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是否應當承擔精神抑郁和精神病自殺的保險責任要確定保險公司是否應當支付保險金,就需要確定精神抑郁和精神病自殺是否屬于一般自殺行為或意外傷害。因為根據《保險法》第六十六條的規定,保險人自保險合同成立之日起兩年內自殺的,保險人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那么,精神抑郁導致的自殺行為是否屬于保險法規定的自殺行為?精神抑郁導致的自殺行為不屬于保險法第六十六條規定的自殺行為,應當認定為意外死亡,保險公司應當支付保險金。具體原因如下:法律概念中的自殺應是故意剝奪生命的自殺行為。他患有精神抑郁,導致自殺。作為一個精神病人,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意志,自殺了。因此,這種自殺行為不是《保險法》第六十六條所說的自殺行為。而且,精神病本身是由意外事故引起的,這完全符合投保人與保險公司簽訂保險合同的初衷。從這個角度看,保險公司應該支付保費。根據《保險法》第六十六條規定,保險公司之所以不繳納保險費,是為了防止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在保險合同成立后兩年內騙保,這是立法的初衷。在本案中,夏某的自殺原因是精神疾病,并不具有騙取保險金的目的。如果保險公司不支付保險金,則與保險的立法目的相沖突。《保險法》第六十六條還規定,保險合同成立兩年后自殺的,保險公司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繳納保險費。這里的“兩年”不是主觀因素,而是有著嚴格的社會學基礎。一般來說,一個人從自殺計劃到自殺行為至少需要兩年的時間。如上所述,在簽訂保險合同時,沒有自殺的念頭,但由于精神病的被動自殺行為,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會自殺。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保險公司應該向本保險合同的受益人支付保險費。我們可以從保險公司的角度重新考慮這個問題。雖然通過以上分析,保險公司應當支付保險金,但法律并沒有明確規定被保險人因精神自殺必須支付保險金,只是因為這是法律的初衷所決定的。也就是說,如果保險公司在保險合同中進一步細化合同條款,完全可以避免這個問題的發生,即保險合同中約定“被保險人在保險合同成立后兩年內因精神疾病自殺的,保險公司不承擔支付保險金的責任。如果是這樣,雙方就不會在此案中產生糾紛。以上是小編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歡迎咨詢您的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合伙開公司成立程序是什么
2021-02-15行政案件立案技巧和方法
2021-01-26電子商務法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有哪些規定
2020-11-16非機動車違章怎么處罰
2021-02-27安徽省2013年交通事故十級傷殘賠償標準
2021-03-02申請先予執行的裁定時間
2020-12-07工傷有工資嗎,工傷工資怎么規定的
2020-11-28贈與合同怎么行使撤銷權
2021-01-12校園欺凌會被開除嗎
2021-01-15專利申請書范文應該怎么寫
2021-02-10如何避免租房定金糾紛
2020-12-15拆遷安置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16實習協議有效力嗎
2021-02-17什么是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
2021-01-26競業限制協議蓋公章有效嗎
2021-02-21工會的性質是什么
2021-02-26被辭退還扣工資嗎
2020-11-29出口產品責任險筑道出口防險墻[1]
2021-03-25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指的是什么
2021-03-01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為什么不生效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