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合同詐騙,是指在簽訂和履行合同過程中,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詐騙對方財產的行為。合同詐騙罪的構成要件是:(一)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包括自然人和單位,即任何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個人和單位。可能會犯下這種罪行。在實踐中,許多單位都犯了這一罪行,因為這些單位一般都有合法的經營權和經營范圍。合同詐騙罪的主觀方面是直接故意,目的是非法占有。在實踐中,應當注意本罪的主觀方面:(1)間接故意和過失行為不構成本罪。本罪的犯罪目的是本罪的構成要件之一,間接故意和過失都不具有明確的犯罪目的,不應構成本罪。行為人因間接故意或過失行為客觀占有他人財產的,按照《經濟合同法》處理經濟合同糾紛的原則處理,并對過錯方給予相應的經濟處罰;(2) 主觀上,非法占有的目的是衡量犯罪與非犯罪的標準。在實踐中,我們不應僅僅依靠行為人的供述或辯護,而應收集行為人的客觀行為和犯罪結果,并分析具體問題,以確保對本罪定性的準確性。(3)本罪侵害的客體是一個復雜客體。它不僅侵犯了他人的財產所有權,而且擾亂了市場秩序,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四)客觀上表現為以欺騙手段與他人簽訂合同,或者收受貨物、付款后逃跑,另一方在簽訂合同過程中的預付款或擔保財產,完全不履行合同,被騙財產數額較大的。《刑法》第224條列舉了五種行為:1。以虛構單位或者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二)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三)無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或者部分履行小合同的方式誘使對方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4.在收到對方支付的貨物、貨款或擔保財產后逃跑、躲藏的;(五)以其他方式騙取對方財產的。刑法沒有提供犯罪客觀方面的詳盡例子。“其他方法”作為一項技術性立法條款,在市場經濟轉型期更為必要。它為利用過渡時期的新問題打擊犯罪行為提供了法律依據。但筆者認為,該條款仍需以司法解釋的形式予以澄清,以真正符合“無明文規定不得犯罪”的原則。本條中的“合同”應理解為法人、其他經濟組織、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之間簽訂的協議,個體工商戶和農村承包經營者(包括虛假使用這一身份的行為人)具有平等的主體,以達到一定的經濟目的,理清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簡而言之,它是一種經濟合同,不應包括民事和行政合同。這是由本罪侵犯的客體決定的。本罪的客體之一是市場經濟秩序,民事合同只反映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權與人身權的關系。一般不具有生產經營目的,不受市場經濟秩序的規范;;行政合同是行政機關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履行行政職能而訂立的協議。它反映的是行政秩序,而不是市場經濟秩序。因此,如果行為人利用民事合同或行政合同進行欺詐,本條規定不適用,但應根據其實際侵權的對象和行為的危害程度予以正確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只有上市公司才有股票嗎
2020-12-13房屋贈與合同怎樣寫才生效
2021-01-22民事侵權損害賠償范圍
2021-01-15對管轄異議二審裁定不服怎么辦
2020-12-01審判監督庭有權嗎
2020-12-11怎樣才能要回購房的定金
2020-12-02離婚了孩子怎么上戶口本
2021-03-08北京離婚農業戶口撫養費標準
2020-11-09房屋產權的辦理手續是怎樣的
2021-03-22提前終止勞動合同
2021-02-21工會的性質是什么
2021-02-26建筑公司可以將勞務分包給無資質的個人嗎
2021-03-11工齡計算方法
2020-11-08發生勞動糾紛勞動者如何維權,勞動者維權時的注意事項
2020-12-06在企業固定工轉制過程中,如何處理用人單位與企業固定工的勞動關系
2020-12-17工人意外保險屬于什么科目
2020-12-29保險人責任免除條款如何認定
2021-01-25人身保險可以有多個受益人嗎
2021-01-27購買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大有學問
2021-01-20未事先告知投保人的遲延生效條款不生效
2020-11-23