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追訴工資時效
一般時效的法律規定:即《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下稱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第一款“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特別時效的法律規定,即(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第四款“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通過法院審判途徑解決,法院一般支持是兩年。沒有解除勞動合同的話是不受時效的限制。
關于拖欠工資的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條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八十二條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仲裁裁決一般應在收到仲裁申請的六十日內作出。對仲裁裁決無異議的,當事人必須履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三條因用人單位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的勞動爭議,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一條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對下列情形,視為勞動法第八十二條規定的“勞動爭議發生之日”:
(一)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產生的支付工資爭議,用人單位能夠證明已經書面通知勞動者拒付工資的,書面通知送達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用人單位不能證明的,勞動者主張權利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
(二)因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產生的爭議,用人單位不能證明勞動者收到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書面通知時間的,勞動者主張權利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
(三)勞動關系解除或者終止后產生的支付工資、經濟補償金、福利待遇等爭議,勞動者能夠證明用人單位承諾支付的時間為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后的具體日期的,用人單位承諾支付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勞動者不能證明的,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
第二條拖欠工資爭議,勞動者申請仲裁時勞動關系仍然存續,用人單位以勞動者申請仲裁超過六十日為由主張不再支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用人單位能夠證明勞動者已經收到拒付工資的書面通知的除外。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六條用人單位應將工資支付給勞動者本人。勞動者本人因故不能領取工資時,可由其親屬或委托他人代理。用人單位可委托銀行代發工資。
用人單位必須書面記錄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數額、時間、領取者的姓名以及簽字,并保存兩年以上備查。用人單位在支付工資時應向勞動者提供一份其個人的工資清單。
加班費追訴時效是多久?可以請求兩年內的加班費。
如果是申請仲裁,那么只有一年的時效,就是說發生爭議之日起向前推一年的時間,如果仲裁后去法院是兩年時間,一般你可以全都都申請,有多少要多少,這是你的權利,仲裁時會先調解,一般是按兩年(適當的來算,不會是滿兩年)來調解,如果調解不成,裁決的話,只裁一年的。
員工是指企業(單位)中各種用工形式的人員,包括固定工、合同工、臨時工,以及代訓工和實習生。現代企業的員工跟以往比較有很大的不同,他們的素質相對比較較高,知識性強。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于工資追訴的相關知識的介紹,任何的上訴都是有一定的時間進行規定,大家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訴訟,如果超過時間是需要進行再次申請進行申訴,如果對于該方面還有其他任何的問題,積極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發生人事爭議如何解決
2020-11-18刑事訴訟起訴書怎么寫
2020-12-09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可以繼承
2021-01-22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意見書
2021-03-14遺囑公證步驟是怎樣的
2020-12-17購房合同欺詐可要求賠償嗎
2021-01-09購買集資房需要簽什么合同
2021-01-23房屋建筑包括的范圍有哪些
2021-03-02二次入職離職補償金怎么結算
2021-03-12什么是職業病,哪些職業容易患職業病
2021-03-07什么情況必須先進行勞動仲裁
2020-12-24保險人合同解除權的方式有哪些
2020-12-19雇主責任險保險合同
2020-12-15論保險合同的無效──從世都百貨退保風波說起
2020-12-29保險公司何時不用賠償
2020-12-02分紅保險主要特點及購買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06土地出讓費應該誰出
2020-11-22有關物權法的基本法律知識(一)
2021-03-14住改非拆遷,國家有沒有統一的補償標準
2021-01-28遇到城中村拆遷時,我們該做些什么準備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