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 則
1.附設性科研機構系指附設于醫學院校、醫院、衛生防疫站及婦幼保健院等單位,從事醫學科學研究工作的機構。它是所在單位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享有所在單位中同一級機構的權力和待遇,由所在單位領導。
2.附設性科研機構是醫學科研的重要陣地,它的根本任務是:認真貫徹黨的路線和科技、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大力開展對應用科學的研究,出成果,出人才,發展醫學科學,推進醫療衛生事業,為“四化”建設服務。
根據國家的醫學科學研究發展規劃和防病治病的需要,結合自己的專長,確定科研方向,制定本單位的規劃和計劃。
3.要建立附設性科研機構的單位,必須提出申請書,報上級機關審批。凡設在衛生部直屬單位內的附設性科研機構,需經衛生部審查批準;設在省、市、自治區衛生廳、局所屬單位內的附設性科研機構,經衛生廳、局審查批準,抄報衛生部備案;設在省、市、自治區以下的地、市一級的醫藥衛生單位內的附設性科研機構,經地、市衛生局審批,抄報省、市、自治區衛生廳、局(申請書格式附后)。
4.附設性科研機構是利用所在單位已有的科研能力,充分發揮醫療、教學人員專業特長的多快好省的一種組織形式。它與醫療、教學是相輔相成的,是提高醫療、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促進醫療、教學、科研三結合,應該提倡這種組織形式。
領 導 體 制
5.附設性科研機構分為研究所和研究室,實行由所在單位黨政統一領導下的所長、室主任負責制。所長、室主任應由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組織能力的專業科學技術人員擔任,配備專職秘書1~2人,協助處理日常工作。根據工作需要可設副所長、副主任,必要時可聘請外單位的專家兼任。要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原則組織精干的所、室領導班子,注意發揮中、青年領導干部的作用。要使所長、室主任擁有行政、業務工作的人權、財權、物資調配權和計劃決定權。
6.附設性科研機構的所長和室主任的主要任務;負責制定本所、室的科研規劃、計劃,并組織實施。對人員、物資、經費的使用加強管理,實行“定方向,定任務、定人員、定設備、定制度”的五定制度,圍繞研究方向,選擇重點課題,實行課題責任制,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縮短科研課題周期,快出成果。組織評議,鑒定科研成果。
7.建立附設性科研機構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有明確、穩定的研究方向,研究工作有一定的基礎,對其研究的主要課題有較活躍的學術思路;
(2)有學術水平較高、能夠指導科學研究工作的領班人,有一定數量的中層科研骨干及業務輔助人員,初步形成有一定科學水平的研究班子;
(3)要有一定的科研設備條件及專用的實驗室。臨床研究還應有一定數量的研究病床或有掛鉤的病床。
符合以上條件者,按隸屬關系經過批準后,可以成立附設性研究機構。
8.附設性科研機構在三、五年內不出成果,(含階段性成果、在全國的雜志上發表的學術論文)又無特殊理由,審批單位有權撤銷其機構。
9.高等醫學院校的科研工作要加強,使之成為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按“高教六十條”規定,教師的科學研究時間一般應占全校教師工作時間的百分之三十左右。應為此創造條件,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既出人才,又出成果,使之人才、成果雙豐收。
組 織 編 制
10.附設性科研機構力求精干,規模不宜過大,目前以建立研究室為主。附設性科研機構要有專職的科研編制,研究室一般定8~15人左右,研究所暫定30~50人左右。其具體編制數由批準建立附設性科研機構的部門與人事部門決定。
根據工作需要,同時也可設有兼職科研人員,承擔一定的科研任務。專職科研人員可以適當參加一部分教學和醫療工作,但要以科研工作為主。對專職和兼職科研人員所擔負的科研、教學、醫療任務作統一的安排。部分專職科研人員和有關教研組的教師或醫療科室的醫師,經過有關部門批準,可以實行定期輪換。
一個地區不要設重復機構,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費。
11.附設性科研機構專職科研人員的來源,主要應從所在單位的教師、醫師中調劑解決。選擇在研究工作上有發展前途的中層骨干,固定在附設性科研機構內從事科研工作。也可以吸收已畢業的研究生和優秀的大學生,但數量不宜過多。
12.附設性研究所,根據科研方向和任務需要,下設若干個研究室;附設性研究室(指與所平行的室),根據研究工作內容,可設置若干個研究組,圍繞著科研方向和研究內容,從不同角度進行研究。
13.附設性科研機構的人員結構要合理,比例要協調,正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實習研究員的比例,應為1∶2∶3,研究人員與技術人員(技師、技術員、技工、動物飼養員、資料員等)的比例,應為1∶1~2.目前,未達到的,應積極創造條件,力爭在三、五年內逐步達到。
14.附設性科研機構中的專職科研人員的技術職稱,按國家有關規定,隨附設性科研機構所在單位進行評定。如長期固定從事科研工作的研究人員,也可按科研晉升規定進行評定。
對科技人員要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考核的主要內容:科研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以及科研設計能力和組織實施能力、完成科研任務的工作量、成果水平、經濟社會效益、科學道德、學習情況等。平時的考核是評定技術職稱及晉升的基礎,對不適合做科研工作的研究人員,應及時進行調整。
15.要加強對科技人員的培養和提高,為他們創造多種形式的學習條件,使他們不斷更新知識和提高科學技術水平。
16.支持和鼓勵科技人員實行合理的流動,具體辦法按國務院有關規定執行。
科 研 條 件
17.附設性科研機構的經費來源,主要是衛生事業費、科技三項補助費及本所、室業務總收入中的留成部分和教育經費等。各單位根據具體情況,從衛生事業費中按科技人員劃定一定比例的科研經費。所在單位的財會部門,對附設性科研機構的科研經費要列專門戶頭,以保證科研工作的穩定進行。對經費要加強管理,合理使用,做到少花錢多辦事,專款專用。按科研任務的實際需要,保證重點,兼顧一般,不能平均分配。經費可分配到課題,進行專題核算。
在保證完成本所、室所承擔的科研任務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己的條件,發揮科技人員的作用,可以接受外單位委托的科研項目,通過簽訂合同,由雙方提供經費、器材等。也可以通過技術服務,技術咨詢等方式廣開財源,增加收入。
18.加強科研儀器設備的管理。要有計劃地購置新的科學儀器設備。對大型精密儀器要實行專管共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做好使用、維修和保養,使它充分發揮效能。附設性科研機構所在單位或地區,有條件的可以建立中心實驗室或儀器設備服務中心。
要重視常規科研器材的配備、保管和更新。
19.做好醫學實驗動物的繁殖、飼養、研究和供應工作,加強動物實驗室和動物房的建設和管理,提高實驗動物的質量,保證科研需要。附設性科研機構所在單位或地區,根據需要與可能,可以建立實驗動物中心。
20.科研條件是完成科研任務的重要保證,必須重視和加強對這一工作的領導。要按照附設性科研機構以科研為中心的方針,來考慮安排科研條件工作的組織管理。
科研條件具有工種多、技術性強的特點,要重視這支隊伍的建設,要采取在職學習,以老帶新、外出進修、舉辦專業學習班等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適應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需要。
附 則
本辦法適用于衛生部直屬單位和各省、市、自治區衛生廳、局所管轄的醫藥衛生單位。
本辦法如與國家科委公布的有關規定不相符,以科委的規定為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
2016-11-07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
2016-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
2014-1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2001修正)
2001-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禁止和立即行動消除最惡劣形式的童工勞動公約》的決定
2002-06-29全國人大會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立陶宛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2-1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2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3-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04修正)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引渡法
2000-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臨時立法會的產生辦法
1996-10-05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對《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有關法律問題的答復
1992-09-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國務院改革工商稅制發布有關稅收條例草案試行的決定
1984-09-1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設立中國農業銀行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已修定]
1988-04-1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1986-04-12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
1992-0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決定
1991-03-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務院增發今年國債和調整中央財政預算方案的決議
1998-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二)
2001-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2003-11-24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扶貧項目資金績效管理辦法
2018-05-28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條例
2016-11-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的通知
2014-01-28票據管理實施辦法(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對口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實施方案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關于確定三沙市城市總體規劃由國務院審批的通知
20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