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壽蘭訴武義縣建設局房屋拆遷事宜裁決行政爭議
上訴案
浙江省
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
行政判決書 (2004)金中行終字第25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何壽(秀)蘭,女,1951年11月21日出生,漢族,農民,住武義縣城溪南村大塘邊11號。
委托代理人陳維和,男,1944年11月17日出生,漢族,退休職工,住武義縣城溪南村大塘邊11號(系上訴人丈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武義縣建設局,住所地武義縣環城西路2號。
法定代表人夏蓓蕾,局長。
委托代理人方雪松,浙江前程
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第三人浙江武義城市發展投資有限公司,住所地武義縣解放北街12號。
法定代表人李國旗,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曾宣龍,浙江今日律師事務所律師(未到庭)。
上訴人何壽蘭因房屋拆遷事宜裁決行政爭議一案,不服武義縣人民法院(2003)武行初字第19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4年4月21日公開
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何壽蘭的委托代理人陳維和,被上訴人武義縣建設局夏蓓蕾的委托代理人方雪松到庭參加訴訟。原審第三人經合法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2003年9月9日,被上訴人武義縣建設局作出武建裁字(2003)第3號房屋拆遷事宜裁決書,認定原審第三人浙江武義城市發展投資有限公司依據武建拆許字(2003)5號房屋拆遷許可證,對縣城溪南中街5號地塊實施房屋拆遷,與上訴人何壽蘭在房屋拆遷公告規定的搬遷期限內就補償形式、
補償金額、安置用房面積、安置地點等內容達不成協議后,提出了裁決申請。被上訴人經查作出:1、第三人按貨幣補償形式對原告進行安置。2、第三人支付原告貨幣補償費共計176520.38元。其中被拆遷房屋貨幣補償金額為151142元、搬家補助費和臨時過渡補助費2707.08元、貨幣補償安置的獎勵22671.30元。3、第三人必須按《司法部房屋拆遷證據公證細則》的規定向武義縣
公證處辦理
證據保全,并于2003年9月14前按本裁決裁定的貨幣補償費全額支付給原告。4、原告必須在2003年9月14日前騰空被拆遷的房屋并交付第三人拆除。上訴人不服,故向原審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原審法院經審理確認,2003年4月9日,被告武義縣建設局以武建拆許字(2003)5號房屋拆遷許可證,許可原武義縣城市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對縣城溪南中街5號地塊拆遷房屋及其附屬物,該地塊內的集體土地已于2003年4月24日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征用。同日,被告發布武建拆告字(2003)5號房屋拆遷公告,并提出了二家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供被拆遷人選擇,同時確定被拆遷房屋的搬遷期限。2003年5月11日,被告根據參加選擇房地產評估機構的被拆遷人的多數意見,確定武義縣中正房地產價格評估有限公司為房屋拆遷價格評估機構并予以了公告。2003年6月12日,由于原武義縣城市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與原武義縣投資托管有限公司合并成立浙江武義城市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即本案第三人),被告發布公告
變更第三人為2003年度溪南中街5號地塊房屋拆遷的拆遷人。原告何壽蘭的住宅,屬于此次拆遷范圍。2003年8月19日,武義縣中正房地產價格評估有限公司就其對原告被拆遷房屋的拆遷價格評估結果進行了公示,并由武義縣公正處對公示過程進行了公正。2003年8月25日,第三人向被告提出申請,要求對原告的補償形式、金額等事項作出裁決。2003年9月9日,
被告人作出武建裁字(2003)第3號關于房屋拆遷事宜裁決書,并于次日送達原告。原審法院認為,原告何壽蘭作為被拆遷人,在拆遷公告規定搬遷期限內未能就補償形式、補償金額等內容與第三人
達成協議的事實客觀存在,第三人就此向被告提出裁決申請時,被告依法應予裁決。被告根據參與選擇的被拆遷人的多數意見確定了房屋拆遷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并予以公告,評估機構對被拆遷房屋的評估結果予以公示。原告在公示期間未提出復核請求,被告根據評估結果裁決被拆遷房屋的貨幣補償金額,由第三人對原告進行安置并支付臨時過渡補助費、補償安置獎勵等,認定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并無不當。被告于2003年8月25日受理第三人裁決申請后,告知原告參加其召開的聽取拆遷當事人意見會議,并就補償安置形式作出選擇,但原告未予參加及作出選擇,被告在聽取第三人意見后作出裁決,程序合法。被告依據《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等規定,對第三人的裁決申請作出裁決,適用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及其他規范性文件正確,本院依法予以維持。原告提出武建拆許字(2003)5號房屋拆遷許可證與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訴訟理由,與事實不符,本院不予采納,對其要求本院
撤銷武建裁字(2003)第3號關于房屋拆遷事宜裁決書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一)項之規定,判決維持被告武義縣建設局于2003年9月9日作出的武建裁字(2003)第3號關于房屋拆遷事宜裁決書。
案件受理費100元,其他
訴訟費300元,合計人民幣400元,由原告負擔。宣判后,原審原告不服,在法定期限內向本院提起上訴。
上訴人何壽蘭上訴稱,上訴人被拆遷房屋所在地塊的土地所有權原來是集體的,并未經任何法定程序轉為國有;被上訴人作出的拆遷裁決認定的拆遷人不具備拆遷主體資格;被上訴人在一審審理時,沒有提供頒發拆遷許可證所必須的資料,該拆遷許可證是不
合法的,請求
二審法院撤銷被上訴人作出的房屋拆遷事宜的行政裁決,撤銷原審法院判決,依法改判。
被上訴人武義縣建設局答辯稱,上訴人被拆的房屋地塊經省人民政府批準,集體土地的性質已發生變更轉為國有土地;拆遷人主體資格原為武義縣城市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后經武義縣政府批準其與武義縣投資托管有限公司合并,成立浙江武義城市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申請人浙江武義城市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符合拆遷主體資格;對拆遷許可證經被上訴人認真審查完全符合法律規定。原審法院判決認定事實清楚,
適用法律正確,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各方當事人未向本院提交涉及本案有關的新的證據材料。
庭審中,各方當事人圍繞被上訴人作出的武建裁字(2003)第3號房屋拆遷事宜行政裁決書的土地性質、拆遷人主體資格、武建拆字(2003)5號拆遷許可證是否合法等爭議焦點,進行了質證及辯論。根據現有證據,原審法院判決認定事實清楚,審判程序合法,適用法律正確,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被上訴人武義縣建設局根據原審第三人浙江武義城市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對縣城溪南中街5號地塊實施房屋拆遷,與上訴人何壽蘭就
拆遷補償形式、補償金額、安置用房面積、安置地點等內容達不成協議提出的裁決申請,被上訴人于2003年9月9日作出了武建裁字(2003)第3號房屋拆遷事宜裁決書,符合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十六條第一款、《浙江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對上訴人被拆房屋的土地性質,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已由集體土地轉為國有土地,應適用城市房屋拆遷管理的有關法規進行認定。對原審第三人浙江武義城市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的拆遷主體資格,經審查武義縣溪南中街5號地塊原由武義縣城市發展有限公司為拆遷人,在實施拆遷過程中,經武義縣人民政府批準,武義縣城市發展有限公司與武義縣投資托管有限公司合并,成立了浙江武義城市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并依法進行了工商登記,發布了變更拆遷人公告,故拆遷人主體資格成立。對拆遷許可證的
合法性問題,上訴人認為在原審時被上訴人沒有提供頒發許可證所必須的資料,故拆遷許可證是不合法的。但經庭審調查,被上訴人提供了武建拆許字(2003)5號房屋拆遷許可證,作為房屋主管部門以原審第三人的申請作出的裁決,應認定合法有效。原審法院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合法,本院予以維持。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依法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Page]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00元,由上訴人何壽蘭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盛根旺
審 判 員: 張昌貴
代理審判員: 賀利平
時 間: 二○○四年五月二十日
書 記 員: 金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