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現行有關勞動法律法規,勞動者所采用的歸責原則是“過錯責任原則”,即勞動者有“過錯”,應符合以下三個條件:一是勞動者有過錯,即勞動者違法或違約;二是用人單位存在損害事實,即勞動者的違法或違約行為已經給用人單位造成實際損失;第三,用人單位流失與勞動者過錯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勞動者承擔賠償責任的具體情形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規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的,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
(3)用人單位以欺詐、脅迫或者利用用人單位的危險,違背真實意思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勞動合同視為無效;? 四、因勞動者原因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勞動合同視為無效。五、勞動者與原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合同未終止或者解除,勞動者與其他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給原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有上述情形之一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1)一般來說,勞動者的賠償責任范圍限于勞動者因過錯給生產造成的直接損失,用人單位的經營和工作。根據不同情況,有以下具體損失范圍:1、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用人單位因招聘、培訓所支付的費用,以及給生產造成的直接損失,操作和工作
員工違反保密義務,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用人單位應當賠償損失。用人單位損失難以計算的,賠償金額為勞動者(侵權人)在侵權期間的利潤;勞動者與原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合同未終止或者解除的,應當承擔用人單位調查勞動者(侵權人)侵害其合法權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所支付的合理費用,勞動者與其他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給原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給原用人單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損失,勞動者因自身過錯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他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承擔賠償責任:1.用人單位損失金額確定后,勞動者直接向用人單位支付賠償金
2.從勞動者本人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額不得超過勞動者月工資的20%。扣除后的剩余工資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按照最低工資標準支付。根據上述規定,勞動合同終止或者終止時,應當一次性支付補償金,勞動者承擔賠償責任有三種方式。相信您看完以上介紹后,對單位賠償方法的法律效力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您在這方面有任何法律問題,請咨詢律霸.com的律師,他們會給您一個專業的答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占道經營城管罰款標準是什么
2021-03-19董事會成員由誰任命
2020-12-08當事人能否約定保證責任的范圍
2020-11-22如何討回回購房定金
2020-12-05離婚退彩禮怎么退
2021-03-13遷戶口需要什么手續
2021-01-19先予執行的適用范圍
2020-12-04對事故責任認定書不服怎么辦
2021-02-06遺囑可以寫進離婚協議嗎
2021-01-04法律允許兒子與父母斷絕關系嗎
2020-12-21未簽訂勞動合同是一裁終局嗎
2020-11-17調換崗位要有什么證明
2021-03-13競業限制在合同中有效嗎
2020-12-26勞務外包需要什么資質
2021-01-10裁員補償標準怎么算
2020-11-12勞動爭議調解期限
2020-12-24勞動爭議調解不成的情況
2020-11-30事業單位拖欠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1-15銀行不按勞務合同履行工作怎么辦
2021-02-28自殺案首判中會出現什么問題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