時間、順序和必要的工作人數,并明確規定主要部件加工的交接時間。

  第21條 認真執行架修工藝規程。鐵路局要組織編制車架動軸箱、平楔鐵、搖連桿、鞲鞴十字頭滑鈑、導輪轉向架、從輪轉向架、煤水車轉向架、輪對、閥調整、彈簧調整等主要架修工藝,經鐵路局機務處總工程師批準后執行。機務段要組織有關干部、技術人員和工人進行學習,不斷改善工藝裝備,保證工藝規程的貫徹執行。

  第22條 架修作業程序及有關規定:

  一、檢查互換配件:檢修主任或負責檢修計劃調度人員在進車前一天,組織有關工長、檢查互換大配件完成情況。

  二、定時入庫:架修機車由局、分局機車調度負責組織按計劃日期和時間到段。機務段值班員負責將機車及時送入庫內。

  三、入庫交接:架修機車到段后,承修段檢修主任指定專人檢查有火狀態,并與司機辦理交接手續。

  四、機車沖洗:架修機車到段后,須沖洗清掃干凈,再入庫減溫洗爐,同時須將內火箱、煙箱、煤水車水箱內部徹底清洗后,送入架修臺位。機車解體后,動軸箱、彈簧裝置等配件須進行清洗。車架須清掃干凈。

  五、互換大配件交接:機車解體后,由架修工長按規定的時間向配件組工長辦理互換大配件交接手續,并做成記錄。

  六、解體檢查確定修程:機車解體后,由檢修主任組織有關工長、司機長、駐段驗收員、技術人員等進行解體檢查,召開修程會,參照不良狀態書,確定修程。根據修程,調整架修技術作業過程表。如有延誤進度,要及時采取措施,保證按計劃交車。

  七、部分驗收:架修機車部分驗收項目由鐵路局規定。凡屬部分驗收的項目須經架修工長、司機長、駐段驗收員驗收后才能組裝。

  八、落成檢查:架修機車落成后,架修工長、司機長、駐段驗收員進行機車無火狀態檢查,避免有火整備后再發現問題返工。

  九、一次提票交驗:由司機長和駐段驗收員在點火起汽或試運后一小時內一次提票,各有關班組須及時修復不良處所,檢修主任確認質量良好后,向駐段驗收員辦理交車手續。承修段駐段驗收室須向有關部門發出交車電報。

  十、架修落成會:交車后,架修工長應征求駐段驗收員和司機長的意見,并組織全組人員總結經驗,不斷改進工作。

  十一、架修機車試運時,須有駐段驗收員和機務段長指定的人員參加。試運距離單程不少于三十公里。正向行駛時,應達到機車構造速度。若區段線路允許速度低于機車構造速度時,應按線路允許速度行駛。

  經鐵路局批準,不試運直接牽引列車時,機務段須指定專人添乘不少于三十公里。

  第23條 參加機車架修的乘務員應不少于兩班。開工前,由司機長負責向承修段駐段驗收室報到,提出參加架修人員名單。架修時,在架修工長的指導下,參加鐵路局規定范圍的作業。交車后,由承修段會同駐段驗收室對機車保養狀態和乘務員在架修期間的表現作出書面鑒定和考勤表一起寄送所屬機務段。

  第24條 架修機車應按下列規定辦理交接:

  一、機車送修時,須有火回送。并不得拆換任何配件。

  二、送車乘務員應按洗爐作業規定進行整備作業,并與洗爐組辦理交接。

  三、架修機車自交車時起,應于二十四小時內離開承修段。并將填寫完了的機車履歷簿及驗收記錄由接車司機簽收帶回。配 件 互 換

  第25條 配件互換是提高質量、實現工藝修車、縮短停修時間、組織均衡生產的有效措施。

  配件成組互換,可對零部件實行等級加工、批量生產、充分發揮機械效率,為修舊利廢、節約原材料,組織專業化生產創造條件。

  為實現配件互換檢修,機務段檢修車間除設架、洗修綜合組外,應按機車零部件的分類,組成蒸汽、機械、走行、鍋爐、水泵、制動、電機、壓油機、加煤機及給水預熱裝置等專修組、配件組和備品組。

  互換配件應由技術較高的機車鉗工修理,并配齊質量良好的各種配件試驗裝備,上車前要經過機能試驗。等級加工的零部件要集中管理,建立領用及保管制度和質量驗收制度。

  配件互換須納入架、洗范圍,根據需要逐步擴大互換品種。

  第26條 配件互換范圍由鐵路局制定。制定的原則:

  一、要貫徹配件的通用化、標準化,認真執行國家和部頒標準。

  二、有利于縮短架、洗修停時,提高檢修效率。

  三、有利于執行檢修工藝,提高檢修質量。

  四、有利于架、洗修組內平行作業和輔助加工的均衡生產。

  第27條 機務段每年要根據機型、任務量、配件修復周期的變化,本著少占用國家資金的原則,查定一次互換配件的儲備定量,報鐵路局批準后,及時進行補充或調整,保證架、洗修互換的需要。互換配件報廢時,要及時進行補充。

  第28條 鐵路局要根據部定配件生產供應范圍,積極組織配件生產,發展專業化、集中修,使機務段的配件生產逐漸減少。凡局管內各機務段所生產的相同規格及品種的配件,鐵路局要逐步集中起來,由一個單位生產,供應各段。

  鐵路局配件廠,須把機務段集中生產的配件,納入生產范圍,供應機務段的需要。

  機務段配件生產范圍,由鐵路局根據配件廠和機務段的技術設備條件按下列原則制定:

  一、機務段生產的配件主要是利材性的和個別零小配件。

  二、部、局配件廠生產的配件均應為成品或半成品。

  三、商品性零配件和五金類,如螺栓、螺母、開口銷及管子零件,機務段不應生產。

  第29條 互換配件生產程序:

  一、拆卸:由架、洗修組負責拆卸,按規定時間、地點,辦理交接手續。

  二、修理:須按工藝標準,按修復周期計劃及時進行修復。

  三、檢驗:配件修理過程中要認真執行班組之間、工序之間的自檢和互檢制度,組裝后須經專職人員進行檢驗。需要進行性能試驗的配件應在試驗臺試驗,合格后辦理入庫手續。

  四、保管:經驗收合格的配件由專修組、備品組或配件組送交互換配件保管地點保管,不便于集中的大型配件,可存放指定的適當地點。

  互換配件應設專人管理,應做到:

  1.掌握良好配件保有量,作好互換配件周轉記錄。

  2.經常保持配件整齊、清潔、完整。

  3.由專人將互換配件及時送到架、洗修組工作地點。

  五、安裝:由分工拆卸的小組負責進行安裝。

  第30條 機務段檢修車間負責計劃調度的技術人員(定員根據任務確定),要切實做好互換配件和段制品配件檢修計劃,組織均衡生產,合理安排各種機械機床加工。加工順序是:有火機車配件、架、洗修現車配件,互換配件、段制配件,其他及外委配件。

  一、大型配件修復月計劃和小型配件互換月計劃,應根據機車架、洗修月計劃,互換配件修復周期,洗修機車配件輪換周期編制。

  二、段制品月計劃,根據庫存定量要求補充的數量、技革、工具及外委加工項目編制。

  三、利材月計劃,根據機務段利廢范圍,利廢材料來源和利材組生產能力編制。

  以上三種月計劃應于月度開始前五天編出,經機務段長批準后,于月度開始前三天下達到班組。

  四、為保證計劃的實現,負責計劃調度人員須做到:

  1.及時掌握大型互換配件修復進度和小型互換配件保有量。

  2.做好日班計劃,安排好機床加工、鍛冶等有關工組的工作進度,保證月計劃任務的實現。

  第31條 各種機械機床加工須按下列要求進行:

  一、要主動配合架、洗修機車進度,按計劃完成配件加工任務。

  二、積極采用新技術,不斷革新刀具、卡具、量具。按加工工藝規程進行操作。

  三、加工的配件須符合圖紙、檢修工藝的要求。要經濟合理地使用有色金屬和原材料。

  四、貫徹負責制,實行定機、定人、定活的制度,要精心保養設備,充分發揮其效率。質 量 分 析

  第32條 機務段要貫徹以總工程師為首的技術負責制,正確掌握機車技術狀態,積累技術資料,按規定填寫各項檢修記錄、機車履歷簿及表報,并經常組織技術人員學習國家技術政策,嚴格執行國家和部頒標準和各項技術紀律,要認真做好年、季、月度檢修質量分析和機破、臨修、超范圍修等專題分析。通過分析,制定技術組織措施;總結交流先進技術經驗;針對生產關鍵,開展技術革新和科學實驗活動,不斷提高機車質量和生產技術水平,同時提高工程技術人員的技術業務水平。

  第33條 機務段必須建立質量分析制度。質量分析分為定期分析和專題分析。

  年、季、月度檢修質量定期分析由機務段長主持,有關工人、干部、驗收、技術人員參加。主要內容應包括;檢修任務和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的完成情況;機車質量和生產運輸、技術安全以及有關技術組織措施的執行情況。

  機務段的年度、季度分析在年度、季度后15天內報鐵路局。

  專題分析的主要內容是:機破、臨修、超范圍修、重大返工修和當前工作中的主要問題。

  機破分析由機務段長或總工程師主持;臨修分析由技術主任主持;超范圍修及重大返工修由檢修主任主持。

  機務段技術室應于月后5天內,按大修、架修、洗修、機破、臨修、超修、重大返工修等項質量情況,做好分析總結,經機務段長審查后報鐵路局。段 修 工 藝

  第34條 提高機車檢修質量和效率,必須有先進、科學的操作工藝。機務段總工程師要組織工程技術人員,深入生產實踐,總結和推廣先進工藝。不僅架修、洗修、專修各部件要制定工藝,按工藝操作;澆鑄、鍛制、機械加工、熱處理等也要制定工藝。所有工藝都必須經過科學試驗和生產實踐的驗證,主要工藝須經鐵路局機務處總工程師批準后執行。

  編制工藝時要求:

  一、符合本規程的基本技術規定、限度和國標、鐵標、圖紙等有關技術條件。

  二、簡明實用、通俗易懂、操作簡便、安全,同類部件力求通用。

  三、勇于創新,總結經驗,不斷地改進工藝裝備及工具,廣泛地采用新技術、新材料、努力改善生產條件,合理使用勞動力,節約原材料。

  第35條 貫徹工藝的基本要求:

  一、全體檢修職工必須認真學習有關工藝,做到能操作、會檢查、熟記擔當工作的技術要求。

  二、檢修干部要以身作則,帶頭學習,并在實際工作中認真執行按工藝修車,不斷地在實踐中發展和完善工藝,使各項工藝達到合理、科學、先進的要求。

  三、按規定的數量及規格配齊工藝裝備,并進行定期校驗及維修,經常保持其完好狀態。工藝裝備要力求質量好、重量輕、體積小,操作簡便。

  四、經常開展觀摩表演,評比競賽活動,交流推行工藝的經驗,建立工藝記錄,定期組織檢查與分析工藝執行情況,不斷地提高工藝水平。技 術 教 育

  第36條 機務段在搞好生產的同時,必須狠下功夫抓好技術教育工作,組織技術培訓,開展技術練兵,苦練基本功,不斷提高檢修人員的科學文化和技術水平及操作熟練程度。

  要做到:

  一、建立日常技術業務學習制度和制定學習計劃。檢修工人技術業務學習時間每月不能少于16小時;任課教師要落實。技術業務知識的測驗及考試成績,教育室要建立檔案。

  二、機務段要組織對現有工人普遍進行技術訓練,有條件的檢修工人脫產進行短期技術業務的輪換學習,并按規定配備教員。

  三、新工人必須經過技術業務知識和安全知識教育考試合格后才能正式擔當工作。

  四、對技術熟練,工作認真負責的技術骨干,準許按《鐵路工人技術等級標準》規定越級參加考工,合格者發給相應的等級合格證。

  第三章 基本技術規定鍋 爐 部

  段修時,需徹底沖洗鍋爐水銹、泥垢。檢修后鍋爐不裂不漏;燃燒及煙箱氣密狀態良好;安全裝置作用良好,顯示正確。

  第37條 洗爐作業需符合下列規定:

  一、落火:

  1.落火時,嚴禁大清爐、大上水、大開送風器、大開爐門。

  2.落火后,不許向鍋爐內注水;汽壓為5~6公斤/平方厘米;水表水位為3/4以上,爐床應留有100~150毫米厚度的灰層。并關閉爐門、灰箱、風戶;煙筒加蓋,鍋爐滑臺給油。

  3.大氣溫度低于10℃時,機車落火或落火后入庫,應采取防止冷風侵襲鍋爐的措施。

  4.機車乘務員與洗爐人員共同檢查鍋爐狀態,并辦理交接手續。認真填寫交接記錄。

  二、放汽、減溫:

  1.放汽時間:前進、FD不少于1.5小時,其他不少于1小時,放出的蒸汽應設法回收利用。

  接減溫管前,應開放水閥,排出鍋爐底圈泥垢。放汽終了時,鍋爐水位不得低于水表最低水位。

  2.減溫時,進出水溫差不超過30℃,但鍋爐有缺陷時(由機務段確定)不超過20℃。

  減溫終了時,用凈水沖洗過熱管內部,防止積存銹垢。

  3.減溫過程中,鍋爐水位不得低于水表最低水位。出水溫降低到40℃以下時停止減溫,開始放水。

  4.減溫和洗爐時,庫內溫度不低于13℃。

  三、洗爐:

  1.鍋爐出水溫度為50℃以下時,方可打開煙箱門和爐門進行清掃煙垢。清掃后,內火箱各鈑應達到90%以上見鐵。

  2.鍋爐放水至頂鈑露出水面時,即應開始沖洗頂鈑,卸下全部洗爐堵、打開入孔或汽包蓋,進入鍋胴,對鍋胴內部頂鈑及拱磚管進行除銹,并依次沖洗。

  洗爐用水的最低溫度不低于20℃。

  洗爐帶出水口壓力為6~8公斤/平方厘米。自動洗爐時其壓力不少于12公斤/平方厘米。

  3.洗爐后,要達到爐內無軟泥,無異物。

  四、上水、點火:

  1.點火前,爐床上應鋪滿50毫米以上厚度的爐渣。

  2.自然點火時,需向鍋爐內注入40℃溫水,水表水位應為20~25毫米,點火時間不少于1.5小時。

  3.無火始動時,先用蒸汽預熱鍋爐,汽壓在3~4公斤/平方厘米時進行噴缸,然后再向鍋爐內注入90℃以上的熱水,水表水位在5~10毫米,汽壓達到6~8公斤/平方厘米時,開始點火,點火時間不能少于30分鐘。

  4.點火過程中火不滿爐時,不得大開送風器并防止發生爐鳴。

  第38條 在廠修間隔中間,可根據水銹厚度,做一次酸洗。酸洗時按有關技術規定執行。

  第39條 內火箱各鈑及爐撐的檢修須符合下列要求:

  一、架修時,局部膨出(三個爐撐間隔)須在5毫米以內。波浪形膨出須在4毫米以內,超過時切換或挖補。

  二、側鈑的挖補,其高、寬均不少于三個爐撐間隔,同向的焊縫間隔不少于兩個爐撐間隔。爐角的挖補每側至少須帶有一個爐撐。

  三、機車在洗修后灌汽點火時,許可堵塞不超過2根,在洗修間許可分散的堵塞不超過5根折損的爐撐,下次洗修時予以修復。在任何情況下均不許可有兩根并列堵塞爐撐(搖爐座處除外)。

  四、架修時,爐撐孔的裂紋連續不超過五個間隔或累計總數不超過十五個間隔時,許可焊修。

  五、內火箱鈑環形及放射形裂紋應消除后焊修。但孔徑不得超過44毫米。如擴孔后仍有殘存的裂紋且不超過二條時,許可焊修。

  六、架修時爐撐警告孔應清掃,洗修時按輪檢期清掃。

  第40條 煙管、拱磚管及過熱管的檢修須符合下列要求:

  一、每根煙管或過熱管焊接時,不超過五段;每段不短于100毫米。煙管管端的縮口部分應符合設計尺寸。每組過熱管的焊口應盡量錯開。

  二、拱磚管焊接時,須在兩端平直部位,管頭長度應為100~300毫米,并用新料。

  三、不許焊接修拱磚管上的裂紋和磨耗,但拱磚管體上,在火箱兩端沿焊波交界處的裂紋,長度不超過圓周長的1/3時,允許焊修一次。

  四、煙管、拱磚管及過熱管組裝前,須施行30公斤/平方厘米水壓試驗,并做錘擊檢查。

  五、架修時,煙管組裝后,須經不低于8公斤/平方厘米水壓試驗,不漏再圈焊。圈焊時,爐內須注滿20℃~30℃的溫水。若分散不超過15根煙管圈焊時可以不注水。

  過熱管組裝后,須施行不低于4公斤/平方厘米,保持5分鐘的水壓試驗。

  第41條 鍋爐檢修后,遇有下列條件之一時,須做鍋爐定壓保持5分鐘的水壓試驗,并記入機車履歷簿內:

  一、切換或挖補鍋爐鈑面積不超過30個爐撐時(包括挖補爐口);

  二、焊修管鈑孔或爐撐孔間連續超過兩個間隔的裂紋;

  三、焊修火箱爐口的裂紋或內外火箱各鈑彎曲部100~300毫米長的裂紋;

  四、在一塊鈑上,焊修爐撐數量在50~100根,或不超過火箱內爐撐總數15%時;

  五、抽換全部大小煙管及挖補爐角時。

  如鍋爐檢修中超出上列范圍時,須進行鍋爐定壓加5公斤/平方厘米的水壓試驗。

  進行水壓試驗時,須裝監督表。

  第42條 架修時,根據委修段的申請和機車燃燒狀態,校對煙筒與廢汽口中心,并須檢查煙箱裝置試驗煙箱氣密,達到狀態良好,不泄漏。

  第43條 鍋爐安全裝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水表的汽、水通路暢通,并符合設計尺寸。

  水表安裝后,須按鍋爐頂鈑標示牌校對最低水位指示標及水表最低水位,符合下表(表略)尺寸。

  二、蒸汽壓力表的蒸汽管及止閥通路須暢通。檢修后的汽壓表及其止閥須在全開狀態下加鉛封。

  各壓力表每三個月至少檢修校對一次。

  三、易熔塞澆鑄后,須施行鍋爐定壓加5公斤/平方厘米保持5分鐘的水壓試驗。

  洗修時,易熔塞須卸下檢查試壓,并留印跡。每三個月至少重新澆鑄鉛錫合金一次。

  +3

  易熔塞在頂鈑上的突出量為26 毫米。如機車

  -0

  履歷簿中記載有管鈑折緣高出頂鈑5毫米以上時,須相應增高易熔塞的突出量。

  四、鍋爐安全閥須調整:第一閥在超過定壓0.2公斤/平方厘米時,開始噴汽;第二、三閥在超過定壓0.4公斤/平方厘米時,開始噴汽。回座時,鍋爐蒸汽壓力較噴汽時壓力的降低:第一閥不得多于0.5公斤/平方厘米;第二、三閥不得多于0.7公斤/平方厘米。檢查合格后須加鉛封。

  洗修時,鍋爐安全閥每三個月至少解體檢修一次。機 械 部

  機械部檢修后,汽缸、汽室汽密狀態良好,配汽均勻,各部件組裝后不蹩勁,不熱,油路暢通。

  第44條 汽缸汽室檢修須符合下列要求:

  一、汽缸、汽室套須壓裝,其壓裝的壓力按套的外徑計算,每100毫米為6~12噸,壓裝后須削旋。

  二、架修時,汽缸套內徑與其前端擴大部的直徑差不小于6毫米。

  三、汽缸、汽室套削旋后,其工作面的光潔度應達到■5以上。

  四、架修削旋汽室套時,其中間擴大部應按設計直徑差同時削旋。

  第45條 鞲鞴、十字頭、滑鈑檢修后須符合下列要求:

  一、架修時,汽缸鞲鞴漲圈槽寬,按下列尺寸堆焊恢復(鑄鐵鞲鞴除外)(表略)。

  二、鞲鞴桿錐體部與十字頭鑲入孔的接觸面、十字頭圓銷錐體部與銷孔的接觸面均須在80%以上。

  三、架修時,鞲鞴和十字頭組裝后,須符合下列要求:

  1.十字頭兩內側面至鞲鞴桿中心線的距離差,須在0.5毫米以內;

  2.十字頭圓銷孔中心線與鞲鞴桿中心線同一水平面上的直角差須在0.2毫米以內;同向上下位移須在0.5毫米以內;

  3.滑槽兩內側白合金摩擦面與滑鈑縱中心線不平行度須在0.2毫米以內;其同向偏移不大于0.5毫米;

  4.鞲鞴體輪中心至十字頭圓銷孔中心距離較設計尺寸的偏差,須在3毫米以內(搖桿小端是滾動軸承式時除外)。

  四、架修時滑鈑安裝后,須符合下列要求:

  1.滑鈑縱中心線與汽缸實際中心線的偏倚:雙滑鈑前端或后端均不大于0.5毫米,單滑鈑前端或后端均不大于1毫米。

  2.滑鈑縱中心線與汽缸中心線的同向錯移:雙滑鈑不大于3毫米;單滑鈑不大于1.5毫米;但不平行偏差須在0.5毫米以內。

  3.滑鈑的工作面與汽缸實際中心線前后端高度差;雙滑鈑上下各須在0.2毫米以內;單滑鈑須在0.6毫米以內,但點火后的修正量除外。

  4.矩型滑鈑偏段磨,側面不大于0.5毫米,平面不大于0.3毫米(由邊緣向內10毫米處測量平面)。

  五、雙滑鈑前后端須各有一塊基本墊,前端應留有不少于3毫米的調整量,調整墊鈑前后均不得多于四塊。基本墊厚度不薄于1毫米。

  六、滑鈑安裝螺栓松緩時,應更換新品;螺栓孔不良時,必須用絞刀校正。螺栓裝入時應留有不少于10毫米的打入量(前進型滑鈑前安裝螺栓除外)。

  七、滑鈑上的汽缸蓋線的刻印應清晰正確。雙滑鈑應在汽缸后蓋及滑鈑架上,打汽缸中心線水平方向的基準刻印。

  第46條 閥動裝置檢修后須符合下列要求:

  一、閥桿錐體部和閥裝置各銷錐體部的接觸面不少于70%。

  二、經調直或加工的閥動各桿,其銷套孔的中心距較設計尺寸的偏差,須在0.5毫米以內,但吊桿及偏心桿除外。

  三、架修時,閥十字頭導框與汽室中心線的偏差:上下不大于0.5毫米;內外不大于1毫米。

  第47條 閥調整須符合下列要求(運轉整備狀態):

  +-

  一、導程較設計尺寸的偏差,須在   毫米以內;

  +0.5

  前進或后進的四個導程差,須在0.5毫米以內。

  二、回動機手把在中心位置時,滑塊在月牙鈑中心(左右側月牙鈑滑塊中心差不大于1毫米),回動機十字頭位于前、后行程的設計中央,偏差不大于8毫米。

  第48條 搖連桿檢修須符合下列要求:

  一、搖連桿彎曲2~7毫米冷直,超過7毫米熱直,調直后須探傷檢查。

  二、搖連桿套及肘銷套的壓裝壓力,按套的外徑計算,每100毫米應為6~12噸。

  三、搖連桿套突出量,須保證各桿組裝后,桿頭縱中心線與曲拐銷中心一致。架修后,搖連桿套瓦內側突出量的數據,必須填寫在履歷簿二部的有關部位。

  四、搖連桿各套孔的直角差,須在0.15毫米以內。

  五、連桿距較設計尺寸的偏差,須在0.3毫米以內。

  六、連桿肘銷的錐體部與連桿肘銷孔的接觸面須在80%以上。

  第49條 機械部各主要零、部件有下列情況時,不許焊修:

  一、鞲鞴:

  1.鞲鞴轂部的裂紋和鞲鞴桿上任何部分;

  2.鞲鞴體上兩裂紋在同一直徑上或環形裂紋長度總和(包括已焊過的裂紋)超過該裂紋處圓周長40%;

  3.鞲鞴體轂孔裂紋消除后直徑擴大量大于5毫米。

  二、十字頭:

  1.十字頭叉部圓根處的裂紋超過該處斷面40%;

  2.扁銷孔向外發展的裂紋,超過該處斷面的40%;

  3.吊式十字頭圓銷孔向下發展的裂紋,超過該處斷面的40%;

  4.圓銷孔向任何方向發展的裂紋,其長度超過由孔邊到裂紋發展方向邊緣距離的50%;

  5.圓銷孔與鞲鞴桿安裝孔間的裂紋,其長度超過肩部寬度的50%;

  6.禁止向鞲鞴桿安裝孔和圓銷孔內焊裝套;向十字頭上焊裝或圈焊栽絲。

  三、閥動各桿叉部及尾部的裂紋超過該處斷面25%時。

  四、閥桿,閥動各桿身及月牙鈑體上的裂紋和硬傷(閥桿的尾桿除外)。

  五、搖連桿體上的裂紋及硬傷;

  六、連桿尾部、叉部和孔內的裂紋超過該處斷面35%時。

  七、搖桿大端框上的裂紋及大小端框圓角處的裂紋。走 行 部

  走行部檢修后,各軸負荷分配正確,不偏不熱,機車行駛平穩,無打音。制動傳動裝置作用良好。

  第50條 車架、軸箱、平楔鐵檢修后須符合下列要求:

  一、架修時,托鈑與車架鑲裝部的接觸面局部間隙:垂直面用1.0毫米的塞尺檢查,深度不大于10毫米;斜面用0.3毫米的塞尺檢查深度不大于10毫米。托鈑與車架的緊余量為4~10毫米。

  二、架修時,平楔鐵組裝后前后滑動面應相互平行,其與動軸箱前后滑動面的局部間隙不得大于0.3毫米。

  三、楔鐵緊余量(楔鐵在緊固狀態其下端與軸箱托鈑距離):架修時為8~30毫米;洗修時為8~50毫米。

  四、架修時,自動調整楔鐵的彈簧在自由狀態下其調整套上平面與彈簧筒體上平面應齊平,或高于彈簧筒體上平面2毫米以內。

  五、動軸箱軸瓦檢修須符合下列要求:

  1.軸瓦壓裝壓力為15~35噸。

  2.軸瓦白合金凸出量:頂部應為0.2~2毫米;前后帶油量處均應為0~0.2毫米。

  3.架修時,軸瓦與軸頸的帶油量,應在軸頸中心向上15毫米處測量,單側應為:主位0.1~0.4毫米。他位0.2~1毫米。軸瓦端面應打上軸中心及軸中心向上15毫米的刻印線。

  4.架修軸箱組裝時,檢查軸瓦與軸頸的接觸角度:用0.1毫米塞尺檢查,主位不少于140°,他位不少于120°;接觸面不少于80%。

  5.架修時,軸箱內側面與軸瓦內徑面的直角差不大于0.5毫米。軸箱彈簧鞍槽與軸箱滑動面的直角差不大于1毫米。軸箱滑動面與軸箱中心線的不平行和軸箱前后滑動面的不平行,均不大于0.2毫米。

  六、架修時,主動軸實際中心與基準中心的偏差;主動軸左右直角差;各動軸距較設計尺寸的偏差;同位左右軸距的偏差;均不大于0.5毫米。

  第51條 架修時,轉向架檢修須符合下列要求:

  一、導輪單軸轉向架:

  1.心盤中心至尾銷孔中心間的距離(A)較設計尺寸的偏差;尾銷孔中心至導輪軸端中心的距離左右相差(B與B1之差);心盤中心至輪箍內側面距離的相差(C與C1之差);均須在2毫米以內。

  注:尺寸(A)準許按現車實際尺寸調整。

  2.輪緣頂部至構架水平基準線的垂直距離,左右相差應在3毫米以內,但彈簧自由高與負荷高的差,左右不同數應扣除計算。

  3.搖鞍足與搖鞍座接觸須良好,用0.5毫米塞尺檢查,不得有貫通間隙。

  二、導輪雙軸轉向架

  1.軸箱導框中心的對角距離A與A1之差,須在3毫米以內。

  2.心盤中心至前后導框縱中心線的距離,B與B1之差,須在1毫米以內。

  3.前后導框縱中心線不平行偏差(C與C1之差)須在2毫米以內。

  4.左右軸距D與D1之差,須在5毫米以內。

  5.四角高度差:左右須在3毫米以內;前后須在6毫米以內。

  三、從輪轉向架

  1.尾銷孔中心至從輪軸端中心的距離左右相差(A與A1之差),應在2毫米以內。

  2.輪緣頂部至軸箱上平面的垂直距離,搖鞍式轉向架為輪緣頂部至構架水平基準線的垂直距離左右相差(B與B1之差),須在3毫米以內。

  3.軸箱中心至輪箍內側面的距離左右相差(C與C1之差),須在2毫米以內。

  4.搖鞍式轉向架復原裝置組裝后其左右側高度差不大于4毫米。構架縱中心線至左右搖鞍足中心線距離差不大于3毫米。

  四、煤水車轉向架:

  1.兩軸轉向架四角高度差:左右不大于4毫米,前后不大于6毫米。

  2.同一轉向架同位左右軸距差,不大于5毫米。

  3.拱架式轉向架的對角線距離相差不大于3毫米。

  第52條 架修時,彈簧調整后,車架上平面至軌面的距離,前后之差不大于20毫米,左右之差不大于10毫米(前進、FD型不大于15毫米)前不得高于后;各位彈簧及均衡梁的傾斜不大于20毫米(前進、FD型不大于35毫米)。

  第53條 車鉤及中間緩沖器檢修須符合下列要求:

  一、車鉤在鎖閉位置時,鉤鎖往上的活動量在5~15毫米,鉤鎖與鉤舌的接觸面須平直,其高度不少于40毫米;鉤體防跳凸臺和連結桿(鉤鎖銷)的作用面須平直;高度磨耗量不能超過1毫米。鉤舌與鉤體上下承力面應接觸良好。

  后鉤組裝后,鉤尾端與從鈑應貼合,其局部間隙用1毫米的塞尺檢查,塞入長度不大于70毫米。允許加一塊墊板。

  二、運轉整備時,車鉤中心至軌面的高度:架修時為835~880毫米;洗修時為815~890毫米。

  三、楔鐵式中間緩沖器架修時,應用樣板檢查,滑鐵、滑鐵套、滑鐵座的弧度,兩端允許有不大于3毫米的間隙。(組裝后,中間緩沖器斜鐵在緊固狀態時,滑鐵與滑鐵套,滑鐵套與滑鐵座的局部不貼合間隙不能在滑鐵套中部。)

  四、中間緩沖器加墊時,其墊板厚度不小于6毫米,長度不能超過體長;數量:架修不多于二塊,洗修不多于三塊。

  第54條 走行部各主要零部件,有下列情況時不許焊修:

  一、牽引桿和安全桿體和銷的裂紋;

  二、均衡梁的裂紋超過該處斷面的30%;

  三、彈簧鞍上的裂紋超過裂紋處斷面的50%;

  四、車鉤

  1.車鉤鉤體上橫向裂紋,扁銷孔向尾端發展的裂紋;

  2.鉤體上距鉤頭50毫米以內的砂眼和裂紋;

  3.鉤體上長度大于50毫米的縱裂紋;

  4.耳銷孔處的裂紋,超過該處斷面的40%時;

  5.上、下鉤耳間(距鉤耳25毫米以外)的縱、橫裂紋超過30毫米時;

  6.鉤腕上裂紋超過腕高20%時。

  五、車鉤尾框上的橫裂紋及扁銷孔向后發展的裂紋;

  六、鉤座尾銷孔的裂紋;

  七、煤水車上下拱鈑的裂紋、腐蝕、磨耗;軸箱托鈑、拱架柱螺栓孔的裂紋(拱鈑端頭及FD型軸箱托鈑上的裂紋除外)。輪 對

  輪對檢修后,必須徹底消除松緩、裂紋等缺陷。曲拐銷及偏心曲拐銷位置應正確。輪箍外形及內側距離應符合規定。

  第55條 輪對檢修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一、架修時,輪對組成后要求:

  1.輪箍內側距離為1353±3毫米。

  2.輪箍外形用樣板檢查其偏差:踏面不超過0.5毫米,輪緣高度減少量不超過1毫米,輪緣厚度減少量不超過0.5毫米。

  段修時,曲線半徑小于300米區段,第一動輪輪緣厚度允許較設計尺寸減少3毫米。

  3.輪箍削旋后直徑差:同軸位左右相差在1毫米以內,各動輪間相差在2毫米以內。削旋輪箍時,許可在輪箍內側面上,留有兩處總長度不超過400毫米深度不超過1毫米的黑皮。在輪緣的外側面上由輪緣頂部量起,須在10~18毫米的范圍內,許可留有深度不超過2毫米、寬度不超過5毫米的黑皮。

  4、新輪箍的厚度,允許較設計尺寸增加5毫米。

  二、鑲裝輪箍時要求:

  1.輪箍組裝前內徑面須探傷檢查。

  2.輪網外徑圓錐度在0.2毫米以內;橢圓度:客運機車動輪在1.2毫米以內;貨運機車動輪在0.8毫米以內。導、從、煤輪在0.5毫米以內。

  3.輪箍燒裝時,輪網直徑每1000毫米須留有1~1.5毫米的緊固量,輪箍須均勻加熱至350℃以內。

  4.輪箍加墊的厚度不超過1.5毫米,墊鈑不多于一層,總數不多于四塊,每塊長度不少于300毫米,相鄰兩塊間的距離在10毫米以內。

  5.機車動輪輪箍薄于40毫米,導、從、煤輪箍薄于37毫米時不許加墊。

  三、洗修時輪對各部必須作外觀檢查,輪緣厚度不少于23毫米,踏面磨耗不大于7毫米,踏面擦傷深度不大于1毫米,滾珠軸承踏面擦傷深度不大于0.7毫米可以使用。

  四、架修時,車軸及曲拐銷鑲入部須用超聲波探傷檢查;軸徑及曲拐銷的外露部分用電磁探傷檢查。

  五、處理或焊修輪對裂紋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軸頸、曲拐銷上的橫裂紋經削旋消除后可以使用,軸身上的橫裂紋經鏟除后的深度動軸在4毫米以內;導、從、煤軸在2.5毫米以內可以使用。

  2.焊修輪輻的破損及裂紋:輻條:不得超過5條,輻鈑:不得超過圓周的30%。

  3.焊修輪轂邊緣向轂孔發展的裂紋,不得超過該處斷面的25%。

  4.焊修輪轂孔與曲拐銷轂孔之間的裂紋,不得超過該處斷面的25%。

  5.不許用單弧自動焊堆焊輪緣,或用手工電弧堆焊客運機車輪緣。機車主要附屬部件

  鍋爐止回閥、暖汽減壓閥、放水閥、調整閥、三機兩泵、風閘檢修后須做性能試驗,保證作用良好。

  第56條 鍋爐附件檢修后須符合下列要求:

  一、各止閥檢修后,開關靈活,不漏泄,其開度和通路不小于設計尺寸。

  二、鍋爐止回閥、放水閥檢修后須施行鍋爐定壓加5公斤/平方厘米的水壓試驗,不得漏泄,閥開度符合要求,作用良好。

  三、在采暖期,暖汽減壓閥檢修后,須進行試驗;暖汽軟管施行14公斤/平方厘米的水壓試驗,保持3分鐘,不得漏泄,軟管的外徑膨脹超過8毫米或有局部凸起時,不得使用。

  四、調整閥須開關靈活,不漏泄,閥的開度須符合限度要求。

  五、禁止圈焊直通鍋爐的絲扣根部或堆焊鑄鐵各閥及座的絲扣部分。

  第57條 壓油機及其附件檢修后須符合下列要求:

  一、壓油機試驗時,搖把轉速保持在10~12轉/分,高壓止回閥壓力調整到:使用汽缸油為鍋爐定壓加3公斤/平方厘米;使用車軸油為8公斤/平方厘米。

  每百轉出油量:沖桿開度3.5毫米時,不少于9.5毫升。

  沖桿開度7.8毫米,不少于22.5毫升。

  二、壓油機組裝后,用手搖動須轉動圓滑,小撥頭在下行程極端時,沖桿向下須有0.5毫米以上的移動量,在左右極端時,竄孔與小撥頭之間須有0.2毫米以上的間隙。

  三、模片式高壓止回閥須做鍋爐定壓加3公斤/平方厘米的給油試驗,降1.5公斤/平方厘米以內回座,并須做鍋爐定壓的反壓試驗,不得漏泄,合格后加鉛封。

  雙閥式高壓止回閥須做鍋爐定壓的反壓試驗和5公斤/平方厘米的給油試驗,不泄漏。

  雙球止回閥應進行22公斤/平方厘米的反壓試驗,保持1分鐘,不得漏泄。

  四、低壓止回閥須做0.5公斤/平方厘米的給油試驗和2公斤/平方厘米的反壓試驗,不泄漏。

  五、四路分油器須做給油試驗,壓油機每百轉各出油口的出油量之差,不超過3毫升。

  六、壓油機的全部油管接頭須凈口安裝,機體上的油管接頭按規定位置連接。

  第58條 發電機和導線檢修后須符合下列要求:

  一、發電機的性能須符合下表的規定(表略)。

  二、發電機在試驗時,不得有漏泄,不得因震動自行移動,調速器作用靈活,在額定負荷全部接入或去掉時,發電機須在10秒鐘內恢復正常。

  三、架修時,電線路須全部檢查,其導線的絕緣電阻:導線與機體間在1MΩ以上(有機車自動信號的在2MΩ以上);導線與車體、導線與導線間在0.2MΩ以上(有自動信號的在0.5MΩ以上)。洗修時

  不得有漏電現象。燈頭、開關狀態良好。

  四、導線管內的導線不得有接頭或焊接,不許使用鋁質及單股銅芯導線。

  第59條 加煤機檢修后須符合下列要求:

  一、原動機空轉試驗:汽壓在0.4公斤/平方厘米以下,轉速不低于300轉/分(FD型不低于100轉/分),連續試驗30分鐘以上,各摩擦部分的溫度不超過50℃。

  試驗時不能有漏汽、漏油現象,不能有打音。

  二、加煤機裝車后,打開最前一塊輸煤鈑,汽壓在1.5公斤/平方厘米以下(FD型大喉管須在4公斤/平方厘米以內,小喉管在3公斤/平方厘米以下)須正常輸煤。

  三、安全閥壓力調整到6.5公斤/平方厘米,并加鉛封。各止閥及管系均不得泄漏。

  第60條 風泵檢修須符合下列要求:

  一、鞲鞴桿及變向閥桿須探傷。

  二、總風缸壓力達到2公斤/平方厘米(131復式風泵為4公斤/平方厘米)時,全開蒸汽止閥,工作狀態必須正常,不得有打音。蒸汽壓力達到11公斤/平方厘米,總風缸風壓由2公斤/平方厘米增至6.5公斤/平方厘米,充滿1000升容積的總風缸(包括管系容積)所需充風時間:

  240單式在4分鐘以內;

  131復式在1分30秒以內。

  150D復式在1分12秒以內。

  第61條 水泵和管系檢修須符合下列要求:

  一、水溫在35℃,出水背壓高于使用壓力1公斤/平方厘米的條件下,汽壓為4~6公斤/平方厘米時能注水;汽壓在13~15公斤/平方厘米時,出水量不少于下表規定(表略)。

  二、架修時,送水管應清除水銹:蒸汽管及送水管須凈口安裝。

  第62條 給水預熱裝置檢修須符合下列要求:

  一、汽壓4~6公斤/平方厘米,水管壓力0.1~1.5公斤/平方厘米時,冷水泵出水量須在350升/分以上。

  二、汽壓在10公斤/平方厘米以上,熱水泵往復沖程不多于44次/分時,出水量須在18噸/小時以上,其測定出水時間不得少于2分鐘。

  三、聯合試驗時,冷水泵落后于熱水泵起動的時間,不多于熱水泵的3次往復沖程。

  四、試驗時各處不泄漏,熱水泵作用中沒有搗蓋音響。

  五、架修時送水管、遞熱器預熱管、廢汽管須清除水銹及油垢。

  第63條 動力回動機、風閘等檢修須符合下列要求:

  一、動力回動機檢修后,手把由一端至另一端的時間應在7秒鐘以內,回動機十字頭的自動量在3分鐘內不超過5毫米。

  二、單獨制動閥、自動制動閥、分配閥、給氣閥、減壓閥、調壓器等檢修后,須在試驗臺試驗,性能良好;裝車后須符合運用要求。

  三、總風缸及風管路應定期沖洗;總風缸風壓8公斤/平方厘米時,制動管系及總風缸的總漏泄,每分鐘不超過0.2公斤/平方厘米。

  四、架修或洗修每隔3個月,制動軟管須以6~7公斤/平方厘米的空氣壓力在水槽內試驗,保持1分鐘不得漏泄(表面或邊緣發生的氣泡逐漸消失者可使用);再以10公斤/平方厘米的水壓試驗,保持2分鐘不漏泄。軟管外徑不得有局部膨出。

  五、單獨制動閥在緩制位置時,制動缸鞲鞴行程須符合下表尺寸(表略)。

  制動緩解后,各閘瓦中部不得與輪箍接觸;制動防護裝置須安裝牢固。

  六、撒砂裝置檢修后須作用良好,每根砂管撒砂量應調整到2~4公斤/分,有分砂管者按累計計算。

  七、調壓器的靈敏度:總風缸的空氣壓力達到定壓時,風泵停止運轉。(風泵空搗每分鐘不能超過12次)總風缸內空氣壓力下降0.2~0.3公斤/平方厘米時風泵應恢復運轉。

  運及其它

  第64條 架修機車落成后,在第一次運行30公里或第一個停車站時,各軸和搖連桿瓦套的溫度須符合下列要求:

  一、各軸在頂針孔處測量:導軸不高于60℃;動軸不高于55℃;從、煤軸不高于75℃。

  二、搖連桿瓦套在套邊處測量不高于60℃。

  第65條 為提高部件的耐磨性,下列部件須熱處理、表面硬化、鍍鉻或采用耐磨材料:滑鈑、十字頭圓銷、鞲鞴桿(汽缸、風泵、熱水泵)、閥桿、月牙鈑、滑塊、汽室漲圈閥動各桿的銷和套、均衡梁座和閘瓦托吊的套、牽引裝置的銷和套、轉向架各銷和套、彈簧和制動傳動裝置的銷和套。

  第66條 架修機車須按規定涂印識別標記及標志。

  涂漆時顏色規定為:前后緩沖梁紅色;機車及煤水車輪箍外側面白色;動輪心紅色;其它輪心黑色;輪箍弛緩標記黃色;機車及煤水車外面黑色;司機室內橙黃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李巖

李巖

執業證號:

12101201710732461

遼寧法德律師事務所

簡介: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李巖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的決議

2012-03-14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第三修改議定書》的決定

2011-08-2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八十七號)

2008-02-2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

2007-12-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的決定(2001)

2001-06-30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決議

2006-03-14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

1997-02-23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2001-10-27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1984-05-3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關人員就職宣誓事宜的決定

1997-05-23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1995-06-30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章瀆職罪主體適用問題的解釋

2002-12-28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2006年修正)

2006-02-28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規定的解釋

2005-12-29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稽查條例(2016修訂)

2016-06-19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

2019-08-12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4-23

物業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

土地調查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

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條例

2016-11-30

個體工商戶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

存款保險條例

2015-02-17

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

2014-03-03

違反《鐵路安全管理條例》行政處罰實施辦法

2013-12-24

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

國務院關于海南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1-01

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2-06-28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的意見

2012-04-17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2011年全國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的意見

2011-03-20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2-13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