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東民四終字第3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張金光,男,1955年1月5日出生,漢族,濱州市博興縣閆坊鎮高度村農民,現住青坨農場。
委托代理人孫玉慶,男,漢族,退休干部,現住東營市廣饒縣城北環路34號。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東營華城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住所地:東營市北一路中段。
法定代表人:趙銘,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吳守法,男,漢族, 東營華城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經理,現住該公司。
委托代理人:臧成文,山東利順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張金光為與被上訴人東營華城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城公司)農業承包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東營市墾利縣人民法院(2003)墾民初字第869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張金光及委托代理人孫玉慶、被上訴人委托代理人吳守法、臧成文到庭參加訴訟。2004年2月20日,因涉及另一案件的審理,本案中止審理。現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審理查明,2003年,張金光承包了華城公司土地235.8畝,用于種植棉花,每畝承包費35元,共計8253元。為保證張金光收完棉花后清理花柴,每畝加收保證金10元,共計2358元,如張金光清理完畢,保證金退回,如不清理,保證金則不退回。2003年7月14日,華城公司工作人員書寫了保證書一份,張金光在上面簽了字。該保證書同時載明:張金光應于2003年7月17日晚6:00一次性交清所欠華城承包費,逾期公司將土地收回另行發包。后華城公司訴至原審法院,請求張金光立即支付欠款10661元,返還土地,并承擔訴訟費用。
原審法院認為,張金光簽字的保證書,是其對所欠華城公司承包費及保證金支付時間所作的承諾,華城公司要求張金光立即支付該欠款的請求,予以支持。張金光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應當知道簽字所引起的法律后果,因此,其關于對該保證書內容不知道的辯解,不予支持。張金光提交了與孫相成簽訂的《棉田租賃協議》,以證明其應向孫相成交納承包費,華城公司對此有異議,認為孫相成對本案所涉土地沒有合法使用權,孫相成無權對外承包該土地,對此,張金光未向法院提交孫相成對本案所涉土地具有對外發包權的證據,張金光以此拒絕向華城公司支付承包費的辯解,不予支持。鑒于張金光在該案土地上種植了棉花,進行了生產投入,現尚未收獲完畢,華城公司要求張金光立即交回承包土地的請求不予支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八條規定,判決如下:一、張金光于判決生效后5日內通過原審法院一次性向東營華城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支付土地承包費及保證金10611元。二、駁回東營華城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要求張金光立即交回承包土地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434元,其它訴訟費用217元,由張金光承擔。
張金光不服原判上訴稱:一、上訴人與孫相成所簽訂的棉田租賃協議是合法有效的。孫相成與被上訴人簽訂土地租賃合同取得土地租賃經營權,2003年2月 26日,上訴人與孫相成在平等、自愿、公平的原則下,依法簽訂棉田租賃合同,該合同合法有效。二、上訴人未與被上訴人簽訂過土地承包合同,因此,雙方就承包土地無權利義務關系。三、保證書是違背上訴人的意志,由被上訴人逼迫簽名的,應為無效。自上訴人租賃孫相成的土地后,被上訴人曾數次派人到上訴人所租賃土地上干擾上訴人經營,并數次催逼上訴人與其簽訂合同,不簽合同就交錢,不交錢就走人。上訴人對被上訴人講明,上訴人已與孫相成簽訂了土地租賃合同,不能在一塊地上重復再簽合同。就這樣,被上訴人三番兩次派人催上訴人交錢,使得上訴人無法經營。直至2003年7月14日下午,被上訴人吳守法經理、馬祥榮、陳興寶等五人,到地里將上訴人拉到場部吳守法辦公室,由被上訴人寫了一份保證書,叫上訴人簽字。上訴人不簽,吳經理說:“不簽就拿錢、不拿錢就走人”,在被上訴人的逼迫下,上訴人考慮到所租賃土地都已作了很大投入,若不簽字被上訴人派人干擾就無法進行經營,不得已違心簽了字。保證書是在被上訴人的逼迫下,上訴人違背自己的意志的情況下簽的,應為無效。被上訴人的上述行為給上訴人造成了重大損失。四、上訴人在一審中,將上訴人與孫相成簽訂的棉田租賃合同和孫相成(東營市黃河口高粱纖維種植基地)與被上訴人簽訂的土地租賃合同一并交給了法院,而判決卻認為上訴人未向法庭提交孫相成對案涉土地具有對外發包的證據,是錯誤的。事實是上訴人已將上述二份證據提交法院,而法院對其沒有認定。綜上,原判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不當,請求二審法院判決駁回被上訴人的訴訟請求,停止對上訴人的侵害,賠償上訴人因此糾紛造成的損失1000元,并承擔一、二審訴訟費用。
被上訴人華城公司答辯稱,一、上訴人與孫相成簽訂的棉田租賃協議無效。被上訴人并未與孫相成簽訂過土地承包合同,孫相成對本案所涉及的土地無使用權,無權對外租賃承包。二、原判判令上訴人支付被上訴人承包費和保證金正確。被上訴人一審提交的國有土地使用證和上訴人簽名的保證書充分證實上訴人應支付被上訴人2003年的土地承包費、保證金。保證書是根據雙方的口頭約定書寫、上訴人簽名認可的,是上訴人真實意思的表示,是合法有效的。上訴人捏造受逼迫的事實,否認自己所欠承包費、保證金的付款承諾,是歪曲事實。三、上訴人一審除提交與孫相成簽訂的棉田租賃協議外,沒有提交其他合同,上訴人上訴狀中編造了兩份合同提交法庭的理由。綜上,原判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駁回上訴人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查明,2002年10月10日,東營市黃河口高粱纖維種植基地與被上訴人簽訂了土地租賃協議,孫相成在合同中簽字。后孫相成向被上訴人交納了部分承包費。2003年3月26日,孫相成將部分土地轉包給上訴人。2003年5月15日,被上訴人以未全部交納土地租賃費為由,書面通知東營市黃河口高粱纖維種植基地與孫相成解除2002年10月10日的土地租賃協議。后孫相成訴至原審法院,請求確認被上訴人告之其解除土地租賃合同無效,原審法院作出(2003)墾民初字第1145號民事判決,認定東營市黃河口高粱纖維種植基地與被上訴人簽訂的土地租賃協議無效,駁回了孫相成要求繼續履行合同的訴訟請求。后孫相成不服,上訴本院。2004年3月30日,本院作出(2004)東民一終字第52號民事判決,駁回了孫相成的上訴,維持原判。上述事實有上訴人提供的土地租賃協議、承包費收據、棉田租賃協議、公證書、(2004)東民一終字第52號民事判決書和當事人陳述在案為證,已經雙方當事人質證,可以采信。
二審查明的其他事實與一審一致。
本院認為,2003年3月,上訴人基于與案外人孫相成的棉田租賃協議取得涉案棉田的承包經營權屬實。2003年5月15日,被上訴人通知孫相成(東營市黃河口高粱纖維種植基地)解除合同,孫相成與被上訴人由此發生爭議,在此情形下,上訴人又給被上訴人出具了保證書,承諾直接向被上訴人交納承包費,被上訴人以此為據主張上訴人交納承包費和保證金,原判予以支持正確。上訴人主張涉案保證書是在被脅迫的情況下簽訂,其一審未提供相關證據予以證實。二審中,其提供了兩份書面證人證言,被上訴人拒絕質證,因其不符合最高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十一條關于新證據的規定,且不符合證人應當出庭作證的規定,因此,本院依法不予采信。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一項、第一百五十八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434元,由上訴人張金光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宋子美
審 判 員 潘 霞
審 判 員 紀紅廣
二OO四年四月十五日
書 記 員 周愛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被告承認原告全部訴訟請求的,民事簡易程序訴訟文書樣式(試行))
2020-10-14律師事務所辦理刑事案件業務操作規程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改判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按二審程序再審改判用,樣式二)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減刑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監視居住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對申請回避的復議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調取證據材料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關于……(被告人姓名和案由)一案的審理報告(一審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律師事務所函(向偵查機關提交,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公訴意見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抗訴書
2020-10-14抗訴(上訴)案件出庭檢察員意見書
2020-10-14刑事申訴復查決定書
2020-10-14決定釋放通知書
2020-10-14指定管轄決定書(送達被指定管轄的人民檢察院)
2020-10-14×××公安局對保證人罰款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解除取保候審決定
2020-10-14×××公安局搜查證
2020-10-14×××公安局解剖尸體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