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非公有制企業片面追逐利潤,損害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導致勞資糾紛乃至勞資沖突的發生。
有的企業主以盡可能少的勞動力成本,驅動勞動者盡可能多地創造剩余價值,以獲取豐厚利潤,甚至減少勞動者正常的社會保障支出,不配備必要的勞動保護設施,惡意拖欠克扣工人工資,任意延長勞動時間,盡量節省企業支出。
(二)勞動者的弱勢地位是其合法權益受侵害的主要原因。
一是勞資雙方的社會地位不同。廣大的農民工和外來工,文化層次較低,社會地位不高,是社會的弱勢群體,對社會政策制定的影響力很小。二是勞資雙方在企業中的地位不同。非公有制企業擁有生產資料所有權和企業經營管理權,雖然一些企業建立了黨支部、工會、職工代表大會等組織,但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影響甚小。目前仍有相當數量的中小非公有制企業尚未建立工會、黨支部等組織,企業內尚未建立完善的勞資關系調整機制。此外,大部分非公有制企業實行家族制管理,許多重要崗位由企業主的親友擔任,一般勞動者在企業中處于弱勢地位。
(三)勞動關系雙方法律意識淡薄引發勞動爭議。
一方面,有的用人單位忽視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一些違反國家勞動法律、法規、政策的管理制度,并付諸實施;有的用人單位在訂立勞動合同時條款顯失公平,導致勞動爭議的發生。另一方面,一些勞動者守法意識差,不認真履行合同,擅自離職違約“跳槽”。有的外來員工缺乏長期就業的準備,抱著臨時就業和流動就業的思想,勞動紀律觀念差,在其權益受侵犯時,不能有效地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個別人甚至采取過激的行為,引發治安刑事案件。
(四)企業內部勞動糾紛處理的調解機制不完善。
由于企業內部的協商調解機制未建立完善起來,勞動糾紛處理和溝通渠道較為不暢。而有些企業內部雖然成立了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但由于企業職工對該組織不了解不信任、企業領導不重視、調解員素質不高等原因,企業調委會作用沒能得到發揮,勞資糾紛不能在萌芽狀態得到化解。
以上內容總結了勞資糾紛出現的大致原因,有部分企業追逐利益而損害勞動者的權益引起的,也有勞動關系雙方法律意識淡薄而引發的,或者是因為企業內部的勞動糾紛處理機制不夠完善。所以為了避免此類事件發生,深入了解勞動法等相關法律知識是必要的。律霸網為大家提供了相關法律的資料,有需要的讀者可以自行瀏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高危作業中經營者減輕責任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12職工工傷申請流程
2020-12-21抵押物充足可以構成騙取貸款罪嗎
2021-01-20中國人和外國人辦理結婚證登記如何辦
2021-02-27股權質押合同什么時候生效
2020-11-18支付訂金了不想履行合同怎么辦
2021-01-31房屋產權辦理手續是怎樣的
2021-02-10非法盜用他人信息怎么處理
2021-02-18勞動合同糾紛起訴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1-22勞動關系解除后用人單位須在15日內辦理檔案轉移手續
2021-02-28勞動仲裁申請書格式是怎樣的
2021-01-03勞動糾紛勞動局該不該管
2021-01-01車上人員險賠償范圍多大
2021-02-07應收分保準備金與有關原保險合同能否相互抵消
2020-11-29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是如何的
2021-01-28學生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的標準是多少
2020-11-11人身傷害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12精打細算購買旅游意外險
2021-03-20拼車可能涉及到哪些保險
2021-03-20盡快得到保險理賠償的方法有哪些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