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公司并購活動是從2 0世紀9 0年代開始逐步活躍起來的,相對來說,我國的公司并購稅制發展比較滯后。相關的稅收處理規則散見于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企業改組改制中若干所得稅義務問題的暫行規定》(國移撥【1998】97號)、《關于企業股權投資業務若干所得稅問題的通知》 (國稅發【2000】118號)和關于企業合并分立業務有關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撥[2OOO]119號)等文件中。我國現有的公司并購稅制的基本框架是符合世界公司并購稅制發展要求的,它在運行中暴露出的問題主要在于相關規則過于原則化和抽象化,缺乏細致嚴密的實施細則,因此實際的稅務管理活動很難適應靈活多變的具體的公司并購活動的發展。
一、應稅并購涉及的資本利得稅問題
公司并購如果需要納稅,那么這種資產股票轉讓所產生的資本利得的稅收處理就是非常重要的。我國至今在稅法中尚未明確“資本利得”概念,只是籠統地把這類所得歸入財產轉讓所得。公司股權投資轉讓所得并入公司應稅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而對個人股東轉讓股票產生的所得暫緩征稅。這種不完整不規范的資本利得稅收處理產生了很大問題:①法人股東和個人股東的差別稅收待遇。法人股東轉讓股權投資所得被課稅而個人股東轉讓股票投資所得免予課稅,它必然引起公司并購決策的扭曲。法人股東可能比個人股東更偏好于免稅并購。這種免征個人股東資本利得稅的合理性是值得商榷的。②股東對于資產收購和股票收購的偏好差別。因為資產轉讓首先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再分配到個人股東手中又需繳納個人所得稅,這種雙重稅負過于沉重。相反,若僅涉及股票收購,那么個人股東可能根本無須就轉讓所得納稅。這種稅負差別促使股東抵制資產收購而偏好于股票收購。這將影響各種并購活動的長期均衡發展。
二、公司并購涉及的資金成本處理問題,主要涉及并購的稅務會計處理制度
公司并購時,國際上通常采用兩種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購買法和權益合并法。應稅并購通常采用購買法進行會計處理,主要采用實際價格確定成本;而免稅并購通常采用權益合并法進行會計處理,主要采用賬面價值確定成本。這兩種方法各司其職,涇渭分明。但我國的公司并購稅制沒有明確這兩種會計處理方法的運用,這導致公司并購涉及的資產計稅成本處理出現混亂。矛盾突出表現在2OO3年4月24 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關于執行 企業會計度,需要明確的有關所得稅問題的(國稅發[2OO3]45號)。它規定:符合國稅發[2OOO]118號文件第四條第(二)款的規定時,轉讓企業暫不確認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的整體資產轉讓改組,接受企業取得的轉讓企業的資產的成本,可以按評估確認價值確定,不需要進行納稅調整而轉讓企業若按原1 1 8號文件以賬面價值確定成本的話,就會產生嚴重的不對稱性。
三、免稅并購的實質性標準的界定問題
(一)所有者權益持續性標準問題
免稅并購的首要條件是符合所有者權益持續性標準。我國的免稅合并分立規則也遵循這項標準,但在貫徹這項標準時尚存在幾個問題:
1、究竟什么構成所有者權益 我國的免稅規則只是簡單規定“股權”或“股票”,但何種股票構成所有者權益就沒有詳細說明;
2、合并分立需轉讓“全部” 資產和負債是否恰當“全部”的具體含義沒有明確,這就給具體稅務管理帶來很大難度。簡單理解“全部”明顯是不合理的,那么究竟轉讓多少比例的資產和負債才是恰當的呢
3、持續的時間標準。所有者權益必須保持特定的時間方可構成“持續性”。我國沒有規定相應的時間標準,具體只能由稅務部門酌情掌握,這也可能產生很大的管理問題。
(二)經營持續性標準問題
免稅并購必須符合公司之間的經營持續性標準,不因公司的并購而導致經營的中斷或終止。經營持續性標準在我國的免稅并購規則中體現得比較淡薄,它可能會產生很大的稅收漏洞:1、轉讓資產的性質問題
我國沒有明確規定并購中應轉讓何種性質的資產,那么以非經營活動必需的資產轉讓就可能符合免稅條件;
2、相關經營活動要求
收購公司在收購前是否須經營相關活動,收購目標公司后應如何繼續相關經營活動,這在我國的免稅重組規則中都沒有明確規定,這給稅收籌劃留下很大空間;
3、經營活動的時間持續性要求
我國免稅規則同樣沒有明確,而稅務部門掌握的尺度時松時緊,這就使并購結果產生很大的不確定性,不利于正常的并購決策。
四、并購涉及的反避稅問題
公司并購是復雜的資本運營活動,它的避稅形式也是層出不窮。相對來說,我國公司并購稅制的反避稅措施是比較薄弱的。關聯交易稅收管理規則在處理整體資產置換等并購活動時顯得力不從心,很多公司在大肆利用關聯交易粉飾業績或逃避稅收,急需制定完善具體的關聯交易稅收處理措施。另外,形式主義的反避稅制度正面臨著多步驟交易等復雜高明的避稅方式的挑戰。可以設想,并購雙方精心設計并購方案,使得每個步驟的交易均符合免稅條件。但從整體來看,整個并購活動屬于應稅的并購行為。這就產生所謂的多步驟交易問題。針對多步驟交易這類復雜高明的避稅活動,國外通常根據“實質重于形式” 原則并運用具體判例法來防止和處理。鑒于我國稅務司法的不健全狀況,我國對付這種避稅活動幾乎是束手無策。
五、完善我國公司并購稅制的基本對策
針對我國公司并購稅制所存在的主要問題,筆者認為,完善資本利得稅制度、并購稅務會計處理方法、免稅并購標準以及反避稅制度理應成為公司并購稅制建設的重中之重。
(一)建立健全資本利得稅體系
筆者認為,建立系統完整的資本利得稅體系將成為我國今后稅制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我國的資本利得稅建設應注意貫徹“輕稅”原則,以降低高稅率可能產生的“資本鎖住”效應,以利于公司并購等相關資本投資活動的發展。公司并購涉及的資本利得稅問題,筆者認為在公司方面仍可保留原做法,即將公司股權投資轉讓所得并入公司應納稅所得,征收企業所得稅。稅制建設的重點放在完善個人投資涉及的資本利得稅。個人投資應區分為短期投資(1年以內)和長期投資(1年以上)。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利得或利虧應分別計算。首先合并計算全部的長期利得或利虧,確定年度的凈長期余額;然后合并計算全年度的短期利得或利虧,確定該年度的凈短期余額。長短期投資利虧可以相互結轉抵減投資利得,凈資本利虧可以向后結轉五年沖銷資本利得,但不可用于抵減非資本利得的所得。長短期投資利得適用的稅率也應有所差別:短期投資實現的利得適用稅率應較高,可設定為30%;長期投資利得適用較低的稅率,如20%。這樣可以有效提高稅制的公平性。
(二)健全并購稅務會計處理制度
在公司并購的會計處理方面,稅法應明確規定:應稅并購原則上應采用購買法進行會計處理,免稅并購原則上應采用權益合并法進行會計處理。兩者不可混淆。應稅并購在購買法下,根據會計計量的“歷史成本”原則,需要用實際購買價格來確定購入的各項資產的價格。這正確地將購買價在資產和負債之間進行合理分配是關鍵。實際購買價在購買的資產和承擔的負債中分配應遵循下列基本原則:① 根據公允價值,將購買價在所有有形資產和可辨認的無形資產之間進行分配。②根據承擔的負債現值,將購買價在負債間進行分配。③如果必要,將購買價與購買的資產和承擔的負債的凈公允價值之差額分配給商譽。免稅并購在權益合并法下,各項資產必須原賬面價值確定計價,不得按評估價值確定計稅成本。須強調的是,權益合并法的運用應僅限于免稅并購范圍,并購活動只有符合所有者權益持續性和經營持續性等條件時才可運用權益合并法進行會計稅收處理。
(三)健全免稅并購相關實施細則
免稅并購應成為我國公司并購稅制完善的重點,我們應充分領會免稅并購的精神實質,并結合我國具體國情,制定合理的免稅并購實施細則。具體來說,主要明確免稅并購的兩條實質性標準:
1、所有者權益持續性標準。
首先,明確規定只有“表決權股票”才能構成所有者權益,只有交換“表決權股票”的并購活動才符合免稅并購的基本條件。“表決權股票”通常主要指普通股,優先股和可轉換公司債券原則上不應視為“表決權股票。
其次,免稅并購支付方式應予調整,可以適當放寬非股權支付額的比例。規定目標公司股東收到的收購公司表決權股票的價值至少應等于目標公司價值的8 Oji;以上(含8 0ji;)。但是,非股權支付額實現的利得應予征稅。
再次,所有者權益持續性的時間應予明確,通常應以三年為限,特殊并購活動應予延長到五年。目標公司股東若違反所有者權益持續的時間標準,就取消免稅待遇。
2、經營持續性標準
首先,應明確轉讓的資產必須包含80%以上(含80%)的經營資產,以保證經營活動能持續進行。
其次,我們可以規定80%以上(含8 0%)的目標公司職工同時應轉入到收購公司工作,這樣既保證持續經營所需的人力資源,也可防止并購引起大量失業現象。
再次,規定收購公司在收購前必須從事與目標公司相同或相關的經營活動,否則應適用更嚴格的免稅并購條件。
最后,明確持續經營的時間標準,收購公司在并購后必須從事目標公司的經營活動三年以上。
(四)完善反避稅制度
首先,完善關聯交易稅收規則。針對并購涉及的關聯交易,稅收上我們必須強調正當合理目的原則。凡是沒有明確合理經營目的的關聯交易,統統不予免稅并購待遇。這樣可以給并購的關聯方形成有效的心理預期,減少無正當經營目的的屬于關聯交易的并購活動。
其次,制定合理的公允市場價值評估機制。筆者認為,單方面依靠資產評估機構或稅務機構評定的公允市場價值可能或多或少地存在偏差,筆者建議設立公允市場價值評估的專家委員會,吸收中介機構、稅務部門以及民間代表參加,共同評估并購涉及的資產公允市場價值。關聯交易的稅收調整應主要依據公允市場價值。
最后,可以考慮實質重于形式原則,規定“多步驟交易規則 等類似的綜合性反避稅措施。因為即使再嚴密的稅收法規也難免會有漏洞,綜合性反避稅措施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比較有效的方法。我國實行綜合性反避稅條款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主要是稅收司法不健全引起的稅務機構的權力制衡問題。這些問題會隨著稅收法制的逐步完善而得到逐步解決。因此,引入綜合性反避稅條款是值得嘗試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樣辨別律師是否靠譜?
2019-12-12依法嚴厲打擊各類涉醫違法犯罪行為
2020-02-10云南省律師收費標準
2020-02-26試用期限可以單方面延長嗎
2020-03-12員工在職期間兼職,公司能否解除勞動合同?
2020-03-31開車撞死人賠錢的范圍
2020-04-07技術合同的特點
2020-04-10工亡有哪些賠償項目?
2020-04-11辦理律師房產遺囑見證的程序
2020-04-15房屋繼承要交什么稅?
2020-04-18試用期一般有多長之勞動法詳解
2020-04-22沒有欠條,借出去的錢還能要回來嗎?
2020-04-26出具證明文件重大失實罪的認定與界限
2020-04-27未成年人違法可以行政拘留嗎
2020-04-28組織領導傳銷罪贓款需要退還嗎
2020-04-28變更孩子撫養權的方式有哪些?
2020-04-28如何處理離婚后的戶口問題
2020-04-29離婚中如何處理夫妻共同債務?
2020-04-29什么是虛假廣告罪
2020-04-29不給子女撫養費的后果是什么?
2020-04-29交通事故死亡精神賠償如何計算
2020-04-30變更撫養權協議書怎么寫?
2020-04-29婚后繼承遺產算不算夫妻共同財產?
2020-04-30檢察院不批捕能拘留多長時間
2020-04-30抗訴是否可以申請筆跡鑒定
2020-04-30侮辱罪的認定和界限
2020-05-06妻子拒絕生孩子丈夫能起訴離婚嗎?
2020-05-01父母離婚子女撫養權一般判給誰?
2020-05-01對方拒付子女撫養費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嗎?
2020-05-02交通安全法規關于酒駕處罰規定
2020-05-03離婚以后要求變更撫養費的條件有哪些?
2020-05-03簽訂租房合同的注意事項你知道嗎?
2020-05-04物業管理費收取有哪些相關規定
2020-05-06產假能有工資嗎?
2020-05-07行政賠償可以調解嗎
2020-05-28委托討債公司追討欠款違法嗎
2020-05-09夫妻家庭暴力離婚法院通常怎么判決?
2020-05-10夫妻離婚子女應該隨父方還是母方生活?
2020-05-11什么情況下有可能會喪失繼承權?
2020-05-11合伙企業與有限責任公司區別
20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