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執法活動內容復雜,形式多樣。我們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來劃分:第一,行政執法具有約束力的自由裁量權和行政執法具有自由裁量權。
具有約束力的自由裁量權行政執法行為嚴格按照法律法規明確具體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雖有規定,但在范圍、方式、類型、數量上有一定的選擇或一定的范圍,它被稱為自由裁量權的行政執法行為。區分約束性自由裁量權和自由裁量權的意義在于區分行政執法的違法性和不當性。也就是說,當事人對屬于約束性自由裁量權的行為不服的,屬于行政執法是否違法的問題,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當事人對屬于自由裁量權的行為不服的,它屬于行政執法是否“適當”(或是否明顯不公平)的問題。除行政處罰外,一般不屬于行政訴訟問題。二是行政執法行為的依職權和適用。依職權行政執法行為,是指行政機關不經對方當事人申請,可以根據法定職權主動采取的行政執法行為。例如,稅務機關征收稅款;申請行政執法是指在對方提出申請后才進行行政執法。比如駕駛證和婚姻登記。區分依職權行為和依適用行為的意義在于,在不依法界定職權的情況下主動執法將構成行政失職;對于依適用行為,只要當事人不申請的,行政機關沒有責任,只有當事人提出申請,行政機關不予答復的,才構成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的責任。第三,根據行政執法行為是否需要對方接受,對需要接受的行政執法行為和不需要接受的行政執法行為進行分類。需要接受的行政執法行為,是指必須經對方當事人接受才能生效的行政執法行為。承諾是指對方當事人確實知道行政機關采取了影響其權利義務的行政執法行為。接受并不意味著通知,也不意味著獲得對方的同意。行政執法不收受行為,是指行政機關作出決定并予以公布,即可生效的行政執法行為。對需要受理的行政執法行為,行政機關不按照法定程序讓對方受理的,無效。第四,單邊和雙邊行政執法行為這是一種分類,依據的標準是行政執法行為是行政機關單方意志的表達或行政機關需要征得對方同意的雙方意志的表達聚會。
一般來說,行政執法是由行政機關的單方面意圖確立的。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有的必須征得對方同意,即形成行政機關與對方的“協議”。這是行政合同,或約定(契約)的行政執法行為。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訴訟參與人是指什么
2020-12-14人事爭議被申請人提交答辯書的限期是多久
2021-01-09招未成年直播怎么處罰
2021-02-14涉外離婚的處理原則如何規定
2020-12-09事實婚姻離婚孩子怎么處理
2021-01-22互聯網金融是非法傳銷嗎
2020-11-09婚前財產等于個人財產嗎
2020-11-23夫妻共同財產和夫妻個人財產的界定
2021-02-28簽了競業限制離職后會補償嗎
2020-11-26找車拉貨算雇傭關系嗎
2021-01-09二手房過戶撤銷時間怎么規定
2020-11-30新《保險法》增強了保險的保障性
2021-02-25空運保險合同的條款有哪些
2020-11-08被保險人死因不明時保險公司的責任該如何承擔
2021-03-06保險的合同要注意哪些問題才能避免糾紛
2021-03-17被保險人法律地位研究
2020-11-15何為出口產品責任保險?
2020-11-08什么是法定代理人
2020-12-10土地承包合同什么情況下無效
2020-12-11拆遷補償款是否為行政賠償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