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元剛收購贓物
上訴案
????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刑事裁定書
????(2006)一中刑終字第03789號
???? 原公訴機關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檢察院。
上訴人(原審被告人)任元剛,男,30歲(1976年5月25日出生),漢族,出生地
河南省固始縣,初中文化,農民,住河南省固始縣蔣集鎮何塘村;因涉嫌犯收購贓物罪,于2006 年3月10日被羈押,同年4月12日被逮捕;現羈押在北京市石景山區
看守所。
???? 原審被告人姚小剛,男,19歲(1987年10月23日出生),漢族,出生地
甘肅省鎮原縣,初中文化,農民,住甘肅省鎮原縣廟渠鄉常儉行政村灣掌自然村8號;因涉嫌犯盜竊罪,于2006 年3月10日被羈押,同年4月12日被逮捕;現羈押在北京市石景山區看守所。
???? 原審被告人李鴻玉(別名:李軍),男,23歲(1983年10月29日出生),漢族,出生地甘肅省鎮原縣,初中文化,農民,住甘肅省鎮原縣廟渠鄉廟渠行政村寨城自然村25號;因涉嫌犯盜竊罪,于2006 年3月10日被羈押,同年4月12日被逮捕;現羈押在北京市石景山區看守所。
???? 原審被告人常剛剛(別名:常偉剛),男,27歲(1979年11月28日出生),漢族,出生地甘肅省鎮原縣,小學文化,農民,住甘肅省鎮原縣廟渠鄉廟渠村34號;因涉嫌犯盜竊罪,于2006 年3月10日被羈押,同年 4月12日被逮捕;現羈押在北京市石景山區看守所。
???? 原審被告人張煥林,男,38歲(1968年7月2日出生),漢族,出生地
河北省崇禮縣,小學文化,住河北省崇禮縣驛馬圖鄉上車牛溝村;因涉嫌犯轉移贓物罪,于2006 年3月10日被羈押,同年4月12日被逮捕;現羈押在北京市石景山區看守所。
???? 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法院審理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檢察院指控被告人姚小剛、李鴻玉、常剛剛犯盜竊罪;任元剛犯收購贓物罪、張煥林犯轉移贓物罪一案,于二○○六年十一月十六日作出(2006)石刑初字第492號刑事判決。原審被告人任元剛不服,提出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經過閱卷,訊問上訴人任元剛、原審被告人姚小剛、李鴻玉、常剛剛、張煥林,認為本案事實清楚,決定不
開庭審理,現已審理終結。
???? 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法院判決認定:
???? 一、2006年3月7日19時許,被告人姚小剛糾集被告人李鴻玉、常剛剛伙同他人,在北京市石景山區特鋼公司內,盜竊3X240型鋁芯電纜線100余米,價值人民幣3200元。次日,被告人張煥林明知是被告人姚小剛等人盜竊所得的電纜,仍駕駛其松花江牌面包車(車牌號,京AJ9525)將電纜運至北京市石景山區麻峪被告人任元剛經營的廢品收購站內,并從中獲利500元。被告人任元剛明知是被告人姚小剛等人盜竊所得的電纜,仍以人民幣3200元的價格予收購(贓物已滅失)。
???? 二、2006年3月9日19時許,被告人姚小剛、李鴻玉、常剛剛伙同他人,在北京市石景山區特鋼公司內,盜竊3X240型鋁芯電纜線96米,價值人民幣3072元。次日,被告人張煥林駕駛其松花江牌面包車將姚小剛等人盜竊的電纜運至北京市石景山區麻峪被告人任元剛經營的廢品收購站途中被民警抓獲。后被告人張煥林協助民警將被告人姚小剛、李鴻玉、常剛剛及欲再次收購該贓物的被告人任元剛抓獲(贓物已發還)。
???? 被告人常剛剛、張煥林在公安機關首先交代了全部犯罪事實。
???? 上述事實,有一審法院經庭審舉證、質證并予以確認的被告人姚小剛、李鴻玉、常剛剛、任元剛、張煥林的供述及姚小剛、常剛剛、張煥林的辨認筆錄;證人陳宏、岳云龍、王金波的證言;北京市石景山區價格認證中心的價格
鑒定結論書;公安機關的到案經過、工作說明、機動車詳細信息、現場及物證照片和發還物品清單、移交物品清單等證據在案證實。
???? 一審法院認為,被告人姚小剛、李鴻玉、常剛剛無視國法,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取秘密竊取的手段結伙進行盜竊活動,數額較大,其行為均已構成盜竊罪;被告人任元剛明知是他人犯罪所得的贓物,仍予收購,其行為已構成收購贓物罪;被告人張煥林明知是他人犯罪所得的贓物,仍予進行轉移,其行為已構成轉移贓物罪,均應依法懲處。姚小剛在
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是主犯,應當按照其所參與的全部犯罪處罰,因其在犯罪后能認罪、悔罪,依照《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關于適用普通程序審理“
被告人認罪案件”的若干意見(試行)》第九條之規定,酌情予以從輕處罰。李鴻玉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是從犯,并能在犯罪后認罪、悔罪,依法從輕處罰。常剛剛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是從犯,并能在犯罪后坦白交代犯罪事實,認罪、悔罪,依法從輕處罰。任元剛有部分收購贓物犯罪系未遂,并能在犯罪后認罪、悔罪,依法從輕處罰。張煥林被公安機關抓獲后,能協助司法機關抓獲被告人姚小剛、李鴻玉、常剛剛、任元剛,有立功表現,并能在犯罪后坦白交代犯罪事實,認罪、悔罪,予以從輕處罰,據此,判決:一、被告人姚小剛犯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千元。二、被告人李鴻玉犯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二千元。三、被告人常剛剛犯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三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二千元。四、被告人任元剛犯收購贓物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一千元。五、被告人張煥林犯轉移贓物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一千元。六、收繳被告人張煥林使用的作案工具,松花江牌面包車(車牌號,京AJ9525)予以沒收。七、被告人姚小剛,李鴻玉,常剛剛、任元剛、張煥林未被追繳的犯罪所得繼續追繳,追繳后發還被害人。
???? 上訴人任元剛的上訴理由是:其沒有參與
一審判決認定的第二起事實,一審判決量刑過重。
???? 原審被告人姚小剛、李鴻玉、常剛剛、張煥林對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均不持異議。
???? 上訴人任元剛、原審被告人姚小剛、李鴻玉、常剛剛、張煥林在
二審審理期間均未向法庭提供新的證據。
???? 經二審審理查明的事實、證據與一審相同。一審判決所據證據,經查,收集合法,并經庭審舉證、質證,能夠證明案件的真實情況,本院予以確認。
???? 上訴人任元剛關于其沒有參與一審判決認定的第二起事實的上訴理由,經查,同案犯的供述和辨認筆錄均證明了任元剛實施了收購贓物的行為,并且在第二次收購贓物之前,任元剛明知張煥林將姚小剛等人盜竊的物品欲運至其開辦的廢品收購站,只是因張煥林在轉移贓物途中被公安機關查獲而收購未逞,其行為屬于《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
犯罪未遂。故任元剛關于并未參與第二起犯罪事實的上訴理由缺乏事實依據,且被在案的證據所否定,本院不予采納。
???? 本院認為,上訴人任元剛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贓物而予以收購,其行為已構成收購贓物罪;原審被告人姚小剛、李鴻玉、常剛剛相互勾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竊取公共財物,數額較大,其行為均已構成盜竊罪;原審被告人張煥林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贓物而予以轉移,其行為已構成轉移贓物罪,依法均應予以懲處。任元剛有部分收購贓物犯罪系未遂,依法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處罰;姚小剛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是主犯,應當按照其所參與的全部犯罪處罰,鑒于其在犯罪后能認罪、悔罪,可酌予從輕處罰;李鴻玉、常剛剛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是從犯,并能在犯罪后認罪、悔罪,常剛剛能夠坦白犯罪事實,對二人可酌予從輕處罰;張煥林被公安機關抓獲后,能協助司法機關抓獲姚小剛、李鴻玉、常剛剛、任元剛,有立功表現,并能坦白犯罪事實,認罪、悔罪,可酌予從輕處罰。一審法院在對任元剛量刑時,已經充分考慮了任元剛系部分犯罪未遂,認罪、悔罪,對其予以從輕處罰,任元剛關于一審判決量刑過重的上訴理由,本院不予采納。一審法院根據任元剛、姚小剛、李鴻玉、常剛剛、張煥林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及對于社會的危害程度所作出的判決,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定罪及
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應予維持。據此,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九條第(一)項的規定,裁定如下:
???? 駁回任元剛的上訴,維持原判。
???? 本裁定為終審裁定。
????
????
???? 審 判 長 陸銀燕
???? 代理審判員 高 嵩
???? 代理審判員 張 虹
????
???? 二○○六 年 十二 月 八 日
????
???? 書 記 員 馮 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