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007年1月20日,原告陳平與被告劉宇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約定劉宇以43萬元的價格將一套房屋轉讓給陳平。合同簽訂當天,陳平向劉宇支付了3萬元定金。由于劉宇是以按揭貸款的方式購買該房屋,該房屋尚未解除按揭,因此雙方在合同中還約定,陳平應在3月16日前向劉平支付10萬元還款,解除該房屋,并在解除后辦理過戶手續(xù)。后來,由于房地產市場的興起,劉宇反悔,拒絕繼續(xù)履行合同。陳平為此向法院起訴。劉宇認為,我國《擔保法》和《物權法》都規(guī)定,抵押期間未通知抵押權人或者未經抵押權人同意,轉讓抵押物的行為無效,因此主張合同無效。第一種意見認為,《擔保法》和《物權法》都明確規(guī)定,抵押期間未告知抵押權人的,抵押物的轉讓無效。本案中,雙方在抵押期間未告知抵押權人銀行的情況下簽訂房屋轉讓合同,違反了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轉讓合同無效。第二意見認為,本案所售房屋雖為銀行抵押的房屋,但原告、被告在房屋買賣合同中特別約定,先向銀行歸還抵押物,再辦理房屋產權過戶手續(xù)。本合同不損害抵押權人的合法權益,也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不存在其他合同違約行為,因此,原告與被告之間的房屋買賣合同依法成立并有效,雙方應繼續(xù)履行。抵押物的轉讓涉及抵押權人、抵押人和接受抵押物的第三人三方的利益。在適用相關法律解決抵押物轉讓合同糾紛時,必須充分考慮立法目的,平衡各方利益。根據(jù)現(xiàn)代物權法理論,物權法最大的價值目標應該是在明確物的所有權的前提下,充分發(fā)揮物的效用,最大限度地利用物,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進步。我國抵押權法律制度的設計貫穿于這一指導思想之中。具體表現(xiàn)為:第一,抵押權的設立是為了保證抵押權人債權的實現(xiàn)。因此,抵押權轉讓的法律制度首先要保證抵押權人的利益不受損害。為此,《擔保法》第四十九條第一款規(guī)定:“抵押期間,抵押人轉讓已登記的抵押物的,應當通知抵押權人,并告知受讓人所轉讓的財產已經抵押的情況;抵押人未通知抵押權人或者受讓人的,轉讓無效。《物權法》第一百九十一條第二款還規(guī)定:“抵押期間,未經抵押權人同意,抵押人不得轉讓抵押物,但受讓人應當代表抵押權人清償債務,消滅抵押權的除外,“這兩項法律規(guī)定雖有細微差別,但都規(guī)定未經抵押權人通知或者同意,抵押物不得轉讓。顯然,兩者都是基于維護抵押權人的利益和保證抵押權人的債權得以實現(xiàn)。第二,設定抵押權后,抵押人不喪失對抵押物的所有權,在不損害抵押人優(yōu)先權的前提下,抵押人仍然可以處分抵押物,包括法定處分和事實處分。如果抵押人對抵押物的處分受到完全限制,將限制抵押物的效力,不利于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因此,《擔保法司法解釋》第六十七條第一款規(guī)定:“抵押期間,抵押人不通知抵押權人或者受讓人轉讓抵押物的,抵押物已經登記的,抵押權人仍然可以行使抵押權;抵押權人取得抵押物所有權的受讓人可以代表債務人清償全部債務,解除抵押。受讓人清償債務后,可以向抵押人追償。“物權法第一百九十一條第二款但書條款“除受讓人應當清償債務和消滅抵押權外”,仍然沿用了擔保法司法解釋的一貫立場。這兩項法律規(guī)定都保證了抵押權人的利益不受損害,同時兼顧了抵押人和受讓人的利益,使抵押權轉讓法律制度既能維持抵押擔保功能的實現(xiàn),同時也促進了市場流通,發(fā)揮了抵押權人的作用。具體而言,《擔保法》只規(guī)定,抵押人在抵押期間未告知抵押權人轉讓已登記抵押物的,轉讓無效,但未明確無效轉讓的法律后果。根據(jù)擔保物權法原則,為了實現(xiàn)利益最大化,抵押權轉讓制度的設計和安排可以兼顧抵押權人、抵押人和受讓人的利益,包括抵押權人對抵押人的代位求償權、對第三人的追索權和受讓人的利益第三人追索權的消滅權。這三項權利的確立可以實現(xiàn)利益的平衡和物盡其用的協(xié)調。《擔保法》規(guī)定了抵押權人對該財產的代位求償權,第四十九條第三款規(guī)定:“抵押人應當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有擔保債權,或者將轉讓抵押財產的價款與抵押權人約定的第三人提存。債權額超過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钡珜Φ盅簷嗳说淖匪鳈嗪褪茏屓说某麢鄾]有規(guī)定?!蹲C券法司法解釋》對此作了補充,即補充了上文第六十七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也就是說,根據(jù)《擔保法》及其司法解釋,抵押人未告知抵押人抵押物轉讓的,抵押物已經登記的,抵押權人可以行使追索權,對抵押人取得的抵押物仍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受讓人也可以代抵押人履行債務,行使消滅權而不受清償,以無償取得所有權或者清償債權,消滅抵押。這意味著,只要抵押權人的利益不受損害,抵押人與第三人簽訂的抵押權轉讓合同并不無效?!段餀喾ā返?91條與《擔保法》司法解釋完全一致。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失信人員可以坐飛機嗎
2021-02-28電話辱罵他人怎么處理
2021-02-27車禍致小產肇事方賠多少錢
2021-03-15勞務合同簽一年辭職需注意什么
2020-12-20勞務派遣一般納稅人如何認定
2021-03-16單位應當如何與員工約定試用期?
2021-03-01離婚如何分割人壽保險金
2020-11-16人身保險合同中被保險人的主要權利有哪些
2020-12-31這不是無效保險合同
2020-11-11法院能否直接劃撥保險賠償金
2021-02-04沒有保險合同逃逸是否免責
2021-02-13外資保險公司因解散清算公告內容要核準嗎
2020-11-10汽車改裝保險杠違法嗎
2021-02-22機動車損失險理賠需什么材料
2021-03-14車撞自家人保險賠不賠及其依據(jù)是什么
2021-02-05交警事故雙方自行調解完保險公司會理賠嗎(交通)
2021-02-22論責任保險中第三人的保險金給付請求權有什么規(guī)定
2021-01-11如何理解無過失責任險?
2021-03-26對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互換的行為是否無效
2020-11-11拆遷戶補償最短多長時間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