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和平訴
淮安市人民政府行政行為
侵權附帶行政賠償一案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
行 政 裁 定 書
(2003)蘇行終字第001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孫和平,男,1963年1月出生,漢族,淮安市清河區人,無業,住淮安市小市口。
委托代理人王銀平,淮安市清河區清河
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淮安市人民政府,住所地淮安市健康西路。
法定代表人李繼平,市長。
委托代理人黃志軍,淮安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干部。
委托代理人孫大權,淮安市
仲裁委員會聯絡部干部。
上訴人孫和平因認為淮安市人民政府行政行為侵權附帶行政賠償一案,不服江蘇省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2002)淮行初字第4號行政裁定,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公開
開庭審理。上訴人孫和平及其委托代理人王銀平,被上訴人淮安市人民政府的委托代理人黃志軍、孫大權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判決經庭審舉證質證認定:淮安市人民政府為建設水渡廣場和擴建兩淮路于2000年5月l9日制定了《關于水渡廣場和兩淮路拆遷與安置辦法的通知》即淮政發[2000]第96號文件,該文件對工程涉及范圍內的公有房屋的拆遷與安置、私有房屋的拆遷補償和安置、違法建筑和超過批準期限的私有臨時建筑的處理以及其他相關問題作了具體規定。孫和平的房屋在此次拆遷范圍。根據規定該地段拆遷工作由淮安市清河區政府組織實施,被拆遷人必須在2000年7月15日前拆遷完畢。
原審判決還查明,在淮安市清河區拆遷辦公室與被拆遷戶趙
玉林、被拆遷戶沈如華進行的兩起
民事訴訟中,淮安市清河區人民法院判決趙玉林、沈如華遷出房屋交付拆遷,并對
房屋拆遷補償等相關費用作了處理,趙玉林、沈如華均不服上訴,江蘇省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分別作出(2001)淮民終字第127號和128號民事終審判決,維持了原判,該判決認為淮政發[2000]96號文件是經法律授權制定的,應認定為合法有效。后趙玉林、沈如華又向江蘇省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判決確認淮安市人民政府淮政發[2000]96號文件違法,江蘇省淮安市中級法院于2001年10月19日作出(2001)淮行初字第l7號行政裁定,認為淮政發[2000]96號文件這一行政行為已在(2001)淮民終字第127號和128號生效民事判決中被確認為合法有效,本案訴訟標的已為生效判決所羈束,裁定駁回沈如華、趙玉林的起訴。沈如華、趙玉林不服提起上訴,后又撤回上訴。
原審判決認為:孫和平認為淮安市人民政府下發的淮政發(2000)96號文件違法要求予以
撤銷,但淮安市人民政府的這一行政行為已在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2001)淮民終字第127號和128號生效民事判決中被確認為合法有效,本案訴訟標的已為生效的判決所羈束,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四條第(十)項之規定,裁定駁回孫和平的起訴。
上訴人孫和平上訴稱,1、原審裁定
適用法律不當。(2001)淮民終字第127號和128號民事判決,僅確認淮政發[2000]96號文件是
合法的,而上訴人原審起訴的訴訟請求不僅僅是淮政發(2000)96號文件是否合法,所以原審法院認為訴訟標的已被羈束是錯誤的;2、(2001)淮民終字第127號和128號民事判決無權審查淮政發[2000]96號文件是否合法,應由法院的行政審判庭予以審查。請求本院撤銷江蘇省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2002)淮行初字第4號行政裁定;依法審查淮政發[2000]96號文件的
合法性。
被上訴人淮安市人民政府答辯稱,(1)淮政發[2000]96號文件合法有效。市政府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決定是職權范圍內的事,并未越權。96號文件不違背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江蘇省地方性法規;(2)淮政發[2000]96號文件的合法性已在(2001)淮民終字第127號和128號民事生效判決中被確認為合法有效。請求本院維持(2002)淮行初字第4號行政裁定。
本案上訴后,原審法院已將原審
判決書所列證據隨案移送本院。
在庭審中雙方當事人對原審判決所認定的事實無異議,認為是客觀真實的,本院經審查后依法予以確認。
在庭審中雙方當事人對以下事實亦無異議,認為是客觀真實的,本院經審查后依法予以確認:因孫和平與有關拆遷部門未能就拆遷
安置補償達成一致,淮安市清河區拆遷辦公室以自己名義提起民事訴訟,要求依法對孫和平進行拆遷。淮安市清河區人民法院于2001年1月19日根據淮政發[2000]96號文件的規定,判決要求孫和平將房屋交由清河區拆遷辦拆除,拆遷辦于判決生效后三日內支付有關安置補償費用共141257.94元。雙方當事人未上訴,此判決已發生
法律效力。后孫和平認為淮安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淮政發[2000]96號文件擅自降低
拆遷補償標準,侵犯了被拆遷人合法權益,提起行政訴訟,請求人民法院判決確認淮安市人民政府這一行政行為違法,并賠償其應得的補償費121105.28元。
合議庭經征求雙方當事人意見后確認本案的爭議焦點為:被訴的淮政發[2000]96號文件的合法性是否為生效裁判所羈束。
庭審辯論中,雙方當事人圍繞本案爭議的焦點發表了辯論意見,上訴人堅持其
上訴狀陳述的觀點和理由;被上訴人堅持其答辯狀中的觀點和理由,同時還向法庭陳述了在先前進行的陳龍訴淮安市人民政府淮政發[2000]96號文侵權案中,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于2002年12月29日作出的(2002)蘇行終字第076號行政裁定已確認淮政發[2000]96號文件的合法性已為生效判決的效力所羈束。
本院認為,被上訴人淮安市人民政府2000年5月19日制定的淮政發[2000]96號《市政府關于水渡廣場和兩淮路拆遷補償與安置辦法的通知》是可訴的具體行政行為。上訴人孫和平起訴請求人民法院確認該文件違法,但該文件已在江蘇省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2001)淮民終字第127號、(2001)淮民終字128號生效判決中被確認為合法有效,同時在以孫和平為被告的淮安市清河區人民法院的(2000)河民初字708號民事判決也適用淮政發[2000]96號文件進行了判決。雖然上述判決書未在判決主文中對淮政發[2000]96號文件的合法性作出直接認定,但該文件的合法性是上述民事判決的關鍵問題,因此上述民事判決中對淮政發[2000]96號文件的合法性問題均進行了審查,并將能否適用該文件列為案件的主要爭議焦點,雙方當事人對此爭點進行了辯論,發表了各自意見,民事判決在此基礎上作出了認定,因此應當認定上述民事判決對淮政發[2000]96號文件的合法性已經作了實質性審查,在上述民事判決仍然有效的情況下,人民法院不能作出與其相矛盾的判決,故本案的訴訟標的已為生效判決的效力所羈束。上訴人孫和平在(2000)河民初字708號民事判決已對淮政發[2000]96號文件的合法性作出認定并且對有關拆遷補償事宜作出判決的情形下,對淮政發[2000]96號文件的合法性和拆遷補償事宜再次提起行政訴訟不應得到支持。原審法院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第(十)項的規定裁定駁回孫和平的起訴并無不當。如淮政發[2000]96號文件存在違法之處,當事人可通過審判監督程序解決。綜上,原審裁定認定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審判程序合法,適用法律基本正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一)項的規定,裁定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
二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l00元,由上訴人孫和平負擔。
本裁定為終審裁定。
審 判 長 齊 鳴
代理審判員 耿 寶 建
代理審判員 蔣 學 群
二○○三年二月十八日
書 記 員 陳 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