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審判實務中,勞動爭議仲裁(以下簡稱仲裁)前置制度已為廣大司法工作者普遍理解和接受,但是仍有個別人員在嚴格執行該制度上還存有疑意。例如:對勞動爭議當事人已向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申請,而仲裁委員會長期不作出仲裁裁決,或者不作出是否受理的書面結論,當事人不得已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對此有人認為可視為爭議已經過仲裁前置程序,人民法院應予受理。根據勞動法和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勞動爭議案件經過仲裁前置程序”包括兩種情形:一是確實經過仲裁前置程序的情形,即仲裁委員會在實體上作出仲裁裁決;二是視為經過仲裁前置程序的情形,即仲裁委員會在程序上作出不予受理的書面結論(包括裁決、決定、通知書三種形式)。因而,凡當事人已向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申請,而仲裁委員會未作出仲裁裁決或者不作出是否受理的書面結論的,都屬于未經仲裁前置程序的情形,人民法院均不應受理。
(二)仲裁與訴訟的銜接問題。
勞動爭議處理程序,從仲裁到訴訟有其自身的規范體系和特征性,不能因其在訴訟階段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規范體系,而完全以民事訴訟的規范和理念來排斥勞動爭議處理程序本身的規范和特征。相反,人民法院在運用民事訴訟程序規范處理勞動爭議案件過程中,在某些環節上,應當以勞動爭議程序規范在訴訟階段的特殊規定,來影響和改變某些民事訴訟程序原有的規范及理念之具體適用。
“不告不理”原則在勞動爭議訴訟中的特殊體現。
在起訴與訴訟請求的關系問題上,勞動爭議案件的審理具有特殊性,體現在“人民法院應當對勞動爭議進行全面審理”這一規定上。不服勞動爭議仲裁裁決而訴至法院的當事人一般是仲裁程序中的敗訴方,可分為兩類:一是在仲裁程序中實體權利未得到保護或未得到充分保護的當事人一方;二是在仲裁程序中被裁決承擔責任的當事人一方。以前述第一類“敗訴方”作為原告起訴的,其訴訟請求的核心就是保護實體權利,其起訴的目的與訴訟請求之間具有一致性;而以第二類“敗訴方”作為原告起訴的,其起訴在實質上并沒有什么具體的訴訟請求,其起訴之目的就是不服仲裁裁決而通過起訴使裁決不生效,進而將勞動爭議交由人民法院進行審理。對于后一情形,人民法院不得不處理原告未請求的事項,這說明勞動爭議訴訟的特殊性影響和改變了“不告不理”原則的具體表現形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如何遏制私營企業倒閉潮
2020-12-05農村土地遇到以租代征怎么辦
2021-01-29如何準確地認定行政處罰對象的資格
2020-12-09涉外婚姻案例實務分析
2021-02-06著作權補正多長時間內有效
2021-02-28原攝影師控他人侵權走什么法律程序
2020-11-20累犯的概念是什么
2021-01-02未成年簽合同無監護人簽字蓋章算生效嗎
2020-11-21案外人提出執行異議怎么處理
2021-02-03要求回避應該提交什么材料
2021-03-16銀行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泄露個人銀行賬戶信息怎么處罰
2021-03-16企業承包與租賃合同區別具體在哪些地方
2021-01-01保管物因自身瑕疵毀損損失誰來承擔
2021-03-24勞動合同變更是什么,勞動合同變更有補償嗎
2021-03-02非法終止勞動合同怎么處理
2021-01-18工傷申請應該歸哪個仲裁委管轄
2020-12-10意外傷害保險的責任期限是什么意思,時間是多久
2020-11-13保險公司是否有權要求退賠保險賠償金
2021-03-13人身保險的險種具體是指什么
2021-01-06本案保險合同約定損失賠償是否成立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