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并購的動機和目的首先,企業應該明確為什么要在中國進行并購,以及通過并購達到什么目的。一些跨國公司在中國進行并購是為了進入一個新的市場,而收入只是他們目標的一部分。重要的是抓住機會進入中國市場。也有人希望通過并購獲得新的客戶、新的市場機會、減少競爭對手、實現更快的增長
在進行并購之前,我們應該對并購的目的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而不是盲目的。并根據并購目的,選擇合適的并購對象。例如,在并購中,鳥巢最重要的是被收購對象是否具有比較優勢,如專業知識、特定市場或營銷網絡。從企業國際化的總體戰略目標出發,可以明確跨國并購是否針對市場、技術、品牌和資源。為了選擇符合企業并購目的的目標企業,我們應該避免重于質量的并購行為
根據并購目的進行廣泛的研究,制定并購戰略
進行廣泛的研究,收集全面準確的數據,而不是機會主義行動。并購不僅要考慮自身的資本實力和并購成本,還要考慮經濟成本和預期收益。我們不是盲目收購“廉價”企業進行擴張,而是通過反復評估和論證,判斷并購能否實現預期的戰略目標,通過并購提升企業的潛在價值,從而實現并購的價值。一個成功的跨國并購項目需要60%-70%的時間來準備從醞釀到完成的戰略規劃。并購戰略是在這些調查和審查的基礎上制定的。有必要充分了解并購目標企業的業務和資源。最后,對并購雙方的經濟實力、技術水平、市場份額等因素與并購雙方所在國的經濟、政治、法律、文化等外部影響因素進行綜合比較,為了理解雙方整合的困難
通過所有屬性明確目標
在考慮任何交易之前,高級管理層需要制定一套未來增長的指導方針,這是確保并購順利進行的第一步。該指南不僅包含一般意義上的長期戰略規劃,還包含根據企業戰略目標(如整合和收購、有機增長投資和建立聯盟關系)確定的非常詳細的重大事件表。《指引》為企業選擇何種交易類型提供了依據,并建立了“根據目標判斷是非”的制度,以確保對每筆交易意圖進行令人信服的業務分析。有了這套指南,首席財務官和并購團隊可以客觀地評估交易的前景。如果交易符合增長準則,它帶來的價值將超過其自身價值。如果兩者不匹配,或者警告信號足夠可怕,經驗豐富的并購團隊應準備退出交易
準備并購內部資源
制定并購戰略后,內部并購團隊應由公司領導和相關部門領導領導。并購團隊應熟悉評估過程中涉及的法律、會計、財務等方面的知識,以確保快速反應和決策,以及順利的外部聯系
充分理解政策,跨國投資者在中國進行并購活動前,首先要考慮并購活動是否符合中國的產業政策。這些產業政策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因此,外國投資者在準備在中國進行股權收購時,必須首先明確該行業是否存在準入限制,否則可能會遇到耗費大量精力卻無法獲得審批機關批準的風險。此外,還應考慮市場競爭審計,主要是反壟斷審計。如**可口可樂購匯案因未通過中國商務部反壟斷審查而死亡
跨國公司也應遵守中國法律法規,尊重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這可以減少中國企業并購的阻力
并非每個企業都適合在中國進行并購
有些企業沒有嚴格審查收購的實際資產的價值、自身能力和戰略的匹配程度,而是出于低價或沖動而來到并購談判桌上。企業應結合自身的結構能力,對公司及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商機、領導者和風險進行評估和計算,包括對內部收購團隊組成、自身戰略、運營和財務的分析,從而判斷在中國的并購是否真的能為企業交易帶來附加值。并購交易的關鍵步驟
找一位有經驗的人來領導并購
整個并購過程都應該由一位優秀的領導者來領導。僅僅依靠外部顧問是錯誤的。領導者應該非常誠實,有良好的溝通技巧和正確的激勵機制。這對于有效地組織和領導并購工作,及時解決并購中的各種問題,提高企業并購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義。尋找并購目標,根據要求的特征對其進行識別和分類。對于評估中列出的問題和不足,應根據企業自身評估的屬性對初選的并購目標進行分類,并進行合理評估,并分別列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進行盡職調查
盡職調查在并購過程中非常重要。最好由新收購公司的潛在總裁執行。關注原所有者的債務、應收賬款、腐敗、稅收和勞動合同、競業禁止條款,并制定可行的并購計劃。收購方對目標公司的盡職調查關系到整個并購的成敗。許多失敗的外國收購都與在盡職調查中忽視風險有關。在并購過程中,并購雙方都處于信息不對稱的地位。收單機構承擔更大的風險,只有徹底和仔細的盡職調查才能將收單機構的風險降至最低
創建公平交易
要求誠實和透明,明確為賣方設定合理的價格,為并購后留在新公司的員工創造價值
影子團隊平行運作
許多企業在并購的各個階段都像接力賽一樣:從董事會到談判團隊,提交給集成規劃項目負責人,然后提交給各部門的管理人員。這種方式不僅延長了并購的時間,而且使新并購的企業進入了火爆的市場。在早期階段也很難解決問題——這些問題將在后期出現——導致過程進一步延遲,工作難度加大。最好采用并行方法。如有可能,大型影子團隊應盡快進入,并深入了解采集對象的日常操作。每個團隊成員可以定期與其他團隊成員或內部人員自由溝通。這種方法需要更多的資源、時間和人員參與。但結果值得付出額外的努力。或者在漫長的談判和等待政府批準的過程中密切觀察業務,避免整合過程中的陷阱
缺乏系統和實用的方法來實現并購后的協同效應
外國公司準備在整合后制定雄心勃勃的協同目標,但缺乏實用和系統的方法來適應中國的商業環境。根據我們的經驗,,以下是無法實現協同的典型原因:
系統和報告無法溝通和連接
協作項目的責任不明確
雙方員工和工人的待遇差異巨大
項目投資遠遠超出預算
沒有危機處理計劃
沒有充分了解中國公司股東的不同需求
與西方合作伙伴相比,中國公司通常擁有更多的內部關聯股東,因為公司擁有復雜的股權機構和法人實體,復雜的中央政府關系、家庭成員、親屬、商業伙伴和同事,以及所有更重要的不成文影響。一些重要股東在并購交易階段并不明顯,但最終可能在整合階段帶來意想不到的沖擊。不了解或不關注這些關鍵股東的利益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要約收購義務
2021-01-07不還借款能否行使不安抗辯權
2021-01-29入職審批表可以視為勞動合同嗎
2021-02-04死緩減為無期徒刑后能假釋嗎
2020-12-17人民法院司法鑒定工作暫行規定有什么
2021-03-16父母離婚后法定監護人有哪些權力
2021-02-05家庭冷暴力的緩解方法有哪些
2020-11-13家暴離婚需要什么證據
2020-12-23涉外企業能否作為合同主體
2021-03-04勞動關系確認勞動關系爭議情形
2021-03-06離婚如何分割人壽保險金
2020-11-16購買壽險的理由有哪些,什么人需要購買壽險
2020-12-26哪些人適合購買交通意外險
2020-12-03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擔保合同有哪些區別
2021-01-01保險公司怕擔責是否可以起訴解除保險合同
2021-02-25意外事故是否屬于保險責任范圍
2021-01-09婚內買的保險離婚時能分嗎
2021-03-15保險公司賠償的時限是什么
2021-02-14保險法對維護保險標的安全基本規則有哪些規定
2021-03-02保險代位追償權如何轉移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