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規范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審定工作,保證資質審定工作的公正、公平、公開,進一步強化評價機構依法開展評價工作,提升對評價機構技術人員及評價能力的要求,我部組織對《衛生部關于開展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審定工作的通知》(衛法監發[2002]309號)和《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印發〈衛生部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審定工作程序〉的通知》(衛辦法監發[2003]55號)等2個文件進行了修訂,并依據審定條件制定了《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機構資質(甲級)審定標準》。現將《衛生部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審定工作程序》、《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審定條件》和《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機構資質(甲級)審定標準》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各地衛生行政部門要按照法律法規要求,切實加強對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審定工作的領導,保證資質審定工作的有序開展,要明確資質審定程序及標準并向社會公布。
衛生部指定衛生部衛生監督中心負責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資質(甲級)的受理、資料審查、評審意見匯總上報工作。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和輻射防護與核安全醫學所分別負責化學品毒性鑒定資質和放射防護器材和含放射性產品檢測資質申請的受理、現場考核和評審意見匯總上報工作,并作為技術評估單位承擔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資質(甲級)的技術審查和現場技術考核工作。
自本通知下發之日起,《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印發〈衛生部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審定工作程序〉的通知》(衛辦法監發[2003]55號)和《衛生部關于開展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審定工作的通知》(衛法監發[2002]309號)同時廢止。
二OO五年八月十日
附件1:
衛生部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審定工作程序
一、申報與受理第一條 申請單位申請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時,應向衛生部指定的受理單位提交下列資料:
1、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申請表(附錄1);
2、法人資格證明材料(復印件);
3、申請單位簡介;
4、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質量管理體系文件;
5、主要技術人員名單及簡介;
6、實驗室有關資料;
7、相關儀器設備清單;
8、曾經完成的相關工作總結報告;
9、曾經完成的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報告;
10、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承諾書。
第二條 《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申請表》可向衛生部指定的受理單位索取或從衛生部衛生監督中心網站下載(網址:http://www.jdzx.net.cn)。所有申請資料應一式三份,其中原件1份,復印件1份、電子版1份。
第三條 申請資料應使用A4規格紙張打印(中文使用宋體小4號字,英文使用12號字)。申報的各項內容應完整、清楚,不得涂改。所有申請資料原件應加蓋申請單位公章。
申請資料的復印件應當清楚并與原件一致。
第四條 受理單位對申請資料核對無誤后,由資料接收人和呈遞人雙方在《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審定資料接收單》(附錄2)簽字,一式兩份并加蓋公章,一份交申請單位,另一份存檔備查。
第五條 受理單位應按照有關規定對申請資料的合法性、完整性、及規范性進行審核,提出書面審核意見,并由審核人和復核人簽字。
對符合受理要求的,受理單位在5日內向申請單位出具《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審定申請受理通知書》,并告知專家評審期限。受理通知書一式四份,一份交申請單位,一份報衛生部,一份交技術評估單位,一份歸入檔案備查。受理通知書應加蓋受理單位公章。
不符合受理要求的,受理單位應向申請單位出具《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申請不予受理通知書》(附錄3)。不予受理通知書應寫明不受理原因,并加蓋公章。不予受理通知書一式三份,一份交申請單位,一份報衛生部,一份歸入檔案備查。
第六條 受理單位應在受理之日起的5日內,將申請資料(復印件)及受理通知書轉送衛生部指定的技術評估單位。
二、技術評估第七條 技術評估包括申請資料的技術審查和現場技術考核。
第八條 技術評估單位在收到受理單位轉送的申請資料后,應在15天內對申請資料進行審查,發現問題及時與受理單位聯系。
第九條 技術評估單位對申請資料進行技術審查后,應及時與申請單位聯系,確定現場技術考核日期。
第十條 技術評估單位應按有關規定,在60日內完成對申請單位的資料技術審查和現場考核,并完成技術評估報告。
第十一條 現場考核時間一般為2~3天。技術評估單位應當制定現場技術考核計劃,備齊現場考核所需考核樣品、有關資料和表格。現場考核盲樣應經過實驗室比對或人員比對,或采用標準物質,并采取嚴格的保密措施,于考核前交接給專家組成員。
第十二條 現場考核專家組由5~7名相關專業的專家組成,專家由衛生部從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審定專家庫中隨機抽取,專家組成員的專業應當滿足現場技術考核工作的需要。衛生部指定專家組組長,專家組組長對現場技術考核工作技術上負總責。
技術評估單位應當在現場考核前2日將專家組人員組成情況告知申請單位。申請單位如對專家組成員有異議,應當在接到通知后提出需回避的專家名單并說明理由。
技術評估單位應安排1名工作人員具體承擔考核專家組與申請單位有關現場考核的聯絡工作,協助專家組做好現場考核的組織工作。
第十三條 考核專家組應按照審定標準,依據現場考核計劃,對與申請項目相關的業務活動進行考核。申請單位應積極配合,并提供相應支持。
第十四條 現場技術考核程序和內容
(一)模擬評價試題、考核樣品的交接。考核組成員到達申請單位后,及時與申請單位進行考核樣品及職業病危害評價模擬試題的交接工作,辦理交接手續。
(二)召開現場考核會議。參加會議人員包括現場考核專家組成員、技術評估單位工作人員和申請單位負責人及相關人員。會議由現場考核專家組組長主持,會議程序及內容如下:
1、介紹考核專家組成員和分工;
2、宣布現場考核日程安排和應遵循的原則;
3、申請單位負責人報告申請單位基本情況;
4、申請單位介紹資質審定準備工作情況。
(三)書面考試。考試方式為開卷考試,考試時間為120分鐘,參加書面考試的專業技術人員不應少于申請人數的80%,管理人員、評價人員、檢測人員分別答卷。60分以上(含60分)者為合格。
(四)模擬評價。申請單位組織評價人員寫出模擬評價報告。模擬評價報告應在48小時內提交。
(五)考核樣品。申請單位應組織檢驗檢測人員獨立完成樣品的檢測,并在48小時內提交檢測報告。
(六)口試。由考核組從參加書面考試的專業技術人員中抽取兩名專業技術人員參加口試。
(七)資料審查。由考核專家按照分工分別對以下資料進行審查,并對審查情況進行記錄:
1、申請單位的法人資格,專業技術人員聘用資格證明;
2、職業衛生質量管理體系文件;
3、原始記錄及檢測(監測)報告;
4、職業病危害評價報告書;申請放射防護評價資質的,還應審查衛生部規定的對大型輻射裝置的審查意見;
5、教育培訓證明文件或記錄;
6、現場考核應審查的其他資料。
(八)實驗室考核內容
1、儀器設備種類、數量、運行狀態;
2、儀器設備計量檢定、放置、標識、使用記錄;
3、實驗室環境及警示標識設置;
4、樣品保管;
5、人員操作技能;
6、現場考核專家認為需要考核的其他內容。
(九)召開現場考核專家組會議。參加會議的人員包括現場考核專家組成員和技術評估單位工作人員。會議由現場考核專家組組長主持,會議程序及內容如下:
1、現場考核專家分別報告書面考試、資料審查、實驗室考核、樣品分析等結果,提出評估意見;
2、填寫現場考核表;
3、起草技術評估報告;
4、按照審定標準給出評估結論。
評估結論分為“建議通過”、“建議整改后通過”、“建議整改后現場復核”和“建議不通過”。
(十)召開現場考核反饋意見會議。參加會議的人員包括考核專家組成員、技術評估單位工作人員和申請單位負責人及相關人員。會議由考核專家組組長主持,會議程序及內容如下:
1、考核專家組組長宣讀技術評估報告和評估結論;
2、考核專家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建議;
3、申請單位負責人發言。
第十五條 技術評估單位應在結束現場考核之日起5日內將考核原始記錄、技術評估報告及有關資料移交受理單位。技術評估報告應由考核專家組全體專家簽字,經技術評估單位認可后加蓋技術評估單位公章。
三、報批和批準第十六條 受理單位對技術評估單位移交的資料進行審核。對于評估結論為“建議通過”和“建議不通過”的,受理單位在接到資料之日起10日內作出審核結論,并將資料上報衛生部批準。審核結論分為“建議批準”、“建議不批準”。
對于評估結論為“建議整改后通過”和“建議整改后現場復核”的,受理單位應在接到資料之日起10日內,將《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申請單位整改意見通知書》(附錄4)通知申請單位,并注明是否需要進行現場復核及現場復核時間。
申請單位應在接到《衛生部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整改意見通知書》之日起三個月內,對要求整改的應按照要求進行整改,并向受理單位提交整改報告。
第十七條 受理單位在接到整改報告之日起的20日內完成資料復核或現場復核。資料復核和現場復核由原現場技術考核組成員完成,并提出復核意見。
受理單位應在接到復核意見之日起5日內做出審核結論,并將有關資料上報衛生部。
第十八條 衛生部在收到上報資料之日起20日內,做出是否批準的決定。
第十九條 對于通過衛生部資質審定的申請單位,受理單位在接到衛生部批復意見之日起10日內,完成證書印制工作,并通知申請單位領取證書,有關文件歸入檔案備查。
第二十條 申請單位憑“衛生部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申請受理通知書”、申請單位介紹信、領取人身份證到受理單位領取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證書。領取證書時,申請單位應將“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申請受理通知書”交回受理單位,并在資質證書發放登記表上簽字。
第二十一條 對于未通過衛生部資質審定的申請單位,受理單位應在接到衛生部的批復意見之日起10日內,將“衛生部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不予批準通知書”通知申請單位。
申請單位對衛生部不予批準結論有異議的,可自收到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書面向受理單位提出復核申請,逾期不予受理。
未通過資質審定的申請單位,1年之后可以重新申請。
四、其他第二十二條 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變更資質證書的,應向受理單位提出書面申請,并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資質證書》原件。申請資料具體要求如下:
單位名稱、地址變更(包括自身變更、合并等):憑當地機構編制部門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出具的證明文件。
法定代表人變更:憑單位主管(上級)部門出具的證明文件即任命決定(復印件)。
第二十三條 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變更資質證書期間,應暫停相關技術服務工作。
第二十四條 在《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資質證書》有效期屆滿前六個月內,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應當向受理單位申請續展,填寫《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資質續展申請表》(附錄5)。
第二十五條 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申請資質審定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由申請單位承擔。
附件2:
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審定條件
一、機構條件
(一)具有法人資格或法人授權資格;
(二)能獨立開展相應技術服務工作;
(三)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和從事相應技術服務的工作場所、工作條件;
(四)崗位設置合理,職責明確;
(五)具有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
二、人員要求
(一)基本條件
1、有與其申請技術服務項目相適應的管理、技術和質量控制人員。
2、熟悉相關法律、標準和文件以及本單位質量管理手冊。
3、專業技術負責人應精通本專業業務,專業人員的專業與申請的技術服務項目相一致。
4、專業技術人員必須經培訓并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
(二)有關人員具體條件
1、申請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資質的,應當具有項目評價、衛生檢測和質量控制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項目評價人員應當包括衛生工程(可委聘)和職業衛生專業技術人員。
2、申請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甲級資質的,項目評價、衛生檢測和質量控制方面的技術負責人必須具有相關專業高級技術職稱,并從事相關專業工作5年以上。
項目評價人員中衛生工程人員不少于2人。
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中高級技術職稱的專業人員不少于5人,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專業人員人數不得少于專業人員總數的40%.
3、申請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乙級資質的,項目評價、質量控制方面的技術負責人必須具有相關專業高級技術職稱,并從事相關專業工作3年以上。衛生檢測方面技術負責人應當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從事相關專業工作3年以上。
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中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專業人員人數不得少于專業人員總數的30%.
4、申請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資質的,項目評價技術負責人、衛生檢測技術負責人必須具有相關專業高級技術職稱,并從事相關專業工作3年以上。衛生檢測人員應當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從事相關專業工作3年以上。
5、申請放射衛生防護檢測與評價的,應當有項目評價、放射衛生防護檢測和質量控制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
項目評價、放射衛生檢測和質量控制方面的技術負責人必須具有相關專業高級技術職稱,并從事相關專業工作5年以上。衛生檢驗方面技術負責人應當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從事相關專業工作3年以上。
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專業人員人數不得少于專業人員總數的30%.
6、申請放射防護器材和含放射性產品檢測的,應當具有項目和產品評價、放射衛生防護檢測和質量控制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
項目和產品評價、放射衛生防護檢測和質量控制方面的技術負責人必須具有相關專業高級技術職稱,并從事相關專業工作5年以上。
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專業人員人數不得少于專業人員總數的30%.
7、外聘(含返聘)技術人員不得超過從事評價工作總人數的20%,技術負責人不得外聘。
三、儀器設備
(一)申請單位應當具有所申請的技術服務項目所必需的儀器設備。
(二)儀器設備的種類、數量、性能、量程、精度應能滿足工作的需要,并能良好運行。
(三)儀器設備應定期進行計量檢定,并貼有檢定或校驗標識。無計量檢定規程的儀器設備,應有自行編制的校驗和檢驗方法并進行定期校驗。
(四)儀器設備應有完整的操作規程。
四、其他要求
(一)檢測實驗室應當有良好的內務管理,以保證實驗室整潔有序。檢測儀器放置合理,便于操作。并配有必要的防污染、防火、控制進入等安全措施。
(二)凡是檢測方法或檢測儀器有要求的,應按要求對檢測場所的溫度、濕度和放射性本底等環境條件進行有效、準確的測量并記錄。
(三)檢測方法應盡可能采用國際、國家、行業或地方規定的方法或標準。必要時應備有檢測方法細則、儀器操作規程、樣品管理程序和數據處理規則等作業指導文件。
(四)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應編制質量管理手冊,并嚴格開展質量控制。
(五)應當為檢驗樣品建立唯一識別系統和狀態標識。應當編制有關樣品采集、接收、流轉、保存和安全處置的書面程序。
(六)原始記錄和檢測報告應按照各自的要求,包含有足夠的信息,并且按照規定書寫、更改、審核、簽章、分發和保存。
(七)放射性檢測場所,應當符合放射衛生有關法規、規章和標準的要求。有使用放射性標準源或有證標準物質控制檢測質量的措施。有參與實驗室間檢測能力驗證活動的紀錄。
放射性樣品應與其他樣品分開存放,專人保管。廢棄的放射性樣品和其他放射性廢物應當按有關規定處理。處理開放型放射性同位素的實驗室應當有通風設備,地面、實驗臺應便于去除放射性污染。
(八)開展職業衛生技術服務的機構應有與其相適應的經費保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西聯邦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
2009-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葡萄牙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8-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8-06-26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2007-03-1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非洲無核武器區條約>第一號議定書、第二號議定書》的決定
1997-07-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陸地邊界條約》的決定
2000-04-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的決定(2003)
2003-12-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2005)
2005-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的決定
2005-12-29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決議
2006-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突尼斯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0-03-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克蘭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8-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1984-05-3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
198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
1993-07-02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已修定]
1993-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1993-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修訂)
2019-04-03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
2017-02-07食鹽專營辦法(2017修訂)
2017-12-26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2014-08-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湖南望城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產品質量監督試行辦法(2011修訂)
2011-01-08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2012修訂)
2012-01-05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2-10-22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等部門關于加強見義勇為人員權益保護意見的通知
2012-07-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2011年全國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的意見
2011-03-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深化“安全生產年”活動的通知
2011-03-02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2010-12-3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等部門關于依法打擊和防控資本市場內幕交易意見的通知
201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