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律2010年第5期【摘要】一方面,人身意外保險條款規定,保險事故必須是“非故意的”,另一方面,它還規定,如果被保險人故意造成保險事故,保險人應當免除保險賠付責任。根據“法律要件分類”理論,保險金請求人應當對“非故意”事故的法律事實承擔舉證責任,保險人應當對“故意”事故的法律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在司法實踐中,當保險事故處于“真實性不明”狀態時,誰來承擔客觀證明責任,誰來承擔不利判決的結果,是爭議的焦點。在解釋上,我國保險法關于故意免責的規定在證明責任分配上具有強制性法律屬性,證明責任應由保險人承擔。在立法方面,應借鑒德國保險法,在沒有相反證據的情況下,推定保險事故是非故意造成的,從而切實保護合法求償人的合法權益。保險人可以通過間接證據的積累來完成主觀證明責任,使法官形成保險事故的“故意”完整證明,防止不公平索賠案件的發生。【關鍵詞】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舉證責任;故意免責條款【撰寫年份】2010【正文】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是指被保險人遭受意外傷害,造成死亡、殘疾等后果,由保險人承擔保險賠付責任的保險。顧名思義,保險事故一定是意外事故。什么是“意外”,我國各大保險公司的相關規定都規定,它應包括“外在的、突發的、無意的、非疾病的”四個要素。根據民事訴訟法中的“法律要件分類”理論,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法律關系的存在,應當對產生該權利的法律事實承擔舉證責任。保險事故的發生是索賠人行使權利的前提,因此必須對事故的發生和原因承擔舉證責任。在上述“事故”的構成要件中,“非故意”或“非故意”的問題容易引起爭議。為了與故意豁免條款中的“故意”相對應,“無意”在下文中稱為“無意”)。人身意外保險不僅規定了保險事故的概念,而且以責任條款的形式規定,被保險人故意造成保險事故的,保險人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1] 根據“法律要素分類”理論,它是權利的障礙。當事人主張權利不存在的,應當對存在妨礙權利的法律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因此,保險人必須證明被保險人故意造成事故。但是,故意是指被保險人的傷害是由自己的意志造成的,其證明只是在外在與內在的關系中與被保險人的“無意”證明相聯系。一般來說,證明責任的概念包括兩種責任:主觀證明責任和客觀證明責任。前者是舉證證明爭議事實的行為責任,后者是在事實真相不明時承擔不利判斷的結果責任。[2] 在訴訟中,如果雙方當事人都想證明自己的主張,就必須提供證據,包括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意見的否定,但這些都是以主觀證明責任為基礎的。如果一方證據的證明力優于另一方,那么法官就可以對證據形成綜合評價,誰來承擔客觀證明責任并不重要。當雙方證據均等,事實處于“真實性不明”狀態時,證明責任的客觀分配就顯得尤為重要。證明責任的客觀分配是指證明責任只能屬于當事人一方,由當事人一方承擔最終利益。因此,當要求雙方當事人證明同一事實時,舉證責任的客觀分配顯然存在矛盾。在司法實踐中,由于舉證責任分配的不同,相關案件的結果也不盡相同。可見,證明責任在“有意或無意”糾紛中的分配,直接關系到此類案件的司法公正問題。無論是司法解釋還是立法的完善,都應該基于對這一問題的認真研究。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投資者持股百分之五時的公告
2021-03-22車禍受傷后的索賠流程
2020-11-20父母離婚誰是監護人
2021-01-04勞動關系轉移通知書
2020-11-09從合同是什么意思
2020-11-16單方面離職扣錢合法嗎
2020-11-13別人能拿自己的房產證去抵押嗎
2021-02-19購房新政策二套房契稅相關規定
2021-02-21公司不按制度處罰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26法院仲裁派遣工資流程是什么
2021-01-01變更受益人法律有怎樣的規定
2021-01-181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1-15車上責任險怎樣投保
2021-02-03投保人的權利義務是怎樣的
2021-01-11保險合同的解除方式有哪些嗎
2021-03-04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是什么意思
2021-03-16固定資產火災保險事務處理準則
2020-12-24保險合同的變更有哪些類型?
2020-11-27保險拒賠是否應先解除合同
2021-02-01酒后駕駛把車碰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