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監察與勞動仲裁的區別和聯系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提出勞動仲裁的當事人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一年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除當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原因外,仲裁委員會不得受理超過法定期限的仲裁申請。
勞動監察是指勞動行政部門可以給予警告、通報批評的處罰,依照現行勞動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處以罰款、吊銷許可證、責令停產整頓;對違反其他行政法規的,建議有關行政機關給予行政處罰;對觸犯刑法的,建議執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勞動監察與勞動仲裁的區別主要有六個方面:一是執法主體不同。勞動監察的執法主體是勞動行政部門,其執法活動是代表勞動行政部門實施行政執法;勞動仲裁的執法主體是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是根據國家勞動立法設立的專門機構。仲裁委員會由勞動行政部門、工會和用人單位的代表組成。勞動監察屬于行政執法,是勞動行政部門發揮勞動監察作用的具體行政行為;勞動仲裁是一種準司法活動,裁決是國家授權的仲裁機構對勞動關系雙方具有約束力的一種行為。勞動監察是勞動行政部門依法對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執行勞動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依照法定的行政權限進行,不需要有關人員的請求;勞動仲裁機構受理勞動關系當事人上訴的勞動爭議案件。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案件前,應當提交仲裁申請。否則,仲裁部門不會主動介入
第四,法律地位不同。勞動監督過程中,勞動行政部門與被監督檢查的單位和個人之間存在行政關系;在所有的勞動仲裁程序中,仲裁機構都是一種“中間人”,不是當事人而是“第三人”。第五,法律后果不同。在勞動監察過程中,勞動監察機關作出決定后,立即發生法律效力,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立即執行。當事人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在申請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期間,不影響決定的執行。但是,勞動爭議仲裁機構作出的裁決不具有即時法律效力,而是處于效力未定的狀態。當事人對勞動爭議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在法定期限屆滿,雙方當事人不起訴的情況下,仲裁裁決生效。當事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仲裁機構不是提起行政訴訟的被告,而是以勞動爭議的另一方為被告提起普通民事訴訟第六,執法手段不同。勞動監察包括事后糾正和事前預防;勞動仲裁屬于事后糾正勞動監督和勞動仲裁的目的是保護國家勞動法律法規的執行,保障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它們不是排他性的,但可以通過相互合作來互補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形式的強制規范
2021-02-28盜用他人攝影照片屬于侵權嗎
2021-03-26法院辦取保開庭怎么判
2021-03-12婚姻自由的含義:何謂婚姻自由?
2021-02-22交通事故怎么檢驗、鑒定
2021-02-06合同債權的特點是什么
2021-02-24合同欺詐要怎么賠償
2021-03-19期待利益不予賠償該怎樣理解
2020-11-19夏季勞動保護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31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和原則是什么
2021-02-20車禍受傷的雙份賠償是怎樣的
2021-02-22產品責任險的保險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0車禍后的賠償是不是保險公司決定的
2021-03-08保險投保時需注意什么
2020-11-10如何改變觀念提升網絡保險品牌
2021-01-24保險理賠申請材料
2021-01-05如何選擇保險公司和保險代理人
2021-01-17職場新人宜買短期險
2020-11-14征地申請需要公開哪些文件
2021-02-18拆遷安置房可以轉讓嗎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