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現行有關勞動法律法規,勞動者所采用的歸責原則是“過錯責任原則”,即勞動者有“過錯”,應符合以下三個條件:一是勞動者有過錯,即勞動者違法或違約;二是用人單位存在損害事實,即勞動者的違法或違約行為已經給用人單位造成實際損失;第三,用人單位流失與勞動者過錯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勞動者承擔賠償責任的具體情形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規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的,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
(3)用人單位以欺詐、脅迫或者利用用人單位的危險,違背真實意思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勞動合同視為無效;? 四、因勞動者原因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勞動合同視為無效。五、勞動者與原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合同未終止或者解除,勞動者與其他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給原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有上述情形之一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1)一般來說,勞動者的賠償責任范圍限于勞動者因過錯給生產造成的直接損失,用人單位的經營和工作。根據不同情況,有以下具體損失范圍:1、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用人單位因招聘、培訓所支付的費用,以及給生產造成的直接損失,操作和工作
員工違反保密義務,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用人單位應當賠償損失。用人單位損失難以計算的,賠償金額為勞動者(侵權人)在侵權期間的利潤;勞動者與原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合同未終止或者解除的,應當承擔用人單位調查勞動者(侵權人)侵害其合法權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所支付的合理費用,勞動者與其他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給原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給原用人單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損失,勞動者因自身過錯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他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承擔賠償責任:1.用人單位損失金額確定后,勞動者直接向用人單位支付賠償金
2.從勞動者本人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額不得超過勞動者月工資的20%。扣除后的剩余工資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按照最低工資標準支付。根據上述規定,勞動合同終止或者終止時,應當一次性支付補償金,勞動者承擔賠償責任有三種方式。相信您看完以上介紹后,對單位賠償方法的法律效力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您在這方面有任何法律問題,請咨詢律霸.com的律師,他們會給您一個專業的答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定金合同糾紛的十大處理規則
2021-02-20外匯管制的對象是什么
2021-03-20婚前債務自動轉為婚后債務嗎
2021-03-14交通事故死亡賠償范圍
2021-01-28房地產開發流程是什么
2021-02-12殘疾軍人撫恤金能否強制執行
2021-03-21可以先終止勞動合同后發通知嗎
2020-12-28關于雙重勞動關系的爭議
2021-02-01調崗降薪案例一
2021-01-06請問雙方居間協議受法律保護嗎
2020-11-23貿易合同中對保險的約定是怎樣的
2021-02-14保險事故發生后如何才能盡快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1-02-26如何兌現投保人與保險人對保險合同的履行職責
2020-12-27保險公司提存的保險保障基金是多少
2021-03-22本案中被告保險公司是否承擔賠償責任
2020-11-15商業車險退保能退多少錢
2021-02-11財產保險合同中的第一受益人寫誰更好
2021-01-07何為出口產品責任保險?
2020-11-08土地轉讓新政策是什么
2020-12-26農民土地流轉協議怎么寫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