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6-10-09 08:03:49
-------------------------------------------------------------------------------
一次交通事故引出兩場官司
華建文 文 青
8月18日,本報三版以《交強險過渡期賠償太麻煩》為題報道了一起涉及交強險的交通肇事賠償案件。
日前,這起案件已調解結案。
去年5月23日,陳先生駕駛面包車與蘇女士騎的電動自行車相碰,蘇女士跌地受傷,腿部骨折,被送進醫院治療。通過現場勘察,交警分析事故發生時,當事雙方必有一方闖了紅燈進入這個路口。因此,出事的那一刻到底是誰闖了紅燈,成了事故責任認定的關鍵。由于該路段沒有安裝攝像頭,交警經多方努力,對當時到底是誰闖了紅燈還是無法查證。江蘇省蘇州市公安局交通巡邏警察支隊滄浪大隊作出交通事故認定書,認為無法查證交通事故事實,未確定事故責任。
蘇女士經過醫院治療總計花去了近萬元的醫療費。由于年齡偏大,蘇女士在家調養,單位一年沒有支付其工資。今年5月19日,交警部門作出交通事故傷殘評定書,評定蘇女士的損傷為10級傷殘。而肇事司機陳先生由于家庭比較困難,很難有能力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因此一直沒有對蘇女士進行賠償。
無奈之下,8月15日,蘇女士來到蘇州市滄浪區人民法院,要求立案,起訴肇事司機陳先生和保險公司共同承擔5.5萬元的賠償責任。立案庭法官告訴她,由于8月11日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下了通知,自8月11日開始,所有的道路交通案件,如果沒有購買交強險,全部按照商業險處理,不再列保險公司為被告。只有在蘇女士起訴陳先生,等待法院處理結束以后,陳先生才可以按照商業保險合同糾紛案另案起訴保險公司
這意味著,蘇女士如果是趕在8月11日前起訴的,她在車禍中造成的5萬多元損失,就能直接要求保險公司支付;而現在,她只能讓肇事司機陳先生來賠了。至于保險公司怎么賠、賠多少,那是保險公司和肇事司機之間的事情,就和蘇女士無關了。“突如其來”的變化,叫蘇女士有些“不適應”。畢竟無論從支付能力還是執行風險來看,能直接從保險公司那里得到賠款,都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為此,蘇女士只能將陳先生單獨告上法庭。滄浪區法院在受理該案后對雙方當事人進行了調解。9月4日,雙方就賠償達成了協議,被告陳先生一次性賠償蘇女士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殘疾賠償金等合計4.5萬元。
陳先生拿到調解書以后,來到了保險公司,希望拿到保險公司的賠償金后再支付給蘇女士。然而,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告訴他,按雙方簽訂的《車輛保險單》約定,保險公司按照車輛駕駛人員在事故中責任的比例作出賠償,如果沒有這個責任劃分的話,他們就只能算各半承擔責任。按照保險公司理賠部門進行核算后,只能夠賠償2萬多元。對于這個結果,陳先生顯然難以接受。陳先生準備為此提起訴訟,再打一場官司。
當事人說
蘇女士:要拿到賠償太麻煩
陳先生:自己要打兩場官司
保險公司:只按商業險賠付
原告——
蘇女士對筆者說,出了交通事故后,既然被告陳先生已經購買了保險,就應該將保險公司列為被告,這樣在處理結束后,就可以盡快的拿到賠償款。本案中的當事人陳先生家里條件也不是很好,如果保險公司不賠付,自己要拿到賠償款的期限肯定比較長。我的案件情況還算好,陳先生是蘇州人,如果是被外地車輛撞了,人又跑了,我即使告了車主,如果車主不去理賠,我的賠償就很難拿到。而我又不能直接去告保險公司,如此規定,顯然無法維護我們受害者的合法權利。
被告——
陳先生說,他的確簽了保險合同,但是合同的內容也不能和道路交通安全法有相違背的地方。他認為,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確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第三者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進行賠償。而如今,保險公司既然收了他2000多元的第三者責任保險金,購買的保險金額為20萬元,自己是拿著生效的法律文書去理賠,4.5萬元明顯在保險金額內,出了事就必須依法賠付。保險公司只肯支付2萬多元。陳先生表示他必將會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此問題。但為此要連打兩場官司,連請兩個律師,自己花錢請律師的費用又由誰來承擔呢?
保險公司——
保險公司認為,雖然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確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第三者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先行賠付,但是這次發生訴訟的保險是純粹的商業第三者責任險,不是強制第三者責任險,因此他們還不能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進行賠付,所以目前保險公司只能按照與陳先生簽訂的保險合同來承擔相關的法律責任。
(華建文 文 青)
連線法官
三個問題引發過渡期矛盾
華建文 文 青
對該案引發的問題,長年從事道路交通案件審理的周瑩法官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周法官談道,自從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后,由于道路交通案件大幅度上升,蘇州市滄浪區法院為此設立了道路交通案件合議庭,專門審理此類案件。而這起案件也非常有代表性,反映了三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是責任無法確定的賠償。
過去,按照原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對于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如果雙方均是駕駛機動車的,將由各方負同等責任;但如果是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發生交通事故的,將由機動車一方負主要責任,非機動車、行人一方負次要責任。現在,根據2004年5月1日起實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且機動車駕駛人已經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
其次是法院判決和保險公司賠償之間的矛盾。
法院的判決是按照法律的精神作出的。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機動車作為高速運輸工具,對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具有一定危險性,發生交通事故時,應當由機動車一方承擔民事責任;如果能夠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本案中,因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經調解,機動車一方承擔全額賠償責任。
而保險公司在商業險的條款中規定,保險公司按照車輛駕駛人員在事故中責任的比例作出賠償。目前,交管部門對事故沒有作出明確的責任認定。因此,如何認定事故中的責任,實際上還是應該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從立法原意上進行理解。保險公司不能夠簡單就認定雙方責任各半,只對一半部分進行賠償。利潤最大化是公司的最終目標,嚴格賠付條件肯定是保險公司職責范圍內的事宜。但如果保險公司仍按過去“有利于己”的有責原則進行賠付,就可能會出現各地理賠標準不一的混亂局面
第三就是交強險過渡期賠償處理的問題。
在一年的過渡期內,以前購買商業險的仍然按照商業險處理。目前,大部分的車主都沒有購買交強險,都是按照商業險處理。如果保險公司不直接當被告,一旦肇事方被法院判決承擔賠償后,很可能不愿直接掏出錢來,而是去與保險公司交涉理賠,倘若理賠不順,還要發生一場保險合同官司,然后,受害者才會根據第二場官司的結果拿到錢。
保險公司不當被告,意味著對保險公司“先予執行”要成為歷史了。在2004年5月1日,江蘇高院出臺規定,將商業險視同為交強險,在交通事故賠償案件中,追加保險公司作為第二被告。一些當事人,因為家境貧寒無法支付巨額醫療費用,將肇事方和保險公司一起告到法院。受理此案后,按照正常程序,最快也要一個多月才能拿到賠償。但根據當初省高院的精神,對保險公司“先予執行”,按照20萬元的保險限額,直接將20萬元從保險公司的賬戶上劃給受害者,化解受害者的燃眉之急。而如今的新規出臺之后,保險公司不再直接當被告,“先予執行”也就沒有了實現的可能。
新聞背景
2004年5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首次提出,在我國建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設立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
作為對該法相關規定的具體落實,國務院于今年3月28日頒布了《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并于7月1日起正式實施。
但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簡稱交強險)施行后,絕大部分司機的第三者責任險仍未到期,無需馬上投保交強險,形成了投保交強險的過渡期,其中最長的過渡期到2007年6月29日
交強險,是我國第一個通過法規的形式予以強制實施的保險險種。這是一份機動車輛必須購買的強制保險,由保險公司對被保險機動車發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不包括本車人員和被保險人)的人身傷亡、財產損失,在責任限額內予以賠償。已投保交強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交強險的賠償范圍幾乎涵蓋了所有道路交通責任風險,且不設免賠率與免賠額;而商業三者險設計有相應的免賠率、免賠額或責任免除事項。
交強險的賠償限額全國各地實施統一標準:
最高賠償限額 無過錯賠償限額
死亡傷殘 50000元人民幣 10000元人民幣
醫療費用 8000元人民幣 1600元人民幣
財產損失 2000元人民幣 400元人民幣
交強險和商業三者險的主要區別:
交強險 商業三者險
強制性 機動車所有人或管理人必須投保; 自愿投保
保險公司不得拒保或隨意解除合同
條款費率 價格、條款全國統一 各公司按照規定確定,各地也有不同
定價原則 不盈利、不虧損 無特別規定
賠償限額 賠償額度全國統一(見上表) 根據需要,保額可自己選擇,5萬元至1000萬元不等
經營資格 經保監會批準的中資公司 申請獲得
賠償順序 在交強險之后賠償
專家訪談
蘇州大學法學院博士朱中一
過渡期新舊責任險
賠付原則不相兼容
就本案中的一些法律問題,蘇州大學法學院講師、法學博士朱中一有自己的一番見解。
朱中一認為,目前的主要矛盾仍然集中于過渡時期新舊責任險條款的賠付原則不相兼容,需要購險車主和承保公司對此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過渡時期不可能做到很完美。畢竟,一個新方案剛剛開始實施,原有的合同還在延續,兩者條款不一致,責任不一致,價格不一致,矛盾不可避免,只有到明年7月1日過渡期結束時,才能夠真正實現口徑的一致,全部按照統一的新標準來實施。”朱中一道出一個事實,當初道路交通安全法出臺之后,法律的無過錯責任和保險公司“按責論賠”之間的矛盾十分突出,在2004年5月1日以后,由于《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沒有出臺,各個省份的法院在具體操作中也各自有相應的規定,基本上是先行追加保險公司為被告,然后保險公司在商業險的范圍內按照一定的比例視為交強險處理。如此規定一出,自然讓受害方和肇事方受益頗多。但對保險公司來說卻是官司連連,投保金額是按照商業險交納,最后賠付卻是按照交強險處理,導致賠償金額大大提高。
朱中一認為,交強險出臺,好處在于賠付限額較低,覆蓋面更廣,責任更全,至于統一口徑只是時間的問題。
至于目前出現的矛盾和摩擦,朱中一建議,對國家管理主體即政府而言,需要考慮為保險機構提供相配套的政策,如稅收優惠等杠桿措施,確保保險公司真正做到不盈不虧;對監管部門而言,需要“強化監管”和“協調矛盾”兩手都要硬,確保公司經營的規范性,避免出現不遵循條款的一些不規范行為;對經營主體即保險公司而言,要預先考慮到條款差異并做好理賠等服務,真正將商業性三者險和法定交強險分成兩個系統單獨核算,在規范經營中注意控制經營成本;對機動車主而言,需要具備投保意識,理解到過渡期內矛盾不可避免,只有通過最終統一的標準,才有可能為自己贏得更全面的保障。
在朱中一看來,類似事件的發生,正說明救援基金的重要性需要引起關注,以避免因為一些肇事逃逸事件的發生致使未投保人群或受害一方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和補償。在任何情況下發生的交通事故,受害人都應該得到保障。
當然,對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來說,要真正做到不盈不虧,確實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雖然通過一段時間的實施和測算,可以通過調整費率來加以平衡,但畢竟各公司經營成本不同,網點配備不一致,運作起來的效果也不盡相同。因為,有賠有賺的游戲規則,每個公司都已了然于心,只是各自運作高下不同。
保險行業的存在就是為了集中社會的力量,來分擔可能出現的危險。如果說每一個投保人基于信任,把自己的錢交到了保險公司,那么肯定希望一旦出了事,自己能夠按照合同拿到應得的賠償。如果保險公司本身就已經拿著法律要求大家強制保險的優勢,而同時又在合同當中盡可能地去免除自己應當承擔的義務的話,這樣的保險合同顯然會傷了那些投保人的心,而對整個保險行業的發展以及面對風險的處理也都是不利的。
(華建文)
法規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定: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超過責任限額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擔賠償責任:(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責任。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在全國范圍內實行統一的責任限額。責任限額分為死亡傷殘賠償限額、醫療費用賠償限額、財產損失賠償限額以及被保險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無責任的賠償限額。
7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國各地高級法院轉發的一份復函中明確規定,2006年7月1日以前投保的第三者責任險的性質為商業保險,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發生后,應當依照保險合同的約定,確定保險公司承擔的賠償責任。
來源:人民法院報 http://rmfyb.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01472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趙保明律師 男,北京市盈科(廣州)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2014年畢業于西南政法大學,獲刑法學碩士學位,研究生學歷。趙律師熟悉刑法、訴訟法、民法、合同法等領域的法律法規,專業知識扎實,思維敏捷,辦案風格嚴謹,始終堅持“以合法方式讓當事人獲得最大利益,為建設法治社會而不懈努力”的辦案理念。 參與辦理的部分刑事案件包括:王某陽涉嫌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案、陳某元涉嫌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職務侵占罪、強迫交易罪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案、林某波涉嫌詐騙罪、盜竊罪案,林某威涉嫌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案(取保候審),尹某沖涉嫌非法拘禁罪案(取保候審),陳某華涉嫌詐騙罪案(取保候審),張某金涉嫌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案(緩刑),陳某涉嫌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減輕處罰),宋某波涉嫌詐騙罪案,李某飛涉嫌行賄罪、受賄罪案、歐某沖涉嫌職務侵占罪案(取保候審),李某瑾涉嫌行賄、受賄罪案,湯某坤涉嫌受賄罪、濫用職權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案以及麥某畔涉嫌故意傷害罪案等刑事案件。 參與處理的部分民事案件包括:廣州市某醫院訴某公司合作合同糾紛案,余某兒合同糾紛再審案,陳某雄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陳某鳳房屋買賣合同糾
復工后有確診員工的,公司要被關停?
2020-02-12勞動法如何規定辭職事項
2020-02-27濫用域名違法嗎
2020-04-10工傷傷殘等級賠償標準
2020-04-13交通事故也能夠私下解決嗎?
2020-04-13遺產繼承你了解多少
2020-04-18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構成條件是什么
2020-04-20試用期超過法定期限怎么辦
2020-04-21哺乳期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嗎
2020-04-21防衛過當致人死亡,量刑標準是怎么樣的
2020-04-21農村房屋允許出租嗎
2020-04-23遇到民間借貸糾紛處理方法是什么
2020-04-24遭遇家庭暴力,如何用法律保護自己
2020-04-24合同糾紛訴訟時效是幾年
2020-04-28夫妻個人債務有哪些類型?
2020-04-28兩個孩子離婚撫養權如何判決?
2020-04-28離婚時如何處理孩子撫養權?
2020-04-282020證明夫妻關系破裂的證據有哪些?
2020-04-29變更孩子撫養權的情形和方式是什么?
2020-04-29詳解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
2020-04-30最新婚姻法離婚夫妻財產怎么分割?
2020-04-30單方起訴離婚程序怎么走?
2020-05-01妻子懷孕期間丈夫出軌能離婚嗎?
2020-05-01離婚精神損害賠償需要搜集哪些證據?
2020-05-01出現急性腰椎盤突出算是工傷嗎
2020-05-03夫妻離婚以后子女監護權通常歸誰?
2020-05-04新婚姻法夫妻離婚如何確定子女撫養權歸屬?
2020-05-04離婚違約金數額如何約定
2020-05-05老公出軌可以要求小三賠償嗎?離婚賠償有哪些法規?
2020-05-05地下停車場物業費如何收取
2020-05-06夫妻分居財產分割協議書怎么寫?
2020-05-09申請實用新型專利需要哪些材料?
2020-05-09辦理婚前財產公證要提供哪些材料?要注意什么?
2020-05-09離婚以后子女撫養權以及夫妻共同財產如何分配?
2020-05-10離婚以后要求對方增加子女撫養費有哪些法定情形?
2020-05-11贈與合同的性質與生效時間
2020-05-11侵犯商業秘密,會有什么后果
2020-05-12關于維護導游員權益的幾點思考
2020-05-12一直不簽拆遷補償協議會被強拆嗎?
2020-05-12餐廳老板良心不安,舉報自己違反食品安全
20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