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中,許多雇主和工人錯誤地認識到經濟補償最多不得超過12個月。《違約和終止經濟賠償辦法》(勞保發[1994]481號)規定,在兩種情況下,經濟賠償不得超過12個月。首先,如果用人單位通過勞動合同雙方協商一致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支付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長不超過十二個月。第二,勞動者不稱職,經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后仍不稱職,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其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相當于每滿一年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長不得超過12個月。《勞動合同法》不再對這兩種情況下的經濟補償作出限制。《勞動合同法》第47條規定,應根據工人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和每年一個月的工資標準向工人支付經濟補償。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如果期限少于六個月,則應向員工支付半個月的工資作為經濟補償
,盡管《勞動合同法》沒有對協商一致終止勞動合同和員工不稱職設定12個月的經濟補償期限,它建立了一個新的補償制度,計算高收入者12個月的經濟補償并設定上限。《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勞動者的月工資高于所在地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者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上一年度職工平均月工資的三倍的在用人單位所在地,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標準為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最長期限不得超過12年。請注意,法律僅對高收入人群的經濟補償期和補償基數進行了限制,即工資按照該地區上一年員工平均月工資的三倍計算,補償期不超過12年。對普通工人沒有任何限制,如果設區的市的人民政府宣布該地區上一年的雇員平均月薪為三倍,只要工人的月薪不高于雇主所在地的直轄市,沒有“三次”和“十二年”的計算上限。
[操作指南]勞動合同法僅對“高端”工人進行經濟補償限制,即,月薪高于用人單位所在地的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上一年度全區職工平均月薪三倍的勞動者。對“低端”工人沒有限制,經濟補償期可以超過12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自訴案件手續是什么
2020-12-27運輸合同中稅款由誰承擔
2020-11-22勞動關系能否主張人身損害賠償
2020-11-12單位集資房的車庫算配套設施嗎
2021-02-12主債務部分還清抵押權如何處理
2021-01-14假離婚被真離婚怎么辦
2020-12-17商業銀行法中的關系人是指什么
2020-11-15財產損失多少才能立案
2020-12-21顧客在商場專柜受傷該如何索賠
2021-02-01出資人可以要回房子嗎
2021-03-18公司合并需要重新簽合同嗎
2021-02-15勞動合同寫的工資跟約定的工資不一致有效嗎
2021-01-15意外險的責任期限和保險期限有區別嗎
2021-03-12投保貨物受損后,被保險人應如何辦理索賠手續
2020-11-20哪些原因會導致人身保險合同終止
2021-02-04保險合同不足額投保賠償糾紛案
2021-03-24保險公司遲遲不給處理可以投訴嗎
2021-02-20哪些事故三責險要理賠
2021-03-17保險公司可以以違反如實告知義務拒賠嗎
2021-02-09購買車險后還需注意哪些細節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